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134节

  卑路斯摆了摆手,肃然道:“夫人客气了,女神告诉我,您是有福之人,让我不要收您的钱物。”

  柳氏讶道:“神仙连这也会告诉你吗?”

  卑路斯道:“是的,女神经常与我在睡梦中交流。”

  柳氏暗暗惊诧,心想:“胡人神,果然与中原不同。”

  “大师,我还有别的事,先告辞了。”柳氏敛衽一礼。

  卑路斯忙道:“您今日不祷告了吗?”

  柳氏道:“改日吧,告辞。”

  柳氏确实还有别的事,离开祆祠后,她便朝着太原王氏府邸而去。

  马车从二门进府,柳氏跟在一名仆人身后,迈着谨慎的小碎步,来到王府后园。

  刚到一片桂花林前,便听到林中传来一阵娇笑声。

  柳氏沿着林中小径,进入林内。

  林中别有洞天,一片正圆的空地上,建了一座粉油小亭子。

  亭檐挂着风铃,拉着纱幔,隐隐能看到几名女子,正坐在纱幔之后,说着话呢。

  此处正通风,夏日亦不觉炎热,一阵凉风吹来,夹杂着桂花香和淡淡的女人脂粉香,令人心神怡醉。

  柳氏暗赞一声,道:“好雅致的一处所在,赶明儿个,也要在府中置一处。”

  她虽是富户出身,毕竟只是地方上的富户,与京城豪门相比,差了老大一截。

  好在夫郎薛仁贵刚封郡公,地位尊崇,她有夫君做倚仗,也不怯阵,朝前方的脂粉堆走了过去。

  亭阁中坐着四个女人。

  分别是:王府女主人王夫人、武家郡夫人武顺、长孙家的媳妇高氏、郑氏的媳妇郑王氏。

  那郑王氏便是郑贵妃的母亲,也是王夫人的姊姊,几人之中,数她年纪最大。

  柳氏仔细一看,原来四女一边吃着卢橘,一边簸钱为戏。

  武顺瞧见她后,大笑道:“柳姊姊总算来了,请您出来一趟,可真不容易。”

  柳氏以前从未参与过长安贵妇之间的圈子,倒是有些贵妇来府中拜访,邀请她玩乐时,都被她婉拒。

  最近,薛讷经常提到学堂上的同窗,还询问起他们父母。

  柳氏很多不认识,无法回答儿子的问题,这才决定离开府宅,进入贵妇圈,增长见闻。

  柳氏笑着迎了过去,道:“最近府中太忙,一直抽不得空,今日总算得了些空闲。”

  武顺站起身,拉着她在旁边坐下。

  “哎,都知道你最近忙,听说圣人又赐给薛将军一座更大的郡公府,你们要搬到别的坊吗?”

  武府和薛府都在平康坊。

  武顺知道薛仁贵是天子近臣,故而经常来薛府拜访柳氏,增进两府之间的关系。

  柳氏笑道:“新府宅也在平康坊,东街三百步便是。”

  王夫人道:“啊,那不是长孙家的一处产业吗?”

  郑王氏微笑道:“原本就是先帝赐给长孙羊的府邸,被收了回去,重新赐给薛将军,并无不妥。”

  武顺羡慕的道:“圣人对薛将军真是没话说,怕你们搬家麻烦,特意找了处近的府邸。”

  王夫人递给柳氏一个卢橘,笑道:“我去过那宅子,很不错呢。”

  柳氏道:“大还算挺大,就是缺了几分雅致。”

  武顺忙道:“我认识一个匠人,最擅长修葺园林,改日带他去你府上,让他帮你修修?”

  柳氏笑道:“那可多谢了。”

  随着柳氏的加入,簸钱游戏变成了五人。

  柳氏以前也经常玩这游戏,只不过,未想到她们还博了彩,一个彩筹一匹绢布。

  柳氏不由暗暗心惊。

  薛仁贵最近虽得了很多赏赐,家中底子毕竟薄了点,乔迁新居,花钱的地方也多。

  薛仁贵还拿了笔钱,把城中几处铁匠铺修整一番。

  所以薛府过的很仔细,并无太多盈余。

  柳氏见她们赌的如此之大,也不好意思开口劝阻,只能玩的时候,特别仔细,以防输的太狠。

  武顺几人则十分轻松,一边抛铜钱,一边闲谈长安各种趣事,仿佛对输赢毫不在意。

  不一会,几人谈到最近入长安城的大食国使节团。

  王夫人笑道:“我听人说,那大食国领土不比咱们大唐小,军队也很强大,想不到也来朝拜我大唐。”

  郑王氏纠正道:“不是朝拜,而是来跟我们谈判。”

  武顺问:“谈判什么?”

