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过康熙的鉴定,福彭真是胤的崽。那么,等纳尔苏去见顺治爷了,直接让福彭袭爵即可。
康熙默认了胤和曹佳氏的奸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惦记着,纳尔苏手里掌握的二十几个牛录。
只要福彭是胤的崽,他袭了爵,也就意味着,镶红旗几乎没啥威胁了。
不让旗主诸王们,掣肘皇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福彭被带进来后,康熙把他抱进了怀中,仔细的对照着胤的相貌,逐一进行比对。
末了,康熙心满意足的说:“确是你的种,哪哪都像。”言谈之中,颇有些自得之意。
胤懂康熙的心思,镶红旗从此无忧矣!
心情甚好的康熙,见胤眼巴巴的望着小福彭,便笑着把福彭交给了胤。
胤把福彭抱在怀中,定神一看,好家伙,真如康熙所言,这娃眉眼长开了之后,和他本人至少有七成相似之处。
嘿嘿,纳尔苏只要看见福彭,就会联想到,胤不仅骑了他的嫡福晋,还生出了孽种,王冠上一片绿油油的绿色,也不知道会是个啥感想呢?
“嗯,既是你的种,等纳尔苏薨了,就由福彭袭爵。”
康熙一直盼着纳尔苏去见顺治,可是,别看纳尔苏一直卧床不起,偏偏不舍得咽下最后一口气。
实在是熬煞人也!
胤抱着福彭,表面上和康熙尽情的说笑,心里却在想,老十的体格还真是健壮,跪了这么久,居然没有求饶?
说白了,胤故意迎合康熙的心思,陪着说笑不止,就是想让老十多吃点苦头!
尼玛,轻舟已过万重山,今昔是何年?
你老十的出身再硬,小爷难道没有法子治你了么?
祖孙三人,正其乐融融之时,康熙忽然问胤:“温达最近总是去三阿哥哪里?”
作为满洲首相的温达,和皇子阿哥走得过近,必然会引起康熙的注意。
胤哈着腰,答道:“回汗阿玛,据隆科多所言,最近几个月以来,温达从后门进三哥的王府,不下八次之多。”
隆科多对胤非常敬重,京城里的很多秘闻,他都会及时的禀了胤。
“跪安吧!”康熙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之后,整个人立时没了精神。
胤出门的时候,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老三也太不检点了,居然暗中和温达走得很近。
要知道,温达那可是内阁之中的满洲首相,重臣中的重臣。
皇子和重臣走太近了,必然会遭忌讳。
胤自己就只和老四走得近,老四又是康熙朝最善于伪装的所谓孤臣。
实话实说,老四和胤即使联起手来,也对康熙没有多少威胁。
两个孤臣,能够翻得起什么浪?
但是,老八就不同了,只看每天去老八府上的那些人,康熙就要寝食难安!
胤今天的收获不小,恶整了敢于藐视他的老十,故意让老十多跪了几个时辰。同时,胤借机会给老三上了眼药,让康熙的心里,对老三有了疙瘩。
康熙掌握的资源确实极多,但是,他也不是万能的神。
等福彭袭了爵之后,只要胤舍得暗中花心思,笼络住曹佳氏,镶红旗完全可能被他暗中操控。
康熙的判断,那是建立在没有野心之上。
可问题是,康熙做梦都没有料到,胤在康熙朝确实不敢暴露野心,他的主要计划,就是等雍正登基之后,拿到更多更大的兵权。
胤走到清溪书屋的大门口,迎面就见,老十软趴趴的伏在地上,朝服的背心处,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了。
嘿嘿,小样的,你以为靠着母族势力豪横,就敢藐视小爷了?
不管在哪个时代,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胤这个畅春园的大总管,成天陪在康熙的身边,多的是借机整人于无形的好机会。
皇权砖制社会,爵位高算个吊啊?
每天帮皇帝加盖“知道了”的小印,才具有威震天下的魔力!
走过老十身边的时候,胤故意停下了脚步,故意喝斥四周的太监们。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也不知道,帮十哥擦擦身上的臭汗?”
唉,四周的太监们,哪个还看不出来啊?
若不是得罪了胤,老十怎么可能多跪了这么久呢?
刚开始的老十,还有精力挺直了腰杆。嘿嘿,现在嘛,只能趴跪了。
“小十五,你个臭王八蛋!”老十有气无力的骂声,若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清楚。
胤不由微微一笑,懒得搭理老十,径直回了他的值庐。
走进值庐的时候,胤碰巧看见了张廷玉抬头。
眼神彼此一碰,张廷玉赶紧把头一偏,不敢再看胤。
堂堂郡王老十,也是今上的亲儿子,出身还高不可攀,却被胤不动声色的整得灰头土脸。
根本惹不起啊!
PS:三更兑现了,求赏月票的支持!票票越多,码字的动力越足,这是真心话!
