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51节

  “要不了多少天,就能完工了。”

  罗三让李逸有空也回去看看,毕竟是给他修房子。

  无极院升级成无极堡,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四面添了围墙,高三丈余,南北长约二十七丈,东西宽约十八丈,圈起来十亩地。

  十米高的堡墙外围还有一圈宽二丈深二丈的城壕,

  里面原来的东西两院格局基本不变,只是把烧掉的黄草顶换成小青瓦,毁坏的梁柱、门窗等也会换掉,甚至家具都给他换上新的。

  此外就是新增了一个花园,

  这样一来,东院变中院。

  外城墙套内院,原来这东西两院,会新加盖后罩房,这样就两进院变三进院了。

  无极院变成无极堡,堡门只有正门一个,铁包木门,防御力很高。

  十米高的堡墙上,还有总共七个墩台,上面还修有阁、楼,加上正门城门楼,就有八个楼阁,既可储物,也还可观风景,更可用于防御。

  就算再遇到上次那样的三千羌兵烧杀抢掠,

  李逸把罗家堡村民撤进堡,包铁的木门一闭,派上壮丁在高墙上守着,羌兵也无可奈何。

  那墙高十米,前面还有一道壕沟,平时可用来关牲口,紧急时候更能防贼防匪防乱兵。

  而高墙上外侧有护墙,内侧有女儿墙,壮丁在上面透过射击孔攻击城下,安全的很。

  占地才五千多平的堡子,也就是个地主大院,

  但这四面高墙一围,那一点不输于冯家山。

  不得不说,皇帝老李人还真是不错的,不仅帮忙修复毁损的屋顶等,还给建高墙。

  相距不到百米的坡下桥头边,又敕建占地六亩的无极学堂,也同样修四面高墙。

  新学堂的屋舍,也全是新建的,甚至还会打井。

  虽对朝廷来说,

  建这么一个十亩一个六亩的小堡子,不值一提,但对于李逸来说,还真是非常喜欢的。

  还不用自己花钱,就能全面升级。

  “嗯,等我过两天就回去。”

  早饭,

  招呼所有客人吃黍,

  粘乎乎浓稠稠香喷喷的黍,吃的客人们个个称赞不已。

  “这是我家新妇十娘一早起来做的,大家还满意吧?她厨艺可还行?”李逸笑问。

  “好,想不到杜家千金,还能做出这么好的羊肉糊糊呢。”

  乡下百姓,直接把黍叫做羊肉糊糊,这看起来也确实是糊糊。

  更有人问,“咋就做这么好吃呢,有啥诀窍不。”

  “是啊,我吃的怎么感觉浑身热乎,甚至还感觉有点辣嘞?”

  “那你们可得问我娘子,”李逸拉着十娘过来,“大家问你,这黍咋做这么好吃嘞?”

  十娘还系着个围裙,

  有些害羞道:“先要用带骨髓的羊骨头熬一锅好汤,再把新鲜羊肉切碎成小片,再掺入上等的软黄米,用文火入汤焖煮,成糊状稀粥,最后调入胡椒粉,

  这样的羊肉黍才烂糊、入味,吃起来香、辣,暖胃暖身。”

  大家一听,这糊糊还真下了本,不仅加了羊肉,还熬了羊骨汤,甚至还放了金贵的胡椒,难怪说这么好吃呢。

  “乡党们要是喜欢吃,就多吃几碗,别客气啊。”十娘招呼。

  说着,十娘亲手给李逸也盛了一碗,

  李逸品尝过后,确实是香喷喷辣乎乎,“娘子好厨艺嘞。”

  这顿让所有客人都满意的羊肉糊糊吃完,大家也都说要回家了,李逸留不住,便给每人发了一份礼物,然后又让刘黑子去雇了马车,把乡下来的客人,给送回去。

  客人送走,

  李逸把家里一众人,都叫来,一一让他们来拜见家中主妇。

  “这是令仪,姓姬,字素君,原是陛下赐我的掖庭宫人,我收房了,已经放逸还良,如今是管着账房。这是玉漱,姓金,新罗人,王令史赠我的,也收了房,跟素君一起放免为良,现在管库房。”

  李逸先介绍了这两个身边人,

  十娘笑着道:“我要谢谢她们在我来之前,一直照顾着阿郎,并打理家里,”

  “挑个好日子,阿郎请些宾朋见证,便纳为妾吧,也不能委屈了她们,总得有个名份。”

  “以后家里的账房、库房,也还要劳烦她们继续打理。”

  十娘这大方的态度,还是让两人心里松口气,尤其是玉漱,听到刚过门的大妇,主动提出让阿郎纳她为妾,心里欣喜不已。

  李逸接着介绍了刘黑子、李存礼、萧十三等人,黑子不是李家奴仆,现在是良人,自己也有田有地,但也在李逸这兼了个外管事,领一份工钱。

  萧十三和虞幼娘两人,则是李逸的门客,

  李存礼是李逸的奴仆,以前是商人之子,现在李逸让他负责筹开商铺,做掌柜。

  红绡原来是跟着盲人卖唱的小歌女,“以后让红绡跟随娘子身边服侍,”

