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88节

  “原本是二百万的,县公要,你出一百五十万就行,帮你再省五十万。”

  李逸摆手。

  “那我就连宅园带球场一并买下,七百万钱绢今日就交割给你,过户换契。”

  “县公,你有钱也没必要这么浪费啊。”

  李逸冲着他呵呵冷笑两声,王仁突然感觉头皮发麻的感觉,不敢再说下去了。

  不理会这个老吏,

  李逸叫来三娘几人,

  “再去调些钱绢,我连隔壁的马球场一并买下了,总共七百万钱。”

  对于现在的李逸来说,七千贯,也是一大笔钱,但掏的出。

  钱能解决的事,没必要非给自己留下大隐患,行贿一百五十万,就为省一百五十万,那风险太大收益太低,性价比极低。

  那老吏不过是个令史,地位卑微,当然愿意冒险。

  李逸都开国县公、银青光禄大夫了,还能为了省这么一千五百贯,就让自己落下那么大把柄?

  李逸有那么多赚钱的法子,哪用的着冒这种险。

  一天内,调动七千贯钱,对如今的李逸来说并不用东拼西凑,更不用找人借钱。

  他都不需要动用自己积攒的金银器、黄金这些,

  上次郭氏娘三的家业被抄,皇帝赐给李逸,那就值千万了,其中钱绢也不少,李逸又把家里和十娘手里的铜钱,都先拿来用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铜钱,新钱出来后,朝廷会针对。

  历史上李渊发行了新钱后,就禁止旧钱流通,尤其是那些恶钱,更是严厉打击,强迫百姓拿恶钱向官府兑换新钱,往往五恶钱只能换一新钱。

  反正朝廷总不会吃亏,再怎么换百姓都要亏,现在换总比埋在猪圈里生锈强。

  现在绢价也比较高,慢慢物价下降,绢价也不可能维持在三百多钱一匹,等到过几年,基本上就只能是二百钱左右一匹了。

  只有黄金才是值得珍藏的。

  其它的铜钱、绢布,都应当流通起来,不管是买田置地,还是买奴买牲口,都比存着强。

  后面的交易很顺利,

  管家他们拉去的钱绢,一一清点。

  那些各式旧钱,也都分门别类,按正常的行市折算,王仁等经手此事的官吏没有人特意为难。

  他们也不敢为难,虽然李逸没让他们咬上一块肥肉,可李逸现在正当红,皇帝、太子面前随时见面说上话的,他们可不敢乱来。

  甚至这肉没吃上,还得担心李逸反手把他们告发。

  王仁不仅没怠慢,还特事特办加急帮忙办完手续,把红契给送来了,该交的契税也没敢多要半分。

  “李县公,这宅园和那球场,现在开始就彻底属于你了。”

  李逸看着这人小心的样,知道他担心什么,便摸出个一两的小金铤塞到他手里:“有劳王令史奔走,辛苦了。放心,我不是个多管闲事的人。”

  王仁长松口气,赶紧谢过。

  回到衙门,王仁发现自己汗湿了衣襟。

  “这个李无逸,果然了不得,”心里感叹着,坐了会又起身去了仓库。

  “那些钱呢?”

  “都在呢,还没入库,王兄,还按老规矩么?”

  “那自然,肥肉没吃上,这汤还不喝两口,那岂不白忙活半天。”王仁道。

  几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把李逸购宅子的铜钱搬来,把里面官铸的开皇五铢、大业五铢,全换成私铸的,

  看着虽差不多,可私铸的却比官铸的成色差许多,有些甚至不如官钱价值一半。而私铸的鹅眼、白钱等,也换成更劣的。

  这一番忙碌,以私换公,以劣换好,再把钱入库,几人轻松就赚了一大笔。

第271章 金身

  “李逸花了七百万钱,刚买下胜业坊西北隅原虞世基的宅子,”

  靖善坊内,占据一坊之地的皇家寺庙大兴善寺内,万年不良帅赵昶向坐在上首的钱九陇禀报着。

  钱九陇一袭白衣认真的听着,这位四十多岁,虽然在几天前刚晋升为左监门将军了,但仍还充当着皇帝耳目,暗里监察百官。李逸是皇帝亲自交待过,要多关注的人。

  “工部令史王义,愿意帮李逸以四百万钱就拿下那宅院带球场,条件是李逸再给他一百五十万钱,总共五百五十万钱就能拿下原价七百万的宅园、球场,但李逸拒绝了,甚至说他不缺钱。”

  钱九陇微微一笑。

  有点让他小惊讶,但又不那么惊讶。

  “这小子确实不缺钱,过年的时候,杜淹儿子行刺他,事后圣人把杜淹母子的产业都没官转赐李逸,据说价值过千万。他又有不少作坊,听说也挺赚钱的。

  他先前还卖金薯祥瑞,一颗卖十五两黄金,都卖了几百两黄金了,”

  赵昶在万年县坊间被称为活阎罗,手下统领着一群不良人,在捕贼揖拿,尤其是刑侦审讯这块独有手段。

  可在这位曾经的天子家奴,如今的金紫光禄大夫、左监门将军面前,赵昶却恭敬温驯的如同一条狗。

  “宁肯多花一百五十万钱,还真是任性。”脸上一条长疤的赵昶道,他想起去年初见李逸时,是他来万年县衙报案,他村里的一家人失踪,当时李逸还给了他一两黄金,是个大方的。

  只是想不到,如今大方到一百五十万钱都看不上了。

  “那是他聪明,你以为他如此年轻,一年时间不到,就能一路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浅水县开国公,真是运气好?这个年轻人,做事滴水不漏呢。”

