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却还缩在城中等宗罗的消息,
到了半夜,
宗罗没等来,
等来了梁实、庞玉、窦轨、柴绍等一众大将总管,把个折城围的水泄不通,
守城的陇右士兵,眼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唐军投降。
天明,
一万余守军,已经降了大半,
薛仁杲无奈率百官出城投降,
李世民接受了这位秦帝的投降,
也接受了那万余陇右精兵的投降,全都编入唐军补充,
另得城中男女五万余口。
拿下了折城,李世民也就堵住了还溃散在外的几万陇右军的归路。
唐军接连扫荡山林,很快一个又一个的陇右溃兵被搜了出来。
悍将宗罗也被搜出俘获,
泾州战事,也终于迎来完美胜利。
窦轨、柴绍、梁实、庞玉诸将,稍事休整,领兵开始向陇右进军,薛举死薛仁杲降,大将宗罗、宰相翟长孙等或死或俘,主力覆灭,
整个陇右几乎是传檄而定,
留守后方的薛举女婿左仆射钟俱仇率河州上表请降,其余诸州也是纷纷向唐上表归附。
李世民在泾州城举行庆功宴,
李逸在高城也收到邀请,这几天李逸很忙,忙的不可开交。
数万陇右败兵,散布在泾州各处,唐军到处搜捕招降,每天都有被搜捕俘虏的,也有主动出来投降的。
李逸这个行营参军,也被拉了壮丁,去帮忙登记、审问俘虏。
李世民对这些陇右兵将都很大度,只要投降,都予以接纳,宗罗、翟长孙以及褚亮、郝瑗这些高级官将,也都没有关押,李世民天天带在身边,十分礼遇。
而陇右军,那些强拉的壮丁,登记审查清楚后,会陆续放他们回家。
而那些精锐的骑兵、步兵,这些人被李世民直接收编了。
李世民是有自己的兵马的,直接隶属于他,数量还不少,足有好几万人马。李世民把陇右军中的精锐,都往自己的部队里塞,
尤其是翟长孙那八百具装甲骑,直接全都编入自己的玄甲骑。
李逸敏锐的察觉到,李世民野心不小,借着这次大捷,他把薛氏集团都给吞并了,
从薛仁杲的兄弟们,到宗罗、翟长孙、褚亮、褚遂良、郝瑗,照单全收,尤其是起码收编了一万多精锐的骑兵到麾下。
这可是一万多精锐陇右骑兵啊,其中还有八百具装甲骑呢。
而这些薛秦的高官大将,不少也都是陇右地区的豪强大族,李世民把他们纳入麾下,实际上就等于把陇右地区,给扒拉到自己碗里了。
骑上马,带着黑子他们往泾州城赶,
路上李逸细细思量着李世民战后这一连串举动,不由的摇了摇头,表现的有点过头了,吃相有点难看啊。
李渊能肯?
李建成能答应?
第98章 论功行赏
浩浩泾河,奔腾东流。
李逸骑马走在泾河畔的官道上,不得不震惊这个时代泾河流量之大,怪不得传说中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
这样的大河确实能出老龙王。
后世的泾河已经没多大流量了,就如同罗家堡前的河,汉唐时本是一条大河,到了后来却成了条小沟。
泾州城就在眼前,
河谷宽逾两里的河也在此汇入泾河。
泾州城是座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北魏以来,泾州城的地位越来越高,北魏的泾州甚至领六郡十七县,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衙同治城中。
跟李逸同行的秦王府典签、行营参军苏勖,秦王府参军、行营参军杨都不是头次来泾州,
“此城东西南北各长七里,周回近三十里,最多时城中曾屯兵二十万,人口三十万众。”
关中西北门户虽是萧关,但论西北方向第一军事要镇却是泾州。
泾州城的南城墙紧领着水面宽阔,河水激流的泾河,确实是扼守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怪不得泾州面对薛举父子的大军围攻,能够这么久都不失守。
实在是太难攻了。
前有泾河,后有回山。
泾州古称回中,做为丝路要道,当无数人从河西过来踏入泾州城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回到中原。
来自西域的商人,从这座关中门户,前往中土长安。
“扼关陇之交通要塞,居丝绸之路要冲,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也。”苏勖赞道。
