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43节

  “雅湖。”

  “奴才在。”

  “赫里秦。”

  “奴才在。

  “……”

  大敌当前,只有点清楚了赶来的人,胤才可能知道,谁有异心,谁不敢妄动。

  点名完毕后,胤发现,只有一个佐领没有露面。

  直到此时,胤总算是心下大定。

  区区一个佐领而已,即使敢于领兵作乱,还不够严阵以待的索伦铁骑,塞牙缝的。

  胤冷冷吩咐说:“都坐到地上,不坐者,杀全家!”

  所谓的杀全家,不过是胤的虚张声势罢了。

  真要这么干,必须康熙下旨!

  但是,非常时期,必行非常之事!

  胤的金贵身份决定了,他的当面恐吓,谁敢不信?

  于是,几十个参领和佐领们,不约而同的坐到了帐内的地上。

  “来呀,挨个收刀,不从者斩!”

  按照大清的军法,除了面圣之外,主帅聚将之时,八旗军官们也都有资格挂刀入帐。

  都是自己人,可以信任嘛!

  实际上,鞑清、蒙元、雪域贵族和准噶尔人,都有随身带刀,腰插匕首的习惯。

  实话说,自从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以来,还从未出现过以下克上的恶劣事件。

  这是因为,禁旅八旗的家眷,都待在京城里。

  谁敢妄动,全家老小,都要被斩尽杀绝!

  有胤亲自坐镇,坐在地上的参领和佐领们,乖乖的交出了随身的军刀,以及插在腰间的割肉之匕。

  八旗军官们被解除了武装之后,胤大模大样的坐到了帅椅上。

  “诸位,察尔海及其党羽,图谋不轨,已被拿下!”胤故意采取了欺骗的手段,谎称察尔海仅仅只被拿下了。

  “啊……”噩耗传处之后,帐内的所有军官们,全都惊掉了下巴。

  “敢问十五爷……”一个参领忽然站起身子,拱手相问。

  “啊……”可是,没等他把话说完,已被一支破甲重箭,射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场杀人立了威之后,胤淡淡问大家:“谁还有疑问?”

  帐内的参领和佐领们,个个吓得面无人色,纷纷低下头,不敢看胤森冷的眼神。

  尼玛,仅仅是起身提个问题,堂堂三品参领就被当众射杀了,谁还敢有疑问?

  “乌林,你拿了我的腰牌,带人去行宫,必须当面禀明汗阿玛,就说我已经控制住了前锋营。”

  胤此话一出,心里没鬼的人,顿时安心了许多!

  PS:精彩还在继续,求赏月票的鼓励!

第177章 二废太子(3)

  行宫内刚起火,康熙就警觉了,会不会是有人故意纵火?

  等火势越烧越旺,根本扑不灭时,康熙就啥都明白了:太子从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抢先动了手。

  先泼油烧行宫,再纵兵做乱,只要干掉了康熙,太子稳赢!

  康熙想明白了太子的阴谋之后,第一时间就派心腹侍卫去找胤,让他控制住军队,不能妄动,免得自乱阵脚。

  可是,行宫的火从一座宫殿,延烧到了五座宫殿,派出去的侍卫却一直没有回来。

  康熙也是个明白人,越是混乱之时,他越不能离开行宫。

  作为十几岁就有本事智擒鳌拜的老皇帝,康熙比谁都清楚,太子故意纵火,就是希望他逃离行宫,然后半道予以截杀。

  相反,只要关紧宫门,康熙的身边有大批侍卫和护军,至少可以守一段时间吧?

  就在人心惶惶之时,乌林在二十名全副武装的索伦骑士保护下,摸到了行宫的东门外。

  康熙得知后,大喜欲狂,赶紧命人用大筐,把乌林吊上了宫墙。

  危急时刻,宫门是万万不敢擅开的,康熙是老阴谋家了,不可能不懂这么浅显的道理。

  “愉贝勒府首领太监,奴才乌林,恭请圣安!”

  “起吧!”

  明明情况已经极其危急,可是,康熙依旧冠服整齐的端坐于龙椅上,不见丝毫慌乱之色。

  “说吧,外头是个啥局面?”康熙一边把玩着胤特有的红头腰牌,一边淡淡的问乌林。

  跪在地上的乌林,重重的磕了个响头,异常沉稳说:“回皇上,我们贝勒爷命奴才来禀,他已经控制住了前锋营……”

  口舌异常伶俐的乌林,活灵活现的描述了,胤斩杀察尔海及其护卫,控制前锋营的完整过程。

  听说察尔海及其护卫,居然身穿甲胄,出来迎接胤,康熙还有啥不明白的?

  察尔海真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察尔海和胤之间,谁忠谁奸,这个要命的判断题,非常考验康熙的政治智慧。

  兵荒马乱之时,如果是胤擅杀察尔海,犯上作乱呢?

