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怎么可能放魏军全身而退。
十万楚军步骑,如虎狼一般,踏破魏营,沿着睢水东岸一路追击。
一道道长长血路,从滑亭向北,一路延伸出数十里。
曹操在付出了近四万余士卒死伤,无数军械辎重损失之后,终于是逃回了陈留城。
刘备则统帅楚军,一路追击,连克雍丘等数城。
时年秋末初冬。
十万楚军,挟着大胜之威,兵临陈留城下。
逃回陈留的曹操,收拢败军,尚有十万之众。
只是魏军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以及精神士气,皆已不是楚军对手。
曹操自不敢与楚军正面交锋,只得令于陈留四周设下犄角之营,摆出了一副龟缩不战,坚守陈留之势。
这场魏楚之战,由此转入魏守楚攻态势。
中原大震,魏国大震。
…
陈留城,郡府。
“大将军于高唐,临邑一线,中了庞统之计,为楚将甘宁所败,折兵五千。”
“大将军不得已民弃高唐,现下已西退至东阿,东武阳一线,就此转守为攻。”
“楚将关羽闻知刘备于滑亭大胜,趁势发兵强攻我军,车骑将军和前将军不敌,连失叶县,舞阳,昆阳诸城,现下已退至襄城一线。”
“汝南,陈国等豫州诸郡国,南部十余县,在闻知我军滑亭兵败后,继续宣布叛国投楚。”
“颍川,陈留,及豫南诸郡众多士家豪姓,亦是人心大恐,纷纷举族北迁以避楚军。”
“豫州各郡,现下已是人心浮动…”
蒋济默默宣读着各条战线送来的最新急报。
曹操则拄着拐杖,盯着地图,眉头越凝越深。
滑亭惨败的恶果,此时已尽显无疑。
青州颍川各军士气受损,相继为楚军击败,不得不转守为攻。
豫州南部诸郡国,更是望风降楚,改旗易帜。
魏国统治核心区域的士家豪强,亦是开始举族北迁,以避楚军锋芒。
一场滑亭惨败,使得魏国在河南地的局势,是一夜之间急转直下。
曹操愁啊,愁到一夜之间,鬓角又白了大半。
“不想短短一月,河南局势便会恶化到如此地步,诸卿,都说说吧,孤当如何应对?”
曹操蹒跚的转过身来,目光射向众谋臣。
程昱低头不语。
滑亭献计失利,已令他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心中有计也不敢再献。
贾诩则是眼睛半开半阖,依旧是事不关起,高高挂起的样子。
司马懿则是秉承着做的越多,错的就会越多的原则,同样闭口不言。
“尔等一个个食孤之禄,当此国家危难之机,却皆束手无策,孤养尔等何用?”
曹操拐杖指向一众“哑巴”,怒不可遏的斥问道。
众谋臣们低头的低头,瑟瑟发抖的瑟瑟发抖,依旧无人作声。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片沉寂中,最后还是蒋济咬牙站了出来。
曹操脸色缓和几分,拐杖一扬:
“孤向来是从谏如流,你若有救国之策,尽可畅所欲言。”
蒋济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形势到如今这般地步,豫州已然难保,再战下去,不但豫州守不住,还会白白折损十几万将士。”
“臣以为,大王应当机立断,趁着陈留尚在,即刻将颍川,陈国,汝南等地丁口,尽数北迁至兖州一线。”
“尔后壮士断腕,放弃许昌及陈留以南诸郡国,将我现有兵马收缩至济阳,定陶,巨野,及寿张一线,以济水为屏障,方可退保兖州。”
蒋济此言一出,堂中立时炸开了锅。
“大王,蒋子通所言,实乃误国之策也!”
陈群第一个跳了出来,一脸激动道:
“许昌乃大汉帝都,天子所在,焉能不战而弃,拱手送与刘备?”
“颍川及豫州诸郡,皆乃中原膏腴之地,又岂能轻弃于伪楚?”
“这一州士民,对大王是忠心耿耿,皆是愿舍身匡扶大魏的忠贞之士,大王若弃之于敌手,岂非要失尽人心?”
“臣以为,许昌绝不可弃,颍川绝不可弃,豫州也绝不可弃也!”
陈群一带头,高柔,杜袭等颍川豫州人,纷纷站出来,各种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反对驳斥蒋济之论。
你曹操问我们如何对抗刘备,我们是没辙。
可你若想弃豫州,那就绝对不行!
