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14节

  零陵军先行撤兵回营,金旋的武陵军也紧跟着撤退,赵范所统桂阳军也跟着退兵。

  韩玄虽对黄忠心生猜疑,却不好再当众质问,只得也下令撤兵。

  两万荆南联军,就此退兵归营而去。

  壁墙之上,赵云已策马归来。

  “主公,伯温军师所言果然不错,那黄汉升确实如廉颇再世,武艺绝伦,与云不相上下。”

  “还有,那黄汉升还亲口承认,其确有百步穿杨的射术,所幸伯温军师事先提醒,否则云现下只怕已是吉凶难测!”

  登上壁墙复命的赵云,将交手经过一一禀明。

  一阵赞叹声起,刘备及众人佩服的目光,皆是望向萧和。

  萧和却只一笑,忙问道:

  “子龙,我交待你的那些话,你可有与那黄忠讲?”

  “云照军师吩咐,将军师交待的话,尽数与那黄汉升讲了。”

  赵云点了点头,却又不解道:

  “只是军师,现下可否告知云,令云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刘备脸色赞叹立时也变为好奇。

  萧和目光望向撤退的荆南军,说道:

  “我说过,荆南军的核心战力在长沙军,而长沙军的主心骨,却在这黄忠及其四千部卒。”

  “主公若能将这黄忠及其所部争取过来,则荆南联军即刻便成了乌合之众,破之易如反掌也!”

  “而那韩玄为人素来多疑,眼见子龙与黄忠在阵前谈笑风声,又岂能不对黄忠心生疑?”

  “他这一生疑,接下来的事情,不就好办了么…”

  萧和点到为止,笑而不语。

  刘备赵云恍然明悟。

  萧和这是不动声色间,用了一手离间之计啊。

  韩玄猜疑黄忠,黄忠定心生委屈不安,上下失信,必生嫌隙。

  这就给了刘备招揽黄忠的突破口!

  一旦黄忠愿倒戈归顺,两万荆南军必不堪一击,破之易也!

  “原来军师竟是用意在此!”

  刘备恍悟之余,面露喜色:

  “这黄汉升有万人敌之勇,实乃世之猛将,备若能得如此一员虎将,实乃天降之喜也!”

  这时。

  伊籍却轻咳几声,说道:

  “据籍所闻,那韩玄确实性情多疑,伯温军师此计使得确是恰到好处。”

  “只是籍还听说,当年孙权曾以长沙太守之位,诱黄忠倒戈归附,却为其拒绝。”

  “籍有些担心,光凭韩玄的猜疑,是否就能促成这黄忠归附主公?”

  刘备脸上喜色稍褪,目光看向了萧和。

  萧和却一笑,不以为然道:

  “当年刘景升乃名正言顺的荆州牧,黄忠他忠于职守,不肯背弃是其忠义所在。”

  “如今刘琮却背弃刘景升遗志降曹,实为不忠不孝之逆子,且荆州上下皆知其不过是蔡瑁蒯越的傀儡而已。”

  “这种局面下,这黄忠是否还会愚忠于刘琮,只怕就未必了吧。”

  “何况…”

  话锋一转,萧和别有意味的一笑:

  “若和推测无误,主公麾下,还有一人是那黄忠梦寐以求想见之人,为了此人,我料他也必会倒戈来投!”

第108章 唯刘备配我肝脑涂地!一战定乾坤,荆南传檄而定也!

  “那个萧伯温,竟对父亲了如指掌到如此地步?”

  长沙军某营帐,一位病殃殃的年轻公子,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了黄忠。

  黄忠微微点头,捋髯感叹道:

  “为父本也是不敢相信,然这是那赵云亲口所言,由不得为父不信也。”

  黄叙倒吸一口凉气,啧啧道:

  “不想我荆州竟然还藏着如此奇人?”

  “看来那些关于此人的传闻,都应该并非空穴来风了,那刘豫州竟能得如此神人辅佐,真乃气运加身也!”

  黄叙情绪略显激动,说罢便是大喘起来。

  黄忠见状,一边给儿子抚背舒气,一边又将今日遭刘度等攻诘,为韩玄猜疑之事向儿子道了出来。

  黄叙止住了喘息,脸色变的不忿起来。

  “父亲十余年来忠于职守,当年孙权以太守之位相诱,父亲都未曾倒戈,那韩玄怎能因刘度挑拨几句,就对父亲生疑?”

