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1节

  若是村里丁壮多,每保只需要派一个壮丁,但如今全村就剩下七个壮丁,就没法一保摊一个了。

  “走吧,通知村民们晚点商议下此事。”

  朝廷的丁役,是不能拒绝的。

  李逸去挨家通知,

  晌午时分,各家的人都回家歇晌,全都聚集到了稻地渠边白杨林下开会。

  李逸把征丁的消息一说,大家都激动起来。

  有人问为什么自家男人上次被征丁服役,一个月了还没回。

  “这村里都没几个男人了,又要征丁派役,我们还怎么活啊。”

  吵吵了一阵,

  李逸等大家情绪稍冷静一些后,说明了征丁原因,一听说是要打仗,还是打大仗,村民们又激动起来。

  最后还是罗三站了出来,“大家不要吵了,吵有什么用,也不是无逸要征丁,是朝廷要征丁,无逸也只是传话的。”

  众人声音这才小了些。

  “这次咱村要派四丁四中,丁去泾州运粮,中去长安当差。上头说这次可能是要超期加役,有可能是做满五十天,到时就全免今年的租和调。

  我先问一下,有没有自愿去服这丁役的?”

  村里七个壮丁都不吭声,没有谁愿意去。想当年征辽东,好多壮丁去运粮,就是一去不还。

  “既然没有人主动想去的,那我看就抽签吧,抽到的去。”

  每丁每年都有二十天的正役要免费做,这次去了,那下次就轮别人。

  罗三蹲在地上,“抽签最公平嘞,抽签吧。”

  七个壮丁里抽四个,李逸折了七根杨树枝,三长四短,背对着大家将不平的那一半握在手心。

  “谁先来?抽到短的就去。”

  “我先来吧,”罗三起身。

  李逸伸出手,手里七根扬树枝,露出来的一齐平。

  罗三直接抽出一根,明显是短的。他脸色不太好看,上次暴雨垮崖,妻子和长子都压死了,如今家里三个孩子,女儿兰香才十一,儿子石头九岁,狗剩是后面妻子带来的继子,才七岁。

  他要是走了,家里连个大人都没了。

  可运气偏就这么不好,第一个抽就抽到了短的。

  罗三一声不吭的蹲到一边去了。

  其余六人都来抽,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三娘父亲罗二运气也不好,也抽到了短签。

  另两个短签被村里的二愣和富贵两汉子抽到了。

  老五和另两人没抽到,明显松了口气。

  接着村里十六到二十岁的中男来抽签,也是抽四个,因为中男只是去长安县里当差,一般是去做看门、守仓库,或是给官员打杂这些,所以大家倒没那么紧张,

  反正每个人每年都要轮值二十天。

  “抽到的四丁四中,大家准备一下,后天送你们先到王曲集合,然后一起去长安城里。

  衣裳鞋袜,干粮这些该准备的都准备好。”

  村民们聚在树荫下,叽叽喳喳吵闹的很。

  李逸在罗三身边蹲下,“这次丁役运粮泾州也不算远,而且是陛下的二皇子赵国公领兵,去年薛仁杲率十万大军来犯扶风,就被赵国公率兵打的大败,被斩首万余,一路被追到陇山,这次赵国公带十万大军去泾州,相信会赢的更快更轻松,也许都不用加役,二十天就回来了。”

  “家里你不用担心,就让兰香姐弟三人搬到我那去住。”

  罗三双手揉搓着脸,“就麻烦你帮我照看下他们,万一,万一我”

  “三叔,没有万一,我们等你回来。”

  三娘走过来,眼睛红红的,“无逸,我阿耶年纪大,身体又差,能不能这次别让他去?”

  三娘的两个嫂子也过来求情。

  家里现在四个女人,五个小孩,两个壮丁在外做役未归,现在连家里仅剩的老汉也要拉走,这家可怎么办。

  可这是抽签抽到的,李逸也没办法换人。

  罗二今年四十八,也不满足五十可以折绢代役的条件。

  “除非有人肯自愿代替二叔服这趟役。”

  但明知这趟可能是往战场运军粮,谁又会愿意替代呢。

  三娘咬着牙,突然向李逸下跪,弄的他措手不及。

  “快起来,这是干什么。”

  “村长,我想跟你借十匹绢,来找个人替换我阿耶这趟的役。”

  如今斗米匹绢,十匹绢可以换一石大米,或是将近十七斗小米。

  “我以后肯定还,愿意立一年倍利的契约,若是到时还不上,我愿意拿我自己抵债。”

  一年倍利,本利也才直七千二百钱,还不到一两黄金,她却愿意拿自己做抵押。

  “这个钱我借,你先起来说话。”

  罗三娘起身,对着刚才抽到长签的三个壮丁道,“谁愿意替我阿耶轮这趟役,我现在给他十匹绢酬谢。”

  对罗家堡的村民们来说,十匹绢诱惑很大,

  长安城外的饥民,有的大姑娘都只要三斗小米就能带回家。

  罗五站了出来,

  “我去,我家穷的没米下锅了,原也打算进山去扛木头。”

