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75节

  刘备若有所悟,微微点头,正要开口时。

  亲卫入帐来报,言是江东使者鲁肃已至营外,请求拜见刘备。

  “鲁子敬?”

  刘备不由面露奇色。

  帐中众人,亦是对鲁肃的到来,皆是大感惊奇。

  这位江东使者专业户,两度出使,每次都信誓旦旦的表明了孙权结盟的诚意。

  结果呢,孙权却两度背盟偷袭!

  现下当此江东势危之际,鲁肃又一次出使前来,莫非是孙权故伎重施,又想玩求和的把戏?

  “孙权那无耻之徒两次背信弃义,鲁子敬屡屡失信于吾,不见也罢!”

  刘备心有恼火,干脆见也不想见鲁肃,摆手示意直接打发他走。

  萧和眼眸微转,却道:

  “孙权虽然无耻,不过这鲁子敬却有君子之风,和相信孙权两次背盟,他也是蒙在鼓里。”

  “我有种预感,这次他前来,应该不是想为孙权求和,主公不妨见一见他再说。”

  刘备本就是宽厚之人,听萧和这么一解释,便觉鲁肃确实无辜,遂是收起了恼火,令将鲁肃传入。

  不多时,鲁肃踏入了帐中。

  再见刘备,再次看到萧和,他心中是感慨万千,往事种种浮现眼前,脸上不禁掠过几分惭愧。

  “鲁子敬,别来无恙啊。”

  “你此番前来,不会又是为孙权那厚颜无耻之徒,来向吾求和的吧。”

  见归见,刘备心中仍存芥蒂,言语中自有几分讽刺意味。

  “前尘旧事,肃有愧于豫州,不提也罢。”

  鲁肃苦笑着摇头自嘲,尔后深吸一口气,郑重其是道:

  “肃今日前来,乃是受公瑾之托,前来向刘豫州请降!”

  周瑜请降?

  刘备神色一震,惊奇的目光看向了萧和。

  萧和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意外之色。

  鲁肃此来,竟不是来求和,而是直接求降!

  关键是,还不是为孙权这个主公求降,而是为周瑜这个臣子来求降!

  这不是倒反天罡么?

  “南陵一战失利,黄公覆死于豫州刀下后,吴侯的信心已彻底被刘豫州打垮,于是受张昭的蛊惑下,为保全性命,决意举江东降曹…”

  鲁肃开始将前因后果一一道出。

  听到孙权要降曹,刘备及关羽众人神色无不是一震,钦佩折服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萧和。

  “伯温真乃神人也!”

  众人心中,不约而同的闪过同样慨叹。

  说完孙权降曹,鲁肃向刘备长身一揖:

  “曹贼残暴不仁,公瑾与肃宁死也不愿随孙权降之!”

  “公瑾先前虽与豫州为敌,却对豫州雄才大略,仁义贤明大为敬佩,称天下群雄中,豫州乃是唯一可与曹操抗衡的雄主。”

  “故公瑾思虑再三,决意率肃等赭圻塞一万将士归顺豫州,助刘豫州抢在曹操回师南下,大军渡江之前,收复江东!”

  听罢鲁肃这番话,刘备心下大喜。

  诸将亦精神大振,无不面露惊喜之色。

  赭圻塞那一万江东军,可是孙权最后能动用的精锐啊!

  这一万人马若降,秣陵城岂不成了一座空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轻松踏破。

  乃至于整个江东,都将毫无抵抗之力,唾手可得!

  甚至于当周瑜倒戈的消息传回,秣陵城乃至整个江东各郡,都将吓到人心瓦解,不战而降。

  不损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江东,这可不是天上掉下张大馅饼么。

  “子敬,那周郎当真愿归降于吾?”

  刘备却并未被惊喜冲昏头脑,很快恢复了几分冷静。

  有孙权两次背盟的前车之鉴,他对江东人的诚信问题,自然而然是存有警惕的。

  周瑜乃孙权之臣,有其主,必有其臣嘛。

  鲁肃一脸肃然,正色道:

  “此乃公瑾亲口对肃所言,以肃对公瑾的了解,此次他已走投无路,必是真心归降豫州。”

  “若豫州不信,肃可留为人质,以项上人头为公瑾担保!”

  鲁肃有愧于刘备,这一次也是豁了出去,不再给自己留半分退路。

  刘备眼中疑云渐消,目光望向了众人。

  法正也好,关羽也罢,皆是微微点头,倾向于相信了鲁肃所说。

  毕竟大势摆在眼前。

  孙权都决定降曹了,你周瑜身为臣子,你还能怎样?

