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的打了个寒战,脑海迸出一个名字:
萧和!
“传闻那萧和乃世外仙人弟子,莫非传闻属实,他当真有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神仙手段?”
“若果真如此,我等血肉凡人,怎么可能斗得过他?”
“这,这…”
陆逊倒吸着凉气,额头背后已浸出一层冷汗。
“吕蒙”
孙权却陡然一声怒吼,打断了陆逊的恍惚神色。
他挣扎着站起身来,扭曲着脸庞,朝着柴桑方向愤然骂道:
“吾当真是有眼无珠,竟错信了你这等庸才,若非是你,吾焉能损兵折将到如此地步?”
“你可是对吾发过誓,以项上人头保证,此战定能击破大耳贼的啊!”
“你为何言而无信,你为何又败给了那大耳贼,为何,为何啊”
孙权如被一负心汉抛弃的女子,沉浸在极度的失望之中,歇厮底里的悲愤大骂起来。
这位江东之主,此时已方寸大乱,气度全无。
陆逊想要劝说,却不敢吭声,只能无奈的一声叹息,看着孙权发狂。
孙权骂了许久,直骂到气虚力竭之时,方才一屁股跌坐下来。
怨气宣泄后,孙权终于恢复了几分冷静。
狠狠打了个寒战后,愤怒转眼为恐怖取代。
五万联军损失过半,自己压箱底的水军死伤惨重,连曹军也折了近两万兵马。
现下吕蒙被围柴桑,陷落只是早晚问题。
一旦刘备拿下柴桑,大军顺流东进,他该如何抵挡?
“伯言,吾当如何是好,你说,吾当如何是好?”
孙权抓住陆逊,声音颤栗的问道,显然是方寸已乱。
陆逊面容苦涩,只得无奈一叹:
“主公,事到如今,也只能先请出周都督出来主持大局,再从长计议了。”
孙权瞬间安静了下来。
纠结,不甘,羞愧…
脸色在经历了无数变化后,最终以无奈收尾。
“伯言,速速备车,随吾去探望公瑾吧。”
“唉”
…
秣陵城,周府。
一场践行宴正在进行。
病体初愈的周瑜端坐主位,鲁肃陪同在侧,客位端坐的则是一位浓眉掀鼻,相貌古怪,三十出头的黑衣文士。
“先生此番辞行西归荆州,莫非是想去投奔那刘备,与我江东为敌?”
周瑜看似随口一问,一旁鲁肃却心中一凛,暗暗瞥了周瑜一眼。
从周瑜的眼中,他看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杀意。
“吾游历江东这些年,都督待我如上宾,这份情义我铭记于心。”
“只要都督还在一天,我自不会与都督为敌。”
黑衣文士语气平淡,气定如常的答道。
周瑜眼中杀意这才褪色。
鲁肃暗松一口气,忙给那文士添了一勺温酒,笑道:
“我主雄踞江东,乃当世明主,素来礼贤下士,先生何不留下来辅佐吾主,我与公瑾定当举荐?”
那文士呷一口酒,却道:
“吴侯雄踞江东是不假,但要说乃当世明主嘛…”
文士嘴角微扬,点到为止,转而叹道:
“吾虽不与周都督为敌,但身为荆州人,倘若辅佐吴侯,岂非与荆州为敌?”
“子敬兄一番好意,我只能心领了。”
鲁肃也不好勉强,只能面露遗憾的叹了一声。
酒过数巡,文士起身拜别。
周瑜也不挽留,只起身送到了门外。
临别之时,忽然想到什么,周瑜便问道:
“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瑜想请教先生一句,可有何良策能扭转我江东现下不利局面?”
文士沉吟片刻。
犹豫片刻后,文士方道:
“良策不敢当,不过以江东现下局面,非得一位雄才大略之主,方有机会扭转乾坤。”
“恕我直言,江东可称雄才大略者,也只有都督你一人而已。”
说到这里,文士忽然压低了声音:
“都督何不改立伯符将军之子孙绍为江东之主,都督方能以宰辅身份尽掌江东大权?”
