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感觉倒是莫名其妙。”
“还说他越界了,哪里越界了?”
“不是百姓们都团结在市长的身边?”
“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不这样做,怎能抵抗末日?”
嬴政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又专门的思考了一番,才继续说道:
“回想一下……也就是吃人那个法案,有一些违背伦理。”
“但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都不需要市长下令签署法案,游戏里也是一开始就有人受不了饥饿去偷尸体。”
“所以这条法案的签署,也怪不了市长。”
“完全没任何问题!”
性格严酷的嬴政是这样认为的。
而在西晋,司马衷看到最后画面里的百姓们,在暴风雪中艰难求生。
甚至饿的偷尸体吃。
也是有些伤感的说道:
“哎,最后食物还是不够啊。”
“可如果是食物不够的话,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多钓一些鱼来,也能够顶替一下,以免发生偷尸体吃的惨剧嘛。”
司马衷天真地眨着眼睛,仿佛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解决办法。
“陛下有所不知,许是这极寒天气,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无法钓鱼啊。”
宦官赔着笑脸解释道。
司马衷却摇摇头,固执地说:“那便凿开冰面!”
“只要想办法,怎会钓不到鱼?”
“朕实在不懂,这些百姓为何这般笨,白白受饿,还做出此等有违人伦之事。”
而在明末。
崇祯看完了整段视频,竟然是有些惭愧的说道:
“天幕上有食人。”
“而我大明,据朕所知,也有食人的情况。”
“甚至不是偷尸体,而是易子而食!”
“甚至直接杀人来吃。”
“可天幕上是零下150度啊。”
“相比之下,大明虽然不能说是风调雨顺,但怎么也没有到达冰汽时代游戏里那零下100多度的情况。”
“怎么朕的大明,就沦落到了这种程度了?”
“但无论如何,朕会率领大明子民走出去……正如游戏里的市长,带着难民们活下来一样。”
第857章 国无锐气!西晋开国有多烂?
新的天幕出现。
【一个视频带你看懂,西晋立国有多坑?】
【公元265年,司马昭骤然离世,其子司马炎顺理成章地承袭晋王爵位。】
【彼时,曹魏政权历经数代更迭,早已风雨飘摇。】
【司马炎目睹曹丕代汉的全过程,仅用半年时间便复制了前朝禅让剧本,在洛阳登基称帝,建立西晋王朝。】
【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了权力的更迭。】
【权力交接看似波澜不惊。】
【也正式宣告西晋王朝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这个终结三国乱世的大一统政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最弱大一统王朝“的尴尬标签。】
【究其根源,晋室从诞生之初便背负着双重枷锁:】
【既受制于开国基因的先天缺陷,又不得不面对数百年历史积弊的集中爆发。】
【司马氏家族本就出身世家大族,在谋权篡位的过程中,更是依靠士族官僚的鼎力支持。】
【他们以阴谋手段夺取天下,这种“得国不正”的原罪,从西晋建立之初便如影随形。】
【到了东晋时期,王导向晋明帝讲述了司马懿发迹,直至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的种种往事。】
【晋明帝听闻后,羞愧难当,黯然感叹:“若如公言,我晋室国运恐难长久。”】
【这种道德原罪,使得西晋始终难以建立真正的政治权威。】
【士族门阀的集体拥护,更像是一纸利益契约。】
【而非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
【而从开国皇帝司马炎时期起,西晋的致命内核先天不足便已显现。】
【自东汉以来,世家大族逐渐崛起。】
【在西晋以前,他们在政治上或多或少还受到一定约束。】
【然而,西晋王朝依靠世家大族上位,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变得难上加难。】
【那些助司马氏夺权的门阀世家,到西晋时已繁衍至第三代。】
【士族们沉溺于清谈玄学,纷纷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竞相攀比奢糜,对治国理政之事却毫无责任心。】
【石崇与王恺的斗富闹剧,何曾日食万钱的奢靡,无不折射出统治阶层的全面腐化。】
【这些生长在优渥环境中的士族,既无法体会创业的艰辛。】
【又不屑与寒门之士交流,导致他们严重脱离民间。】
【当寒门士子傅咸疾呼“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时。】
【这些膏粱子弟却在《世说新语》中留下“雪夜访戴“的风雅佳话。】
【这种脱离现实的贵族政治。】
【最终酿成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谈。】
【司马炎本人在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也表现得差强人意。】
【他试图总结汉末曹魏以来的历史教训,却做出了两项错误决定。】
【其一,他坚决拒绝废长立幼,司马炎明知嫡长子司马衷智力缺陷,仍固守“立嫡以长“的教条,执意将智力低下的司马衷推上皇位。】
【其二,为防范曹魏宗室衰微的覆辙,矫枉过正地推行了大规模分封制。】
【将二十七个同姓诸侯王,分封到战略要地。】
【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不仅掌控地方军政大权,更形成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割据势力。】
【这两项决策看似是为了稳固统治。】
【实则矫枉过正。】
【为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这些制度性缺陷,让西晋从立国之初,就背负着前朝遗留的种种弊端。】
【无法像其他大一统王朝那样实现政治、社会的革新。】
【没有任何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反而是甫一建立,就陷入“开国即衰败“的怪圈。】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西晋在面临内部困境的同时,还遭遇了一个从西汉时期就开始酝酿的巨大危机。】
【胡人入华。】
【早在西汉汉宣帝时期,为了巩固边塞防御,朝廷接纳了部分投降的匈奴人内迁,让他们充当保卫边塞的屏障。】
【史称“保塞内附”。】
【东汉光武帝时期,数万名南匈奴人迁居西河;】
【汉灵帝时,南匈奴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进一步向南迁徙。】
【董卓之乱后,朝廷威望扫地,匈奴人趁机劫掠,屯驻于河内。】
【曹操统一北方后,将匈奴分解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安置在汾河流域。】
【此外,氐、羌两族在西汉时被赵充国平定后,迁徙至凉州金城郡;】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防御蜀汉,又将他们迁至关中。】
【鲜卑族原本是东胡的一支,东胡被匈奴击败后,残部迁至乌桓、鲜卑两山,并以此为族名。】
【乌桓因靠近汉朝边境,被招至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地驻守边塞;】
【曹操平定支持袁绍的乌桓后,鲜卑则在匈奴西迁、南匈奴内迁后,接管了北方的广袤领地。】
【羯族作为匈奴的一个氏族部落,跟随匈奴人迁居关内,因居住在上党武乡的羯室而得名。】
【这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日后成为割据建国的主要力量。】
【从西汉开始,五胡便陆续进入北方,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
【西晋建国时,辽东辽西有鲜卑,河东河内有匈奴,北地上郡和关中地区则是鲜卑、氐、羌杂居。】
弹幕看到这里,纷纷吐槽。
《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分布地图……坏了,我成匈奴了。》
《什么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伦巴第,法兰克,匈人……》
《和后期的罗马一样,蛮族当兵,蛮族内迁。》
《汉宣帝的政策也不行啊。》
《接纳南匈奴在当时又没问题,拿将近三百年后的问题来怪西汉也太搞笑了吧,建议直接怪人类走出非洲!》
《可惜袁老板不在,否则鲜卑崛起不了。》
……
而天幕外。
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