  不过,康熙很快否定了这个可笑的想法!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胤和老四都是地地道道的孤臣,他们即使联手宰了康熙,也不可能登上皇位。

  因为,太子、老八和旗主诸王掌握的实力,远远大于老四+胤。

  胤兴兵作乱,必须同时砍死康熙、太子和老八,再和京里的旗主诸王决战,才有一丁点胜算。

  这,实在是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京里的老四,只是从旁监视老三这个监国而已,手里并无兵权!

  作为每天谋算人心的皇帝,康熙比谁都明白,胤真有这个本事,他就算是被砍死了,也一点都不冤!

  胤起兵谋反,就为了替他人作嫁衣么?

  以康熙对胤的了解,小十五显然没有这么蠢!

  “乌林,小十五为何不提兵来护驾?”康熙已经基本判定,胤是忠臣,却还是习惯性的仔细盘问乌林。

  “回皇上,我们爷说了,他只有暂时控制住前锋营不乱动的能力,若是主动带兵出营护驾,恐生不测之祸。”乌林碰了个头,进一步解释说,“皇上,我们爷还说,他手里只有五十名护卫,能够控制住前锋营,实属侥天之幸。至于,骁骑营和护军营,鞭长莫及,实在是顾及不到了。”

  康熙仔细琢磨了一番,已经可以断定,胤依旧忠于他。

  傻子都知道,等到天亮之时,就很容易分清楚敌我了。

  到那个时候,只要康熙还活着的消息传至各军,则逆贼必败!

  就算是大混战的八王之乱,司马衷那个众所周知的傻子皇帝,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更何况是,亲政了四十几年的康熙呢?

  “衡臣,你怎么看?”康熙扭头问张廷玉。

  张廷玉的心思,异常之缜密,做事一向滴水不漏,从未出过错。

  康熙带着张廷玉在身边,一起听乌林的禀报,目的就一个:找出任何可能的破绽!

  “回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帮十五阿哥全面控制住前锋营。只要前锋营稳了,整个局面也就明朗了!”张廷玉不愧是大清第一机要秘书,他一张嘴,就点明了最要害的环节。

  康熙心下大定,随即下了决心。

  “衡臣,拟旨。”

  张廷玉赶紧跪到了一旁的小几子前,提笔在手,按照康熙的意思,拟了一道旨意。

  康熙看了之后,一字未改,掏出腰间的那方小玺,沾了朱砂,亲自盖了印。

  “衡臣,朕给你五百名护军,护送你去前锋营。”

  康熙此话一出口,张廷玉马上小声提醒说:“皇上,您乃是万乘之尊,身边的扈从,绝对不能少。”

  “衡臣啊,只要前锋营不乱,大清就还是朕的大清。你带着五百护军过去,只要见到了小十五,朕才能安心。”

  康熙不是司马衷,他让张廷玉带人去前锋营,给胤提供武力支持,才是当下最大的大局,比啥都重要!

  于是,在乌林的引领之下,张廷玉在五百名护军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赶到了前锋营。

  “有旨!”张廷玉进入大帐之后,厉声喝道。

  嚯,帐内的所有军官们,谁还不知道,张廷玉每天寸步不离的守在今上的身旁啊?

  张廷玉这一亮相,帐内依旧忠于康熙的将领们,立时安了心!

  久旱逢甘霖!

  区区五字,足以说明众军官们,绝处逢生的巨大喜悦之情!

  居中而立的张廷玉,徐徐展开手里的旨意,朗声念道:“上谕,著皇十五子、贝勒胤,节制直隶所有八旗、绿营兵马。特赐遏必隆刀,自亲王以下作乱者,可先斩后奏,钦此!”

  “臣儿胤,领旨谢恩!”

  胤接了旨意之后,站到帅椅前,冷冷的问诸将:“从吾军令否?”

  “十五爷但有所命,奴才们无有不从!”

  大局已定,即使军官中,还混杂着察尔海的极个别心腹,也没胆子跳出来了。

  此时的大帐内,充斥着难闻的血腥之气。只因,被射倒的那名参领,变成无头之尸,依旧躺在帐内的血泊之中。

  没错,胤就是故意为之!

  值此危急时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顺我者昌,逆我者死,不容丝毫的心慈手软!

  实际上,太子若是宰了康熙,有太子妃和翠晴帮着说好话,胤不失安乐闲王之位。

  康熙的谨慎和犹豫,也正是看懂了这一层。

  但是,胤不仅没有提兵护驾,反而,主动告诉康熙,他打算原地控制住前锋营,直到局面稳定之时。

  只要拖到天亮,分清楚敌我之后的康熙,稳赢!

  献出了绝对忠诚的胤,获得了康熙的绝对信任!

  至于太子嘛,早该被废了!

  太子不废,老八和老四之间,就不可能相爱相杀!

  九龙夺嫡的前提,就是太子被废!

首节上一节14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