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11节

  她真正愿意自己留在柔然部落的原因,其实是想要忘记高肃………虽然是柔然人,然而高柔德却也是从汉家长起来的,如何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为世人所不能容的?

  所以她不敢说,甚至不敢看高肃一眼!

  她生怕自己会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自己都会后悔的丑事!然后一辈子都见不到高肃了!

  高肃绝对不会原谅自己,他一定会狠狠的严厉的教育自己,她太熟悉自己这个兄长了………

  所以她不敢,连一丝一毫的表现都不敢。

  因此她选择将自己放逐,希望时间能够让自己淡忘掉一切,或者干脆留在柔然,在部落找到一个新的情人,或许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将回到正轨上。

  然而住在柔然的这段时间,记忆没有丝毫模糊,反而因为思念的变得愈发清晰。

  就算是自己真的想要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却也在面对那些大胆狂热的柔然青年时,委婉拒绝………

  高柔德清楚,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高肃了。

  她想要一直留在高肃身边陪着他,只是就连这个小小的愿望,恐怕也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结束了。

  因为她的燕山公主府已经建好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她就要搬出皇宫回到燕山公主府去住了,到时候就算是天天进宫,也不能这样随心所欲的住在宫中了,久而久之,一定会有闲话………

  高肃重新制定了爵位的系统,传统的公侯伯子男自然是没有改变,而对于王爵高肃进行了相当细致的划分。

  首先是确立了一个人只能封一个封号爵位,爵位世袭罔替,类似以往那种一个人身负多种爵位和职权的情况要坚决避免。

  而王爵正是划分成为亲王与郡王两个爵位,在南北朝之前其实亲王和郡王的区别并不大,或许唯一的差别就是亲王是用古国的封号来册封,比如秦王赵王楚王之类的,而郡王则是用此时的郡名来册封的。

  直到南北朝之后,郡王和亲王的差距才越来越大,一直到明朝,才确立了亲王和郡王是两个爵位,亲王要高于郡王,并且确立了一字爵位和二字爵位的高低。

  而现在,一字二字以及亲王郡王其实是没有差别的,比如高肃虽然是兰陵王,然而却确确实实的是和他的叔父们是一个爵位的,甚至于除了高演之外,高肃的地位实际上是比他的大多数叔父还要高的。

  因为此时讲的是权力而并非是爵位,高肃当时是有明确的军权握在手中的,甚至掌握几个州郡的大都督职位。

  而高演当时也是朝政一把手,所以两个人都是属于大权在握的那种人。

  关于这段的史书中的称呼也十分复杂,比如臣子称呼王有称呼“大王”的也有称呼“殿下”的,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高肃高演这样大权在握的王,那么自然是被尊称一句大王,而一般的如高润高延宗这样的,则是尊称一句殿下就得了,主要就在于这有没有权力的区别上。

  而高肃则是直接明确规定了,一律称之为殿下,亲王称某某亲王殿下,郡王称某某郡王殿下。

  亲王一字,郡王二字,非高氏不得封亲王,非功臣不得封郡王。

  高氏子弟,高肃的兄弟们全部册封为一字亲王,而以后的子女们,包括亲王的子女们,全部封郡王,由嫡长子袭封亲王。

  以此类推,高澄的兄弟们全部加亲王爵位,由其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庶子册封为郡王。

  高肃现在就只剩下两个兄弟了,所以高延宗封了楚王,而高绍信则是封了秦王,两人的封号一个在北周一个在南陈………所以自然也就无藩可就,就留在京城陪着高肃,实则也是高肃的考量之一。

  而就在高肃解决完了家事之后,国事却又烦到了身前了………

  柔然人反了。

  其实高肃和陈季璩等人早就料到了庵罗辰会走到这一步,所以其实留守幽州的军队早就准备好了。

  庵罗辰在进入幽州之后并未直接前往坝上草原,而是调转马头便是直接南下,竟是意图切断幽州和坝上的联系,俨然是准备割据幽州北部以图自立!

  幽州方面的守军在得到消息之后火速将军情送至了邺城高肃的面前,高肃虽然在朝会上大发雷霆,斥责柔然部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际上在回到了昭阳殿之后便是恢复了冷静。

  龙颜大怒,有时候也只是对外的一种态度罢了………

  然而关于究竟要不要讨伐柔然,不光是朝廷上,其实连尚书省内,也实则并无什么明确的观点。

  首先是坝上草原的确是离幽州还有段距离,而且实际上其实从始至终北齐对于这种地方的掌控力都是不足的。

  甚至于此时坝上还有没有别的山胡之类的,北齐也不是全然清楚。

第407章 政变

  毕竟,游牧民族或是野人这种东西,他往大草原和深山里面一钻,你多大的本事也难以寻找啊。

  所以尚书省内其实都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必须严惩柔然,让柔然知道背叛大齐的下场,也是给天下人看一看,同时幽州也是高肃的命脉,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威胁。

  但是也有人认为,柔然愿意躲在坝上割据就割据吧,反正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大齐现在真正应该关心的应该是南面的动向。

