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4节

第22章 人情大于债

  梁九功问完之后,当即扎下深千,皮笑肉不笑的说:“十五爷,老奴不过是奉万岁爷的口谕行事罢了,僭越之处,还请十五爷您,多多担待些个。”

  胤俯身扶起梁九功,客气的说:“梁老爷替汗阿玛问话,理所应当!”

  梁九功想告辞离开,胤送他出门的时候,顺手接过乌林递来的一张纸片。

  “梁老爷,您成天伺候在汗阿玛的身边,着实辛苦得很。”胤故意抓住了梁九功的右手,将那张纸片,硬塞进了他的袖口。

  梁九功只瞥了眼,就清楚的知道,这种略微泛黄的麻纸片,必是京里“天地号”的大额会票。

  天地号,是浙江大商人在京城里开办的大商号,主营丝绸贸易,兼营异地汇兑业务。

  在康熙年间,并无银票这种东西,类似银票功能的汇兑纸质凭据,叫作会票。

  “这……”梁九功摆出很难为情的样子,故作姿态的往回推,却被胤抓紧了袖口。

  “梁老爷,宫里的规矩,可千万不能坏了啊!”胤这么一说,梁九功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会票。

  梁九功暗暗点头,老十五,是个懂事的!

  宫里的大太监们,因为没有了把儿的缘故,主要需求就两个:捞钱和要面子。

  在宫里,没了尊严,也就没了捞钱的资格,这两者一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胤以皇子之尊,给足了梁九功面子,梁九功的心里,也是有感的。

  在宫里,以梁九功的身份,他只要露了面,送红包的基本行情是不能少于五十两银子。

  以胤的身份,主动送梁九功出门,并下了门前的台阶,已经算是极为尊重了。

  梁九功满意的走了。途中,他抽空看了眼会票,居然是二百两银子的面额。

  嗯,别看老十五年纪小,还真会做人呐!

  梁九功走后,乾清宫那边就再无下文,这正好符合胤此前的猜想:康熙仅仅是试探而已。

  晚年的康熙,因为太子的威胁与日俱增,变得更加的多疑且善变。

  太子踢昏了老四,胤和老十六去看望老四,太子迁怒于胤,太子妃在东宫里宴请胤,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他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胤究竟是何居心,康熙必然要摸个底了。

  胤的态度其实很明确,继续在尚书房里混日子,万事不出头。

  九龙夺嫡里边,入场越早的皇子,下场越惨。比如说,老大。

  又过了几天,老五派人来下了请柬,因他的四子弘昂满月,邀请胤过去凑个热闹。

  按照旗人的习俗,婴儿的满月酒,办得格外的隆重。

  到了正日子后,胤和老十六并肩由神武门出宫,登车去老五的贝勒府。

  老五的贝勒府,位于朝阳门内的烧酒胡同。胤和老十六从宫门口,坐马车过去,路上至少要走一个多时辰。

  半道上,老十六信口问胤:“大哥,你准备了啥礼物?”

  这家伙依旧是口无遮拦,他们共同的大哥只能是胤。

  胤皱紧了眉头,没好气的数落道:“叫我十五哥,不许再叫大哥,懂么?”

  老十六嘻嘻一笑,说:“十五哥,小弟知道了。不过,我亲耳听见,九哥当着众人的面,就敢唤五哥为大哥。”

  胤只看他那副不正经的样子,就知道,这家伙压根没有听进去。

  在宫里,哪怕贵为皇子,除了康熙钦定的兄弟排序之外,禁止私下里另有排行。

  但是,有同胞兄弟的皇子,就有好几对。比如说,老四和老十四,老五和老九,再就是胤、老十六和老十八了。

  “九哥和大哥不对付,那是故意想气大哥罢了。”胤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老十六,免得惹祸,“你别忘了,咱们的出身和他们都不同。”

  老十六沉默了半晌,冷不丁的说:“十七弟也和咱们一样的,大家都是可怜虫。”

  胤淡淡的说:“少替别人操心,管好你自己的臭嘴巴,才是正道理。”

  老十七的生母,庶妃陈氏,名义上是前任浙江巡抚陈秉直之女,在旗。

  实际上,宫里的人谁还不知道啊,庶妃陈氏不过是陈秉直从杭州进贡的美貌汉女罢了。

  大致相同的出身,让老十六和老十七之间,确实很容易同病相怜!

  胤给满月的婴儿,准备的是一只长命银锁,重达十两。

  在诸多兄弟里边,老五的性子格外平和,对谁都很和气。

  也许是怜悯,也许是投缘,老五待胤多少有些与众不同,时不时的会用纯正的蒙语,拐着弯子的提点一下胤。

  胤也不是一块木头,自然要投桃报李了。

  以他的收入水平,送上十两重的银锁,已经很够意思了。

  老十六和老四走得很近,却和老五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他送的长命银锁就只有二两重了。

  实话说,老十六咬牙送出二两重的长命银锁,已经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了,不可能再多。

  没办法,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康熙的儿子们,实在是太多了,彼此之间的迎来送往,异常之频繁。这对于没钱的老十六来说,简直就是异常沉重的人情负担。

  草民牛马们,担心饿肚子。皇子们,却成天发愁,没钱送礼,没钱打赏宫女或太监们。

  这可真的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老十六总跟着胤一起出宫玩耍,吃胤的,喝胤的,拿胤的,这就可以省很多银子呢。

  而且,老十六坐胤的马车出行,连侍卫都不需要带了,又可以省下不少的打赏钱。

  康熙曾经交待过儿子们,谁的赏钱都可以省,唯独身边的厨子、宫女、太监和侍卫们的赏钱,绝对不能省。

  没有好处,人家凭什么对你尽忠尽职呢?

