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198节

  天幕。

  【德军王牌“帝国”装甲师发动猛攻,却只前进了300米,全师遭受重创,大多数指挥非死即伤。】

  【支援兵力抵达后,德军加强了攻势。】

  【德军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随后再次僵持。】

  【德军在反复拉锯战中,伤亡激增,那些被命令进攻莫斯科的首批德军,已不再是被羡慕的对象。】

  【战事到了11月初的时候,朱可夫不仅稳住了前线。】

  【还进一步的加强了莫斯科各入口的防御工事。】

  【朱可夫冷酷决绝地贯彻着“一步也不后退”的命令。】

  【第133步兵师的师长和政委,就因为没有执行坚守命令而被枪决。】

  【这一处刑通告了全军。】

  明末。

  崇祯看着天幕上的朱可夫运筹帷幄。

  十分羡慕的说道:

  “硬气!朱可夫是个帅才啊!”

  “他做的好啊!”

  “在败军之际稳住了局势,还能用强硬手段管理全军。”

  “这样能扶大厦于将倾的帅才,为何我大明就没有呢?”

  “哎,可惜我大明如今名将凋零,没几个能用的。”

  “否则的话,要是朕有朱可夫这样的人才,又怎会担忧区区的闯贼西贼和鞑子?”

  “为什么,我堂堂的大明皇帝,手下就没有可堪一用的忠诚人才啊!”

  崇祯哀叹着继续看天幕。

  天幕上。

  【一步也不后退!】

  【这一命令人人适用!】

  【在组织其余重要机关转移的同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

  【让民众看见国家的领袖和他们同在。】

  【并且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

  【苏联,将在11月7日,按照惯例继续进行红场阅兵。】

  【位置就在莫斯科。】

  【当时的局势是,莫斯科保卫战在最关键时期,这座城市就在德军的兵锋之下。】

  【德军的先头部队,甚至能用望远镜看到克里姆林宫顶部的红星。】

  【德军的轰炸机,更是随时可能轰炸莫斯科,将阅兵式演变成一场灾难。】

  【所以,当斯大林表示今年将照常举行红场阅兵的时候,其他人都惊呆了。】

  【城防司令表示:一切的军队都在前线,不分昼夜的交战,现在莫斯科根本没有受阅部队!】

  【何况德军的轰炸,有可能将阅兵式弄成一场灾难!】

  【而斯大林则只是冷冷的表示:你对阅兵式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

  【着手准备吧。】

  【骑兵统帅布琼尼也十分支持阅兵,表示会让自己的骑兵部队全力配合。】

  【于是阅兵秘密准备。】

  【甚至没有通知参与检阅的各部队指挥官。】

  【士兵们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要参加阅兵。】

  【没有排练的士兵们,在指挥官率领下通行红场,接受领袖的检阅。】

  【两万八千名苏联官兵,他们迈着不标准的正步。】

  【顶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灰头土脸但斗志昂扬的通过了广场。】

  【斯大林发布振奋人心的演讲:】

  【号召全国民众们,“在列宁的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天幕在此时,还专门投放了一张传世经典的照片。

  【从阅兵的艺术性角度出发,这是苏联史上最不堪入目的阅兵。】

  【许多新兵甚至连正步都不会走。】

  【但也是苏联历史上最伟大的阅兵。】

  【从全国各地赶来保卫首都的士兵们,给了全世界一场震撼!】

  【其意义,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

  【阅兵全程只有20多分钟。】

  【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背影消失在红场上。】

  【而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出现在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前线上。】

  【许多人再也没能回来。】

  感谢汪明赫书友的500点打赏!非常感谢!

  本章也第一次尝试起点的新的插图功能,看看效果如何。

第184章 钢铁领袖!莫斯科保卫战!

  天幕讲述到这里。

  弹幕迎来了一波集中爆发!

  《壮哉!永载史册的阅兵!》

  《啊?原来苏联在被围城的时候都进行阅兵吗?这也太刚了吧?》

  《你不知道吗?这些士兵都是实弹阅兵,阅完兵直接奔赴前线的。》

  《绝不后退一步!苏联虽大,但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史上实战意义最浓的一次阅兵,太强了!》

  《历史上最悲壮的最大胆一次阅兵!》

  《正如斯大林说的那样,这次阅兵政治意义太关键了,全世界直播向全世界发声,苏联依然在抵抗纳粹!》

  《当时全世界人在前线直接阅兵的,恐怕也就只有慈父了吧?》

  《虽然我是个德棍,但不得不承认,这次阅兵确实牛啤酒!》

  《让伟大的列宁胜利旗帜飞过我们的头顶!》

  《军队检阅完毕后直接奔赴前线,真正英雄的部队!》

  《现场接受阅兵的士兵们,恐怕大部分都很难活到一九四二年。》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牺牲的英雄致敬!》

  《嗯,特别是在这个大争之世,更是要如此!》

  ……

  在苏德战争之中,一九四一年的红场阅兵,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这一点,不仅现代的观众们看到,并纷纷的发出弹幕。

  对后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不算太了解的古人们,也都是纷纷的佩服起了当时的苏军。

  佩服起了坚守首都。

  做出阅兵这一霸气决定的钢铁之躯斯大林。

  秦朝。

  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士兵们,迈着并不整齐的步伐,但以惊人的杀气和昂扬的斗志,跨过红场。

  在下一个画面中便奔赴前线,

  成批成批的牺牲。

  也是深深的为之震撼。

  “这是一支钢铁一样的部队!”

  “而做出,当着敌人的面阅兵的勇敢决定的领袖,也是一个钢铁一般的领袖。”

  “朕仿佛知道了,为什么之前天幕一直说斯大林是一个拥有钢铁一般意志的领袖。”

  “一个被称为钢铁的人。”

  “不说别的,仅凭红场阅兵这一举动就已经证明了。”

  感慨之后。

  嬴政也修改了自己对战争走向的判断。

  “朕原本以为,在几次战役损失数百万兵马之后。”

  “即使是地大物博的苏联,即使是他们还有后备人力,但也会因为接连的失败而丧失士气。”

  “但现在,朕知道了,一个拥有如此坚强领袖的国家。”

  “一支即使知道是奔向死亡,却依然斗志昂扬的军队。”

  “这样的国家是很难击败的。”

  “朕尚不清楚,最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谁胜谁负?”

  “但是朕知道,德国想要六个月战胜苏联,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接下来的战争有够德国人受的!”

  而在汉朝。

  原本以为苏联,已经是在最后的苦苦挣扎的霍去病。

  看到天幕上那些通过红场之后,直接奔赴前线的士兵,也是为他们的斗志所震动了。

  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

  又深得皇帝的宠爱。

首节上一节198/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