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09节

  李渊正说刘感,说刘感如何忠义,因此特追赠刘感为平原郡公爵,赐谥号忠壮,并特旨其嫡长子袭平原郡公爵。

  又称赞陇州刺史常达,“卿之忠节,更可求之古人。”说着皇帝还点了起居舍人令狐德名字,“刘感,常达,须载之史册。”

  李逸竖着耳朵听,

  李渊说话挺有范的,很有节奏,他还在殿上讲起跟常达的关系。

  原来常达以前是李渊的老部下,跟着他出征过好几次,后来常达在大业末隶属于霍邑宋老生麾下。李渊起兵南下,宋老生抗拒,常达却并没有因跟李渊的旧情而倒戈,仍还随宋老生拒战,

  兵败后,李渊还以为常达死了,重金悬赏找他尸体,结果找到活人。李渊并没怪罪常达,而是高兴这老部下没死,拜为统军,之后任为陇州刺史。

  这次常达被劫持,李渊本以为这老部下活不成了,没想到折城下,他还能跳出来,还带着许多陇右军投降。

  更让李渊佩服的是当初常达被押到薛举面前,薛举指问妻子问识皇后否,常达说是病丑妇,陇右大将张贵问识我否,常达骂他逃死奴。

  这种抱着死节之心的表现,让李渊是很感动的。

  殿上赐这老部下三百段杂彩,并晋爵郡公。

  “那当初诈降,然后劫我大将,夺我陇州的那个仵士政拖上来!”李渊大喝一声。

  仵士政被拖上来,

  这人本来也是跟着薛仁杲降唐了,但现在李渊要清算他。

  “将此獠乱棒扑杀!”

  数名禁军持棒上前,

  就在金殿上,一棒一棒的把这名陇右悍将击杀,

  血溅金殿。

  李逸目睹这场景,很是震惊,活活打死了。

  好歹你拖去午门外杖毙啊,

  你当着这文武百官面打死,这是杀鸡儆猴,警告大唐官员们?

  李逸隐约只能看到秦王李世民的一点后脑壳,他在想,或许李渊这是在警告李世民,也是在警告所有陇右降官。

  毕竟仵士政当初向陇州刺史常达投降,常达是很慷慨的接纳了他,还予以厚待,结果这家伙却诈降,找机会劫人夺城反叛。

  现在陇右这么多人投降了,会不会有人以后也反复无常?

  所以今天金殿乱棒扑杀,严厉警告。

  手段有点粗暴了些。

  尸体被拖了下去,

  皇帝又下了几道旨,

  被常达骂为逃死奴的张贵,此人是薛仁杲麾下悍将,但十分凶恶残暴,当初瘐信儿子就是被他跟薛仁杲给活烤了吃的。

  “将张贵拉到狗脊岭腰斩!”

  薛仁杲和他弟弟薛仁越,薛家十几口男丁全被拉到闹市斩首。

  郝瑗、宗罗、牟君才等也俱处斩。

  好在李世民保下了翟长孙、褚亮等一些人。

  李渊起身,背手站在殿上,

  “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业,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贵。假使王世充等得志,公等岂有种乎!

  今日薛仁杲等君臣,岂能不做为前车之鉴?”

  说完这番话,

  皇帝坐回御座,招手。

  通事舍人崔敦礼上前宣诏。

  “门下,制曰,尚书令雍州牧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智谋英果……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余官悉如故。”

  刘文静为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恢复殷开山官职爵位。

  昨天去过秦王府的李逸,其实已提前知晓此事。

  他甚至从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对话中,知晓了皇帝让李世民任陕东行台尚书令、蒲州总管,总管关东所有兵马,其实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

  在房玄龄看来,皇帝这是过河拆桥,陇右还没完全平定,河西也还有个李轨,甚至汉中一带也未平定,

  皇帝却立马把李世民派到关东去,

  实际就是不让李世民把陇右这块地盘拿到手中,甚至是新归附的陇右军兵将,也在被皇帝重新划分。

  表面看,皇帝这是为应对中原局势变化,做好征战中原的准备,这是对李世民的最大信任。

  李世民辛苦打下的陇右,他收编的陇右精锐,现在全被皇帝拿去了,甚至很多都被东宫拿去了。

  李世民极力争取,也只保留下了两千陇右骑兵,

  这支骑兵,李世民以原薛举宰相翟长孙,和他自己幕府的张士贵,任命两人为秦王府马军左右总管,正式组建玄甲骑,兵额两千,一千重装甲骑,一千精锐轻骑。

  昨天李世民再次对李逸发出了邀请,希望他正式加入秦王府,

  要授他秦王府参军之职,兼陕东道大行台民部员外郎。

  不过李逸还是拒绝了,这次泾州战场之行,李逸并不是很喜欢和向往军旅,也不觉得有多血色浪漫,

  行台的民部员外郎,品级比朝廷民部员外郎要低几级,朝廷的是从六品上,而行台的仅有从七品上,但对李逸来说,这应当仍是个很高的官职。

  行台,也称行台尚书省,由行台尚书令或行台左仆射统领,是在总管之上的高一级机构,

  一般都属于战时临时设立,权力巨大,军民兼管。

  比如现在设立的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就是把整个潼关以西的河东河南河北等地都划进来了,

