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95节

  杜十娘依然还没走出来,抑郁着,李逸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阿郎,平康坊李二郎来了,说有急事。”

  李逸来到前院客厅,

  李德奖见面就告诉他一个最新消息:“刘武周,打过来了。”

  就在这个四月初,刘武周引突厥兵马,屯兵黄蛇岭,兵锋甚盛。李元吉让车骑将军张达率百人前往迎战,张达认为兵少太冒险,可李元吉却硬逼他出兵。

  张达无奈率兵出击,结果一到黄蛇岭便被突厥兵歼灭,张达也受伤被俘,愤怒的张达投降刘武周,然后引刘武周兵袭榆次,攻占。

  榆次,就在太原东几十里。

  一直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次狼真的来了。

第277章 加封冠军将军

  “刘武周授宋金刚西南道大行台,率兵两万,又引突厥骑兵万骑,袭破榆次城,再围介休。”

  太极殿中,

  李渊看着地图,眉头紧皱,一张老脸愁的跟朵菊花似的。

  榆次在太原东面,而介休更在太原南面。

  破榆次,围介休,刘武周这是铁了心要夺太原,一旦拿下介休,则太原的援兵也将被阻在南面。

  “突厥人这是铁了心要与我大唐为敌了?”李渊长叹一声。

  殿中气氛沉重,连裴寂此时也不敢吭声,一直以来,朝廷都错误的判断了局势,裴寂坚定的认为突厥人不会真的大举入侵。

  尤其是在闰二月,始毕可汗率部至夏州与梁师都会合没多久,突然一病呜呼,当时满长安还在传,说这是天佑大唐。

  还有人说始毕可汗刚到夏州,结果他的金狼大帐就被风吹垮,说这是不祥之兆,始毕活不过百天了,然后不久果然就死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始毕可汗死讯传来,李渊都高兴的拉着裴寂弹琵琶,喝的大醉,以为这下突厥人要退回草原了。

  裴寂甚至还特派了八百里加急快马,赶往朔方,让先前出使突厥的骠骑将军高世静不要把那三万匹绢送给突厥,原本计划拿丰州胜州割让突厥来换取始毕可汗继续支持大唐一事,也不提了。

  始毕死后,

  突厥人倒是乱了一阵子,但并没有乱太久。

  始毕可汗之子什钵年幼,可敦义成公主联合群臣,拥立了始毕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设为新可汗,号为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阿史那奚纯继位后,立即按突厥习俗,仍娶已嫁过他父亲启民可汗和兄长始毕可汗的隋义成公主为可敦。把始毕可汗之子什钵任命为泥步设,安置在突厥东部,幽州之北。

  听闻唐朝原本派了使者带了三万匹绢来,可现在始毕可汗一死,唐使不来了,处罗大怒,当即令梁师都率兵进攻灵州,

  丰州总管张长逊赶紧让高世静带着三万匹绢去拜见新大汗。

  当时处罗可汗表面上是息怒了,实则对大唐越发不满。

  转头就跟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暗中联系,还听了可敦的枕边风,派突厥骑兵去河北窦建德处,把义成公主的嫂子萧后,以及杨广孙子杨政道,迎接到塞北,

  安置在定襄城,立杨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政权,拥有部众一万余人。

  处罗可汗甚至公然宣称,先父丧失国家,靠隋朝才得以立为汗,如此大恩不能忘却。他称要出兵,帮杨政道复国,还说要夺取并州安置杨政道。

  可此消息传回长安,

  裴寂却依然认为,处罗可汗不过是虚张声势,想要继续讹诈大败,甚至认为处罗可汗刚称汗,现在没有多余精力南下。

  他也没有始毕可汗那样的能力和威望,不足为惧。

  于是乎,就这样一再错判,终于如今刘武周派宋金刚带着两万马邑军,加上一万突厥军,杀进了并州。

  就算是裴寂,也知道这次他错了。

  二月,始毕可汗病死夏州军中,当时整个长安都欢欣鼓舞。

  三月,大隋在定襄复国,这个消息传回,却没有几人当回事。隋王杨政道,不过是齐王杨的遗腹子,一个两岁的奶娃,能复什么国,不过是突厥处罗可汗拿来讹诈大唐的傀儡罢了。

  可现在四月,一万突厥骑兵随同刘武周正式攻入并州,破榆次围介休,这下再没有人敢说突厥人不是玩真的了。

  “看来倒是早就让世民和李逸说中了,突厥人狼子野心,不欲我大唐一统中原矣。”李渊叹气。

  本以为始毕可汗一死,突厥暂时不再是威胁,谁知道这处罗可汗继位,比始毕可汗还更凶恶。

  刘文静出列。

  “臣以为处罗可汗不过是想拿我大唐来立他的威,如今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秦王早就料定突厥会联合刘武周和梁师都南侵,

  如今刘武周来势汹汹,倒也不必过于担忧,先前陛下已免齐王之职,如今只需要派坐镇长春宫的秦王殿下率军北上太原,便可解介休之围,并夺回榆次。

  甚至干脆就借这次冲突,夺回并州以北诸州,把刘武周这个边患解除。

  否则,并州以北不在我大唐之手,终究是隐患。”