  毕竟比起周围这一圈藩属国,实际上真正对北齐构成威胁的说到底还是南陈和北周这两个,所以就算是将柔然留在最后解决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个想法的,也有认为就是因为北周和南陈才是最大的威胁,因此反而应该尽快先将柔然解决掉,防患于未然,方才是能够避免出现两面受敌的情况。

  高肃对此也是颇为的犹豫不决,一方面是柔然部落对高肃的感情让高肃有些犹豫,另一方面则是此时南面的情况同样是让高肃有些忧心,此时南陈的政治格局尚未明朗,高肃也不愿意陡然出兵,以免造成双面受敌的窘境。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肃还想再争取一下柔然人的原因,柔然人忠诚于自己,虽然现如今庵罗辰反叛了,只是终究柔然人还是忠诚的,所以高肃觉得这件事如果能通过政治层面来解决的话,自己还是不愿意冒然出兵的。

  因此这件事到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高肃只能是表示之后再议便是回宫了。

  等到回宫之后,高柔德便是来找了高肃:“臣妹听说柔然部落反了?”

  高肃点点头:“虽未明确打出反旗,但看意思应当就是如此了,唉………”

  高肃叹息了一声:“庵罗辰这个小人,朕几次三番扶持与他,没想到现如今居然扶持出了一个仇人。”

  高柔德闻言便是急忙道:“虽然舅舅反了,只是柔然人总归是无辜的,臣妹久居柔然,愿为皇兄争先,回到柔然部落,劝阻柔然人反叛皇兄。”

  高肃闻言便是犹豫了起来:“战事一触即发,朕只恐你此去,为柔然人所扣押尚好,只怕届时反倒是不容于你。”

  高柔德闻言便是笑道:“臣妹自有计较,皇兄不必担忧。”

  说完见高肃还是犹豫,便是撒娇道:“臣妹本身就是半个柔然人,在柔然住了这么久,臣妹愿以身家性命作保,柔然绝无反叛之意,即使是庵罗辰一意孤行,也绝非柔然人本意,臣妹此去愿意为皇兄沟通柔然诸部,必使两国不兴刀兵!重归于好!”

  高肃一时间也没有别的法子,再者说能不动手当然还是不动手的好,既然高柔德这么有信心,而高肃也觉得柔然人反叛自己的可能性不大,于是便是犹豫了一下之后也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只是却叫来燕子回,让燕子回亲自保护高柔德前往柔然,这件事方才是暂且落下。

  高肃满心想的都是尽快让江南的局势稳定下来,以此来重新制定接下来针对江南的战略方针。

  只是却注定不能遂高肃的愿了,因为现在南陈内部不仅没有因为到仲举和刘师知的倒台而迅速平定,相反局势变得愈发紧张了起来!

  深夜时分,一辆马车远远的停在到仲举的家门前,过了一会儿,便见到仲举家的大门缓缓打开,随后从中走出了一个女子,低着头,快步的走到了马车旁边。

  而坐在马车上的一个健壮汉子见了便是急忙跳下马车,左右看了看,这方才是放下了马凳,扶着那女子上了马车。

  等到那女子上了马车之后,汉子便是叼着根儿草站在车旁边警戒着。

  那女子推开车门走了进去,只见一长相貌美,甚至比大多数美女还要更胜一筹的绝色美人就端坐在车上,却正是韩子高!

  韩子高看到那女子上了车,便是急忙的低声问道:“到兄,如何了?令尊有消息了吗?”

  那“女子”缓缓的抬起头,虽然做女子装扮,然而见那短疵及眉眼,赫然便是一个男人!

  此人便是到仲举之子到郁,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做女子装扮与韩子高暗中密谋。

  至于密谋些什么,光看二人身份也知道了,两人一个父亲是陈的心腹,另一个则本人完全是全身心臣服于陈的将军,这两个人凑起来,还能是什么事情?

  到郁听到韩子高这样问便是自信一笑:“将军尽管施为便是!家父已经和湘州刺史华皎联络,只要将军起事,诛杀奸王,则华皎便立刻起兵勤王!顺江而下,顷刻之间大军便至,控制建康内外,平衡吴明彻等人兵马,届时再请陛下出来主事,则大事成矣!”

  韩子高闻言也很是高兴,只是还是微微有些忧虑:“华皎此人,靠得住吗?”

  不怪韩子高有这样的忧虑,实在是华皎的发家史,着实有些不太好看………

  华皎的出身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因为家中世代都是小吏,想来应当是寒门庶子,所以华皎的人生前期也基本上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吏。

  直到侯景这个变故来到了南朝,侯景打进了建康,华皎靠着攀附侯景的谋主王伟成功上位,当时陈刚好被侯景俘虏到了建康。

  而当时华皎经常暗中接济帮助陈,就此结下了善缘,等到陈霸先打进建康救出了陈等人之后,华皎自然而然的便是跟着陈做事了。

  陈后来做了皇帝,华皎自然也就成了心腹之一,甚至驻守南陈最重要的州郡湘州。

  湘州富庶不必言说,更重要的是面朝建康背靠荆州,是此时占据江陵的西梁和南陈之间的第一道也是唯一一道屏障。

  所以这个地位自然是不必言说的,可以说是封疆大吏,同样也是掌握着整个南陈的命脉。

  湘州有失,则南陈必亡!