  不过眼下大唐对陕东控制区较少,也就是并州总管府,以及新设的蒲州总管府,洛阳是王世充地盘,尧君素还一直效力洛阳,坚守着蒲州城,坚持抵抗李唐攻打。

  河南大部份是李密地盘,河北则属于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等人的。

  南阳一带又有朱粲。

  刚回长安,李逸并不愿去陕东开荒打仗,他也不觉得自己这水平,能够当行台的民部员外郎。

  前两章顺序发错了,抱歉,大家看的时候按章节名调整下顺序看。

第105章 拍皇帝龙屁

  太极宫,北海畔,

  临湖殿。

  皇帝朝会结束后又在此招待凯旋功臣,李逸得以近距离的看到李渊。

  说实话,李渊长的真不太好看,有个大脑门,一看就很聪明。皮肤很松驰,满脸皱纹。

  难怪杨广称李渊婆婆面。

  但今天朝会上,李渊也下旨给杨广上谥号炀。

  洛阳皇泰主给祖父杨广上谥号明,庙号世祖,称世祖明皇帝。

  但李渊今天也给杨广上谥号,却是炀,而且没给庙号,因此以后只能称隋炀帝。

  李逸听过李渊很多传说,

  比如李渊是位神射手,他虽幼年七岁丧父袭封唐国公,可从小却一直坚持练习骑射,十五岁就成为御前带刀侍卫千牛备身,由于得到姨父杨坚姨母独孤皇后的器重,年纪轻轻,就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

  定州总管窦毅家千金要比武招亲,

  李渊前往,弯弓百步之外,嗖嗖两箭射中屏风上孔雀双眼,直接在一众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俘获窦氏千金芳心,窦毅也是相中李渊一表人才,

  于是李渊成功娶到了名门窦氏千金。

  婚后窦氏不仅帮李渊生了五个儿女,而且窦家还给李渊带来巨大的助力。

  李渊年轻时是不是长的很帅,现在看着不像,但他的箭法肯定很好。他不仅年轻时靠箭术赢回来个窦氏千金,

  后来镇守河北,讨伐流贼,两军交战,敌众我寡,李渊策马执弓,连续开弓,一口气射了七十多箭,

  射倒一大片的流贼,

  敌人直接吓的屁流尿流,李渊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据说李世民就是从小受李渊亲自指导箭术,所以也成为神射手。他不仅箭术好,而且臂力惊人,一般弓都满足不了他,用的是两米长弓,用的箭都比寻常见多出四寸,

  一般箭两羽,李世民的箭四羽。

  不仅能百发百中,还能一箭射穿门板。

  十几岁的李世民随父讨流贼,李渊陷入重围之中,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连发三箭,杀三将,震慑敌军,救出父亲。

  李世民箭术好也是有证明的,玄武门时,元吉射李世民三箭,没射中,李世民却一箭射杀建成。

  当然,李渊不仅箭术好,

  李渊更喜欢弹琵琶,也好女色。

  镇守并州时,就敢偷偷弄杨广晋阳行宫的宫女。

  这入长安后,连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都要抢,那还是大姨子呢。

  至于什么杨素的女儿、薛道衡的女儿等等,那也是没少收。

  李逸还是很佩服这个时代的贵族们的,特别是关陇贵族,马上打天下,骑射了得,而且人家跟陇右士族联姻,也是学了诗词文章的。

  不管是杨广还是李世民,文章、书法、诗赋水平都不低。

  相比起他们,像李逸这种后世读了十几年书的,相差太远了。

  李渊坐在那里,没啥架子。

  说话时也不说朕,都是自称名字,叫下面大臣,也不叫名字,称呼他们的官职或是字号等,跟老朋友似的。

  甚至拉着裴寂跟他同坐御榻,

  上次被免职的刘文静,李渊还亲切的挽着他的手,

  他记性也好,这次召见的行营官将,不少人级别也不高,但李渊仍能叫出名字,甚至说出他的出身等。

  比如大将军庞玉,他原是隋将,跟皇甫无逸一样留守东都洛阳,上次王世充兵变,皇甫无逸抛妻弃子孤身跑来长安,

  庞玉也是随后入关,李渊对这两人都很好,一个授尚书,一个授大将军。

  庞玉在泾州一战中,表现的不算好,带五千生力军出战,却被翟长孙差点打崩溃,要不是李世民及时出击,庞玉肯定输。

  “咱们今天这里有两个无逸,刚聊了我的老朋友皇甫无逸,这里还有个李无逸呢,”

  李渊笑着对李逸招手,“小无逸过来。”

  李逸突然被点了名,起身上前,“臣李逸拜见陛下,”

  “这又不是朝堂之上,那么客气做什么,过来朕这里,”李渊拍了拍他身边的榻,“我倒很想仔细瞧瞧你,能够拒绝我两次亲自敕封官职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逸来到李渊面前,

首节上一节109/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