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89节

  秦王就派人来召李逸,

  果如孙伏伽透露的一样,皇帝廷议决定先收陇右,耽误了数天后,照原计划进行。

  李逸带上两个家丁还有两个仗身,五人都骑马赶往城西金光门外。

  这里是行营临时大本营,

  无数的人马、粮草器械在这里集结,这次反攻,皇帝又给李世民集结了一支军队、民夫,

  他被带到大帐,

  不少文官武将汇聚,李逸也不认识几个。

  也就认识房玄龄杜如晦,还有侯君集许洛仁等,

  身为行营参军,其实只是一个相当低级的幕僚,负责主帅的一些文书工作,他这样的参军,不带某曹前缀的,其实就是没啥固定的事务,

  说好听点是参谋幕僚,其实就是打杂跑腿的,比行参军稍强那么一点。

  不过对李逸来说,这个参军挺适合他的,真让他管某一块的事,他肯定焦头烂额,但像现在这样摸鱼,他很喜欢。

  找个角落坐下,

  听着一群将军官员们在那里商议军事,体验感还是很新奇的,

  听了一会,倒也对这些人身份有了些了解,

  比如有点胖的那个白袍,虽然非紫非绯,但座次却仅次李世民,大家喊他刘相公,这人便是前宰相刘文静,上次李逸在尚书省见过。

  另一个穿白袍的长的很儒雅很帅,被称为殷司马,就是传说中唐僧的外公了。

  其它的将军,有诸如秦州总管窦轨,从前线赶回来的平阳公主驸马柴绍,以及上前败仗做了俘虏的刘弘基、刘世让、李安远诸将。

  讨论的很激烈,

  但没有谁再轻敌,李世民也仍强调不能急,现在薛举新逝,薛仁杲继位,但部下多有不服他的,而且薛军粮草跟不上了,

  虽然现在出击,也有起码五六成的胜算,但李世民认为要再忍一忍,以时间来换取更多胜数,多坚持一个月,就能起码增加两成胜算。

  最多两个月,薛仁杲将不攻自破,到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不用承担薛仁杲鱼死网破的垂死挣扎反击。

  有上次长武大捷的绝境翻盘,

  李世民在行营军议上威望极高,没有一人有异议,定下后天拔营出发,军议结束。

  “李参军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李世民笑着对李逸道。

  “殿下英明神武算无遗策,”李逸拍了一记马屁,然后道:“昨日我在平康坊买了个宅子,隔壁邻居是三原李靖,跟他下了两盘棋,聊了会。”

  “我觉得李靖对兵法很精通,却不在随征名单中,殿下何不带上李靖,参谋军事,定然不错。”

  听到李靖的名字,李世民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你以为我不知道李靖的能力么,没带他是另有原因。”

  李逸也知道肯定是跟当初李靖作死要告发李渊谋反有关,但他还是诚恳的道:“先打赢眼前这仗最重要,况且只是让他随军参谋赞画,又不是直接让他统兵。”

  李世民点了点头,“有道理,那就由你去通知李靖前来,我也授他行营参军一职。”

  李逸倒不介意再跑一趟,

  他觉得让李靖这样的未来军神随军,总好过刘文静、殷开山这样的文人外行指挥。当然,借机提前卖李靖个人情,以后跟这新邻也好相处嘛。

  李逸转身去牵马,

  “无逸等下,”杜如晦在后面叫住他,

  李逸无奈的转身:“杜公。”

  杜如晦打量着李逸,“昨日你没来,有人可是很失望啊,望眼欲穿,结果也没等来人。”

  “乡下家里有事,就赶回去了,未能赴约,实在抱歉。”

  “那今天可有空?”杜如晦笑道。

  李逸感觉被杜如晦看穿,便干脆道:“十娘在你府上,我觉得我不太方便登门,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杜如晦看着他的眼睛,许久,摇头叹息,“这倒是让我没想到的,”

  “杜公,殿下让我去召李药师前来,先走一步。”

  李逸有些慌忙的离开,

  杜如晦看的直摇头,他本以为只要他从中牵线,李逸那还不得立马顺梯子爬,不成想这小子居然还拒绝了。

  真是没想到,甚至有些想不明白,十娘哪里差了,京兆杜氏又哪里差了,还是说正因京兆杜氏的名头太响,让李逸退缩了?

