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看着埋头狂吃的众同僚,惊到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那惊悚的表情,如同在看着一群魔鬼一般。
看着狼吞虎咽的众将,曹仁长松了一口气,遂也用刀子扎起一块肉,塞进了口中,以示以身作则。
“贾梁道,吃吧,别再被你那迂腐之论束缚了。”
“吃饱了,我们才能为大魏而战,我们才能活下去。”
曹仁刀尖挑起一块,讽刺的目光笑看向了贾逵。
贾逵目光射向曹仁刀上之物,却眉头暗暗一皱,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十日前那一幕。
当时他为劝谏曹仁,不经通传便闯入堂中,正撞见曹仁在吃喝。
显然这位骠骑将军,是暗中给自己私藏了一批马肉,背着他们这些部属偷偷给自己开小灶。
而现下曹仁表面上是以身作则,跟大家同甘共吃,实则所吃与众人却全然不同。
想到这些,贾逵心中是一阵厌恶失望。
他却没有揭穿,只缓缓起身,向曹仁一拱手:
“骠骑将军的苦衷,逵明白,可逵自幼读圣贤书,信的是圣人之道,恕逵实在做不到。”
“逵先告退了。”
说罢,贾逵转身就要离去。
曹仁眉头一皱,当即冷冷喝问道:
“贾逵,你当真不怕死吗?”
贾逵迟疑一下后,却毅然道:
“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逵自当为大魏殉国便是!”
说罢,贾逵头也不回,在众人复杂的眼神注视下,大步流星扬长而去。
众人眼神各异,有人为贾逵的风骨佩服,有人自惭形秽,有人则笑其迂腐。
看着贾逵背影,曹仁眼神既有恼怒,又有几分敬意。
怒是怒他不给自己面子,公然顶撞,甚至是出言讽刺。
敬佩则是敬佩他宁死也不肯食民的骨气。
“也罢,人各有志,贾逵,若你真能做到,宁愿饿死也不吃一口,我曹仁还要敬你的风骨!”
曹仁冷哼一声,将刀尖上之物,狠狠的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
三天后,楚营。
望楼之上,刘备高举着望远镜,打量着黎阳城的形势。
刘备的眼眸中,闪烁着一丝疑云。
按照萧和及众谋臣的分析,城中魏军的粮草,应该已经耗尽。
士卒断粮,自然军心瓦解,为活命谋反作乱,开城投降。
可意外的却是,黎阳城安静之极,并未出现预料中的兵变。
甚至近日以来,城中还隐隐飘来阵阵香气。
“依理,曹仁应该已吃完了战马,可城中为何还能飘来香气。”
“伯温,你说这是何道理?”
刘备放下望远镜,回头看向了萧和。
萧和眉头微凝,望着黎阳城方向,心中思绪飞转。
蓦然脸色微变,说道:
“大王,臣只怕是曹仁那厮故伎重施,仿效了曹贼兖州时的旧事,方能给魏军又续上了命,至今还未作乱。”
兖州时的旧事?
刘备神色茫然,一时未能听明白萧和言下之意。
一旁马谡脸色一变,忙是低声道:
“大王,臣听闻当年兖州时曹操乏粮,便用了程昱的毒计。”
“现下城中明明粮草已断,萧太尉的意思,莫非是曹仁他学曹操,竟然…”
马谡没敢再说下去。
刘备打了个寒战,脸色陡然再变,急又举起望远镜,再向黎阳城看去。
那一道道袅袅升起的炊眼,看的清清楚楚。
再仔细看,隐约能看到城头的魏卒,正说笑着吃喝的样子。
种种迹象证明,萧和猜对了。
“曹仁此贼,竟能做出这等歹毒之举,当真是禽兽不如!”
