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者,正是主簿杨修。
“德祖你听到了什么,快说!”
曹操立时坐直了身子,耳朵也竖了起来。
杨修站起身来,不紧不慢道:
“修经过许都南郊大营时,无意间听闻士卒们议论,说丞相南征之前,曾有一个奇装异服之人,自称叫萧和,想要拜见丞相。”
“结果当时值守营门的士卒,将此人视为了疯子,遂将之喝斥驱离。”
此言一出。
一旁正为曹操斟茶侍奉的曹丕,脸色骤然一变,双手猛的一抖,汤茶竟是倒在了曹操手上。
这要搁在平时,曹操定然要烫得跳起来,狠狠的责备曹丕一顿。
此刻曹操却不得烫,龇着牙急问道:
“那萧和,当真竟曾投奔过孤?”
“那又是什么人,竟然敢把那萧和赶走?”
曹丕心提到了嗓子眼,几乎就要跳上去,将杨修的嘴给堵上。
杨修却干咳几声,说道:
“修只是无意间听闻,还来不及打听详情,至于是谁将那萧和赶走,修还有待查证。”
曹操眼眸爆睁,气到是一口老血就堵在了胸口。
这么一个鬼谋神算,奇谋百出,智计还在郭嘉之上的奇士,竟然投奔过自己?
关键是还被自己的手下,当成疯子给赶走了?
也就是说,曾经有这么一位不世奇才放在他面前,他却没有珍惜,拱手送给了死敌刘备!
而这个不世奇才,则一手助刘备击碎了他一统天下的美梦,令他只能在此刻品味什么叫后悔莫及!
对于一位志在一统天下的雄主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啊!
气到要吐血的曹操,陡然间怒吼道:
“速速给孤去查,查清楚是哪个有眼无珠之徒,竟胆敢将那萧和赶走!”
“孤要夷他三族!”
第100章 发起狠来连自己都杀?孙权:刘备,你欺人太甚啊!
曹丕脚一软,险些没能站稳。
曹操这回是真的怒了。
这要是知道,将那萧和赶走之人,正是自己这个亲儿子的话,没准还真能一怒之下砍了他。
关键是还要夷三族啊!
这岂不是发起狠来,连自己都要杀?
曹丕心中既是恐慌,又是懊悔,僵在原地瑟瑟发抖不敢乱动。
“修领命,修回许都后,必详查此事,定当查出是谁令丞相痛失一位奇谋之士。”
杨修匆忙领命。
曹操怒气方才消了些许,起身走出大堂,目光望向了荆州方向。
脸上那副表情,依旧如视财如命者,与一件稀世奇珍失之交臂一般。
“萧和啊萧和,既然你原本打算投靠于孤,为何要轻言放弃?”
“就算你被那有眼无珠的蠢材赶走,你也该再想办法毛遂自荐才是!”
“你为什么就弃孤而去,去投奔了那大耳贼呢…”
曹操思绪澎湃,暗暗咬牙切齿。
曹操在咬牙切齿时,曹丕却在满腔懊悔自责。
“我怎么会知道,一个疯子竟然是旷世奇才,能一手坏了父亲统一天下的大业?”
“若早知他如此了得,我必三拜九叩的将他请入大营,举荐给父亲啊…”
曹丕目光又偷偷的瞥向了杨修,懊悔的眼眸中,又平添了几分深深忧虑。
杨修可是曹植的人,又聪明绝顶,极有手段,保不齐真能查出,当日赶走萧和的“罪魁祸首”,正是他曹丕。
若果真如此,曹植岂非拿住了自己的把柄,必会以之来大作文章。
到时曹操若知,是自己赶走了萧和,又有曹植在旁推波助澜,自己又当如何招架?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我得尽快回许都,找仲达商量个对策出来才是,他素来足智多谋,必有万全之策…”
曹丕思绪飞转,眼神渐渐已是笃定。
次日。
曹操留曹仁镇守宛城,自己亲率大军,踏上北归之路。
密布于南阳的细作,很快便将曹军北归消息,送往了樊城。
…
樊城,府堂内。
时隔半月,鲁肃第二次得到刘备召见,踏入了府堂之中。
这一次,他脸上少了几分心虚,却多了几分底气。
刘备虽接连大胜曹孙两家,看似风光无限,但所据之地依旧不过襄樊,外加刘琦这个自保都难的盟友。
于刘备而言,现下最迫切之事,必是拿下江陵,灭掉刘琦蔡瑁,鲸吞了整个荆州。
而有曹操屯兵宛城,刘备主力便始终不敢轻举妄动,更不可能在荆州未得情况下,与他江东全面开战。
有了这个大前提的判断,鲁肃现下也就不着急了,大不了就拖着呗。
拖到最后,必是你刘备也撑不下去,选择无条件放归程普,以换取他们江东对合肥用兵,好迫使曹操挥师东去,解除对荆北的威胁。
至于程普的性命,完全不必担忧。
刘备不是曹操,以其仁厚性情,必不会在不耐烦的情况下,对程普刀斧相加。
“相隔半月再次来召见我,多半是刘玄德已经想通,应该是打算无条件放归程老将军了…”
于是当一只脚迈入门槛之时,鲁肃心中还是这般乐观的猜测。
主宾相见,几番客套寒暄。
鲁肃四下扫了一眼,不见程普身影,便问道:
“刘豫州,不知程老将军现在何处,刘豫州没有一并请来与肃相见吗?”