  “谢谢五叔,请村长借我十匹绢。”

  一个愿意出钱请人,一个愿意去,

  李逸自然也不会从中作梗,他只需把罗五的名字报上去,罗三轮下一次役便是。

  “村长,我不要绢,给我一石六斗七升小米就行。”

  “行,一会直接去碾湾买粮,”

  三娘又要给李逸下跪,李逸赶紧拦着。

  头发花白驼着背的罗二,看着女儿借十匹绢请罗五替自己这次役,长叹了口气,“儿啊,还是让我去吧,无逸好心肯借咱这钱,可咱拿啥还。这次能请人替了,可下次不还得要轮到,躲不过去的。”

  “耶,这次不一样,你年纪这么大,身子又不好,这趟役又碰到打大仗,不能去。”

  罗三娘坚持下,最后罗二同意留下。三娘又请来村里几位保长见证,立下一份借钱契约,李逸说不要利息,但三娘坚持写一年期、倍利,并白纸黑字写下,若到期不能偿还,愿以身抵债。

  烦人的知了声中,

  李逸第一次履行村长职责,征丁派役这件事也还算办的顺利。

  罗三、罗五、二愣和富贵四人,当这轮丁役。

  狗蛋等四个少年,则去长安承担这轮杂役。

  罗三娘孝顺,舍不得老病父亲做这趟危险的丁役,而罗五本来没抽到,但为了百多斤小米,甘愿替罗三走这趟,哪怕明知此次是为泾州大战送粮很危险,但也顾不得。

  下午,李逸带着三娘、罗五去了碾湾买米。

  黄金还是很过硬的,王里正家碾房管事,验过黄金后,很高兴的收下了。李逸买了一两黄金的小米,王家管事按二百二十钱一斗,给了他三石六斗四升。

  每斗还优惠了五文钱,少收了他一百八十钱。

  三娘按约定给罗五十六斗七升让他挑回家,剩下近两石李逸留着自己吃。

  罗五收了粮,也痛快的承诺后天会去做役。

  三娘再次拜谢李逸,

  “真要谢,就帮我一起把这些小米挑回家去,晚上我请这次要去做役的八人吃顿饭送行,你来帮我一起做饭。”李逸笑着道。

  “好。”三娘一口应下。

第12章 第一桶金

  六月初三日,

  李逸起了个大早,入住新屋后比稻草棚舒服多了,没那么多蚊虫,屋里也凉快的多。

  就是木板床榻有点硬。

  伸个懒腰走出还没安门的上房,兰香已经在院里打扫,“阿兄,早。”

  “你们起这么早呢?”

  兰香笑着说他们早就起来了,她还跟石头、狗剩早早到稻地钓了兜新鲜的青蛙,摸了些田螺来喂鸭子,石头哥俩也已经又去放牛了。

  “三叔呢?”

  “我阿耶起来去挑了水回来后,便去田里了。”

  李逸有些汗颜,“这里住的习惯不?”

  “比稻草棚好多了。”罗三马上要去服丁役,这次可能要去五十天,李逸让兰香姐弟三人搬过来一起住,罗三最后答应了,搬到了西厢房。西厢三间屋,一间厅堂,一间厨房,罗三家四口住了一间。

  李逸意思本来是让兰香独住一间,毕竟十一岁的姑娘了,可罗三却不愿意太麻烦李逸,在屋里挂了张稻草帘子,给兰香隔开半间。

  刷牙、洗脸,

  然后去东厢房南边角上的茅司蹲坑,

  出来后院里转一圈,对这个新家很满意,不过也还缺很多东西,没有房门,也没有家具,连厨房都还只有个简易的火塘,一些简单的陶锅瓦罐。

  肚子有点饿,

  可唐人两餐制,离吃早饭还很早。

  李逸出门溜达,

  出门下坡就是罗家桥,河五里一小桥,十里一大桥,罗家桥是一座百多米长的土木桥,属于大桥了。

  小桥一般只容一人通过,上次暴雨后发洪水,上下游的几座小桥都被冲毁了,罗家桥却安然无恙,

  这段时间往来想过河的人,只能绕道罗家湾走罗家大桥。

  罗家湾这里,其实也属交通要道,长安周边十一条官马大道,有两条经过此处,一条是从长安南,经韦曲、郭庄、王曲,抵南山,长五十里。

  还有一条是从长安南门经杜城、温国堡,渡水过河,再经皇粮村、子午峪口入终南山,长四十五里。

  罗家湾恰好就处在这两条官马大道上,

  罗家堡隔壁郭庄又是王曲上下神禾塬的必经之路,

  遇到发洪水河上便桥被冲毁,这里就成了十多里河上的必经之路了,而上下游的几座便桥往往一年要被冲好几回。

  李逸敏锐的发现,其实他家门前的罗家湾桥,很有商业价值,毕竟这里有流量,流量就是价值。

首节上一节1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