杨也说此地,“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
“山川环带,水陆流通,连络中外,翼带东西,诚关中之襟要也”。
可以说,今年从夏打到秋的这场大战,唐军最后能赢,泾州这座坚城要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要不是陇右军一直啃不下泾州,也不会进退两难,正因泾州顶着,陇右军粮道不畅,无法继续深入。
苏勖指着回山,
”此山又称西王母山,传说山南有瑶池,为西王母办蟠桃盛会宴群仙之地,西汉元丰年间,还在山上修有王母宫。“
”在王母宫旁,有北魏以来开凿的王母宫石窟,“
泾河两岸,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有各类石窟群、石龛600多个,组成世所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
先后有十余位帝王下诏大兴泾州佛事。
北魏以来,泾州跟凉州一样丝路贸易发达。
这里既是军事重镇,关中门户,也是丝路要道,繁华商埠。还是西王故里,佛道圣地。
城外路上两边,都是高大的柳树,郁郁葱葱。
官马大道上,也能看到有商旅驼队,
刚经历战火洗礼,被中断了半年之久的安定丝路,又重新恢复了。
城门处,还有商贩在卖月饼。
“啊,明天就是中秋了,”杨有些感慨,这位杨参军,以前是李世民的隔壁邻居,李渊父子兵入长安后,李世民便把这位邻居征辟来自己王府参军事。
而那位苏典签,出身武功苏氏名门,他爷爷是隋朝宰相苏威。
城门口,
有不少商贩进出,
一队唐军在检查进出的人和货物。
李逸他们出示自己的鱼符告身,被客气的放进城。
周长二十八里的城,确实很大了。
尤其是城墙特别高,还有瓮城、城壕,加上前河后山,很不好展开部队进攻,
想强攻,真的很难。
入城后,泾州城布局跟长安城很像,也是一个个坊。
“泾州城有多少个坊?”
“泾州有内外两城,各有十六坊。”苏勖道。
三十二坊,已经很大了。一般的县城,也就是四坊,十字大街把城里分成四块,隔成四坊。
而上县,或是下州城,可能是八坊。再大点的城,十六坊。大十字街套小十字街。
而能有三十二坊的,那已经是总管府级别的城市,诸如泾州、凉州等。
也就长安、洛阳,能有一百多坊。
外城大部份是川地、山地,内城主要在川平地。
城墙高五丈,宽近三丈,墩厚无比。
前不久还打生打死的唐、秦两军,现在陇右军摇身一变,改旗易帜,也成了唐军。
李逸来到总管府,
这里是李世民的临时帅府,
发现好多生面孔,一问才知都是陇右军的高官大将。
甚至薛仁杲和他的兄弟,也一样是李世民的坐上宾。
李世民远远看到李逸来了,高兴的向他招手。
“殿下。”
李世民满面红光,这些天忙着善后,虽然事多,但已经很轻松了,他还每天带着薛仁杲、宗罗、翟长孙、褚亮等人去打猎呢。
“还以为你赶不上明日中秋庆功宴呢,这次大捷,你可是立有大功,庆功宴可少不得你。”
这话听的让李逸很享用,虽然他知道自己就是个打酱油的,但李世民却说在向长安奏捷的露布中,也记录了他的功劳。
李逸的功劳主要有制作炒米、并参谋赞画。
梁实李靖能在浅水塬没有水源的高地坚守七天,诱陇右军猛攻,成功疲敌,炒米帮助很大。
“我已为你请勋三转,”
李逸此前获得了大都督,属于是三转勋,现在再加三转的话,那可就是上仪同三司,视正五品。
“谢殿下!”
李世民拍了拍他肩膀,“散实官没啥职权,你也别嫌弃,我已另向朝廷为你请授散职和实职。”
散实官被李渊仅用两年时间,就玩的遍地都是,散职也没好到哪去。
九大夫八尉的散职也好,柱国仪同都督十二转的散实官也罢,
李渊崽卖爷田心不疼,反正大把大把的撒出去,本来以前散职相当于是官本阶位,散实官相当于戎秩民爵,
但现在真的已经严重贬值,非常不值钱,也没有啥实权,空有荣誉了,顶多就是一点免课设、能纳妾,可提高田额等一些无关紧要的权力。
虽然导致散职、散实官过滥,快废了,但效果也确实是很好的,反正李渊起兵来,靠着这到处封官许愿,大方授封勋名,所到之处,大家也都是很乐意归附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