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春,
关中仍是春寒料峭,斜风细雨不见太阳。
李逸骑着马来到将军营,
神禾塬畔的道路泥泞湿滑,李逸的紫袍下摆沾满泥点,部曲们帮忙推着马车前进,车厢里装满了许多粮食、药品、肉蔬。
罗三远远的前来迎接。
“今年双春又闰二月,老话说十年难逢闰二月,一年双春更少见,今年这两个却都碰到一起了,都说会发生春寒和秋旱,
这都要春分了,倒春寒还一阵又一阵没完,本来春耕正当时,现在却还下不了犁。”
去年秋种的麦子,几场倒春寒,冻死不少青苗,
好在无逸你早请了司农寺的农官来指导过,教我们镇压旺苗,又在降温前灌水,我们原来都没想到还能灌水防冻呢。”
李逸看着麦地里不少青苗确实枯了,“灌水并不能防冻,但能够平抑地温,”他弯腰查看小麦,
地上部不少冻枯,但还是有些分孽节尚且存活,
“昨日遇到司农少卿武公,他还提醒我说,我们家的麦子,情况还不算坏,及时浇水、追肥,还是能促进分蘖成穗,最终保住一些产量的。”
武士棱是经验丰富的地主,如今做司农少卿,手底下有许多农官匠人,对种地是最专业的。
老武提醒他,今年倒春寒严重,冻害成灾,但浇水就是管用。
李逸田里的麦苗,不少冻死了,但并不是分蘖冻死,还有小的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关键就是浇水和追肥。
只要补救及时,今年还是能保证一些收成的,但减产是肯定的,就看减多减少。
“缺肥,养猪才刚开始,也还没那么多猪粪肥,看来得赶紧进长安拉粪,”罗三再次提议。
李逸也知道其实长安城的粪也是有人分地盘的,
但他还是支持罗三他们组织人进长安取粪,不管是免费清理,还是给点蔬菜瓜果啥的好处,让他们干吧。
“那些伤员情况怎样了?”
“你请了大夫来,又还安排人照顾,他们恢复的不错。”
将军营,
经过大半年时间,现在李家在这里已经经营起了一个庄园,
去年刚拿到地,招来一群灾民,勉强安置,随便挖了一些土窑洞搭了点稻草棚,
而经过一冬春,
现在这里用胡基围起了一个很大的院子,盖了不少间胡基土墙黄草房子,现在这里也有几个作坊,做豆腐腐竹的做柿子酒的做草编木编还有织布的,
那些部曲、佃户在农闲的时候,也有活计,收入自然也提高不少。
而随着一百多伤兵退伍后跟着李逸来到这,这里又新建了一个医院。
御宿乡已经有一个无极医馆,
这里是在武士棱、李靖、还有丘神俨、姬思恭等的支持下,请来数名大夫,然后就是进来药材,请来药师,在这里开起了一个新的医馆。
既加工、售卖药材,也坐馆治病。
一边医治那一百多伤兵,还面向将军营这附近乡民。
医馆就设在大院里,
李逸进来,看到宋义正在编草鞋,这位年初一早上在平康坊忠心护主的部曲,一条腿还不能动,但坐在那手却很灵巧。
“老宋,你怎么不好好躺着休息,倒编起草鞋来了?”
宋义抬头看到李逸来了,想要起来。
“别动,你这腿得养呢。”
“阿郎,我腿现在已经好的不错了,现在天天好吃好喝供着,你看我都长成胖子了,实在是过意不去嘞,就怕闲出病来,我这找点活干,编草鞋也不费劲,更不用腿。”
宋义养了两个月伤,倒是养白养胖了。
李逸特别吩咐,宋义是他救命恩人,在将军营医院养伤,一天三餐的营养餐必须跟上,连菜单都是他亲自写的,
不是鸡蛋羹就是肉饼汤,隔几天还让炖点鸡汤、鱼汤。
宋义打小吃惯了苦,还真没有过过这样好的生活,不仅是他,连他的妻子儿女,都跟着改善了生活。
“你好好养着就行,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腿怎么也得养个半年。”
李逸先前赏给宋义一百匹绢十石米,还送他一头牛,还给他修三孔窑洞,甚至说好他家佃的五十亩地,免他五年租子,还升他为护院队头。哪怕现在养伤,也是按每月两石米的工钱照给。
必须得赏,还得重赏,这样以后再遇到事,家丁部曲们才肯卖命。
忠诚值得嘉奖。
得立典型。
反正宋义现如今待遇,李家的部曲、佃户们谁不羡慕,不少人都后悔当时怎么就没扑上去拦着刺客,别说断腿还能医,就是没了一条腿,这报酬也非常划算啊。
大家羡慕宋义的待遇,也更加敬佩李逸的大方。
跟着这样的东家,才有奔头。
“你就好好休养,要是觉得闲的无聊,就跟着读读书识识字,你现在是护院队长,多识些字有用处。”
进了疗养区,
一个个在这里治疗的都赶紧跟他打招呼。
他们曾经是兵,后来被抛弃,
还好李逸不弃,带他们来到关中,现在他们身份就是李逸的部曲。
不少人残废了,缺胳膊少腿的,甚至瞎眼耳聋的,李逸并没嫌弃他们,先在这里医治,等伤好后,安排到庄园、作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撸,”
李逸一路跟他们打着招呼,找到陈菱角。
“县公。”
“那么客气做啥,”
李逸招来大夫,询问陈菱角的伤情。
“腿伤恢复的不错,就是以后可能会有一点点瘸,但走路奔跑影响也不大。就是左眼没了,以后只能用骨头做个义眼。”
“能用骨头做义眼?”
