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官员们,大致可分为四种:既清廉又会办实事;很清廉,却不会办实事;不清廉但很会办实事;既不清廉也不会办实事。
以胤的见识,不会办实事的所谓清官,在大清朝,其实并无卵用!
有本事的贪官,自己捞一点,还可以做些实事,造福于民。
皇权砖制之下,官员们贪污受贿的成本,实在是低得令人发指。
全天下的几万官员,有几个不捞钱的?
而且,被抓出来当典型的贪官,占官员总数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老四搞的养廉银,其实是公开承认官员们的收入低,几乎无官不贪的现实。
“工价银的事儿,你毋须担心,我自会奏明汗阿玛。”胤呷了口温茶汤,慢条斯理的说,“倒是征集来的民夫,必须仔细甄别一下。”
雍泰有些没听懂,便小心翼翼的问胤:“姨父您的意思,莫不是只要汉丁?”
“然也。”胤淡淡的说,“把汉丁组织起来,若是陕西有变,转眼间,就是一支颇有战斗力的民壮。”
雍泰瞬间秒懂了,胤这是在担心,西北的蛮子们做乱,会干扰到大军西进的后勤保障。
“姨父之命,外甥我自无不从之理。只是,陕甘总督年羹尧总是故意找茬,屡次三番故意为难您外甥我,实在是令人头疼之极!”雍泰借着大好时机,赶紧给年羹尧上眼药。
“无妨!我自会嘱咐年羹尧,命他不得掣肘此事!”胤此话一出,雍泰情不自禁的长松了口气。
年羹尧这家伙,权力欲极强,喜欢直接插手陕西的行政事务。
自布政使以下的陕西官员们,被夹在总督和巡抚之间,就仿佛老鼠掉进了风箱里一般,两头受气,无所适从。
胤心里有数,陕西和甘肃的两省巡抚,和年羹尧的关系,都异常紧张。
但是,年羹尧有老八和老四撑腰,靠山不硬的封疆大吏,根本拿他没办法。
雍泰若不是被年羹尧逼急了,又何尝乐意把守寡的儿媳妇,献给胤享用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三年清知府,尚有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是一省巡抚呢?
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了,雍泰哪肯放弃!
毕竟是领兵在外,胤只在骊山待了两日,便带着美丫头,回了西安城外的军营。
带女人进入军营,那太过犯忌讳了,胤便把美丫头安置在军营附近的一座民宅里边。
次日,胤便把年羹尧叫到了军营里,直接了当的说:“我想把甘肃境内的几条小河,全部用运河连通,你必须无条件的配合。”
年羹尧皱紧眉头,说:“不瞒十五爷您说,奴才我也琢磨过此事,只是,工程量太过浩大了,没有十年以上的大投入,根本不可能见效。”
胤点点头,脑海里马上联想到了一个大工程:青藏铁路。
只算经济账,修青藏铁路,肯定亏得一塌糊涂。
可是,从战略上讲,青藏铁路的存在,就是雪域高原永归华夏版图的有力保障。
同理,西北的若干条季节性河流,若是通过几条人工运河打通之后,大清和准噶尔人之间的战略对峙局面,马上会出现有利大清的惊人变化。
大清有的是兵员,但是,西北严重少粮的现状,拖了大清的后腿!
历史上的平定准噶尔汗国,其实,存在了极大的运气成分!
若是挖出几条人工运河,都不需要太宽太深,只需要季节性的通行十几吨的小船,就可以解决西北缺粮的战略劣势。
众所周知,船运物资的成本,比陆路运输,省了何止十倍以上的成本?
想想看,一条小船载着十几吨的粮食,只需要两名船夫撑杆即可日行几十里。
战略工程,势在必行!
“亮工啊,这么大的工程,若无汗阿玛的首肯,我又何必找你来商量呢?”
胤确实和康熙商量过很多次了,康熙唯一的担心,仅仅是农忙的时候,正是季节性河流有水之时,害怕耽误了农时和农耕。
不过,康熙的担心,完全难不倒胤。
中原地区的无地农民,几乎遍地都是。
只要舍得出工钱,把他们组织起来,送到西北,眨眼间,就是一个陕甘的新建集团。
胤能够打动康熙,最重要的原因是:无地农民若是没口饭吃,很容易变成流民。
大清的皇帝们,闻流民而色变,丝毫也不敢马虎大意!
服徭役,还有工价银可拿,就是担心胥吏把良民逼成了流民。
年羹尧固然十分骄狂,那也是要看对象的!
既然胤一本正经的发了话,年羹尧真没胆子不听话,便点头答应了,一定配合。
谈完了正经事之后,年羹尧见胤的心情很不错,便主动发出了邀请。
“十五爷,西安城里的杨家班,乃是整个陕西最出名的秦腔班子……不如听一听,散个心?”年羹尧眼巴巴的望着胤,很希望胤赏个脸,让他有个巴结的机会。
胤哪能不明白呢?
所谓的听秦腔,实际上,是想把很出名的女戏子,送到胤的床上。
这年头的戏子,在下九流里的地位,比青楼里接客的姑娘们,还要低不少。
其中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
一个戏班子,若想在某地站稳脚跟,若无地方实力派的撑腰,戏台子很可能天天被砸!
