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80节

  “伯温,你的计策成了!”

  “伯父已经攻取新野,父亲还阵斩敌将牛金,生擒了那个满什么宠!”

  “伯温,你又立大功了!”

  关银屏欣喜若狂的将捷报道了出来。

  萧和松了口气,碗中茶仰头一口气饮尽。

  这一计,终于还是成了。

  邓艾这小子,果然也没让他失望!

  荆州的北大门就此合上,襄樊以北有了百余里的缓冲区,曹操悬在头顶的一柄利箭,也就此摘除。

  北面的威胁,总算是就此解除。

  至少曹操在舔好伤口,恢复元气之前,是无力再南下进攻荆州了。

  这意味着,刘备终于能腾出手来,南下收拾了刘琮和蔡瑁蒯越之流,将整个荆州都收入囊中。

  荆州在手,刘备才真正有与孙曹争锋,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底气呀。

  当然,这些都是远的了,对萧和来说,最现实的好处就是,他终于可以回襄阳,好好躺上几天了。

  “那还等什么,赶快去准备庆功宴,等着迎主公他们回来呀。”

  萧和放下茶碗,笑着提醒道。

  关银屏这才回过神来,欢欢喜喜便要去安排庆功宴。

  萧和则继续拿起手中未读完的军报翻看。

  那是一道来自于夏口,魏延发来的最新军报。

  萧和只看一眼,脸上笑容瞬间消失,陡然间站了起来。

  “烽火台?魏延竟然修了烽火台?”

  “不好,夏口这是要出大事啊!”

第83章 三大都督齐集?这是逼我亲自出马啊!

  “夏口出大事?能出什么事?”

  关银屏停下了脚步,回头眼神茫然的看了过来。

  萧和不答,却令她即刻请伊籍前来。

  伊籍久居荆州,人脉广博,对江东方面也多有接触,情报方面多由其负责。

  关银屏觉察到了不对劲,也不好多问,忙派人去请伊籍。

  须臾,正在营墙那边,与众人欢庆新野收复的伊籍,便匆匆赶了过来。

  “机伯,魏文长这道烽火台的军报,是何时送到的?”

  萧和将那道帛书,示于了伊籍。

  伊籍略扫一眼,不假思索道:

  “这封军报大约是樊城大胜前就已经送到,当时主公专注于对付曹操,粗略看过后,觉着魏文长这烽火台之策甚佳,便放了下来,一直积压到了现在。”

  萧和明白了。

  当时自己还不是军师,对于各军呈上的军报,既不关心也无权直接过问,除非是刘备拿出来主动询问意见。

  魏延这烽火台之策,表面上咋一看,确实是天衣无缝,是防范江东军突袭的好手段。

  刘备扫了一眼觉得没什么大问题,自然就放在了一边,不会专门就此询问他的意见。

  今日若非他做了右军师,责职所在不得不翻阅这些积压的军报,还真不会发现此事。

  “伯温军师,这烽火台可有什么问题吗?”

  伊籍何等眼力,见萧和突然关注此事,立时觉察出了些许端倪。

  萧和依旧不答,继续问道:

  “机伯,现下驻扎在柴桑的江东诸将中,可有一个叫吕蒙之人?”

  伊籍一愣。

  八杆子打不到的两件事,萧和却忽然间同时关心起来,这让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据我细作近期回复,柴桑城确实有一武将,名为吕蒙。”

  “听闻此人在合肥救驾有功,孙权将他连升数级,封为了裨将军,又特意将其派至柴桑,归属于周瑜调遣。”

  “这个吕蒙也算是江东近来崛起的新星,还是孙权跟前的红人了。”

  伊籍虽心中不解,却很快如数家珍的将吕蒙详细一一道来。

  萧和将军报扔在了案几上,意味深长道:

  “烽火台之策原本是没问题的,可有这个吕蒙在柴桑,那就是大问题了。”

  伊籍眼神愈发糊涂,全然领悟不出萧和言下之意。

  一个吕蒙而已,不过是救驾有功才平步青云,怎么就让烽火台成了大问题?

  听这右军师的口气,似乎对这个吕蒙还心存忌惮。

  “伯温军师…”

  “机伯,那鲁肃呢,他可还在襄阳?”