“如此,江东方能面貌一新,方有扭转局面的机会呀。”
周瑜脸色骤然大变。
这个人,竟是在叫自己废掉孙权?
第137章 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呀!萧和:敲掉甘宁,破了他铁板!
“都督就送到这里吧,咱们有缘再会,都督保重。”
文士话不多说,拱手一拜,转身飘然而去。
周瑜却已恍惚失神,沉浸在了那文士的“良策”中,眼神澎湃如潮。
回想当初,孙权继位之初,多少人对其心存不服,甚至那一帮淮泗骄兵悍将,还想违背孙策遗命,拥立骁勇善战,更像孙家子弟的孙翊为主。
若非他带兵入秣陵,与张昭一文一武力挺孙权,孙权焉能坐稳那江东之主的位子?
可以说,孙权这个江东之主,就是他一手扶上位的。
当年既能扶他上位,今日为什么就不能把他拉下来,另立新主呢?
周瑜拳头悄然握紧,心思已动。
“什么另立新主,他这说的都是什么浑话…”
同样神色震骇的鲁肃,蓦的清醒过来,口中忍不住抱怨起来。
扭头看了一眼周瑜那副样子,鲁肃却心头咯噔一下。
周瑜,这明显是动了心啊。
情急之下,鲁肃急道:
“公瑾,你不会是真为他说动,想要另立什么…”
鲁肃话没敢说完,忙是环顾四周,只怕旁边有耳目听到。
周瑜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从神思中回归了现实,眼神忽然变的深邃起来。
“子敬,或许我们真该为江东,为孙家换一位新的掌舵人了。”
鲁肃咕咚咽了口唾沫。
他担心之事还是成真了,周瑜果然动了废立之心!
“公瑾,我等身为臣子,岂能有这等形同谋逆之心,你的这个想法很危险呀,还是速速打消才是!”
鲁肃不加思索的便是一通反对劝说。
周瑜却冷哼一声,不以为然道:
“当年仲谋这个江东之主,就是我周瑜立起来的,我既然能立,自然便有废他的资格,我何来谋逆之说?”
鲁肃语塞。
“当年我所以立他为江东之主,一者是因伯符遗命,二来是因绍公子尚且年幼,主少国疑江东必生内乱。”
“现下绍公子已成年,气度勇武皆有乃父之风,这江东基业原本就该属于他,我们为何就不能拥立他为江东新主?”
周瑜回过头来,理直气壮的目光直视鲁肃。
鲁肃额头滚汗,眼珠飞转如梭。
憋了好一会,方道:
“若依父子相承的法理,绍公子继承伯符公子开创的基业,做这江东之主的位子,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现下我江东连遭败绩,实力大损,外有刘备大军压境,内有曹军已入江东,可谓是危机四伏。”
“这种情况下,若是擅行废立之举,只怕会令人心离乱,令江东危局雪上加霜,给了曹孙可趁之机呀。”
周瑜心头一震,紧握的拳头蓦然松开。
孙权虽令他大失所望,配不上雄主二字,却也绝非庸主。
这么多年来,孙权可是培植提拔了不少心腹,在军中已经颇有些根基。
况且近月以来,孙权跟江东豪姓又打的火热,又是联姻又是委以要职,得到了陆氏等众大族的拥护。
倘若贸然行废立之事,孙权必不会束手就擒,定然会调用现有力量反抗。
但凡事有不顺,江东势必陷入内乱。
介时柴桑前线军心大震,必会为刘备趁势所败,到时他折腾了半天,岂非为刘备渔翁得利,趁势鲸吞江东?
“公瑾啊,当以大局为重,就算要行废立之事,也当在刘备退兵之后才行呀。”
鲁肃进一步又劝说道。
这番话言外之意,我不反对你周瑜废立,可你也要选对时机才是。
周瑜权衡良久后,一声无奈的叹息。
“子敬你提醒的是,此事绝不能影响柴桑战事,只能往后放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