  听着儿子的鸣不平,黄忠只是一叹:

  “咱们这位韩太守倒也是位能吏,将我长沙郡治理还算过得去,只是生性多疑却是人尽皆知,这也是没办法之事。”

  黄叙沉默不语,眉宇间渐生忧虑。

  “话虽如此,然韩玄在众人面前,不去维护父亲,却放任刘度金旋等煽风点火,这就做的过份了。”

  “上下失信,必生嫌隙,儿只担心我们在长沙的日子,不会好过呀。”

  黄忠心头一凛,一时也沉默下来。

  儿子一席话,显然是戳中了他的痛处。

  黄叙瞥了一眼帐帘方向,压低声音道:

  “父亲既说那刘豫州对父亲极为欣赏敬重,既是如此,父亲何不干脆率我长沙兵,倒戈归顺了那刘豫州呢?”

  此言一出。

  黄忠大吃一惊,目光急是瞪向了儿子。

  “父亲先别急,听儿把话说完。”

  黄叙却打断了黄忠的惊异,接着说道:

  “儿知父亲向来是忠于职守,然父亲乃刘景升任命的长沙镇将,并非是他韩玄的家将,与其不存在主臣关系。”

  “至于那刘琮,其违背刘景升抗曹之志,举荆州降曹,不忠不孝,根本不配为荆州之牧!”

  “何况,荆州上下人人皆知,刘琮乃是蔡瑁蒯越二人扶持的傀儡,其言行号令皆是出自于蔡蒯二人授意。”

  “忠于刘琮,便是忠于蔡蒯二人!”

  “父亲堂堂长沙之虎,难道要为蔡瑁和蒯越二人死节尽忠不成?”

  黄忠激动的情绪,为儿子这番话压了下来,捋髯再度陷入沉思。

  黄叙见有戏,接着道:

  “而那刘豫州仁义名满天下,一生抗曹,更以襄阳一隅之兵,竟能连破曹操孙权,威震于天下,实乃世之明主!”

  “如今他挥师南下,讨伐刘琮,儿以为刘琮蔡蒯主臣绝非是其对手,江陵早晚失守,荆州必为刘豫州所得。”

  “既是刘琮不配父亲为之效忠,荆州早晚为刘豫州所得,父亲何不借此机会,就在这巴丘倒戈归顺刘豫州呢?”

  听到这里,黄忠已是站了起来,踱步于帐中。

  黄叙还待再劝,黄忠猛的抬起手来,示意他不要再说。

  黄忠便背负着双手,来来回回踱步,迟迟不做表态。

  就在犹豫不决时,帐外忽有亲卫来报,言是营外有一人,自称名为华佗,想要拜会黄忠。

  “华佗?”

  黄忠父蓦然变色,不约而同的猛起头对视。

  那不正是黄忠梦寐以求想见,想请其为自己儿子治病的那位神医吗?

  踏破铁鞋无觅处,华佗竟然自己上门拜访?

  “快,快请华神医前来!”

  黄忠霎时间欣喜若狂,激动到声音都已发抖。

  须臾,一位须发半白,道风仙骨的男子,飘然踏入军帐。

  “在下华佗,见过黄将军。”

  “足下可就是那位神医华元化不成?”

  不等华佗见礼,黄忠便忙上前扶住,激动的问道。

  华佗微微一笑,点头默认。

  黄忠大喜,来不及问明华佗来意,当即深深一揖:

  “吾儿黄叙久病难愈,身体每况愈下,忠恳请华神医出手相救吾儿,忠在此拜请!”

  华佗忙将黄忠扶起,却淡淡道:

  “黄将军言重了,治病救人乃医者本份,黄将军何必行此大礼。”

  当下华佗也来不及讨口茶喝,便在这大帐之中,为黄叙诊视起来。

  黄忠则眼中燃起从未有过的希望,既是期盼又是忐忑的等着结果。

  良久后,华佗长吐了一口气。

  黄忠心立时提到嗓子眼,急问黄叙病情如何?

  华佗却面露憾色,拱手道:

  “若早个两三年,黄公子这病,佗还有办法治好。”

  “但以黄公子现下的状况,佗竭尽所能,最多只能令黄公子多延续三到五年阳寿罢了。”

  听得此言,黄忠父子非但没有失望,脸上却同时浮现惊喜。

  荆南亦有名医,名为张仲景。

  黄忠在率军北上前,可是也请张仲景为儿子治过病,得到的回答却是其虽精于医理,但治疑难杂症却非其所长,黄叙最多只能活半年时间。

  可现在,华佗却能令黄叙再多活三到五年!

  赚大了啊!

首节上一节114/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