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61节

  无逸记忆里,六年前的玄成师兄,还是比较充满朝气的。

  或许是这几年东奔西走,怀才不遇,消磨了一些志气吧。

  “广亮师伯可还好?”

  魏征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咂巴嘴,长叹一声,“紫云观毁于战火,我师傅也没于兵灾,”

  李逸也不由的叹息,

  这狗日的乱世,连出家人都逃不过啊。

  王娘子端来煎好的油炸糕,还端来一盘子烤好的豆腐。

  配了两碟小菜,

  “李郎你们慢吃,”

  李逸见店里生意还是很不错的,“这烤豆腐卖的怎么样?”

  王氏笑着说李逸教她店里做烤豆腐,没想到很受欢迎,虽然这豆腐烤起来十分费功夫,得文火慢慢烤,一点急不来,可炭火慢烤好的豆腐,外酥里嫩,烤的鼓鼓胀胀胖乎乎的,

  放到嘴里咬一口爆浆,蘸上配制的蘸料,味道更佳。

  这种烤的豆腐,不是普通豆腐,需要发酵,有点发霉微臭,这时的豆腐拿来烤是刚好的,风味独特。要是没发酵,那烤不出这味道,反而还有些酸。

  李逸在长安两市的豆腐铺子已经开业,他给王氏店里供应这种发酵豆腐,教她卖烤豆腐,既帮她提升生意,也同样是给自己铺子增加销量。

  “我给你再提个建议,”

  李逸看了眼小店,“你应当在做个大方桌,中间放个炭炉烤架,桌子除你烤豆腐这面,其余三面放碗、筷、蘸水,

  现烤现吃,你现烤,客人现吃,还能边吃边聊天,更有氛围,”

  魏征道:“这围着现烤现吃,也不好计数啊。”

  “这容易,客人每夹一块豆腐,你就在他面前放一粒黄豆,最后结账时,有几粒黄豆,就是吃了几块烤豆腐。或是把黄豆放在自己面前也行,都比较方便的。”

  魏征竖起大拇指,“你这个法子好,黄豆计数,就不用心里记着记错了,更不会有争执。我也提个建议,这烤豆腐跟煎比起来,更适合慢慢吃慢慢聊,你可以捎带卖点酒,

  这酒加烤豆腐,最合适慢吃慢聊了,而且酒的利润当不少。”

  李逸觉得魏征这提议很不错,

  “现在朝廷禁屠沽,不许私酿,酒特别贵,也不好买嘞。”王娘子道。

  “这个容易,我刚好有酒铺,有自酿的柿子酒,到时你可以试着卖卖看。”

  李逸说着让她拿来一个杯子,给她倒了一小杯,“王娘子你试试我这柿子烧,酒劲比较大,慢点喝。”

  王娘子笑说她以前在娘家,每年都要帮父亲酿糜子酒,冬天还要烧酒,被酒气熏的酒量还行。

  端起酒杯先闻了闻,“这酒香味独特,还有点柿子香。”

  轻抿一口,脸微红,

  “果然劲大。”

  又抿一口,细品。

  一杯酒喝完,“这酒,不错。”

  王氏决定拿些柿子酒来卖,就按李逸说的,打一张大的方桌,现烤现卖,一张桌其实也不止能围三个客人,多围几个也行,甚至若生意好,也不一定只设一张烤桌,可以多弄几张。

  她一人烤几张桌子也忙的过来。

  “无逸你这酒朝廷不禁吗?”魏征问。

  “我这酒不用粮食,我找了上面特别申请,所以拿到了酿造许可。”

  “难不成真的只用柿子酿制?”

  “嗯。”李逸点头。

  魏征有点想不明白,酿酒居然不用粮食,俗话都说酒是粮食精,不用粮食只用柿子酿成酒,这可就很了不得了。

  李逸能拿到许可,也是跟官方的酿酒坊合作的,他向官坊买酒曲,还买酒糟。

  买酒糟是柿子发酵用,用酒糟发酵还是比较稳定且节省的,后世柿子烧,一般都是用做馒头的酵母,

  酒糟发酵更稳定同时,还能让柿子烧风味更好。

  对于酿酒官坊来说,酒糟没啥太大作用,只能喂牲口,李逸花钱购买,他们自然乐意。

  又有客人要烧豆腐,王氏便过去招呼,还跟这熟客说打算弄烤桌,还要卖酒,问客人意见。

  那客人也说不错,很期待。

  “这个妇人挺能干的,”魏征道。

  “嗯,妇女也有顶半边天。”李逸笑着说。

  这话倒让魏征愣了下,

  “师兄有什么打算呢?”

