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吴王为何忽然要参加易宝会吗?”
贺兰敏之道:“好像与他当年在宫中的一个内侍朋友有关。”
“谁?”
“小祥。”
武媚娘点点头,道:“行了,你退下吧。”
待贺兰敏之告退,武媚娘将张多海喊了过来,让他去调查小祥的事。
约莫午时左右,张多海便查清楚了。
“回殿下,臣已经调查过了,那小祥以前确实和吴王认识,因犯了宵禁,被打至重伤,正在奚官局养伤。”
“他有个弟弟在墨佳轩当伙计,大半年前,忽然失踪了,小祥正是为了找他弟弟,才犯了宵禁。”
武媚娘问:“可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张多海笑道:“殿下英明,臣确实发现一件可疑的事,据说那小祥受伤期间,有人曾经去看望过他。”
武媚娘问:“谁?”
张多海道:“杜蓉县主。”
武媚娘道:“哦,她怎会去看望一个小内侍?”
张多海道:“听奚官局的人说,杜县主是奉她母亲城阳公主的吩咐,给小祥赏赐些东西,说什么小祥曾经伺候过城阳公主。”
“然而臣已经查过,小祥入宫时,城阳公主已经离宫,两人不可能产生关系。”
武媚娘淡淡道:“也就是说,杜蓉在撒谎了。”
张多海道:“正是。”
武媚娘沉吟片刻,吩咐道:“传令下去,今晚在宫中设宴,长安城五品以上命妇,都要来参加。”
……
“小妹,你要去哪?”
公主院庭院,义阳公主见高安公主带着人急匆匆走了出来,喊住了她。
高安公主道:“我去看一下小祥,小吉阿兄让我照看着他,可不能让他死了。”
义阳公主道:“派个人去瞧瞧便是,刚刚立政殿那边传来旨意,母亲要在紫云阁设宴,让我们也去呢。”
正日里宴会特别多,高安公主也早已习惯,只好答应一声,吩咐一名婢女去看望小祥,换了身衣裳,陪义阳公主一起前往紫云阁。
她们来的较早,其他命妇还没到,两人便在二楼一间暖阁休息。
正说着闲话,忽听“哒哒哒”的声音,一名女童从外面奔了进来。
“公主殿下,您慢点。”后面还跟着几名保傅。
那女童正是太平公主,她如今越长越大,能说能跑,性子也越发的活泼了。
“阿姊,抱!”张开手臂,朝着高安公主扑了过去。
高安公主心思单纯,不像义阳公主心思多、顾忌重,很容易与小孩子玩到一块。
她将太平公主抱了起来,笑道:“嘻嘻,小手炉又长胖了。”
“小手炉”最先是李治对太平公主的称呼,因她就像手炉一样,浑身发热,冬天里抱在手里,暖和极了。
高安公主听父亲这般称呼,觉得有趣,也跟着称呼。
太平公主也很喜欢这个称呼,每次听人叫她小手炉,就咯咯直笑,用力抱住对方。
“阿姊,你昨天是不是出宫去玩了?”太平公主坐在高安公主怀里,仰着小脸问道。
高安公主道:“对啊。”
太平公主问:“宫外好玩吗?”
高安公主笑道:“好玩极了,等你再长大几岁,阿姊也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太平公主大喜,在高安公主脸上亲了一下。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名女子,还牵着一名七八岁的女童,正是杜蓉和杜语荷。
武媚娘对未来儿媳非常看重,平日便经常召杜蓉和杜语荷入宫,故而三位小公主与她们还算熟悉。
双方见了礼,便坐着说起了闲话,聊了没几句,何尚宫过来,说皇后召杜蓉觐见。
杜蓉将杜语荷留在屋子里,跟着何尚宫,来到二楼另一间更宽阔一些的厅堂。
厅内只有武媚娘一人,她正坐在榻上看书,见杜蓉进来,朝她招了招手,微笑道:“蓉儿来了,快过来,给你瞧一样东西。”
杜蓉应了一声,走到武媚娘旁边,却见武媚娘手中是一本诗集,里面收录了很多诗词。
“皇后殿下,这是?”杜蓉疑惑道。
武媚娘道:“这是翰林苑去年编撰的诗集,将前年最优秀的几首诗,全部收录进去了,你瞧,高校书也被收录了两首。”
杜蓉顺着她手指看去,露出惊喜之色,里面果然有两首诗词,是高有道所作。
武媚娘便让她坐在旁边,一起品鉴起这本诗集。
正当杜蓉最放松的时候,武媚娘忽然问道:“蓉儿,是你指引小祥,让他求助于吴王的吧?”
这一刹那,杜蓉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瞠目结舌,脸色苍白。
武媚娘没有直接召她入宫,而是利用宴会为幌子,就是为了让她放松警惕,出其不意的讯问,观察她反应。
“杜蓉,你可知罪?”武媚娘面色转冷。
杜蓉浑身一颤,慢慢走到阶下跪下,低头垂目,道:“小女知罪。”
武媚娘道:“你为何这么做?”