  这小子不像是这种胆小的人啊。

第89章 虬髯客

  李逸持剑入李靖宅,

  “李公,奉秦王教,西征行营参军事李逸,特来征李公入营,授行营参军事。”

  说完,将手中的金银钿装横刀递给李靖,“这是殿下让我转赐李公的,”

  李靖站在那怔住,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接过那把华丽的横刀,似乎还不敢相信,

  刀很漂亮,鲛皮刀鞘,刀柄也裹鲛皮,鞘上有金银装饰,还镶有红绿宝石。

  “秦王真召我随军为参军事?”

  “这还能有假,我岂敢假传秦王教?”

  李靖长呼口气,拨刀出鞘,刃长二尺六寸,切刃造。

  锋芒必露,

  这是把好刀,镔铁打造,且一看就是名师铸造,李靖高兴的不是得了把好刀,而是他这把老刀,也终于要出鞘了。

  “谢了,”李靖对李逸由衷感谢,他很清楚,自己坐了这么久冷板凳,两次随军都没有他,昨天李逸说要向秦王举荐他随军,这会还真就被征召了,肯定是他出力了。

  “我是佩服李公知兵,国家前线征战,正是用人之际,”

  李靖收刀入鞘,“走吧。”

  “李公不装备一下衣粮,再带上一些子弟家丁么?”看他这般急迫的样子,李逸也知道他真是憋久了。

  少年时曾跟隋朝战神韩擒虎纸上谈兵,指点山河,气吞如虎,连韩擒虎都说他了得。

  韩擒虎何人?生为开国战神,死后成阎罗王的人。

  可转眼蹉跎三十年了,

  一转眼都快五十岁了,一般人只怕早就认命了。

  李逸提醒下,李靖转身去内院,

  “我要随军去了,娘子在家照顾好自己。”

  内庭中堂,一个中年妇人在看书,一袭红裙,配窄袖襦衫,外着一件同样红色的圆领短半臂,显得雍容华贵、典雅大方。

  小巧精致的半臂紧紧裹住丰腴的身姿,

  这位便是这么多年来在坊间都还经久流传的红拂夜奔故事里的女主张出尘,

  本是南陈名门高官之女,因国破家亡沦为杨素府上执红拂的歌伎,慧眼相中年轻的李靖,主动夜奔相会表明心意,而李靖还真就带她跑了。

  一转眼三十多年了,曾经的一对勇敢甚至鲁莽的年轻人,现在也都成了祖父祖母,

  不过红拂女依然还保养的非常好,岁月并没有摧残她,反而让她更有气质。

  “妾知阿郎胸有抱负,不甘就此沉寂,去吧。”

  李靖感谢妻子的理解,这些年她跟着自己,并没有享受什么荣华富贵,一任员外郎三任县令一任郡丞,加上任满守选,时间一晃三十年。

  “我打算把大郎和二郎也带去,”

  张氏望着丈夫,“大郎体胖,也不擅骑射,更不知兵法,就不用带他去了,让二郎跟你去吧,二郎向来喜欢舞刀弄剑,骑射本领也强,或许能够跟你随军,军功起家。”

  李靖与妻子只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德謇次子德奖,长子快三十了,早已娶妻生子。次子德奖,二十出头,倒是个喜任侠好交游的。

  “好,”李靖也早放弃了对长子军中发展的期望,只能指望老二。可惜这个二郎整天只想着当长安游侠,每天花天酒地,到处交朋结友。

  想想也是头痛。

  “让大哥跟你同去吧。”

