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58节

  李密带着万余败兵退往洛口。

  王世充趁胜夜围偃师城,郑守城,他的手下却打开城门迎王世充入城,王世充夺下此城,不仅获得了许多粮食和军械,甚至还在城中找回了之前随宇文化及北上,而落到李密手中的一众兄弟子侄们,

  又俘获了李密大将裴仁基,还有长史郑,记室祖君彦等几十人。

  王世充擒了洛口守将邴元真的妻子等人,厚加抚慰,让她们各自暗中联络自己的父兄丈夫。

  隋郇王郭庆得知后,密报李密,李密没有声张,而是想来个将计就计,和众人商量,等王世充军一半渡过洛水后,他们半渡击之。

  然后非常搞笑的是,当王世充率军抵达洛水,李密的哨探却没及时发现,等王世充的兵马都已经渡过洛水,这才发现。

  单雄信见到王世充军过了河,不仅没有阻击,这时反而引兵后撤自保,李密见错失半渡攻击的良机,又没勇气坚守,直接轻骑逃往虎牢关。

  邴元真以洛口仓降王世充,飞将军单雄信也顺势就率部投降了王世充。

  留守金墉城的王伯当,也是弃城退守黄河北面的河阳城,李密从虎牢又跑到河阳,与诸将商议,李密还想倚借黄河而守,北面守住太行,南面连结黎阳,

  有人对李密道,当初杀翟让的时候,徐世绩也挨了两刀,差点死了,现在失利了却投奔他,他不会给我们两刀?

  尤其是现在单雄信已经投了王世充,说不定徐世绩也已经投了,当年翟让、单雄信、徐世绩共建瓦岗,可是结义兄弟。

  这时李密才发现,他以前虽人多势众,但都是乌合之众,成份复杂,人心各异,这一失利,结果许多人纷纷投降,李密拔剑欲自刎,

  府掾柳燮提议西奔关中,

  “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好,虽不陪起兵,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长安,此亦公之功也。”

  一众惶恐不安的部下,这时也纷纷道,

  “然。”

  李密看看身边,能打的仅剩下一个王伯当,其余骁勇悍将,诸如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裴仁基裴行俨、徐世绩等,不是降敌就是重伤,一个都不在身边。

  这次再也没有秦琼为他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了。

  李密望向记室魏征,

  魏征一声不吭。

  李密叹惜一声,“悔不听玄成之言。”

  魏征也看出来了,这树倒猢狲散,说到底这次败的这么彻底,就是两个主帅身上。王世充是积极进取,背水一战,而李密呢,不听劝告,结果真打起来,一遇挫败就跑。

  如果首战失利,李密能够坚守偃师,也不可能这么雪崩。

  但说什么都晚了,

  这李密就跟宇文化及一样,败一次就彻底翻不了身,王世充败了多少次,都还能够继续卷土重来,这就是差别吧。

  于是乎,李密便率着河阳部众,借道河东入关中投李渊。

  一路上,还不断有部下汇聚跟随,进入唐境后,居然有两万多人。

  长春宫,

  一名长安使者赶到,

  带来了皇帝的旨意,李密率部来归,让秦王亲自迎接招待,在长春宫慰劳,然后派兵护送到长安。

  “李密此人,好谋无决,优柔寡断,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李世民点评。

  杜如晦也道:“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足,也终不免败亡。”

  “你们觉得李密是真心归附否?”

  “李密不过势穷来投,我大唐接纳之,则可招募其麾下,但也得提防李密再生异心。”

  长安使者还捎带来了一些家书,

  杜如晦看过后,面色大变。

  “家里出事了?”李世民关切问。

  “是无逸。”

  “那小子还能闯什么祸不成,他不是应当娶了克明你从妹,现在新婚蜜月,如胶似漆吗?”

  李逸迎亲前天,杜如晦接到李世民急召,不得不赶来长春宫,当时正是洛阳那边大战的时候,

  他也只能遗憾缺席了李逸和十娘的婚礼。

  “哎,我没想到,我家老夫人会这般待李逸,”

  “难道还有比要一百万赔门财和一百万彩礼更过份的事?”李世民问。

  杜如晦很羞愧的告诉李世民,本来他已经跟郭氏说好了,杜家会给十娘一个风光的出嫁,会给一份不下百万价值的陪嫁,包括几百亩地的庄子,还有长安的宅子,终南山里的别墅,

  以及金银首饰、家具衣被,各种丝绸,以及牛马奴隶等。

  “我真没想到,以前老夫人把十娘当成心肝宝贝一样的宠,这次如此绝情,不但说好的百万嫁妆一点没给,连亲朋好友都没邀请,也没有婚宴,甚至让十娘仅穿着平民的连裳独自一人出嫁,

  这门婚事,现在整个长安都传遍了,成了京师的笑话。”

  李世民都震惊了,

  “你家祖母真是老糊涂了,欺人太甚,岂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乎?”