第171章 真正的王上加白
老四特意在府内大湖的画舫上,摆下了盛宴,打算好好的招待胤一番。
胤到的时候,就见老四和老十三,都在画舫内等他。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戴铎和一个陌生的中年人。
见胤来了,老四起身相迎,笑吟吟的介绍说:“十五弟,我替你介绍下,这是福敏,字龙翰,出身于镶白旗满洲的富察氏,现为我府上的西席先生,教弘时读书。”
“奴才福敏,请十五爷大安。”
“起吧。”
胤心里有数,老四的藩邸旧人,真正获得重用的就三个,一是年羹尧,另一个是福敏,还有一个是傅鼐。
其中,福敏,一直作为翰林院的大笑柄,闻名于整个京师。
翰林院庶常馆,六年内的满汉两考,福敏俱不合格,被今上亲自下旨,革退庶吉士,以知县待选。
至于戴铎嘛,呵呵,老四登基后,这家伙因未受重用,居然私下里和年羹尧发牢骚,抱怨老四有眼无珠,不识金镶玉。
结果,年羹尧真没惯着他,径直写密折,把他卖了。
雍正气得浑身发抖,随即命年羹尧,果断处置了戴铎。
老电视剧里,老四在柩前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王府,准备杀了知道得太多的邬思道。
这个邬思道的原型,便是戴铎。
正史里边,老四根本就没见过邬思道,只知道,他是河南巡抚田文镜的智囊师爷,顺嘴问了一句:邬先生,安否?
老十三只是和胤相视一笑,并未主动搭讪。
只要彼此有默契,又何必碍眼的搭讪呢?
表面关系远一点,反而更方便替对方说话。
落座之后,胤一看,席面上,全是珍稀难得一见的野味。其中,尤为难得的是,居然有两只炖熊掌。
旗人的席面,只要上了熊掌,就是最顶级的盛宴。
平时不喝酒的老四,今天也很是高兴,硬拉着胤,连干了三杯。
胤兼管了步军衙门之后,正好震慑住了隆科多那个反骨仔。
以老四的卓越见识,呼啸间可聚三万兵的步军衙门,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算过分。
胤和老四的感情,那是深得没话说了。
不客气的说,胤掌握的兵权,就是老四的囊中物,他有绝对的信心。
且不说别的了,单说胤是汉女所出的皇子,就足以让老四彻底放心。
大清是八旗的大清,这个是旗主诸王们的集体共识。
清初三帝,皇太极的亲妈孟古哲哲,是地地道道的叶赫那拉氏。福临的亲妈庄妃,出身的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既是蒙八旗的核心,也符合满蒙一体的既定国策。
康熙的郭罗玛法佟图赖,不仅是大清的原始股东,还是正儿八经的正蓝旗汉军都统,妥妥的八旗自己人。
胤的亲妈密妃,至今没有抬旗,只因,康熙担心彻底激怒了旗主诸王。
在旗主诸王,尚控制着几百个牛录的当下,康熙即使贵为皇帝,也不敢违背祖制,让汉女之子,继承大统。
说白了,康熙真传位给了胤,八旗内部必然会展开惨烈的内战!
到时候,被严重削弱的八旗力量,再无可能压制住上亿的汉人了。
当初,李二凤真的很喜欢吴王李恪,却因为身边重臣的集体反对,而无法传位给他。就因为,李恪的生母杨妃,是杨广的女儿。
大唐推翻了大隋,转个身子,居然让杨家的外孙坐了江山,这简直是叔叔可忍,婶子不可忍!
另外,多尔衮和豪格争夺大位之时,为啥最终便宜了福临呢?
逻辑很简单,谁都不服谁,但是,谁都吃不掉谁。如果硬刚到底的话,那就要八旗内部大肆火并了!
当时的八旗,总共才多少人?
一旦内战了,别说入关了,建州老巢都难保。
客观的说,只要密妃不抬旗,胤就是老四绝对信任的好弟弟。
席间的气氛甚好之时,戴铎忽然语出惊人:“我们爷有十三爷和十五爷的鼎力相助,天下唾手可得!”
胤赶紧把头一低,心里暗骂,熊掌都堵不住嘴,活该被老四弄死!
老四毕竟是用人之际,不方便当众训斥戴铎,便冲福敏丢了个眼色。
福敏接到信号后,轻咳了一声,说:“今日,痛饮美酒,品尝美食,只谈风花雪月。”
可是,戴铎居然没听出福敏的委婉警告,再次大放厥词。
“奴才以为,太子的再次被废,就在眼前了!”戴铎很想努力表现一下卓越的见识,以获得老四的青睐,故意屡有惊人之语。
胤为了掩饰尴尬,故意抓起一根大骨头,凶狠的猛啃。
实际上,若不是福敏在座,戴铎的妄言,听听也无妨。
这年头的各大王府里,哪家的谋士,不说几句犯忌讳的话?
可是,福敏刚刚加入老四的队伍不久,戴铎的惊骇之语,就显得极不合适了。
埋首啃骨头的胤,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一位名士:南阳许攸。
说实话,许攸和戴铎的共同之处,都是忘记了祸从口出的真理。
毕竟还没登基,老四的涵养非常好,故意装聋,想把场面敷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