“嗯,骨制义眼,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大夫说他就认识长安城里有专做义眼的,最好的材料是由象牙做成,然后普通的如牛骨等也行。
“好,你帮老撸联系匠人,做个好点的义眼。”
跟大夫聊了下将军营这间医馆的情况,
目前虽是初建,可是李逸是找了十几家权贵帮忙,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夫、药材、药剂师等都是迅速到位。
李逸对这间医馆的定位,跟现在大多数以药铺为主的模式不同。
他是把医馆分成了门诊、药房、病房,以及药坊等几部份,前面药铺有门诊区,大夫坐堂看诊开方,药房抓药配药,甚至代客煎药。后方还有药加工作坊,炮制药材。
还有个病房区,可以住院、护理等。
李逸的野心还是挺大的,打算以后进军医药界,要搞出自己的招牌来。
所以他的医馆不叫药肆、药铺,叫千金堂。
无极医馆是学会名下的,千金堂则是李家的,两个走不同的路线,一个尽量亲民平价,一个则准备搞点高端点的医疗护理。
“阿郎,太子殿下派人来请你去东宫议事。”
李逸闻报也只得又赶回长安。
路上,
赵永安有些不解李逸为什么要带那些伤兵回关中,还要花钱医治。
“那些人看病吃药,花费不少,还管吃喝,可是这些人就算伤好了,也大多是残疾啊?”
赵永安都觉得李逸太过心善了些。
“他们都曾是我麾下的兵,一起并肩拼命的。如今伤了残了,无处可去,我能帮就帮一下。”
李逸收纳他们,医治他们,并不觉得这是滥好人,他觉得这也算是一笔投资,而且这笔投资他不觉得会亏。
陈菱角那一百多人,哪怕残疾了,可也都曾是老兵。
他们成为李逸的部曲,伤好后也还是能够安排事做,并不用李逸完全供养。
只要合理的安排,他们也能给李逸创造不少价值,更别说一群老兵,如果养的好,那就是一群随时可以豁出命的死士。
几次三番被杜淹弄,
如今他地位越来越高,但不像那些门阀望族一样,有那么多族人亲戚可用,他就只能自己多拉拢、培养一些。
一群战场上死人堆里幸存下来的残废老兵,
用的好那也是了不得的。
只是这些,用不着说出来。
钱能撒的出去,才是钱,
攒着存在地窖里,那都是死物。
东宫。
建成笑着招呼李逸落座。
李逸对于这位太子殿下,其实一直挺生份的。
别人眼里,李建成是太子,是储君,今年二十九的太子建成,可能在许多人眼里,各方面都是表现不错的。
皇帝五十多岁了,太子建成将来必然是皇帝,甚至可能也就十年左右就继承大位。
但李逸却早知晓了未来,
他就像是一个先知,前知三千五百年,后知一千年五百年。
他知道李建成这个太子虽当了九年,但终究是没能走上帝位,他也知道是如今才二十岁的秦王,将来成了皇帝。
他对皇帝没啥敬畏感,对太子建成的拉拢就更不会心动。
其实建成对他一直也不错,虽然说有几分刻意的拉拢,但人家可是堂堂储君,能够放下架子来拉拢拉拢你,就很了不得了,一般人还没这个机会呢。
李逸挺不愿意跟东宫扯上关系的,
但偏偏现在他就顶着一个检校太子左卫率的东宫官。
他一落座,
李建成笑着递给他一道告身。
李逸有些疑惑的接过,结果却看到上面是太子左卫率的任命告身。
“孤今日陪圣人北海泛舟,特意向圣人讨了这道告身。”
检校太子左卫率,变成太子左卫率,这是太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