刘备拳头狠狠一击栏杆,脸上燃起深深恨色。
萧和却神色恢复如常,冷哼道:
“有其兄必有其弟嘛,当年曹操在兖州能那么做,今日曹仁在黎阳有样学样,也不足为奇。”
“那个程武乃程昱之计,说不定他父子是一脉相承,此毒计,就是他向曹仁所献也说不定。”
话音方落。
赵云带着一队巡骑归来,还带回了约十余名面色饥瘦,饿到皮包骨头的百姓。
赵云称这些百姓都是冒死越城而出,前来投奔楚营的。
刘备当即下了望楼,令以酒食安抚这些逃出城的百姓,顺便从他们口中询问城内形势。
这些难民门显然是饿极了,见了刘备后,甚至不顾礼数,抓起胡饼便狼吞虎咽。
刘备也不以为怪,只耐心的等着他们吃饱。
直到吃到快要噎到时,这些饥民方才缓过劲来,众人头脑清醒过来,纷纷跪倒在地,拜谢刘备恩德。
刘备温言安抚后,再次询问城中形势。
“禀大王,那个曹仁好生歹毒,他强行将我们亲人的遗骸收走…”
“到后来时,魏军一到入夜,甚至直接闯入我们家中,强行将那些还未饿死的人捉去……”
“我们实在是又饿又怕,走投无路,方才冒死越城而出逃命。”
“幸得大王收留,多谢大王啊,多谢大王啊~~”
饥民们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心有余悸的将前因后果道来。
左右楚军众将,听之无不是骇然震惊。
“曹仁此贼,孤必杀之!”
刘备勃然大怒,厉声道:
“若再不破黎阳,这一城生灵,岂非皆要死于曹仁之手?”
“传孤之命,大军即刻攻城!”
刘备怒了,他是出离的愤怒,要提前强攻黎阳城。
话音方落,赵云却提醒道:
“曹仁此贼虽禽兽不如,然确实解决了魏军的燃眉之急,我军纵然四面强攻,未必就能速破黎阳。”
刘备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再次看向黎阳。
先前就是因黎阳城之坚固,故才不得不实施围困战术,要围到魏军粮尽,军心瓦解不战自破。
现下曹仁使出如此歹毒一招,濒临崩溃的军心又给他拉了回来。
此时强攻黎阳,确实未必能轻易破之。
“大王,臣倒有一策,或许可叫曹仁自己前来送死,黎阳城不攻自破。”
一直不作声的萧和,忽然间开了口。
第339章 萧和:以希望引曹仁至绝望!围城六月,该结束了,最后一战吧!
“伯温有何妙计?”
刘备精神一振,惊喜的目光看向萧和。
萧和目光却转向北面,淡淡道:
“此计,其实也称不上什么妙计。”
“曹贼自偷袭延津失利后,便再没有任何动作,甚至没有挥师南下,再度攻取内黄城,而是就地按兵不动。”
“故臣猜想,曹贼实际上已失去了解黎阳之围的信心,想要让曹仁弃城突围,以失地存人。”
“只是我军将黎阳围成水泄不通,连只苍蝇也飞不进来,黎阳城消息闭塞,曹操纵使想令曹仁突围,命令也传不进来。”
“那咱们何不将围墙打开一道口子,放曹操的信使入黎阳,向曹仁传达突围之令?”
“曹仁既不想困死孤城,又有曹贼突围的命令,必会尽起全军弃城突围,则我们便可于缺口外设伏,一举将其全歼。”
“如此,黎阳不战可得,曹仁可擒也!”
萧和道出了计策。
其实这道计策,依旧是基于他的洞察人心之能,是他对曹操心态变化的推算。
刘备听罢恍然省悟,欣然道:
“好好好,就依伯温之计,速速将围阵打开缺口,放曹仁那狗贼前来领死!”
刘备号令传下,当天晚上,楚军便将城北土墙推倒,将两道壕沟填平,将围营撤去,放开了一道百步宽的口子。
当然,这道口子也不是白开的。
破开缺口的同时,刘备连下诏令,于缺口外以重兵布下了埋伏。
缺口一开,徘徊于围营外的魏国信使,终于看到了潜入黎阳城的希望。
于是他们便趁着夜色掩护,“冒死”冲往了黎阳城。
…
黎阳城,府堂。
“尔等以为,那大耳贼为何突然推倒了北面围墙,他意欲何为?”
高坐上位的曹仁,目光扫望着众谋臣武将。
乐进等诸将,彼此对视,皆是眼神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