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兄不必担心,依老夫之见,陛下似另有办法,绝非强行征调劳力去开凿。”
阎立本道:“倘若陛下真有此意呢?”
卢承庆昂然道:“卢某必当死谏!”
阎立本点点头,不再多言。
两人进入皇城后,各自分手。
卢承庆先去了一趟户部,见司衙内并未出什么乱子,所有官员各司其职,这才前往甘露殿求见。
李治得知他带回一幅三门峡图,忙命他呈上。
一眼看去,只觉一股汹涌磅礴的气势迎面扑来,仿佛黄河之水跃然纸上,竟要奔流而出。
细细端详,只见峡谷两岸夹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
河心两座大如小岛的礁石,将河水分为三股,形成“人门”、“鬼门”、“神门”三座大门。
画中还有一艘船,正以极快的速度驶向三门峡其中一门。
凑近一瞧,隐隐还能看到船头有个小人,正指挥船手,调整风帆和舵向。
那小人手舞足蹈,显得非常焦急,更彰显出三门峡的凶险。
根据人船比例,那艘船并不大,只是艘中型船,便已如此危险,由此可知,大货船根本无法通行。
过三门之后,是座大山,名为“抵柱山”,汹涌的河流被砥柱山挡住,一分为二,分流而过。
卢承庆在一旁解释,说只要通过三门,水流受砥柱山阻挡,便舒缓很多,再无危险。
中流砥柱,便因此而来。
李治端看良久,暗暗点头。
只要炸了这两个大礁石,三门峡便是一条宽阔安全的水道,洛阳的粮食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到长安。
他勉励了卢承庆两句,又询问了三门峡周边一些情况,卢承庆一一回答了。
李治心中有了数,第二天常朝之后,下达一道诏令,让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以及御史台四品以上官员,未时中旬,在右延明门等候。
除这些人外,李治还特意钦点了刘仁轨,让他一同参加。
消息传到门下省后,韩瑷将旨意转达给手下两名侍郎。
崔敦礼虽也是侍中,平日却在兵部坐衙,无需他去通知,于是,他命人把刘仁轨喊了过来。
“刘给事,陛下有旨,让你我未时中旬,去右延明门外候旨,可能是要宫廷设宴,你莫要忘了。”韩瑷笑容满面的道。
原本他并不喜刘仁轨,可既然皇帝对他另眼相看,他也要稍加笼络了。
刘仁轨应了声是,也不多问,拱手告退。
刘仁轨在门下省的差使,和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完全对应。
中书省六名中书舍人,负责制诰,门下省则有四名给事郎,负责审核诰书。
若发现不满意或不合规制的地方,再上报侍中和门下侍郎。
给事郎权利其实很大,只不过品级不高,只有五品,与刘仁轨这个年龄的官员不相称。
其他几名给事郎都才三四十岁,最年轻的裴炎只二十八岁,独他已近六旬。
刘仁轨话不多,办事却很利索,未时不到,就解决了手头上的工作。
唐朝官员,并未具体规定下衙时间,只要办完手中差事就行,不少门下省官员,都已回家去了。
刘仁轨无事可做,便拿出一本书读着,约莫挨到未时一刻,韩瑷派人请他过去。
门下省位于中轴线以东,刘仁轨与韩瑷、两名门下侍郎会合后,一同向西而行,穿过左延明门,很快来到右延明门。
其他官员也都到的差不多了。
刘仁轨和徐孝德、上官仪汇合,上官仪笑道:“刘葫芦,陛下下旨召四品以上官员,独你一个是五品,看来你的恩宠要来了。”
刘仁轨道:“还不知是要干什么,也许陛下有什么事要问我,也未可知。”
上官仪笑骂:“有什么事只你一人知道?这话听着好不轻狂!”
徐孝德道:“我琢磨着,陛下应该是打算设宴。”
刘仁轨道:“好端端,为何在内庭设宴?”
徐孝德笑道:“我哪知道,也许圣人忽然来了兴致,谁又能琢磨透圣人心思呢?”
官员们说说笑笑,心情都很放松,跟着王伏胜过了两仪门、月华门、安仁门,竟到了后宫内院。
众官都疑惑了。
以前倒也来过后宫,比如前往凌烟阁,观云殿,与太宗皇帝缅怀当年打江山的日子,共进文酒之会。
然而安仁门位于中轴线以西,凌烟阁和观云殿都在东边。
再往前走,就是西海池、北海池和南海池,鲜有官员来此。
韩瑷高声道:“王大监,咱们这是去哪啊?”
王伏胜道:“前往禁苑。”
群臣这才恍然,跟着王伏胜一路前行,沿途倒也领略了一番后宫景致。
不一会,穿过玄武门,来到禁苑,一路朝着东北而行,很快来到一座小院子前。
院子周围,尽是手执刀柄的千牛卫,戒备森严,官员们都暗暗心惊。
许敬宗认出此处是虎圈,低声道:“莫非是哪个外国使节,献给陛下老虎,陛下让我们来观赏?”