  “你把那个王义好好调查一下,胆子不小,张口就敢拿一百五十万,真不怕噎死。”

  赵昶笑笑:“王义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工部令史,流外吏而已,他哪有这么大胆,不过是给人出面,这一百五十万,要分的人很多。”

  “那是你的事,好好查清楚。”

  钱九陇说完,便起身离开。

  漫步大兴善寺内,红墙之外,是京师繁华,红墙之内,则是佛音袅袅,晨钟暮鼓。

  不过钱九陇却很清楚,这里并非表面上看到的佛家圣地这么简单。

  大兴善寺的历史可追溯到晋武帝时,距今都有五百年了,隋文帝营建大兴城,在九五高岗之地,朱雀门大街旁,特置大兴善寺和玄都观,大兴善寺便是原遵善寺移来改名,

  开皇年间,许多天竺名僧抵达长安,在此译经传法,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密宗祖庭。

  隋灭唐兴,

  大兴善寺依然是山门宏伟宛如城楼,整个寺庙占地广阔,独占五百多亩地,僧舍千间。

  钱九陇也还很清楚,大兴善寺不仅是寺庙占地广、僧侣数量多,而且他们的净人、佃户也多,田地、作坊无数,更是长安最大的放贷者。

  皇帝今日来寺中拜佛,

  此时在舍利塔前,这座六边五层的砖塔,每层每面都设有佛龛。

  钱九陇来到皇帝身边,陪着皇帝逛了一圈。

  中午就在寺中吃斋饭素席。

  素鸡、腐竹、豆腐、野菜,菜很清淡。

  钱九陇在席间,把李逸七百万买宅子的事禀报。

  皇帝夹起一块腐竹吃的很满意,“这小子现在做出什么事来,我都不觉得惊讶了,小小年纪,倒还真有定力,一百五十万钱的便宜,也不肯占,让他做铸钱使,铸造新钱,我倒是更放心了。”

  “臣已经派人去查那工部官吏了。”

  李渊点头,又夹了一筷子香干拌马兰头。

  “贵璋啊,你觉得这大兴善寺如何?”

  “宏伟气派。”

  “你还少说了一点,有钱。你看这寺中,到处都是铜像金身,李逸说铸新钱缺铜料,可这寺里到处都是铜佛像,铜法器,就那大雄宝殿里三尊大佛,大和尚说每尊两丈高,用铜三万六千斤,还用了许多百两黄金贴金”

  李渊话里都是充满着惊叹,

  仅那三尊大佛,就用了十多万斤铜,还贴了三百两黄金。

  “李逸说铸开元通宝新钱,一贯铜钱含铜八五,火耗十一,一贯钱实际用铜差不多六斤,这三尊大佛像的铜,能铸两万多贯新钱。”

  钱九陇没接这话,

  这可是大兴善寺,释教诸宗之一,虽说不如三阶教更势盛,但杂密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谁敢打大兴善寺中铜像金身的主意?

  就是天子,也不敢吧。

  李渊吃着和尚们精心准备的素席,却在说着如果让和尚们听了会肝颤的话,

  “李逸说如今铜器贵重,许多不法商人,甚至是一些寺庙,都直接把铜钱熔炼取铜,然后铸造铜器出售,或是铸造铜佛像、铜法器自用,

  你知道熔钱铸器有多大的利吗?一般铜器都能达到每斤六百钱,熔钱铸器利润至少三倍。

  如大兴善寺这些寺庙,他们接受布施捐赠,又放贷钱粮和质库抵押,大量的铜钱流入寺中,

  可他们却把钱熔炼取铜,用来铸铜像、法器,或是铸造铜镜、香炉、唾壶、铜铛、马镫、执壶、铜盘等售卖。”

  “天下钱荒,这些和尚们倒要占很大一部份原因。”

  钱九陇静静的听着,他跟随皇帝多年,知道有时皇帝也只是自言自语,并不是在问他。

  “李逸说要解决钱荒,得铸造新钱,逐步废止旧钱,打击恶钱,规范私铸,甚至要禁囤钱,禁毁钱铸器,甚至直接禁止民间铸造和使用铜镜以外的铜器,禁止寺庙用铜来铸造佛像、法器,让他们用铅锡木土等做佛像法器,

  还要鼓励开采铜铅锡等矿,同时又要限制铜镜等铜器价格,每斤铜器价不得超过一百六十钱,这样就能降低熔钱铸器牟利的行为,

  你说这小子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你说他说的那些,有哪条是能轻松做到的?”

  “算了,年轻人有冲劲也是好事,让他去试吧。”

  饭后,皇帝漫步寺中,看着那到处金光灿灿的佛像,仿佛看到了无数的新铸开元通宝钱。

  “花二百万买个马球场,李逸这是也想打马球了?那就赐他一套马球月杖。”

  胜业坊。

  李逸豪掷七百万,买下了四十八亩的虞世基旧宅和隔壁二十四亩的马球场,独占了胜业坊一隅之地。

  “接下来,三娘你带人来打扫、装饰一下,然后挑个吉日,让十娘带大家搬过来住吧。”

  这里其实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了,一切家具家用齐全。

  罗三娘点头嗯了一声。

  “我一会就回宜寿宫去了,家里你帮着照顾一下。”

  回到平康坊,

  李逸把宅契交给杜十娘保管,

  虽然也想在家中多留些时间,可铸钱的任务紧,而且他还有个安抚南山流民的善后活。

  吃过午饭便告别妻儿出门,

  罗三娘依依不舍的送到街上,很想跟着李逸同去。

首节上一节288/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