  今天的烧酒胡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胤和老十六赶到的时候,胡同里早就被马车的长龙,堵得水泄不通了。

  既然来了,马车也没办法越过诸多障碍物的飞进去,胤和老十六只得很无聊的坐在车厢里,随着车龙慢慢的往里挪。

  今天的烧酒胡同里,挤满了成年皇子和福晋们,这些顶级天龙人的马车,根本没有胤耍特权插队的任何空间。

第23章 死敌

  马车正在缓慢的向前挪动之时,胤忽然听见,有人高声唱和道:“八爷、八福晋驾到!”

  以前,只要老八和八福晋一起公开露面的时候,在女人堆里总会闹出不小的风波。

  “大……十五哥,八嫂那脾气,啧啧啧……”老十六朝着胤眨了眨眼,故意做了个鬼脸。

  胤不由噙唇一笑,叮嘱说:“你爱凑热闹的坏毛病,也应该改一改了。”

  老十六摇头晃脑的说:“爱看热闹怎么了?又不犯王法!”

  胤把脸一板,沉声道:“你也不小了,应该懂事了。只要是八嫂的热闹,必须离远点,懂么?”

  老十六梗着脖子,笑嘻嘻的说:“懂了,离远点看热闹。”

  胤狠狠的瞪了眼老十六,却又有些泄气,总不能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胖揍他一顿吧?

  老十六见胤黑了脸,眼珠一转,马上拱手道:“十五哥,您就放心吧,我保证,只看热闹,不沾烟尘。”

  不沾烟尘,是京里旗人里的坊间俗语,意思是,不惹祸上身。

  马车缓慢的挪动到五贝勒府的大门前,胤的双脚刚刚踩到地面上,就听有人高声道:“十五爷、十六爷驾到!”

  不大的工夫,就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左侧偏门内奔了出来,快步跑到胤和老十六的跟前,主动扎千请安。

  “侄儿弘升,请十五叔父、十六叔父,大安!”

  弘升今年刚满十一岁,他是老五的庶长子,其母为侧福晋刘佳氏。

  别看是叔侄的关系,却因岁数相仿的缘故,胤也没有端架子,含笑点了点手里的折扇,轻声道:“罢了。”

  弘升起身后,半哈着腰,毕恭毕敬的说:“回十五叔父、十六叔父,我阿玛在里边陪着几位先到的阿牟其(伯父)谈事儿,一时脱不开身,还请二位叔父大人多多见谅。”

  旗人的礼数特别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必须陪好贵客。

  胤和老十六,都是老五的小弟弟,而且,皆无爵。

  再怎么说,也没有,老五撂下老大和老三两个郡王哥哥,跑出来迎接两个幼弟的道理。

  胤点点头,笑道:“既是如此,那就有劳你在前头引道吧?”

  和江湖相比,庙堂之上,更讲实力和地位。

  不客气的说,即使是皇子们之间,也有当红、失势和小透明之分。

  由弘升在前边引路,胤和老十六一起往贝勒府里边走去。

  原本拥挤的府门前,仿佛被锋利的舰首劈开的波浪一般,滚滚的向外翻。

  在场的人,即使不认识胤和老十六,也都认得出他们腰间系着的金黄色带子。

  只有参加正式场合,胤才系代表皇子身份的腰带,免得被人冲撞了。

  私下里出宫玩耍的时候,胤就随便系一条杂色的腰带,以掩人耳目。

  穿过拥挤的人群,胤和老十六并肩进了贝勒府的侧门。

  开中门迎接,那是老大和老三才配享有的高待遇。因为,他们两个都是郡王,爵位高于老五这个贝勒。

  京城里的贝勒府,中轴线上的建筑格局,几乎一模一样,毫无观赏性可言。

  但是,转到了东院之后,却真正做到了一步一景,令人赏心悦目。

  “请十五爷大安。”

  “请十六爷大安。”

  沿途之上,遇见的男仆女婢们,纷纷跪下行礼。

  在此起彼伏的请安声中,胤和老十六被请到了内宅的西暖阁内。

  进门一看,嗬,老大、老三和几位年长的皇子们都在,众人一起扭头看向他们。

  胤赶紧领着老十六,挨个和哥哥们行礼。

  旗人的礼数大,等繁琐的问安见礼之后,一刻钟已经过去了。

  胤和老十六,不仅年纪小,还无爵无差,他们在室内虽然有座,却也是后排的靠近了门边。

  重新落座之后,就听胤大咧咧的说:“竹吟小班新到了几个姿色尚可的表子,等会子啊,愚兄下个条子,把她们都叫了来,请诸位弟弟们一起尝个鲜。”

  胤赶紧把头一低,免得笑出了声,惹老大不高兴了。

  尼玛,堂堂直郡王,公开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却口无遮拦的粗鄙不堪,难怪他会被康熙圈禁至死了。

  老十六的年纪还小,身边尚无试婚格格,他自然听不懂老大说的荤话了。

  在场的皇子之中,自老十五以上,谁没开过荤?

  别的人且不说了,单是老三的诚郡王府里,就藏了好几个绝色的扬州瘦马。

首节上一节14/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