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557节

  而一旁的袁世凯也自我介绍。

  自己乃是京城陆军兵营的统领。

  王五知道,这是谭嗣同在试图招募自己。

  黑旗军曾经是一个抗清的民间组织。

  后来先是在越南抵抗法国殖民者,

  又在甲午战争中与日军血战。

  王五作为黑旗军的一员,自然对朝廷没什么好感。

  但更痛恨那些入侵华夏的洋人。

  他曾经为这个国家出过力,但现在他已经心如死灰。

  王五:【“刘永福将军刀重千斤,最终还不是无能为力。”】

  谭嗣同:【“兄台,此一时彼一时,况且就算不能开天辟地,亦能扬眉吐气。”】

  面对本身就是官僚家庭出身,并且以维新之名,在全国声名鹊起的谭嗣同的招募。

  王五只是淡然的指着火炉。

  【“谭兄,你看。”】

  【“这火炉里已经没什么火了,试问又怎么能打出一把好刀呢?”】

  晋朝。

  司马衷看到这里,不解的说道:

  “这个大刀王五怎么回事啊?”

  “人家谭嗣同明明在问他要不要去维新变法,结果这王五还真的以为谭嗣同是想要打一把刀啊?”

  “真是笨呢!”

  大晋皇帝闹麻了!

  本来,晋朝的朝堂之上,一些人都打算发表评论的。

  但现在皇帝这句话一出,顿时把所有的人都梗住了。

  群臣都有些尴尬。

  因为谁都看得出来。

  大刀王五的回答虽然指的是火炉,但实际上是指整个朝廷。

  火炉里没有火,打不出好刀。

  而大清已经是病入膏肓,救无可救。

  在这个烂到根子的国家里。

  又怎么能够靠变法维新,而让国家重新富强呢?

  毕竟王五是黑旗军出身,对这个朝廷丝毫没有好感。

  压根就觉得。

  烂到根的清朝就是无药可救的。

  天幕。

  谭嗣同知道王五的比喻,但他没有反驳。

  而是顺着王五所表示的炉子里没有柴,没有火的情况。

  伸出了自己的手。

  直接果断的将手伸到了炭火中。

  【火炉不够火候,我就直接以手代柴,令它足够!】

  袁世凯连忙把谭嗣同的手拉出来,表示人各有志,算了算了。

  没必要非为一个王五,一介武夫而这样强求。

  【“八千里河山,千万黎民,多一把刀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谭嗣同十分认真的说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旁的王五没有接话。

  但他的眼神已经彻底的变了。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武夫。

  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他只是一个星星之火。

  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

  但是谭嗣同似乎并不觉得如此。

  谭嗣同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即使像自己这样,一个普通的,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一介武夫,一点火星。

  在谭嗣同看来。

  也是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重要力量!

  果然。

  在下一个场景里,谭嗣同和袁世凯本来都已经打算离开了。

  王五却跃马追来。

  谭嗣同看到王五来了。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

  【“何人挡路?”】

  【“大刀王五!”】

  【“天涯路远,不如振翅齐飞。好吗,谭兄?”】

  【“有您和袁兄风雨同路,就算天涯也不过咫尺。”】

  ……

  天幕此时,也迎来了第一波的弹幕爆发。

  《好词好词!》

  《啧啧,这台词。》

  《这台词是要好好研究才写的出的,都有寓意的。》

  《古龙风是吧?》

  《这部片子里的台词都太经典,太有水平了!》

  《这时的谭嗣同准备入京,多么意气风发!可惜.》

  ……

  城门处。

  小孩哥:【“进城咯,我们的前途真是一片光明呀!哎呀,是谁撞到我了?”】

  小兵:【“对不起,因为城门下太黑了。”】

  王五正式的成为了谭嗣同的伙伴。

  暂时在京城开了一家武馆,等待时机。

  谭嗣同也专门为这位武艺高强的大刀队队长,打造了一把宝刀。

  王五在试用宝刀的同时,也替谭嗣同忧虑道:

  【“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

  而谭嗣同十分的乐观:

  【“只要是志同道合,哪怕他满路风霜,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

  酒楼里。

  谭嗣同还把自己的理论书籍《仁学》,交给了王五。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国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病入膏肓,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了。”】

  【“一定要彻底改变,从头做起。”】

  谭嗣同还表示。

  光绪皇帝也看了这本书,对推行新政很有兴趣,准备重用他们维新派。

  一旁的袁世凯听了,有些疑虑。

  在祝贺了谭嗣同的事业之后,袁世凯说道:

  【“可凡事中庸,万事三思啊。”】

  谭嗣同一挥手:【“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是袁兄,时不予我,再拖下去,中国就万世沉沦了。”】

  天幕外。

  古人们看到这里。

  也是纷纷的开始为谭嗣同惋惜了。

  因为通过刚刚介绍康有为的弹幕,古人们都是知道,谭嗣同是死于变法的。

  秦朝。

  嬴政这一次,也是难得的为一位后世鞑子清朝的人物,而惋惜了起来。

  “变法,新政。”

  “我大秦的崛起,也是起于曾经的商鞅变法。”

  “只可惜这位谭嗣同,生不逢时。”

  “若是他能够在大秦,那才是能真正发挥他变法思想的。”

  ……

  许多古人都以为。

  谭嗣同、王五、袁世凯三人,会风雨同舟在维新中走到最后。

  只是最后才失败,一起走向末路。

  但下一个画面里。

  王五在擂台上击败了一名高手武师,随后离开。

首节上一节557/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