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手中挥舞着杨方才拿给他的奏折大怒道:“这个老匹夫!仗着与我高氏有旧!仗着自己的那么点儿功劳!仗着曾经帮朕登上帝位,如今越发的不把朕放在眼里!就凭他这点儿寸功也想封王,他也不以溺自照,他也配!”
高洋说着便是将手中的奏折狠狠的掼在了地上,随后好像不解气一般冲上去对着奏折又是邦邦两脚!
“把他给我下狱!给我流放!流放流放!朕要让他滚去草原牧马!”
高洋碾着脚下的奏折就好像是碾着司马子如的脸一样恶狠狠的,而杨闻言则是急忙的道:“不可啊陛下!且先不说司马太师乃是昔日高王旧臣,与高氏渊源深厚,就算是当初陛下登基,司马太师也是尽了力的,更何况………”
杨顿了顿,还是开口道:“更何况,此举本为怀朔对陛下的试探………”
“朕知道!”
高洋一甩脑袋,拢了拢有些散乱的头发,对杨沉声道:“这帮人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如今政权军权尽在朕手!他们凭什么敢这么对我!凭什么!”
高洋说着便是冷笑了起来:“他们越是这样对朕,朕越是不能如了他们的意!他司马子如不是想封王吗?好啊!朕就封他做王,做他娘的马邑川王去吧!”
马邑川,在北齐最西北面的边境,比朔州还要靠北,即如今的………呼和浩特南面一点………
而在南北朝这个人口密度还不是很大的时候,此时的呼和浩特可以说是真正的赤地千里,草比人多………
一眼望去,除了草原,就是沙漠。
司马子如都已经六十三岁高龄了,这个岁数给他甩这种地方去,估计命也没了。
因此杨只能是急忙的劝道:“陛下,三思啊,若是真这样做的话,光太后那边,咱们就交代不过去。”
高洋其实也就是口嗨一下,但是方才有一瞬间他是真的动了杀心了,只是此时杨提起娄昭君,方才是叫高洋稍微的冷静了些许。
只是冷静归冷静,高洋却还是很坚定的:“没什么三思不三思的,先下旨,把他的所有职务全给我去了!至于流放马邑川………”
高洋沉默了许久,方才是有些憋气的道:“暂时先免了吧!让他滚去大牢好好儿反省反省!别以为对朕有那么点儿小恩小惠,如今就能成为裹挟朕的理由和借口了!”
杨闻言也只能是照做,同时也不免的提醒高洋:“这样一来,恐怕司马子如内心会十分不满,心怀怨望啊………”
高洋当下便是大叫道:“他不满?朕更不满!他自己主动站出来做这个出头鸟,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上!”
其实高洋也能理解司马子如,但是他实在是不想理解。
司马子如作为当初可以说大为助力高洋登基的怀朔老臣,可以说是背叛了自己的阵营的投了高洋,结果高洋刚登基就又操起老刀来对付他们了………
没错,当初高洋登基前全部下狱流放的那些汉人官员这两年又渐渐的重新活跃在朝廷上了。
崔暹崔季舒叔侄俩,甚至于宋游道那个老不死的老王八,这些怀朔贵族曾经无比恶心的人,现在重新又回到了朝堂上甚至大权在握………
高洋想要做甚么不言而喻!
所以司马子如当机立断的便是后悔了,当初高洋要把崔暹和崔季舒接回来的时候,司马子如便是直接跳反大力的劝高洋直接宰了这俩。
然而结果就是高洋将司马子如呵斥一顿之后撤掉了所有的职位和荣誉,如果不是娄昭君出面的话,高洋是真的想就这样弄死司马子如算了!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高洋要做什么了,那司马子如这个时候跳出来说这些,岂不是正是要逆着高洋的意思,明显就是不愿意跟高洋了!
其实也不怪司马子如,人家本来就是相当于在怀朔贵族面前给你打了包票的,结果你反手就来了这么一出,司马子如又不可能真的背叛怀朔,所以司马子如能做的只有尽快跳反,不然的话只会是里外不是人!