  柳氏也侧头看向她,因为此事她听自家丈夫提过。

  郑王氏轻轻道:“他们打算向东进军,又担心咱们大唐向西进军,到时两国军队遇上,起了冲突,那就不好了。所以提前找咱们商议一下。”

  王夫人笑道:“倒是个明事理的国家呢。”

  柳氏忽然道:“大食国并非明事理,其实霸道的很,他们希望大唐把西域十三国中的七国,划分给他们。”

  郑王氏微微有些吃惊。

  “柳妹妹,这些你听谁说的?”

  柳氏道:“我家良人与我说的。”

  武顺目光一亮,道:“陛下可答应了?”

  柳氏摇头道:“陛下并未见他们。不过听良人说,吐蕃已向大食臣服,还有几个突厥部落,也投靠大食,大食国如今在西域的威望,不比大唐低。”

  王夫人用团扇捂着嘴,道:“不会又要打仗了吧?”

  柳氏叹道:“那也说不准。”

  女人们都不喜欢战争,尤其是柳氏。

  战争便意味着她又要跟丈夫分离。

  聚会之后,武顺并未归家,匆匆朝皇宫而去,准备向武皇后打听一下大食国详细情况。

第149章 武后的谋划

  立政殿内,杨夫人正在给武媚娘做胎教。

  武顺见母亲在此,只好先陪坐一旁,安静的等待着。

  待杨夫人胎教结束,离开屋子去做晚课时,她急忙朝武媚娘询问。

  “妹子,你可听说大食国的事?”

  武媚娘脱了鞋子,侧躺在榻上,单手支颐,慵懒的道:“听说了,你匆匆忙忙进宫,不会是为问这个吧?”

  武顺道:“我不是担心又打仗吗?听说那大食国很强大,连吐蕃都臣服他们,要是打输怎么办?”

  武媚娘道:“你啊,平日与那些妇人说说闲话便可,国家大事,你就别操心了,徒惹烦恼。”

  武顺陪笑道:“我不问别的,妹子,你就给我个准话,咱们会不会跟大食国打起来?”

  武媚娘沉默了一会,道:“陛下已挑选几名官员,与大食国使节谈判,若是谈的拢,自然没事。”

  话锋一转,冷冷道:“若他们不识趣,我大唐将士,可没怕过任何敌人。”

  武顺嘀咕道:“何必又打仗呢?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打输了可就没安生日子可过了。”

  武媚娘扫了她一眼,道:“妇人之见!国家现在的安生日子,就是前线将士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武顺心道:“你还不是妇人。”见武媚娘脸色阴沉,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临近酉时,她顾念家中孩子,告辞离开了。

  武媚娘朝江尚宫问道:“陛下还在禁苑吗?”

  江尚宫道:“是的,刚刚奴婢派的人就回报过,说还在跑马呢。”

  夏日时节,昼长夜短。

  暮鼓声已响遍八百下,坊门关闭,金吾卫上街,天空却依然明亮。

  李治最近经常在禁苑锻炼骑射,不仅骑术大进,箭术也颇有长进,能射中五十步之外的标靶。

  在他不断努力下,一年不到,他这副身躯,已有显著强化,腹部能隐约看到几块肌肉。

  平时酉时左右,他便离开禁苑,返回后宫。

  最近这几日,因白昼增长,他总要在禁苑待到戌时左右。

  几位嫔妃们,都不断的派宫人来禁苑打探情况。

  她们不确定李治去哪座宫殿用膳,也不敢吃的太早。

  李治穿过玄武门后,想到王及善前几日跟他提到的一件事,便朝着立政殿去了。

  殿门之外,武媚娘带着宫人、内侍们正在迎驾。

  李治拉着武媚娘的手,道:“媚娘,你肚子都五个多月了,以后不用再出来迎接朕。”

  武媚娘笑道:“妾身又不是第一次怀胎,走两步罢了,陛下可莫要把妾身宠坏了。”

  两人来到殿内,桌子上摆着饭菜,因为隔一会就热一次,饭菜依然冒着热气。

  两人落座后,武媚娘命人把李弘喊了过来,又让保傅将李贤放在一个加高靠椅上。

  一家人开始吃饭。

  饭后,李治剔牙时,问了李弘几句学业上的事,发觉他学问精进,竟开始读论语了。

  与李勇三人相比,李弘几乎完全不必自己多操心,确实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不一会,李弘和李贤都吃(喂)完饭,离开大殿。

  李治这才说道:“媚娘,那些吐蕃细作的事,王及善已跟我说了,辛苦你了。”

  武媚娘微笑道:“这都是张多海这厮自作主张所为,妾身最近顾着胎儿,哪有心思管这些?”

  李治侧头看了张多海一眼,点头道:“做的不错。”

  张多海心中大喜,屈腰叉手道:“陛下千万别这么说,这是臣分内之事!”声音微微颤抖。

  自去年十一月起,这是皇帝第一次夸奖他,他心中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您是否准备派人与那帮大食人谈判了?”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谈一下,了解双方诉求,总是好的,希望能谈的拢吧。”

  该说不说,蝴蝶效应这种事,还真的存在。

首节上一节134/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