  “都怪我,是我没有把这事情办好。”杜如晦胸中憋着股气,他知道郭氏这不仅是冲着李逸,也是冲着他来的。“我对不住无逸。”

  李世民安慰,“你也别觉得很对不住那小子,真正丢人的是你们杜家。”

第149章 又见故人

  李密至蒲州,

  前方就是黄河渡口蒲津关,

  此处战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而在平时却又是商旅往来的黄金道。

  李密看着前方渡口巨大的石牛雕像,还有已经在那等候迎接的唐朝官吏,捋须感叹,

  “我拥众百万,一朝解甲归田,山东连城数百,知我入关,派人去招,必然也会全来归顺,比汉之窦融,功亦不小,岂能不安排一要职?”

  有人便说,“起码也得拜太尉、再授一省之长官。”

  李密率部过浮桥,

  侯君集率部前来,命令李密所部交出铠甲军械。

  李密部两万余人,除家眷外,也还有不少兵马,听闻后很是不满。

  李密也没了好心情,

  魏征劝说既然入关,那就得听朝廷安排。

  李密只好下令交出铠甲武器,

  秦王李世民迟迟没有现身,

  一直到所有武器铠甲全都收缴完后,才有送来饭菜。

  却只是简单的小米饭,加点酱菜。

  对于这样的饭菜,李密部下极为不满。

  供给李密的饭菜,也是非常简陋,仅有一壶浊酒,一碗冷切羊肉,还有一碗猪肉,以及一条鱼一个汤。

  李密觉得这是李世民故意侮辱他,怎么能让他吃猪肉呢?

  他在洛阳那也是堂堂太尉、中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魏国公。

  “魏公,或许这是那位二皇子有意为之,试探明公。”

  李密此时已经心生后悔来投关中了,

  只得愤愤的倒了杯浊酒饮。

  饭后,

  又有官员过来,却是要求李密手下的军士,留在长春宫接受整编训练,其余官将以及家眷等,则可随李密前往长安。

  李密又怒了一下,

  然后在众人劝说下,无奈接受。

  这晚李密只能夜宿晋城外,

  直到次日一早才被请到长春宫见到了那位在陇右一举大败薛举的李世民。

  “昨日有急事出城巡视去了,没想到魏公昨日便到了,有失远迎。”

  李密一肚子气,却也不好发作,

  李世民在长春宫设宴,盛情款待,准备了非常丰盛的酒菜,许多都是宫廷名菜。

  跟昨天的冷猪肉一对比,天差地别,

  李密总算觉得舒服了一些。

  次日,李密王伯当魏征贾闰甫等一行前往长安,李世民还特意派了二百骑护送,

  李密带来的两万多人,大多暂留在同州,其中近万兵士,更被就地整编。

  长安,

  秋播还在继续,

  李逸现在每天在少府监下的一些铁器作坊跑,负责督造新犁。

  第一批新犁完成,皇帝看后很满意,分赐给诸公卿家,李逸也得到了一张新犁。

  不过他利用职务之便,已经给自家也建起了一个犁作坊,铁匠、木匠也都挖来了,又从他招的流民中,挑了些青壮做计、学徒,

  虽是草台班子,

  但照葫芦画瓢,制作武德犁也不难。

  因为铁件就两个部件,制作起来还是很快的,尤其还是用泥模铸造的,比起手工锻打那可是快多了。

  最大限制,其实就是铁料。

  好在他这是打造农具,他现在又是负责这块的,借着职务之便,跟少府监等相关部门,沟通采购也有便利。

  这个新作坊,就设在将军营,稻草棚一搭,围点胡基土墙,垒起炉子,

  叮叮铛铛的就开干,

  那边木匠们带着伙计、学徒,也是干的热火朝天,李逸还特意搞了流水线式作业。

  把一张犁的不同部份,分开来制作,

  匠人们只做一样,能更熟练更快,而采用标准化尺寸生产,效率提升不少。

  对质量把关,也更方便,哪个部件出问题,就是谁的责任。

  新犁供不应求,

  李逸优先给自家用,然后是其它亲戚朋友们,都不用怎么特意宣传,这种好东西一面世,

  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想要一张。

  对比下,确实比原来的犁好太多,不仅仅是轻便灵活,最重要的是省力啊,哪怕没有牛,人背着武德犁,也挺快了。

首节上一节158/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