高洋能理解,但是很愤怒。
司马子如似乎是为了重新赢得怀朔的信任一样,这些年来始终站在反对高洋重新重用汉臣的最前沿!
其实不管高家谁做皇帝,乃至于就算不是高家人做皇帝,怀朔的问题也迟早要处理,重用汉臣,压制怀朔,不想沦为北魏皇帝那样的傀儡,这是唯一的路子,也是走向统一的重要路径。
因为如此,北齐在这样做,西魏也在这样做,宇文泰这段时间在西魏组建的八柱国的武勋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加强西魏军的实力之外,未必没有几分压制武川集团的意思。
我们将这个时代的绝代双骄,武川集团怀朔集团的争锋,将之称为集团,实际上只是一个泛指,是将两个阵营划分清楚而已。
然而实际上,这两个集团,严格意义上来将是不配被称为集团的。
何为集团?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相同的政治目标,有相同的政治目的,高度统一高度团结的,才能称之为政治集团。
比如清流浊流,比如牛党李党,出名的阉党东林党,这些都可以称之为集团。
只要是我集团的,那么不管他做甚么我都拥护,不管他说什么我都附和,即使我明明知道他说的做的是错的;只要不是我集团的,那么即使他做的再如何对,只要不利于我的集团,乃至于无法给我的集团带来利益,那么也是错的!
这,才能称之为集团!
反观武川集团,首先老大宇文泰的心思就是要当皇帝,名为匡弼实图自立,而手下的这帮小弟们呢?
扶他起来走到今天的赵贵虽然表面上是唯命是从,实际上为的却是背后的武川子弟的利益,人家是有家族的,真正为的是家族的利益。
而李虎一心的效忠北魏皇室,当初他也不赞成推举宇文泰上来做事,乃至于亲自跑去荆州请贺拔胜,要不是贺拔胜不争气,现在宇文泰未必能坐上这个大行台的位置!
至于他最亲近的发小独孤信,则是一方面又心系贺拔胜这个荆州旧主,一方面又舍不得北魏皇室,另一方面则是对宇文泰的掌权也乐见其成,政治态度可以说是极其暧昧不明。
剩下的侯莫陈顺这些都是朝廷旧臣,李弼原州李氏这些关陇本地的豪强,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
整个八柱国,就是由赵贵等武川子弟、李虎等保皇派、独孤信等荆州系人马、李弼等侯莫陈悦余脉、原州李氏等关陇本地豪族强行糅合到一块儿的,这样一看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全效忠于宇文泰本人的。
别以为高洋面对的情况就好到哪儿去,他的情况倒是在父兄这么多年折腾下不会这么复杂了,但是却更为致命。
因为宇文泰最起码不用面对胡汉矛盾的问题,而高洋面对的则是怀朔旧臣以及河朔汉门之间的矛盾,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完全是要命的大问题!
整个怀朔集团是由高欢本人的怀朔乡亲,以及怀朔贵族,河朔汉门这三个势力组建而成的。
而真正从属于高欢本人的怀朔乡亲们早就死的差不多了,仅剩的几个随着高欢本人的去世也是干脆的直接倒向怀朔贵族。
所以高洋要面对的很简单的就是怀朔武勋和河朔汉门之间的矛盾,说起来简单明了,做起来难如登天。
不仅是要处理文武之间的矛盾,更是胡汉之间,乃至于新型的文官集团和拥兵自重的五将之间的矛盾。
高洋又要处理这些,又要稳步的推行他的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政策,同时还要练兵征战四方,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子如的跳反看起来就更为的可恶了,所以高洋能理解,但是不能忍受。
而杨也知道高洋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因此高洋既然这样说了,就已经是对司马子如的最大宽容了。
杨当然是站在高洋这边的,但是正因为是站在高洋这边,所以杨才不希望高洋做的太过火以至于激怒怀朔贵族,甚至于让怀朔产生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虽然高洋的确已经是皇帝了,但是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甚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为所欲为的那叫昏君。
至少怀朔贵族和太后,是高洋不能得罪的………
提起太后,高洋方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起来这个,三郎是有什么事情吗?我今儿怎么见三郎进宫了?一脸兴奋的样子………他儿子的满月酒不是已经办了?”