  并州石岭关以北,忻州、岚州、代州、蔚州、朔州、云州,俱不在大唐手中,任突厥人来去,

  李唐这两年一直没有越过石岭关,连雁门关、楼烦关这样重要的边关都放弃,也都是因为起兵之初就是得到突厥人支持,因此一直没去打破旧有的形势。

  甚至明知刘武周就是突厥人养的狗,也一直没动他。

  就是不想跟突厥人起冲突。

  但现在突厥人已经撕破脸,那干脆就收复并州以北诸州,灭了刘武周。

  刘文静对突厥很熟,曾多次出使突厥,跟那边说的上话,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

  可裴寂却反对。

  他主张出兵救援介休,增援太原,收复榆次,击退刘武周,回到战前状态即可,不宜跟突厥人直接开战。

  “刘武周也仅是派了其妹夫宋金刚率三万人南下,还用不着动用秦王,派员大将率兵北上增援即可。”裴寂提出。

  李渊心里也还抱着一丝侥幸,

  毕竟处罗可汗也还没对大唐正式宣战,只是派了一万人随同南下。

  经过一番思索,

  李渊决定先不动用李世民,

  二郎能打,但经历泾州一战后,李渊现在是能不用二郎就不用。

  “裴监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

  “臣举荐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军总管,统兵两万北上解介休之围,增援并州。”

  李渊对这个人选稍有犹豫。

  李仲文是李密的叔叔,当年八柱国家之一的李弼有六个儿子,个个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其中李仲文的父亲李衍就非常能打。李仲文将门出身,虎父无犬子,也很能打。

  隋末受李密造反影响,只能在关中举旗,也拉起了一支人马,后来接受平阳公主招揽,如今官居太常少卿。

  “李仲文曾出使突厥,和突厥较熟。”裴寂又说了个用他的理由。

  潜台词就是突厥人还可以争取,不一定就非要全面开战,让李仲文北上增援并州,打刘武周,争取拉拢突厥。

  “好,就以李仲文为行军总管,率兵北上太原。”

  “陛下,臣再举荐一人,太子左卫率浅水县公李逸,可为行军副总管。”裴寂笑呵呵的接着道。

  “李逸?”

  “陛下,李逸可是员福将,随秦王泾州战薛举,从太子援谷州战王世充,可都立下大功,之前还单独统兵征司竹园贼匪,更是表现出色。要不是他太年轻,臣都想直接举荐他为行军总管!”

  李渊捋须:“李逸还兼着铸钱差事。”

  “陛下,开元通宝新钱已经铸成,如今只要有铜料供给就行,李逸不用亲自盯着。

  李逸年轻,但有勇有谋,颇有急智,随同李仲文将兵两万北上,比闲在宜寿宫强。”裴寂再三举荐。

  “嗯,这小子运气确实好,那就授李逸为并州道行军副总管,加冠军将军。”

  冠军将军,这是前不久朝廷刚推出的散号将军衔。

  总共十等,从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到从五品的游击将军。

  这十等散号将军,也是因为散职、散实官这国初勋名已滥,可还有许多人归附大唐,不少武将也没有合适的职官安排,于是就授散号将军。

  李逸有职事,太子左卫率,四品,还是奉义宫监兼宜寿宫监。明显李渊觉得他这官职太低了点,给他加个正三品的冠军将军散号将军衔,毕竟一军两万人,身为副总管,手底下的总管们,可能也都有三四品的官职、将军号,他这行军副总管总不能比手下总管品阶低吧。

  李逸在家陪杜十娘下棋解闷,

  皇帝旨意到。

  授正三品冠军将军散号将军,拜并州道行军副总管。

  免去他奉义宫监、宜寿宫监、摄宜寿钱监、周至县令等差使。

  接下旨意,

  李逸眉头皱起。

  随太常少卿李仲文率兵两万北上增援并州?

  对于李逸来说,他并不喜欢打仗。

  跟李德奖、丘神俨这些军功贵族子弟不同,他们渴望上战场,渴望立战功,就连秦琼罗士信程咬金这些地方豪强出身的武将,也非常渴望上战场,

  在这个时代,这条路是最光明的路。

  这些家伙也不怕死,

  这是个勇敢的时代。

  但李逸并不喜欢打仗,虽然他也想封爵国公,但也没必要非要战场上挣功名,行军打仗又苦又累就不说了,关键是很危险啊。

  李逸很忧郁,

  心里直骂娘,到底是哪个生儿子没屁眼的,这朝廷那么多大将不用,老惦记着老子干嘛。

  老子今年才十七岁,还没成丁呢,顶多算一个中男。

  你们老把一个中男送上战场,这道德吗,这仁义吗,这良心不会痛吗?

  李博义哥俩送他的热巴和那扎,他都还没来的及享受呢。

  “浅水公,恭喜啊,这个年纪,就已经为一军行军副总管,协助统领两万大军呢,这统兵北上的机会,多少人都盼不到啊。”宣旨的是老熟人了,通事舍人崔敦礼。

  正经博陵崔,五姓子。

  这家伙现在心里挺酸的,真是看着李逸从一介田舍儿,一步步到了如今的银青光禄大夫、冠军将军、太子左卫率,现在又拜并州道行军副总管。

  而他堂堂五姓子,一年多,还是六品通事舍人,没挪过窝。

  “崔兄你莫非也想上战场?”

  “男儿谁不渴望建功立业呢,”崔敦礼实话实说。

  李逸笑道:“崔舍人若真想去,我倒可以成全,举荐你做行军记室如何”

  “好。”这家伙兴奋的一口应下,一点没犹豫的。

  五姓子也这么勇敢好战?倒是李逸又被震惊了一下。

  “实在太感谢浅水县公了,若是能同往并州,那真是沾县公好大光了。”

首节上一节295/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