众人都问鸿胪寺卿许圉师。
许圉师捻须道:“安息国倒是献了头老虎,可与别的老虎都安置在典厩署,未听说转到了禁苑啊。”
将作大监阎立德脸色苍白,喃喃自语道:“莫非陛下炼好丹药,想要让我们都服下?”
阎立本道:“兄长,你在说什么?”
阎立德只摇头叹息,没有做声。
王伏胜让群臣在院外等候,进入院中,正要向李治汇报,却见李治正在和薛仁贵说话。
“薛卿,此物你猜是什么?”李治手指捏着一堆黑色粉末,微笑着问。
薛仁贵迟疑了一会,道:“似有硫磺之味,应是药粉吧?”
李治笑了笑,道:“不错,确实是一种药粉,不过是种特别的药粉,待会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这正是李治命匠人最新研制好的火药。
火药配方很简单,硫磺、木炭和硝石的最佳比例,是1比1.5比7.5,学历史的都知道。
原料也非常广泛,这个时期的硝石又叫“消石”,和硫磺一样,都是药材,唐朝地大物博,硝石矿、硫磺矿都有很多。
太医署将原料送来后,李治让将作监的匠人们将三种材料按照比例,称量研磨,炼制成粉。
再浸泡、晾干、筛选,得到火药颗粒。
因火药太过危险,李治命人在虎圈内,又修建几座库房,相隔较远,就算发生意外,也能将损害降到最低。
如此炼制好的火药,已有两千多斤,全都存放在虎圈仓库中。
王伏胜上前道:“陛下,大臣们已经都到了。”
李治点点头,出了院子,群臣纷纷向他见礼。
李治抬手道:“众卿不必多礼,今日过来,是让你们瞧一样东西的,大家都随朕来吧。”
朝众大臣招了招手,转身朝虎圈方向而去。
第37章 禁苑试爆
虎圈东北角,有一处坑洼之处,便是此次试爆点。
王及善已带着金吾卫,在此处等候多时。
按照李治吩咐,他们已经提前搬运好一块数千斤巨石,放置在坑洼中心。
这石头李治特别要求过,必须选用禁苑最坚硬的山石。
以巨石为中心,四周还用绳子围了一条隔离线,这是提前准备好的安全距离,以免火药意外点燃,溅伤到官员。
群臣望着眼前的一幕,都猜不透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李治朝卢承庆看了一眼,道:“卢尚书,你瞧瞧这石头,与三门峡的礁石相比如何?”
卢承庆拱手道:“请容臣近前瞧瞧。”跨过隔离绳,来到石头边,用手摸了摸,曲指敲了敲。
阎立本此时也被勾起好奇心,拱手道:“陛下,能否容臣也去瞧瞧?”
李治道:“去吧。”
阎立本跨过绳子,来到卢承庆旁边,两人低声议论了几句,然后一同回到众人身边。
阎立本说道:“回陛下,这是一块黑石,三门峡的大礁石是灰石,两者坚硬差不多,只是大小差了数十倍。”
唐朝对岩石的称呼,都是根据颜色,比如最硬的石英石被称为白石,大理石被称为苍石。
黑石是玄武石,灰石则是石灰岩,严格来说,黑石比灰石还要稍硬一些。
阎立本不敢在皇帝面前把话说太满,故而只说两者差不多。
李治点点头,道:“如果能破开这块巨石,你们有把握破开三门峡那两块大礁石吗?”
两人相互对视一眼,阎立本问道:“敢问陛下准备如何破石?”
这个时期的开山破石方法,都是凭人力强行用工具开凿。
史记中记载,大禹为治理黄河,带领子民开山辟地,用的开山神斧,便是古老的耕作工具,耒耜。
这需要一大群人,凭着愚公移山的意志精神,方能成功。
杨广当年疏浚贯通之前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时,便动用了数百万劳力,才终于连通大运河。
当然,如今的难度要小的多,只不过挖开两个拦路的大礁石。
若不是附近水流太急,无法架起木桥,以前的皇帝早就派遣民力,将两个礁石给凿平。
李治知道仅凭口舌,难以让大臣们理解火药威力,只有亲自演示一番,他们方能明白。
他摆手道:“解释起来比较麻烦,直接试一下爆炸结果,你们自然知晓。”
黑火药炸石头的法子有两种,一种是顺着石头纹理,凿开孔洞,将火药灌注进去,穿引线,再用石灰塞住。
这种法子效率最高,可用最少火药,取得最佳效果。
然而李治这次试爆的目的,不仅是要破石,也是为了让大臣们见识到火药的威力。
所以他打算用更粗暴的法子,直接用大剂量火药包来炸,且瞧瞧效果如何。
他已提前让卫士准备了两百斤火药,用缝过的羊皮,包成五个火药包,分放巨石四周。
再将每一包划开一道口子,让火药露出部分,便于引燃。
“多海,你拿着这包粉末,从这里一路撒过去,让撒出的粉末与羊皮中露出的火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