杨闻言便是一脸茫然的看着高洋:“臣………不知,臣一会儿便派人去问问………”
高洋却是摆摆手:“算了,你一天天的也不比我轻松到哪儿去,这种小事不用你操心了,一会儿我回去问问皇后就是了。”
杨这方才是应了一声,随后便是告退了,高洋倒是也没有拦着他,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随后等到众人都走干净了,高洋又是独自的生了会儿闷气,方才是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之后,调整好了心情,方才是去了后面。
此时李祖娥正在抱着她的二儿子高绍德写字,看到高洋进来了,便是急忙的放开高绍德,还笑着对他道:“快,给父皇请安。”
高绍德这方才是抬起头看着高洋道:“儿臣给父皇请安。”
高洋当下便是快走两步笑着上前:“哎!父皇抱抱!”
说着便是将高绍德给抱了起来,随后又是单手将要跪下请安的李祖娥搀扶起来:“夫妻之间这么多繁文缛节做甚么?”
李祖娥便是笑着道:“既是夫妻,又是君臣,臣妾不好为天下人做不好的表率。”
高洋只是笑了笑,随后便是笑着上前,李祖娥便是介绍道:“今日德儿学了不少字呢,陛下看看。”
高洋看了一下,随后便是笑着道:“德儿若能读书就是好了,没必要非学的太多,我们鲜卑人,还是应当以马上取天下的。”
正在这个时候,便见门口缓缓走进来了一个少年,见到高洋之后便是急忙的跪下:“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李祖娥回头看了一眼,便是笑着道:“是道人回来了,方才道人跟着臣妾一块儿教弟弟写字呢。”
高洋看了一眼门口,脸上的笑意收敛了几分,却还是道:“起来吧。”
那少年这方才是敢起身,却依旧是毕恭毕敬的弓着身子上前,谁料高洋见他如此模样不仅没有觉得他纯孝,反而是神色越发的不满:“太子今日的骑射习练了没有?”
那少年急忙的便是答道:“父皇的吩咐,儿臣没有一日不敢不遵从,从清早开始便已经习练了,方才敢过来给母后请安的。”
高洋闻言,方才是偃旗息鼓,似乎也是找不到什么发作的理由了,便是也只训斥了一句:“日日都不要停!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像个老学究一样………简直蠢不可及!”
那少年急忙的弱弱应了两声,虽然看他的样子犹豫之间似乎是想要辩驳两句什么,只是却一直没敢。
这少年便是高洋的儿子,比高肃要小个三岁左右,叫高殷,小字叫道人。
高洋信奉佛教,而这年头的道士和尚都统一叫做道人,而且和尚也自称“道人”“贫道”“居士”,这也是之前为什么陆法和是个神僧,却一直自称贫道的原因。
高洋对佛教的笃信程度已经到了有些魔怔的地步了,过个三年他还组织了一场法会辩论,召集北齐境内的和尚道士们彼此之间来了一场辩论。
在皇帝信佛的情况下,啥道士就算是老子活过来了,他也辩不赢啊………裁判都亲自下场吹黑哨了,这搁谁谁能辩赢?
于是输掉了辩论赛的道士们的结果就是被高洋强逼着剃了头扔寺庙里去了………有不遵从的当场被高洋砍死了四个。
随后高洋便下令北齐境内所有的道观全部拆除,所有的道士全部剃了脑袋扔寺庙里去当和尚。
有些不愿意当和尚的道士只能是连夜的跑路去了西魏和南梁,去南梁的还好一点,虽然前几年尤其是萧衍还在的时候南梁也没有道教的生存空间,但是好歹这几年混战之下佛教也都不行了,所以最起码还算是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去了西魏的可就惨喽,因为过不了几年西魏就会变成北周,而北周到了武帝宇文邕的时候,玩了一出灭佛运动。
你说灭佛跟道教有什么关系?可能是宇文邕觉得光灭佛有点儿偏袒了,所以为了和尚们不会心理不平衡,连带着道士他也全给灭了………
骂了高殷一顿之后,高洋可能是心里舒服多了,便是也想起了正事,当下便是对一旁的李祖娥道:“这几日家里有没有什么别的事,我见孝琬今日进宫来见阿摩敦,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是什么事情?”