刘备也不答,只是端起了茶碗,目光瞥了萧和一眼。
萧和则是一笑,说道:
“程将军之事,咱们先放一放,我家主公这里有一件喜事,得先与子敬分享分享才是。”
说着眼神一示意,身后侍立的邓艾,便将一道帛书上前递与鲁肃。
鲁肃眼神茫然,狐疑的接过了那道帛书。
低头扫过一眼,鲁肃脸色骤然大变,猛然抬头惊愕的看向了萧和。
“萧军师,这…”
鲁肃攥着那帛书之手竟在发抖,眼神中已为难以置信填满。
“这是我细作刚送回的密报,还新鲜热乎着呢,说是曹操已尽率大军北归,我主头顶上悬着的这把剑就此摘除,终于能引兵南下了。”
“咱们孙刘两家既重修旧好,我们的好消息,自然便是孙将军的好消息,子敬赶紧派人去柴桑报喜吧,好让孙将军再高兴高兴。”
萧和笑呵呵的将书中内容点出,顺道一本正经的阴阳了孙权一番。
“不过孙将军也无需担心,曹操此番北上,乃是为防关中诸将出关兵犯许洛,淮南一线依旧兵力空虚。”
“孙将军仍旧可尽起江东之兵,渡江再攻合肥,以孙将军之用兵如神,江东众将士之骁勇善战,必能一举拿下合肥,进而荡平淮南!”
徐庶也紧跟其后补上一刀。
鲁肃紧攥着手中情报,却是质疑道:
“关中诸将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就聚众起兵,要兵犯许洛?”
显然他是心存侥幸,对这道情报的真实性存疑。
徐庶一笑,看着萧和说道:
“咱们两家既已重修旧好,倒也没必要隐瞒,其实这是我们伯温军师的流言之计…”
当下徐庶便将萧和之计,全盘托出。
鲁肃倒吸一口凉气,无比复杂的目光,颤巍巍的看向了萧和。
惊异,佩服,忌惮,甚至是恐惧…鲁肃的眼神中,充斥着无数意味。
到最后,则是化为了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此人格局之大,当真是匪夷所思,竟能想到将关中诸将也拖下水来,区区一道流言之计,就能令曹操仓皇北退。”
“刘备得此人,真乃天命眷顾也!”
“看来他的狮子大开口,主公是不得不答应了,唉…”
心中唏嘘慨叹良久后,鲁肃脸上勉上堆出几分笑意,拱手道:
“原来是萧军师奇谋妙计,难怪曹贼会仓皇北退。”
“那肃要恭喜刘豫州,这一场抗曹之战,终于以全胜收尾。”
刘备一笑,则淡淡道:
“子敬此言差矣,吾既与孙仲谋结盟,这抗曹之战自然是我们一起打赢,是吾当与孙仲谋同喜才是。”
鲁肃脸色尴尬,明知刘备此言有讽刺意味,却也只能硬着头皮领受。
接下来,鲁肃自然是彻底没了底气,当即便表示,将即刻派人回柴桑向孙权“报喜”,同时奏请孙权将九千江东士卒家眷送至荆州,以换回程普。
当晚,一叶扁舟便顺江南下,直奔柴桑而去。
…
柴桑城,郡府。
“大耳贼,汝焉敢如此猖狂,竟敢向吾提如此无耻的条件!”
“鲁子敬啊鲁子敬,这样丧权辱国的条件,你就该当场严辞拒绝,何需再请示我?”
“我孙权堂堂江东之主,岂能受大耳贼如此羞辱!”
府堂内,孙权将鲁肃的奏文拍在了案几上,吹胡子瞪眼是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