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48节

  他笑着问道:“既然不想,为何又要唱长门赋?”

  隔了好一会,才听那女子问道:“你是何人?”

  李治道:“我是千牛卫,昨日值夜时,听到你的歌声,所以冒昧搭话,还请见谅。”

  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才听那女子道:“你玩忽职守,不怕上官责罚吗?”

  李治莞尔一笑,道:“不怕,我上头的郎将是我亲戚,所以我经常偷懒。”

  那女子道:“那你一定是世家子弟了?”

  李治笑道:“也算不上,祖上跟着先帝打过几场仗,得了点恩荫。你呢,你是什么人?”

  那女子道:“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吗?”

  李治道:“知道,山池院。”

  那女子道:“既然知道,还多问什么,山池院的女子还能是什么人?”

  李治听她语气辛辣,带着几分斥责之意,竟觉得格外受用,已许久没有听人这么顶撞过他了。

  只能说皇帝当久了,就会有些特别的爱好。

  “好,算我多问了。你还没说呢,你为何要唱长门赋?”

  那女子道:“是别人教我的,这曲子很合我心思,有时忍不住,就躲在这里唱出来。”

  李治奇道:“合你心思?你心中有什么忧愁吗?”

  那女子“嗯”了一声,声音低不可闻。

  李治道:“能跟我说说吗?”

  那女子没有吭声。

  李治笑道:“是不是你喜欢的郎君,另有心上人,所以你才如此忧愁?”

  那女子“呸”了一声,道:“休要胡说,我是为家人担忧。”

  李治道:“你家人生病了吗?”

  “不,他……他……”那女子声音哽咽,带着些哭腔。

  李治柔声道:“你若是有什么麻烦,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

  那女子道:“你为何要帮我?”

  李治笑道:“你唱的曲子非常动听,就当做是我听曲的回报吧。”

  那女子道:“你这人真怪,别人听我唱这曲子,都躲得远远的,你竟觉得好听?”声音中已没了哭腔,反而带着几分笑意。

  李治笑道:“鱼和熊掌,各有所爱。”

  那女子奇道:“鱼和熊掌,不是不可兼得吗?”

  李治笑道:“不必在意细节。总而言之,我觉得你的曲子很好听,所以帮你一个忙,算是回报。”

  那女子沉默了一会,轻轻道:“这如牢笼般的深宫之中,你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好人。”

  李治微微一愣,道:“你不喜欢皇宫吗?”

  那女子低声道:“若不是为了找小弟,我宁死也不愿待在这种地方。”

  李治道:“你入宫是为了找你弟弟?”

  那女子道:“嗯。”

  李治心中一沉。

  从这女子谈吐来看,似乎读过一些书,但绝非世家子弟,他弟弟更不可能入宫做侍卫。

  那就只剩一种可能,净身入宫。

  李治暗叹一口气,又问道:“他多大年龄,叫什么?”

  那女子道:“他叫朱顺,今年十三岁,永徽七年,净身入宫。”声音凄然。

  永徽七年,正是李治来大唐的第二年,李治心情更加沉重,道:“能和我说说你的故事吗?”

  那女子静默片刻,问道:“永徽六年,朝廷在辽东作战,向河北百姓收了一笔税收,你知道吗?”

  李治心中一堵,道:“知道。”

  那女子道:“因赃官贪污,朝廷收了两次税收,导致河北五州民不聊生……”

  随着她娓娓道来,李治才终于知道,当年河北之事,他处理的并不完善。

  当时因长孙羊贪污,河北五州很多百姓成为流民,朝着长安城进发。

  李治命人在长安北面的三座县城,赈济灾民,又将他们迁移到安西庭州。

  然而五州流民并不是都来了长安,还有很多流民去了河南,其中便有一户朱姓人家。

  那朱姓人家原本也是个书香门第,祖上在隋朝做过官。

  朱父屡次参加科举,皆未及第,家业早已衰败,抑郁之下,一病不起。

  便在那时,朝廷的税收下来了,朱家最后一些存余都被官府收走了,朱父连吃药的钱都没有了。

  朱母为替丈夫看病,只能找和尚借子母钱,后来还不起,房子被和尚收走了,只能成为流民。

  朱父在路上便呕血而死。

  朱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仅凭朱母一个妇人,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如何带五个孩子?