我们拥护你曹操称王,又是献粮又是献部曲,倾家荡产的跟着你打刘备,我们图个啥?
不就是图你能守住河南地,守住豫州,守住颍川,莫要让我们的祖地,沦陷于楚国之手么?
你现下却要不战而弃豫州,收缩战线于济水退保兖州,那我们不是白支持你了么?
绝不可以!
陈群等颍川士吏,自然要站出来,言辞激烈的驳斥蒋济这个寒门谋士“荒唐”进言。
“大…大王,臣也以为,豫州断不可弃。”
“我军滑亭一役虽折兵数万,不得不转攻为守,然主力毕竟尚存,攻不足却守有余。”
“以臣之见,大王可向东线方面适当增兵,令大将军坚守东阿一线不出,确保楚军不能进入兖州,威胁截断黄河。”
“西线方面,大王可令车骑将军他们收缩战线,集中兵力退保许昌。”
“以许昌之坚,粮草之充足,车骑将军凭借他们现有兵力,守住许昌当绰绰有余。”
“而大王当率我主力,固守陈留不战,以牵制刘备主力军团。”
“我三路兵马皆转攻为守,坚决不与楚军交战,不给楚军任何可趁之机。”
“刘备兵锋虽盛,然其国力毕竟不及我大魏深厚,这般僵持鏖兵下去,刘备攻久不克,必定粮尽而退。”
“那时我们再反守为攻,未必不能收复失地,重新夺回主动权。”
程昱不得不站出来,洋洋洒洒谋划了一道方略。
没办法,他虽为兖州人,兖州与豫州同属河南地,所谓唇亡而齿寒。
他自然不能坐视豫州失陷,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献计。
只是他所谓的战略,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实则就两个字:
死守。
击退刘备是别指望了,只能死守下去,守到刘备粮尽退兵。
曹操思虑权衡良久,叹息一声,拂手道:
“尔等言之有理,许都确实不能轻弃,颍川也好,豫州也罢,皆不能拱手送给大耳贼。”
“就依仲德之计,各方向皆转入守势,与大耳贼鏖兵吧。”
陈群等颍川士人,皆是松了口气。
蒋济见曹操不肯放弃豫州,只得退而求其次,提前曹操以巡狩为名,将天子暂时移驾洛阳,以避楚军锋芒。
曹操一想也对,南线既要收缩兵马至许昌,天子就有失陷于楚军之手的危险。
那位“少帝之子”,虽然作用已有限,可将来自己能否名正言顺,合法合理的代汉称帝,这张牌还是用得上的。
念及于此,曹操便准了蒋济所请,令许曹丕许褚率一支虎卫军南下,将天子由许昌暂迁至洛阳。
至此,东起东阿,西至许昌,绵延千里的战线上,魏军全面转入守势。
颍川方面。
在曹纯,徐晃退兵许昌后,关羽迅速率大军北上,兵不血刃连夺襄城,颍阴等诸城,兵锋直逼许都。
是日入夜。
中军大帐之内。
关羽与徐庶,法正,魏延,关平等众人,已在商议着攻取许昌之策。
正议论之时,帐帘掀起,一袭青衫飘然踏入。
众人眼前一亮,忙轰然起身,躬身齐呼:“见过萧太尉。”
关羽亦是起身相迎,奇道:
“伯温,你怎么来了?”
第267章 军中称职务,请叫我萧太尉!攻旧都,擒伪帝,打曹贼的七寸!
踏入大帐之人,正是萧和。
此时的萧和,本应该身在陈留,辅佐楚王才是,现下却意外的出现在了许昌军中。
关羽也好,魏延等诸将也罢,自然皆感惊奇。
“和见过大将军。”
萧和拱手见礼,笑道:
“大王在陈留与曹操对峙,曹贼在滑亭吃了大亏后,现下已龟缩不战,陈留方面战局一时片刻间也难有进展。”
“故和与大王商量了一下,咱们西边不亮东边亮,就从许昌一线找到突破口。”
“我今秘密前来,正是助大将军攻破许昌。”
萧和道明了来意。
关羽秒懂。
刘备的北伐战略已变,他这里现在变成了主战场。
攻取许昌,已是这场北伐之战的胜负手所在。
关羽和荆州军团诸将,顿时兴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