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38节

  《但老虎、狮子都许多猛兽,猎杀都是靠咬住猎物脖子,猪猪把这个弱点进化没了。》

  《被成年疣猪杀死的狮子可不在少数,雌雄都有。》

  《人类不靠工具,就是个弱鸡。》

  《呵呵,人类靠声音就能吓退90%的动物,运动能力超过99%的动物,极致的静音能力,天生的狩猎视野,完美的地形适应能力……也属于猛兽级别了。》

  《一猪二熊三老虎,这是指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不是它们的战斗力。》

  《啊?没想到我老家养的大肥猪也这么强?》

  《野猪甚至大概率刚不过家猪。》

  《家猪战斗力比野猪强,体型就碾压了。》

  而古人们看完了野猪的各项硬指标。

  也算是对野猪,有了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春秋。

  养由基擦拭着弓箭冷笑:“野猪能顶翻千斤巨石?皮糙肉厚箭矢难以射穿?“

  “待我寻得此兽,一箭之内必中其目!”

  转头,养由基对一旁的伙伴道:“明日进山,先射野猪再猎虎。“

  汉朝。

  正在边塞地区巡逻的李广看到天幕上关于野猪的内容,心里有些跃跃欲试。

  “最近小股匈奴部队频繁袭扰,我都好久没打猎了。”

  “算了,大将军令吾等严守关隘。”

  “打猎只有先缓缓。”

  “多射几个匈奴人也是一样的。”

  三国。

  孙权掷笔起身,说道:

  “知道野猪强,但没想到这么强。”

  “江东野猪极多。”

  “有此猛兽在江东山林,岂能安居?”

  “即刻调无难军入会稽,清剿野猪保我屯田!”

  晋朝。

  周处拎着酒坛狂笑:“当年搏蛟斩虎未遇此兽,憾事!憾事!“

  “不然除三害高低得变成除四害?”

  “但是一般的野猪还不够格。”

  “得找个野猪王来杀杀。”

  “取斩马刀,明日进山!“

  而在宋朝。

  吃货苏轼啃着猪蹄含糊道:

  “取纸笔来!东坡野猪赋今日必成!“

  “明天再猎头野猪,研究一下怎么做野猪肉才好吃!”

  而在明末。

  老百姓们可不管什么野猪凶不凶。

  只是觉得野猪是行走的食物。

  在闯军的营地里,李自成也笑道:

  “早就听闻那野猪皮强悍无比。”

  “等推翻了这朝廷,我闯军的兄弟们早晚得去会会关外的野猪皮。”

  “不过现在嘛。”

  “希望出现一个大型野猪群,主动的进攻我们。”

  “也给我们老营的伤员们开个荤!”

第647章 假如你穿越当皇帝,首都定哪里?

  新的一天,新的天幕也出现!

  【盘点华夏古都!】

  【假如你穿越古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你会把自己的首都定在哪里呢?】

  【首先一个最普遍的认识,就是把首都选择在自己地盘的中心区域。】

  【方便向各个方向进行辐射,对全国进行统治。】

  【避免出现因为距离太远,交通不便而导致的政令不通畅、山高皇帝远的情况。】

  【但是除了第一直觉的,选择地盘的中心区域之外。】

  【选择一个地方作为你的封建王朝的首都,还有哪些要点呢?】

  天幕还在播放。

  网友们已经按捺不住了。

  《定都武汉,因为我是湖北人!》

  《必须长安!老祖宗严选!》

  《定长安吧,比较容易控制西域,对标武德巅峰的汉唐。》

  《天下之中洛阳,再搞个西陪都长安。》

  《反正别开封,开封无险可守直接一锅端。》

  天幕也继续播放。

  【关于定都,几千年历史以来,老祖宗们可是总结了多个要点。】

  【今天这个视频,就让我们来看看老祖宗们,是怎么选择自己王朝的首都的。】

  【定都之事,乃王朝命脉所系,关乎国运。】

  【既要镇守八方,又要统御四极。】

  【早在《管子乘马》就有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三千年前,华夏先民便深谙都城选址乃立国之本。】

  【从夏禹划九州到秦始皇一统,从汉唐盛世到明清更迭。】

  【每座都城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密方程式。】

  【既要如巨鳌镇海稳固江山,又要似百川归海凝聚人心。】

  【山河形胜是定都第一要义。】

  【“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这解释了为何十三朝扎堆关中;】

  【经济命脉则是王朝的生命线。】

  【汉代桑弘羊推行均输法,通过长安-洛阳双都制控制全国物资;】

  【杨广开凿大运河,用2400公里水道为洛阳输血。】

  【《宋史河渠志》则强调:“汴河乃建国之本”,故北宋死守开封漕运命脉。】

  【《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每日消耗生猪万头”,这样的物资消耗量,迫使都城必须坐拥漕运网络或富庶腹地。】

  【除了地理位置之外。】

  【文化认同,是看不见的城墙。】

  【刘邦初欲定都洛阳,因娄敬谏言“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改迁长安。】

  【实为借助周秦故地凝聚正统性。】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表面是为南征。】

  【实则是以“中原正朔”化解鲜卑贵族离心力,这场文化迁徙比地理迁移更惊心动魄。】】

  【军事防御能力,则是首都最后的底线。】

  【南京石头城在冷兵器时代历经200多次攻防战。】

  【明城墙35公里城垣设置13616个垛口,每个射击孔都经过弹道测算。】

  【从甲骨文刻录的殷商祭祀,到应天门遗址出土的波斯金币;】

  【从阿房宫夯土台基里的六国兵器,到紫禁城金砖上的苏州匠人指纹。】

  【这些都城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明熔炉!】

  【七大古都的更迭史,就是半部华夏文明演进史。】

  【今天这个视频,就介绍一下老祖宗们严选的七大古都。】

  【首先是西安!】

  【十三朝王气凝结之地!】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倚秦岭,北临渭河,古称“长安”“镐京”。】

  【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建都超千年的城市。】

  【西周在此制礼作乐,秦横扫六合,汉开丝路,唐纳万邦,十三朝王气在此层层叠加。】

  【《史记》载:“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选择西安的核心优势是:】

  【关中四塞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构成天然军事要塞。】

  【函谷关最窄处仅容单车通行,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八水绕长安的生态格局,渭河漕运直通黄河。】

  【汉代太仓存粮“陈陈相因,至腐败不可食”。】

  【巅峰时期的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比现代双向八车道更壮观。】

  【但定都西安也有致命缺陷!】

  【关中平原虽然沃野千里,但终究承载能力有限。】

  【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承载力崩溃,“渭川千亩竹”消失。】

首节上一节738/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