李祖娥正在安慰的看了看太子高殷,随后听到高洋这样说便是急忙的道:“哦这件事………是四郎回来了,三郎进宫来跟太后说一声,太后如今岁数大了,就想着子孙满堂的事情,三郎他们这段时间也一直进宫来看太后,不知道太后怎么的就想起四郎的事情,问过一嘴,正好这几日四郎就回来了,三郎就进宫来跟太后说一声。”
高洋闻言一时间还有些懵:“四郎?”
李祖娥便是提醒道:“就是四郎………孝。”
高洋这方才是脑海中闪过了一张面无表情的小脸儿,也激起了那一夜的记忆,不免的让高洋一时间呆滞在当场。
“太后许是也岁数大了,竟也念叨了起来,说是许久没见过四郎了,心中竟还挺想念的,叫三郎等过几日接了四郎回来之后,便带进宫来见见。”
高洋这方才是回过神来,微微吐了一口气:“却是许久没见过四郎了,也不知道这些年在江南都学到了什么………”
李祖娥笑着道:“谁说不是,梁国这些年战乱不断,也难为他一个孩子还能全全乎乎的回来了。”
高洋沉默了一阵,随后方才是似乎对高肃有几分愧疚一般的对李祖娥开口道:“等见了太后别走,朕也要见见,考校考校他这些年在梁国有没有好好学习………另外他还没封王呢吧?”
李祖娥一怔,随后思索了一下,也方才是笑道:“谁说不是,当初陛下登基的时候就走了,一转眼,竟将他给忘了,臣妾还说总觉得忘了什么似的………”
第130章 物是人非
高洋将怀中的高绍德递给了李祖娥,便是起身道:“那这一次回来,就准备让尚书省拟任封爵封地吧,说起来岁数也不小了,弟兄们都已经有了封爵,独独不给他,有些不像话了。”
李祖娥便是笑着道:“若是四郎知道你这个二叔还惦念着他,恐怕是高兴坏了。”
是得吓坏了………
高肃要是知道高洋还惦记着他,八成得吓的立马现在跑路去西魏。
而比起高洋和李祖娥的满不在乎,在场的另外一个人反倒是来了兴致。
高殷听着父皇母后之间的谈话,便是心下想道:“早听人言我这位四兄非一般人物,人品相貌自是上等,只可惜我当初年幼,缘锵一面,更何况如今他在江南求学归来,我早闻江南儒学非凡,如今正是要向他好生讨教的时候,何不借机前去拜访?”
当下高殷想着,便是上前对高洋请示:“儿臣念及兄弟情谊,这些年来也少有见面,不若儿臣去请,总归也是宗族兄弟之间,多多亲近。”
高洋哪会不知道这个儿子想的什么?却原来高洋总是心下里厌恶高殷多学儒学,看起来文弱不堪,高洋因此耿耿于怀,觉得高殷不像自己,此时见高殷这样说,便是心下更为厌恶。
心知高殷八成是为了高肃刚从江南游学,去找他讨教去了。
因此便是开口呵斥道:“你能每日安生些就是了!什么宗族兄弟轻易!”
高殷被高洋这样一呵斥,急忙的便是跪下请罪,而李祖娥见状,便是急忙的也是起身跪下对高洋道:“道人也是好心,陛下若是有什么不痛快的地方,还是责罚臣妾吧。”
高洋本就对这个发妻尊重无比,从来没有对李祖娥红过脸,当下见李祖娥如此,便是不免的强压怒火,而高殷也是急忙的道:“儿臣并无什么别的想法,只是想着,总归是从小到大都没见过面,兄弟有序,悌爱相敬,方才可以兴家,父皇若是不想儿臣如此,儿臣不去了就是。”
高洋头疼的按了按太阳穴,随后便是对李祖娥叹息了一声道:“梓潼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