  流亡路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便饿死了,只剩长女和幼子存活。

  朱母心知剩下的两个孩子,再跟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忍痛将长女卖了。

  卖的钱却被其他流民抢走,她去追钱时,幼子也被人拐走,朱家最终家破人亡。

  幼子辗转卖到长安,因面皮白净,人也伶俐,被卖到内侍监外院,通过了内侍监考核,送入宫中。

  两年之后,流落荥阳县给大户当厨娘的朱母,忽然被一名监门卫军士找上,给了她一大笔钱,说是宫中一名内侍托他转交给朱母。

  朱母细问之下,才知幼子竟然入了宫。

  她凭着这些钱,找到长女,将她从大户中赎了出来,母女一起返回老家鲁城县。

  在县尉长孙诠的帮助下,母女总算恢复了正常的日子。

  长女将母亲安置好后,便独自来长安,寻找幼弟。

  普通人根本无法入宫找人,她只好前往殿中省外院,把自己卖身为宫女。

  她容貌不俗,声音甜美,歌声动听,最终被选中入宫。

  然而长女入宫之后,便被分配到山池院,别说找幼弟了,自己也受到其他宫人欺凌。

  一年下来,仿佛被关在囚笼之中,无法打听到幼弟半点音讯,心中悲苦,这才在夜间唱此悲曲。

  李治听完后,久久不语。

  朱家长女道:“你还在听吗?”

  李治道:“在。”

  “怎么不说话?”

  李治叹道:“心里堵得慌,不知该说什么。”

  朱家长女轻轻道:“你果然是个好人,只可惜这宫中好人太少了些。”

  李治忍不住道:“山池院中那些宫人,为何要欺凌你?”

  朱家长女幽幽道:“这里的女人都幻想着被圣人看中,视彼此为敌人,相互欺凌,我出身低,最好欺负。”

  其实还有一点,她容貌不错,声音好听,容易引起其他女子妒忌。

  李治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道:“我叫朱贞莲,你呢?”

  李治道:“李水台。”

  朱贞莲微笑道:“和你说了这些话,我心情好多了,多谢你了,李水台,我要走了。”

  李治道:“等会,我还有两个问题。”

  朱贞莲道:“你问吧?”

  李治道:“你回到鲁城县后,感觉日子有没有什么变化?”

  朱贞莲沉默半晌,道:“圣人给鲁城县免税三年,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一些,否则就算有长孙县尉帮忙,我和母亲两个妇人,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计。”

  李治又道:“如今免税时间已到,鲁城县百姓日子过得下去吗?”

  朱贞莲道:“有那三年,大家都缓过来了,况且这几年一直没有战争,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徭役被免

  李治松了口气,道:“最后一个问题,你这首长门赋,是跟谁学的?”

  朱贞莲感叹道:“是杨御女,她唱这首曲子时,可比我伤感多了,我每次听了都会忍不住流泪。”

  李治暗暗点头,朗声道:“朱娘子,你尽管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你弟弟。”

  迈步离开了花园。

第266章 皇子出阁

  从五月开始,昆藏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营州都督府,便不停的有消息传回朝廷。

  这也导致兵部十分忙碌,萧嗣业每天晚上,都要到戌时之后才回家。

  这天晚上,他刚回到萧府,便听说太常博士王福来访,正在书房等候。

  萧嗣业来到书房,只见王福正在书房欣赏山水画。

  萧嗣业书房中的山水画都是塞外风光,别有一番韵味,他朝王福笑道:“王兄可去过塞外?”

  王福感叹道:“一直想去一次,可惜总被俗务缠身,抽不出空。”

  萧嗣业笑了笑,不再这个话题,命下人上了茶。

  他是武人做派,茶毕后,便开门见山的询问对方来意。

  王福放下茶杯,缓缓道:“在下有个儿子,得圣人恩典,在崇文馆读书。”

  萧嗣业笑道:“你说的是令三郎王勃吧,此子神童之名,早已传遍长安,进崇文馆侍读,是理所当然之事。”

  王福微笑道:“过誉了,三郎平日与杞王殿下,倒是能说上几句话。”

  萧嗣业目光一闪:“三皇子?”

  王福点点头,低沉着声音,道:“萧尚书也知道,三皇子的生母,因当年那件事受到牵连,一直在山池院。”

  “当年那件事”便是废王立武之事。

  此次事件中,王皇后、萧淑妃都被贬为庶人,两家可谓同病相怜。

  萧嗣业听他提起往事,一时猜不透他用意,沉吟不语。

首节上一节248/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