  不等伊籍再问,萧和便又问道。

  伊籍顿了一顿,忙道:

  “那鲁肃应该是在主公大破曹操次日,便起程离开襄阳东去,听说走的还很匆忙。”

  萧和剑眉微凝。

  鲁肃身为江东使者,理应常驻于襄阳,方便为孙权传话。

  就算要向江东通传大破曹操的消息,完全可以派亲随去合肥禀报,根本没必要自己亲自走一趟吧。

  而且还走的那么急,不等着向刘备道一声贺喜,第二天就走了。

  是什么原因,促使鲁肃走的这么急呢?

  萧和站起身来,负手踱步起来。

  刚走几步,转身又问道:

  “合肥方面战事如何,孙权最近可有对合肥再发动攻势?”

  “那倒没有。”

  伊籍摇了摇头,面露几分讽意:

  “那位江东之主,逍遥津一役,似乎是被那张辽给打怕了,至今没敢再兵围合肥。”

  “不过江东军也没有退兵,而是驻军于巢湖,依旧对合肥摆出进攻态势,应该是想肆机而动。”

  萧和重新坐下,指尖轻捻起下巴,眼眸微微眯了起来。

  魏延修烽火台,吕蒙被孙权破格提拔派往柴桑,鲁肃又在水淹曹营次日就匆匆离去,孙权又屯兵巢湖,并未大军围合肥…

  种种线索在萧和脑海中交织,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

  “孙权要对夏口动手了!”

  萧和猛然一拍案几,眼眸蓦然睁开。

  伊籍和关银屏皆是吃了一惊。

  “前日听伯温军师提到过,孙权早晚会背盟进攻江夏,可魏文长已修筑了烽火台,只要孙权敢动手,夏口方面即刻就会得到示警,严阵以待。”

  “魏文长乃是军师举荐的将才,应该能协助刘琦公子坚守住夏口,守到主公抽兵南下增援吧。”

  “莫非是那孙权小看了魏文长的将才?”

  伊籍从萧和的话中,得出如此猜测。

  萧和却摇了摇头,别有意味道:

  “孙权也好,周瑜也罢,小看魏文长自然是一定的。”

  “不过,他们敢背盟动手,袭取夏口的主要原因,却不是文长,而是那吕蒙。”

  伊籍一愣,刚刚清晰点的思路,再次又糊涂起来。

  萧和来不及多解释,向新野方向一指:

  “机伯,烦请你即刻去禀明主公,就说我判断孙权这几日就会令周瑜奇袭夏口,请主公速速抽兵南下增援夏口。”

  伊籍却面露难色,说道:

  “这会功夫,主公应该正率大军追击曹仁残部,至少也得明日或者后日才能归新野。”

  “况且新野刚刚平定,城内被付之一炬,百姓也被曹操迁走,主公尚需常驻新野一阵,亲自主持修城安民事宜。”

  “此外曹操尚未离开南阳,未必没有突然杀回来,重夺新野的可能,我大军暂时也无法抽调南下。”

  听得伊籍这番话,萧和再次起身,又一次踱起了步来。

  伊籍说的没错,刘备一时片刻离不开新野,大军也暂时无法抽调南下,必须要防着曹操杀个回马枪。

  既然无法抽兵南下,那就必须派一员得力谋士,南下夏口去向魏延刘琦示警,助他们抵挡周瑜来袭。

  只是对方不是别人,那可是周瑜啊。

  赤壁一役,能将曹操都杀个灰头土脸,集统帅与谋士于一身的猛人。

  还要再加上个吕蒙。

  如果把鲁肃也算上的话,未来的东吴四大都督,就集齐了三位!

  这样的豪华阵容,寻常谋士去能招架得住吗?

  “徐元直在刘备身边,一时片刻是叫不回来了,孔明坐镇襄阳,肯定是走不开的,那让谁去呢…”

  萧和喃喃自语着,掰着指头计算起来。

  算了半天,蓦然发现,好像除了自己亲自走一趟之外,似乎别无人选。

  可他是真不想跑这一趟啊!

  好容易打跑了曹操,又收复了新野,回襄阳吃吃睡睡好好躺几天不香么…

  难道这新野一战还没收尾,庆功酒还没来得及喝呢,就要马不停蹄赶往夏口去跟周瑜干仗?

  心累身也累呀!

  “罢了,既然吃这碗饭了,就只能尽职尽责了,再说要让孙权偷了夏口,主公的日子不好过,我这个军师日子也不好过呀…”

  作了一番自我思想工作后,萧和遂振作精神,当即提笔修书一封。

  “机伯,你速速北上追上主公,将这封书信交给主公,务必主公依其中所写行事。”

首节上一节80/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