  阿福阿贵阿威三家十口,看门、赶车、护院,他们女人则是洗衣、煮饭、洒扫这些,四个孩子端茶倒水随从。

  还有二十个青壮的男女奴仆,暂时留在罗家堡那边帮工干活。

  杜十娘对这些府里的人都很客气,每个上来拜见请安的,都还给了个红包。

  见面后,

  李逸对十娘道:“以后娘子管内,我管外,家里都交给你打理。素君、玉漱和幼娘协助你,黑子、十三郎、存礼三个跟着我跑外面。”

  “娘子还要不要再买些丫环仆妇使唤,我陪你到口马市去挑合心意的。”

  “阿郎,现在家里有这么多人够使唤了,我就是有些想念疏影那丫头了,我们虽是主仆,可从小一起长大,但情同姐妹。”

  “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她也接过来,买过来也行。”

第142章 纳妾

  热闹过后,

  重归平静。

  李逸也从一个逍遥快乐的黄金单身汉子爵,变成一个有妻有妾的人。

  嗯,一妻二妾。

  庶人一夫一妻相匹,谓之匹夫匹妇,士大夫以上,则有妾媵。

  李逸身为正五品的县子,还有七品的散职,九转的勋,拥有纳妾资格,纳妾不需三书六礼也不用明媒正娶。

  有父母在,需父母和妻子同意,父母不在,那只要妻子同意便可。

  十娘主动张罗着要给丈夫纳妾,把姬氏和玉漱纳为妾,要给她们一个名份。

  妾通买,给彩礼就行。

  不过两人一个是新罗人,一个虽也还有家人,但也跟家里早划清界线,所以纳妾这事,连纳妾之资都不需付,

  就在婚后第二天晚上,李逸请了长安的几个相识的朋友,师兄孙伏伽、李靖李二郎,王令史王法佐还有丘神俨等几人,

  在他们的见证下,

  李逸纳二人为妾。

  大唐既没有平妻也没有侧室,但有贵妾,官员五品以上有置媵特权。

  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

  媵,跟妾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最早,媵是从嫁的,古者嫁女必以娣从之,谓之媵,就是新娘子出嫁,还会带上同族的堂妹、侄女陪嫁。

  最早的时候,媵虽非妻,但生的儿子也是嫡子,只是到了如今,这种娣从嫁为媵的礼仪已经不再。

  现在的王公高官们的媵,往往是出身较高的贵妾,生的儿女一样还是庶出。

  大唐亲王可纳媵十人,三品及国公六人,五品许置媵三人。

  这些媵也是有品级的,五品的媵就视从八品,亲王的媵视正五品,国公的媵视从七品。

  但大唐的媵,就算正妻亡故,也没资格扶正为妻。

  所以民间也称这些媵为贵妾。

  除了媵,大唐的妾,只有良妾,是没有贱妾的。大唐明文规定,不许以贱为妾,就是奴婢、妓女不得为妾,否则要受严厉处罚。

  婢、妓,只能先放免为良人后,才有资格做妾。

  当然,妾和妻的地位相差太大,妻殴伤妾,处罚比殴伤普通人还减两等。但妾犯妻,与妾犯夫,同罪,处罚严厉。

  师兄孙伏伽帮李逸写了两封纳妾契约,李逸跟姬氏、金氏署名按印。

  这也是妻与妾的不同,妻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妾却只需签一份契约。

  更无需什么礼仪,

  请来几个亲朋好友,备一两桌酒席,大家见证一下便可。

  李逸觉得有点草率简单,

  但玉漱和素君都是很感激十娘,欣然接受了。

  李逸这个正五品的县子,没有五品职官,所以他只有纳妾资格,还没有置媵的资格,两人都是妾。

  签完纳妾契书,第二天还到万年县衙更正户帖。

  他的户口本上,新添了正妻杜丽、妾姬令仪、妾金玉漱三人。

  这个家,李逸是男主人,杜丽是女主人,姬氏和玉漱算半个主人。

  有时李逸看着杜十娘跟姬氏金氏相处的这么好,还有点恍惚,这一妻二妾不应当是争风吃醋水火不容吗,

  怎么她们却好的跟姐妹一样,是不是只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他原本确实还为这个事情而烦恼,

  这要是后宅不宁,妻妾们整天勾心斗角的,他夹在中间也为难啊。

  以前他老婆跟他妈关系就不太和谐,他夹在中间可没少受气。

  不过在跟李德奖喝酒聊天的时候,李二郎倒是告诉他为何如此,说白了就是这三人地位相差太大了。

  姬氏跟金氏两妾之间,有可能争风吃醋的争宠,但她们绝不敢跟正妻争。

  “为啥?”

  “你是真不知道妻和妾的地位之别吗?别看这妾好像是半个主人,但妾就是妾。”

  李德奖跟他细细分说其中区别,李逸听了半天,反而发现唐朝的妾地位其实也不是很低,法律上还是很保护的,她们也属于家庭成员,反正不能被丈夫或妻子随时的卖掉或赠人,

  更不能随意打骂等,

首节上一节15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