  张氏说的大哥,名叫张三,长着满脸络腮胡,长安人称虬髯客,既是张氏的干哥,也是李德奖的师傅。

  这个张三来历也挺传奇的,本是江南海商巨富之子,但一出生就被其父嫌丑欲杀之。其实看过张三样子的人都知道他爹当年为何想杀他,因为他长的很黑,满脸的卷曲大胡子,这根本就不是汉人。

  明显是那位海商出海时,家里妾侍跟个昆仑奴私通怀孕了。

  反正张海商是不信什么怀孕酱油吃多了所以孩子生下来很黑这种事的。

  张三被溺于水中,但命大没死,被那个昆仑奴救走了,那个昆仑奴就是他生父,是张海商手下一个武艺高强的水手。张三跟着昆仑奴走南闯北,甚至贩货海上,学了一身很厉害的本事。

  当年张三和昆仑奴有次在海上遇到海贼围攻,差点被杀,幸好陈朝将领张忠肃及时出现击败海贼解救了他们,于是昆仑奴记下大恩,以后每年都会带张三去张府送礼拜年,

  年少的张三也就是那时和张出尘认识的,

  再后来南陈灭亡,张忠肃战死,张出尘也与许多南陈贵族官员家眷一样,被带往长安,张出尘还赐给了杨素。

  后来李靖带走了红拂女,张三也寻来长安。

  如今的虬髯客张三也不再放洋跑海,留在长安李靖府上,收了李二郎为徒。不过这位虬髯客并不是寄人篱下,他在长安两市有自己的商铺,在南方海上仍有自己的海船、商队,这位虬髯客,在长安官面上没啥名,但在长安商界很有名,

  想要海上来的舶来货,找他。

  甚至张三还是长安昆仑奴的主要卖家,想要优秀的昆仑奴,找他。

  他在长安两年,

  长安的许多游侠儿都拜他做大哥。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大海商,又背靠着陇西丹杨李,要靠山有靠山要钱有钱,又豪爽大方自然混的开。

  “大哥最近跟粟特胡商的几大萨保明争暗斗的厉害,越来越过火了,让他跟我去军营呆段时间也好。”李靖点了点头,“还有二郎,也得收收性子了,这都二十多岁了,不能再整天市井胡混,得步入仕途,再找门好亲事。”

  李靖当年十六岁,就已经是长安县功曹了,这小子还整天胡混。

  长安东西两市,无数商货汇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商人也同样分派系,既有以行业组织的各商行、商会,也有以地域组成的,诸如粟特胡商,粟特胡商里又还有高昌粟特胡商、龟兹粟特胡商、昭武粟特胡商,甚至是早年就东迁定居的凉州粟特胡、河北粟特胡等等,

  张三是海商,他在长安属于东南海商这一块的,

  跟粟特胡们关系向来不好,因为大家都是做外贸的,一个走丝绸之路,一个走海上,不少货物生意都是重叠的,于是争斗激烈,以前东南海商势力小,被粟特胡们压制中,张三来了后,猛龙过江,

  硬是团结起海商们,干赢了粟特胡商不少次。

  但这次粟特胡商里一位叫康婆的萨保,找到了一个通天的靠山,那就是当朝宰相裴寂。康婆本是康国之王室后裔,他高祖康罗,举族内迁北魏,定居洛阳,几代都是萨保。

  对于粟特胡有很强的自治管理权,

  这个康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是长安粟特胡中影响力较大的,他主动投附裴寂,被裴寂任命为自己的国官,帮他打理产业,实际上就成了裴寂的手套。

  张三背后虽有李靖家族,但现在李靖自己也天天坐冷板凳,陇西李氏丹杨房名头虽响,但在新朝还没啥实权。

  李逸先回了对面自家新宅,

  素君和玉漱对李逸去而反复有点意外,以为又要推迟出征。

首节上一节89/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