杜蓉咬了咬牙,道:“回皇后殿下,我确实想利用吴王殿下,调查白马商社!不过那白马商社确实有问题,易宝会也只是他们贿赂官员的幌子,请殿下明鉴!”一首叩地。
武媚娘道:“抬起头来。”
杜蓉慢慢抬头,双目早已通红,蓄满了眼泪。
武媚娘轻轻道:“你是为了报仇?”
杜蓉用力点了点头,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当初我杜氏被陛下惩罚,那是罪有应得,杜蓉没有怨言。可那杜正伦实在可恨,公报私仇,挖掘杜固,泄我杜门气运,小女和兄长一直盯着他,就是等着这一日。”
武媚娘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别的布置吗?”
杜蓉迟疑了一下,道:“兄长暗中给雍州府写了举报信,长孙驸马也在暗中调查此事。”
武媚娘道:“还有呢?”
杜蓉低下了头,道:“没有了。”
武媚娘冷冷道:“你以为吾好欺不成?明日朝会之上,你兄长肯定会弹劾杜正伦,吾没说错吧。”
杜蓉微微一颤,低声道:“是、是的。”
武媚娘道:“你兄长这一番布置,不仅是为了对付杜正伦,也想借助弹劾杜正伦的功劳,升官进爵!”
杜蓉咬了咬牙,抬头望着武媚娘,道:“皇后殿下,兄长最大的心愿,就是重新恢复京兆杜氏的荣光,难道这也有错吗?”
武媚娘凝视着她,道:“吾并未说你们错了,只是不喜被人欺瞒。”
杜蓉与武媚娘对视片刻,便仿佛耗尽了一生的勇气,又低下脑袋。
“杜蓉任凭殿下发落。”
武媚娘抬手道:“起来吧,吾会将实情告诉陛下。陛下那里,吾也会替你们说话。”
杜蓉松了一口气,感激道:“多谢殿下。”
武媚娘淡淡道:“你若真的感激吾,就多把心思放在语荷身上。吾很中意她,别让吾失望。”
杜蓉应了一声,告退离去。
紫云阁饮宴很早就结束了,暮色越来越沉,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
武媚娘凭栏望雨,遥望着禁苑方向,缓缓道:“今日禁苑狩猎,李义府应该也去了吧。”
她看似在自言自语,身后的江尚宫却知道皇后在跟自己说话,上前一步,低声回应。
“是。”
武媚娘不再多言,转身吩咐道:“摆驾,回立政殿。”
第374章 风光无限 贵不可言
雨越下越大,狩猎已经结束,篝火宴会也因此提前结束,皇帝已返回后宫。
这是一条夹在太极宫与掖廷宫之间的甬道,连通皇城与禁苑,一眼望不到尽头。
暮色之下,阴雨绵绵。
参加禁苑狩猎的数百名官员外使,此刻都走在这条狭长的甬道上。
李义府与张柬之打着伞,也在人流之中,并肩而行。
“柬之,听说于志宁向陛下举荐你修订新法,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李义府感慨道。
张柬之道:“我倒想辞了此事。”
李义府吃了一惊,道:“这是为何?此等名留青史的机会,别人求都求不来。”
张柬之摇头道:“让我修史,我勉强还能凑合,可对于律法,朝中胜过我之人太多,我实在不敢窃居此职。”
李义府微微一笑,道:“此言差矣,说到熟悉律法,李勋、李友益这两人就是朝中佼佼者,可为何陛下对他们不满意,让于志宁重新荐人呢?”
张柬之拱手道:“还请李公指教。”
李义府朝前面和后面看了一眼,见并无人靠的很近,这才压低声音开口。
“因为这次制定的新律,会涉及到很多官员的利益,要想办好此事,需要的不是精通律法,而是能顶住外部压力。”
张柬之沉默了一会,道:“难怪戴寺卿昨天晚上来找我,跟我说了些云山雾罩的话。”
李义府捻须笑道:“我猜他是想告诉你,让你掌握好分寸。”
张柬之道:“什么分寸?”
李义府道:“首先,要顶住那些官员的压力,不能受他们左右,需得完成陛下的交代,完善新律,杜绝民间行贿受贿之风!”
张柬之点点头:“这是自然。”
李义府又道:“另外,也要注意火候,不能做得太过头,以免得罪满朝文武。否则,朝堂所有人都怨恨你,那就只能学刘仁轨一样,主动外放了。”
张柬之挑了挑眉,道:“您这是让我将涉及官员的律法,从轻制定吗?”
李义府低声道:“你只需要稍微定轻一些,给每个人留个退路便可。”
张柬之默然不语,明白了李义府的意思。
所谓退路,便是不能定死罪。
无论再严重的贪污受贿,只要不定死罪,官员们凭借多年积攒的人脉关系,总有办法慢慢减刑,从而逃脱制裁。
如此一来,如铜墙铁壁一样的律法之墙,仿佛被人钻了一个小洞,还有何威慑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