  要么跟着孙权降曹,要么就是归顺我刘备。

  你周瑜若愿降曹的话,当初孙权第一次“虚降”曹操之时,你也不会那么激动,不惜顶撞孙权,被孙权直接骂到吐血病倒的地步。

  这么前后一算,你周瑜就只有归降我刘备一条路可走。

  既合情,又合理嘛。

  唯有萧和一人,却眉头暗锁,沉思不语,脸上并未看到一丝喜色。

  相反,疑云还越来越浓重。

  “周瑜,以你美周郎的那份骄傲,当真能放下自尊,放下屡败之耻,放下被我们废了一条腿的仇恨吗么…”

  萧和脑海,一个疑问的声音,不断在回响着。

  刘备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萧和身上,见得他这般样子,脸上喜色顿时褪下。

  刘备便问道:“伯温,这周郎归降之事,你意下如何?”

  萧和紧锁的眉头,陡然间松展开来,眸中一道精光闪过。

  “主公!”

  他一跃而起,拱手道:

  “请主公下令,我军即刻出发,水军当先疾行,直取赭圻塞!”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脸色一变。

  鲁肃更是大吃一惊,急道:

  “萧军师,我们都已经决意归降刘豫州了,你为何还要发兵来攻,何苦非要将我们赶尽杀绝啊?”

  回过神来的刘备,眼神中也流露几分不解。

  既是周瑜愿降,何必还要武力攻打赭圻,损徒将士们的性命?

  何况对一支愿降之军赶尽杀绝,也不是他刘备的风格。

  萧和却冷笑的目光射向鲁肃,反问道:

  “子敬啊,枉你自诩周瑜至交,却对你这位好友的性情全然不了解。”

  “你莫非真以为,以周瑜之傲,他当真愿意归降我主吗?”

  鲁肃一愣,一时听不明白萧和话中深意。

  萧和转向刘备,拱手道:

  “主公,和料周瑜必是诈降,只为拖延我们进攻赭圻塞的时间。”

  “唯有如此,他才能腾出手来发动兵变,率军杀回秣陵!”

  “若我所料不错,他是要废掉孙权,拥立孙策之子孙绍为江东新主!”

第153章 赌输就归降我主!孙权,你只是个备胎,从主位上滚下来吧!

  鲁肃大吃一惊,万没料到萧和竟会抛出这样惊人的判断。

  “萧军师,你这是…”

  鲁肃本能想要反对,话将出口时,却戛然而止。

  他想起来了。

  当初身在秣陵之时,在孙权登门请周瑜出山前,他的这位至交,确实亲口说过对孙权失望,有意废掉孙权改立孙绍的话。

  然当时适逢柴桑惨败,江东形势危急,周瑜只得暂且放下废立念头,出山重掌大军抵御刘备。

  可说到底,周瑜保的并非是孙权,而是孙策留下来的基业,保的是孙策的遗产!

  而现下孙权要举江东降曹,将孙策的遗产拱手送给曹操,自己带着孙氏一族去许都做狗。

  这种情况下,周瑜为保孙策的遗产,发动兵变杀回秣陵,废掉孙权另立孙绍为主,似乎也符合周瑜的作风。

  而周瑜若发动兵变,赭圻城就兵力空虚,无兵驻守,倘刘备大军来攻,必轻松可破。

  如此种局面下,倘若兵变不顺利,后路又被刘备捅了刀子,岂不万事皆休?

  那么周瑜想确保背后不被捅刀,就必须要保住赭圻塞。

  想达成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延缓刘备进攻的时间,至少要拖到他兵变成功。

  如此一推算,诈降不就合情合理了么?

  鲁肃思绪飞转,顷刻间想明白了来胧去脉,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脸色已是愕然。

  “伯温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呀。”

  刘备眉头蹙起,微微点头道:

  “吾总觉得周瑜之降,哪里有些不对劲,伯温你这么一提,吾方始反应过来。”

  “周家世代公侯,那周瑜又是何等一个自傲之人,怎可能放下屡败之耻,废腿之恨,甘心向吾伏首称臣呢。”

  “原来他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诈降拖延吾东进赭圻,好为他杀回秣陵废立争取时间!”

  刘备脸上喜色已荡然无存,恼火的目光猛的射向了鲁肃。

  两次为孙权说和,孙权却两次背盟。

首节上一节175/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