  “现在很迷茫,”魏征实话实说,

  跟着李密,用心辅助,可根本不得重用,如今随着李密来投长安,也还没得到任用,

  他可能跟其它没授官的人一样,可能还得等。

  “我对长安也不熟,我这关东人来了关内,两眼一抹黑。”

  魏征这些年也没攒什么钱,只攒了十几箱书而已。

  要是迟迟不授官职,魏征在这长安城,甚至都生活不下去。

  李逸看他迷茫的样子,哪里像是未来名相,一代人镜啊。

  “我听说太子倒是很礼贤下士,到处招揽人才,要是朝廷迟迟不授官,我只能去东宫碰碰运气。”魏征实话实说。

  “听说太子很欣赏你,还曾要举荐你为侍御史?要不你帮我引见下太子?”魏征道。

  李逸给魏征续了一杯酒。

  “其实,我觉得以师兄之才,现如今留在长安,难以施展才华,倒不如再出去搏一搏。”

  “出去?”魏征意外,“我觉得当今天下大势已明,江山必属李室。”

  “师兄说的没错,我说的出去,不是去投别人,而是出去建功。”

  “细说。”魏征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李逸放低声音,“师兄,如今李密兵败来投,但他在关东还有许多地盘、人马,虽然有不少人投降归附了王世充,但仍还有许多没降的,

  这些人马中,尤以黎阳徐世绩名望和实力都不弱。

  师兄可以上书朝廷,主动请求前往黎阳为朝廷招抚徐世绩,

  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州,这么大的地盘,那么多兵马,现在也都迷茫着呢,

  师兄你在李密帐下这么久,跟徐世绩等应当也是相熟,此时毛遂自荐,代朝廷前往招抚,岂不是正好?”

  魏征眼睛明亮起来,“可是,朝廷真会如此信任我?”

  “朝廷现在以秦王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又在陕州设有总管府,以宗室李孝基为总管,此前还派大理少卿张道源慰抚河北,

  这次中原剧变,朝廷肯定也很快会派宗室、重臣出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副使,就如马元规任山南道安抚使一样,

  但是,就算派出宗室重臣为安抚大使,可仍还需要一个中间人。

  你以前是李密的记室参军,现在跟李密入长安,再去山东招抚,肯定比我大唐派去的人,更能让徐世绩等相信。”

  “好,”魏征举杯,一饮而尽,下定决心,不去东宫自荐,而是要再回山东走一趟。

  “师兄记住,山东之行,最关键的就是徐世绩,他是瓦岗创立元老,如今实力也最强,李密败走后,没降王世充的,现在都以他马首是瞻,只要你能说服他归附,则整个山东李密旧部,都会跟着归附,

  就算只劝降了徐世绩一个,也绝对是大功一件,起码能给师兄挣个绯袍。”

第152章 嚣张突厥使者

  李逸和魏征师兄弟俩,牵着马走出东市,

  魏征一扫颓靡,精神振奋,满面红光,恨不得现在就能领命出山东。

  “让开,”

  突然,前方马蹄声声,冲出十余骑,当街纵马,一路风驰电掣,旁若无人。东市门口人流很大,赶车拉货的,推出贩浆的,挑着担子的,还有采买的百姓,许多人躲避不及,

  一时尖叫连连,

  有人被撞倒,有人车翻了,

  可那些骑士却扬长而去,视若无睹。

  众人在后面叫骂,却无人拦截追赶。

  “这些是什么人,如此嚣张跋扈?”魏征问。

  东市坊门口一个武候道:“那是突厥特勤阿史那骨咄禄的部下,”

  “你们难道就不管?任由一群突厥人在长安如此乱来?”

  武候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接话。

  他们倒想管,但不敢管,上头也不让管。

  要说一个突厥特勤的手下,本来是不敢在长安这么嚣张的,但是凡事都有因。

  “师兄,先回吧。”

  李逸拉着魏征回到平康坊自家宅子,还特意叫了十娘出来相见。

  “这是我师兄,河北巨鹿曲阳人,刚来长安。”

  李逸简单的介绍了下魏征,说了当年他随师傅李真人云游鼓城紫云观,跟魏征师徒相识的经历。

  “我请师兄来家里住,暂住东跨院,”

  魏征很客气的见礼。

  李逸带着魏征来到东跨院,安排他住在西厢客房,

  “你赶紧跟我说说那突厥人是什么情况?”

  “这个事呢,确实是有内情的,”李逸坐下。

  北方草原的突厥,曾经东西纵横万里,非常强大。不过在隋初,文帝杨坚采用合弱离强的计谋,趁突厥内乱之机,也是频频出手,后来扶持启民可汗,击败其余各汗,成为东突厥大汗,

  还连嫁两位公主给启民可汗,因此也换得启民可汗对隋忠心耿耿。

  他儿子始毕可汗继位后,也曾对中原大隋恭敬多年,直到后来始毕可汗跟着杨广观战辽东,

  见识到了大隋外强中干后,便不再畏惧中原。

  后来便有了始毕可汗趁杨广北巡塞外,率二十万骑突袭,把杨广围在雁门,差点将杨广请去草原做客。

  虽然雁门之围,最后解了,

  但那以后,中原更是彻底大乱,而突厥也越发轻视中国。

  隋末各方起兵之枭雄,无不臣服突厥。

首节上一节16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