所以呢,戏班子为了钱途,必然会安排所谓的知名旦角,把地方上的实力派,给伺候舒坦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戏班子里的女名角,和青楼里的名伎,并无本质性的不同。
胤确实是个好色的家伙,但是,他更喜欢骑有身份的良家浪妇!
所以,年羹尧的马屁,必然拍到了马蹄上。
“亮工,你还是不太了解我的脾气啊!”胤故意没把话说死,给年羹尧留了一丝门缝。
年羹尧被点醒之后,暗暗懊恼不已,他真蠢,居然忘记了胤的特殊喜好!
只是,年羹尧事先没有准备好,一时间,又上哪里去找,乐意献身的官家太太呢?
实话说,身为巡抚儿媳的美丫头,甚合胤的胃口!
到了胤这个层次,心理上的愉悦感受,早就超过了纯粹的生理需求。
这也是,胤和曹佳氏在一起的时候,战得天昏地暗的主要原因。
平郡王嫡福晋,除了康熙之外,也就是胤敢骑了!
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
大军在西安聚齐之后,胤带着他们,浩浩荡荡的朝着甘肃方向,展开了急行军。
抵达兰州后,胤故意领着手下的兵马,沿着天通河的东岸行军。
据甘肃巡抚的奏报,天通河的源头附近,有条名叫野马川的小河,此河距离直通玉门的苏讷河的最窄距离,不到五十里地。
若是把野马川河,和苏讷河挖通之后,从兰州运出的粮草,便可以通过水运,直抵甘肃最西边的敦煌。
不客气的说,只要这条运河被挖通,就等于缩短了三千里的陆路运输损耗,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胤故意沿着河岸行军,就是想实地考察一下,挖通运河的可能性。
花十年之功,动员三万民夫,每年只干五个月的活,就成本而言,朝廷完全可以承受。
因为,三万民夫,每月工价银三两的话,也就是9万两银子而已。
以五个月计算,一年的总开销,充其量也就是70万两银子而已。
不客气的说,重修保和殿的开支,至少要花四百万两银子呢。
等大军抵达敦煌之时,胤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巴里坤城内,弹尽粮绝,已经出现了黄巢之旧事。
PS:月票超过3800张,凌晨有三更,这是第一更。
第166章 告捷
“轰轰轰……”百炮齐发,实心的铁弹丸仿佛死神的镰刀一般,肆无忌惮的收割着准噶尔人的性命。
只见,几十颗铁弹丸砸进准噶尔人的阵线之后,当即犁出一条条血路,断胳膊和残腿,满天飞舞。
“啊……”一名准噶尔士兵被砸中了肚腹,只来得及惨叫一声,便死透了。
一匹蒙了双眼的战马,被滚烫的火红铁球掠过左腿,“希律律……”在凄惨的哀鸣声中,轰然倒地。
马上的骑士,被抛起老高,然后,重重的摔到了地上。
子母炮的威力,远不如红衣大炮。但是,它的特点是,便于携带、装药快,射速快,射程也比火绳枪远出四倍以上。
一斤半重的铁弹丸,固然砸不塌城墙,却可以砸破木制的寨墙。
准噶尔人,不擅长筑城,立的营寨都是木制。所以,胤因地制宜的找康熙要了一百门子母炮。
遭遇了一万准噶尔人之后,两军逐渐靠拢,并展开了决战。
一分钟可射三到四发的子母炮,威力也不算特别小,印证了胤的远见。
狂轰滥炸了一刻钟后,准噶尔人顶不住只能挨炸的憋屈,纷纷开始后撤。
骑在马上的胤,暗暗叹息了一声,哪怕只有一只单筒望远镜,他也可以看得比现在清楚多了!
“延信,你带1000轻骑兵,追击过去。不过,你必须听好了,只许追击十里地,就马上回撤。你若敢贪功恋战,坏了爷的大事,哼,别怪爷将你的妻女,一体籍没为奴!”胤担心延信轻敌冒进,中了准噶尔人的埋伏,故意大肆恐吓。
嗨,胤喜欢骑成熟人妇的癖好,满京城里,谁还不知道啊?
延信心头猛的一寒,赶紧拱手道:“请大帅放心,卑职一定不敢贪功冒进!”
“嗯,去吧,记得见好就收!”胤再次叮嘱延信,不能轻敌冒进。
“!”
若是别人的恐吓,延信肯定当成了耳旁风。
你还敢恐吓爷?
可是胤不同,他真有能力抄了延信的家,顺便接收了他的妻女。
延信带着一千名轻骑兵,挥舞着战刀,追杀了出去。
胤则带着大部队,驱马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准噶尔人的阵线内。
俗话说的好,兵败如山倒。
准噶尔人的旗帜,军鼓,号角,刀枪扔得满地都是,甚至还有十几车金银。
胤派人仔细的查看了现场,嗯,连一支火绳枪都没落下!
其中果然有诈!
准噶尔人的火绳枪很多,却因为境内不产铁的缘故,并没有多少门火炮。
另外,罗刹人故意不卖火炮给准噶尔人,那是为避免给他们自己的南侵带来大麻烦。
所以,从战略上讲,只要两军正面决战,火炮多的清军必然占据极大的优势。
清准战争,延续了七十几年,其中,清军损失最大的就是和通泊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