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372节

  古人们第一次了解了,后世的支撑点防御战术。

  然后和他们自己所掌握的,古代的防御战术。

  进行对比。

  其实看得出来,这种防御模式的原理并不复杂。

  就是把士兵们,分散到若干个小型的防御据点,从而可以扩大防御面积。

  限制敌人大部队的活动空间。

  并且让敌人,无法在进攻战中毕其功于一役。

  每进攻一步,都必须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三国。

  姜维看到天幕上,给出的支撑点战术示意图。

  也是不禁想到了自己经营的汉中地区。

  根据目前的蜀汉防御规划。

  在防御曹魏进攻的汉中地区,有汉城,乐城,黄金,兴势和阳平关等重要的防御据点。

  这些防御据点,有坚固的城防攻势和精锐的老兵把守。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汉中防御的支撑点。

  只要这些支撑点在。

  汉中就不会沦陷。

  而曹魏大军也无法威胁到蜀汉腹地。

  但姜维也非常清楚地看到。

  汉中这些以城市为单位的支撑点。

  和德军在二战时期的支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

  姜维摇了摇头,思索着自己能从支撑点战术上学到什么?

  ……

  而南宋。

  孟珙此时,也认真的看着天幕。

  借助天幕给出的示意图,思索着支撑点战术,在急需防御能力的大宋的应用模式。

  孟珙这边还在思考。

  在一旁的手下刘整,就十分兴奋的说道:

  “妙啊,这支撑点战术真是妙啊!”

  “而且末将以为,我大宋完全可以效仿支撑点战术。”

  “本来那蒙古鞑子,他们就只懂掠夺,不懂生产经济,全靠打赢了之后抢。”

  “而面对我大宋铁血防线,他们根本打不赢。”

  “蒙古大军重兵南下,每日耗费巨大。”

  “再加上末将知道,蒙古草原还有多个军阀存在。”

  “谁也不敢真正的死磕大宋,把兵力全部耗尽。”

  “我们只要效仿,那后世德意志的莫德尔。”

  “在我大宋,也建立最少100个以上的防御支撑点。”

  “这样一来,即使蒙古军队真的下大力死磕大宋防线,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花费数年的功夫,把他们自己打的山穷水尽。”

  “诚然,给大量的小型据点,都修建坚固的防御堡垒。”

  “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光这些防御支撑点,就会需要投入数万名的士兵。”

  “但只要这些支撑点能形成。”

  “无论蒙古大军多强,都将在大宋铁血防线面前,碰的头破血流!”

  作为从北方地区率军投靠南宋的刘整,一直想着能刷一刷存在感,立下一些功劳。

  所以刘整,就十分积极的提出建议。

  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假如日后,大宋真的使用支撑点战术来进行防御的话。

  也可以说是他刘整,第一个提出的。

  刘整提出的建议,听上去很不错。

  假如真的执行到位的话。

  也的确可以,有力的阻止蒙古大军的入侵。

  真要按刘整的说法,制造出100个甚至上千个的野外防御支撑点的话。

  那蒙古真想攻略大宋,不付出几十万人以上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

  而即使是强悍如蒙古帝国。

  真要让它损伤二三十万人?

  也遭不住!

  可刘整的上司孟珙。听了刘整的建议,只是微笑了一下。

  然后无奈地叹息了一口气。

  说道:

  “假如真的能做到防御支撑点,那的确很不错。”

  “但可惜现在的大宋做不到。”

  “不仅现在的大宋做不到。”

  “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国家,即使那兵锋强悍至极的蒙古大军。”

  “也做不到。”

  孟珙指着天幕上出现的德军影像,问刘整道:

  “在你看来,这天幕上的德军,他们的军纪和战斗意志如何?”

  “德国的元首对军队的控制力又如何?”

  天幕出现以来,刘整也一直在看着天幕。

  看了许多的二战内容。

  自然也能基本答出个大概。

  刘整答道:“后世的德军,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

  “不知道他们对外的军纪如何,但至少他们内部的军纪非常严明。”

  “服从命令的情况也非常到位。”

  “前线的指挥官,会对后方的命令抱怨抵触。”

  “但是他们会竭尽一切努力的完成任务。”

  “别看对面的苏军,为了保家卫国,似乎是能够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但在斯大林格勒,和苏军打的你死我活的德军。”

  “他们的战斗意志之疯狂。”

  “应该也绝对不亚于保家卫国的苏军战士。”

  “而且德军士兵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且不论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和巴巴罗萨行动前几个月,那巨大的成功。”

  “光是看之前天幕讲过的克里米亚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些硬碰硬的攻坚战。”

  “德军往往也能打出5比1以上的战损。”

  “这些,可不仅仅是德军的指挥官优秀,就能做到的。”

  “还得是他们的基层士兵,基层作战单位的整体战斗力非常出色。”

  “才能够打出的战损比。”

  “虽然我不太喜欢后世的德国。”

  “但也不得不承认,那二战的德国真的是非常的强悍。”

  “可以确信,同等德军的战斗力远强于苏军。”

  刘整的认识,也是大部分通过天幕,观看了二战内容的古代将军们的普遍认识。

  包括孟珙自己。

  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后孟珙说道:

  “那些处在前线的支撑点。”

  “敌人一旦进攻他们就将被包围,就将与外界失去联系。”

  “后世的德军,他们即使被包围,也可以与外界进行联系。”

  “而我们大宋不行。”

  “后世的德军,他们战斗意志极其强悍。”

  “即使处于劣势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建制的完整。”

  “斯大林格勒德军惨败,但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

  “一天半个饼,却能守住城区防线。”

  “能做到这样的大宋的士兵。”

  “怕是不多。”

  “另外俗话说的好,人多胆子大。”

  “许多士兵你让他们跟着大部队一起,他们能够誓死奋战到最后一刻。”

  “但如果让他们,形成一小股部队去作战,去坚守那些看似不可能坚守的地方。”

  “等敌人大部队包围过来,那他们的士气就会迅速的崩盘。”

首节上一节372/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