  不怪陈这么拼命的努力工作,实在是就南陈所面临的这个情况来看,南陈不强大起来,是真的命悬一线啊………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华皎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是陈少数几个心腹重臣之一,只是毕竟他有过见风使舵的黑历史,所以干这种掉脑袋的大事韩子高信不过他实在是太正常了。

  而到郁则只是叹息一声:“现如今也只能信任他,整个大陈而言还有几个忠臣?陛下大权旁落,奸王入主中宫,而朝廷诸公默不作声,吴明彻此贼更是助纣为虐!若是华皎信不过,恐怕就没有人能信得过了!”

  这就是南陈和北周北齐最大的区别,高肃和宇文邕手底下都有一大批身家性命和家族都完全挂靠在身上的“忠诚的兽”,而南陈则不然,其实说到底大家都是打工的,真正关心的还是背后的家族的利益,所以陈家谁当家,干卿何事?

  以至于现如今宗室藩王有冲主之象,满朝文武居然没一个有所表示的,到最后居然只有刘师知到仲举韩子高这寥寥数人在为此事奔走密谋。

  韩子高心下叹息一番,却也只能是点头:“既然如此,便按照咱们之前商量定下的,末将今日回营之后便秘密调动兵马进京,到时候令尊可举起义旗清君侧!末将必然影随!”

  韩子高一个右卫将军如果带兵进京那就是造反,可若是以到仲举的名义的话,那么可就只是权力斗争了。

  造反满朝文武都不敢,可若还是政治斗争,那大家伙儿自然还都是做壁上观。

  因此到仲举暗中纠结自己的家臣家仆,于凌晨时分发动政变,到郁持尚书省假的手令骗开城门,迎韩子高军入城!

  入城之后先行控制住安成王府,随后逼陈昙顼出宫,一出宫,就地杀死!

  之后到仲举进宫请陈宗伯上位,任免尚书省诸位尚书,从此正式掌管大权!

  两方商量约定了下来,于是韩子高便是送走了到郁之后急忙的便是驱车赶回军营。

  只是韩子高没料到的是,就在到郁站在门口看着韩子高的车架渐渐远去之后,眼前突然便是闪过两道黑影!

  到郁还没反应过来,便是一拳被撂倒在地,一下便是生死不知!

  此时韩子高也是急匆匆的返回了自己的军帐之内,他脚步匆匆的上前就准备找出虎符:“敲云板!紧急集合!”

  韩子高急匆匆的拿出虎符和伪造的军令就准备盖上自己的大印,所以只是满不在乎的对身后的将领吩咐了一声。

  只是那将领却只是站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韩子高的话一样。

  这个从始至终追随在自己身边的参将一向听话,今日如此反常,自然是引起了韩子高的注意,于是他抬起头来看向那参将:“我说,你………”

  然而韩子高在看到那参将面无表情的样子之后,便是一怔,随后绝美的脸上便是再无人色!

  “你………”

  参将叹息了一声:“唉………将军,您不要怪我………兄弟们总不能跟着你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韩子高脸色陡然涨红,声音微微有些嘶厉到有几分女子尖锐的声音一般:“你放屁!我何曾………”

  然而韩子高还没说完,便见那参将身后缓缓的走出了两个宿卫,韩子高不由得脸色又是猛然一白!

  参将让到了一边低着头不语,两个宿卫便是上前将韩子高双手一剪,便是带出帐外!

  韩子高脑子已经有些晕乎乎的,四周只觉得天旋地转,甚至只能听到自己的喘息声………

  一出大帐,方才见竟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手下的兵将们全部站在军营内,默默无言的看着韩子高,脸上都是带着关切的神色。

  当韩子高被强按着跪在那内侍面前的时候,在场将士们无不是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韩子高多年在军中与士兵同吃同住,威望早就不是皇帝能比的了。

  内侍缓缓的展开手中的圣旨,面无表情的宣读:“右卫将军韩子高,勾结到仲举到郁父子,谋反作乱,罪无可恕,着即………斩立决!”

  韩子高面色惨白凄苦,绝美到甚至连两边的宿卫都犹豫了一下,直到内侍喝了一声:“立斩不赦!还在犹豫什么!”

  两个宿卫这方才是抽出刀来,韩子高面色惨白,缓缓的闭上了双眼:“陛下,臣来见你了………”

  “噗!”

  鲜血飞扬,这位以美貌著称,却同时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物,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即使是在最后,他也完全忠于那位将自己从火坑中提拔出来的皇帝陛下,从未有过分毫改变………

  而此时的尚书省内,一脸阴沉的陈昙顼则是缓缓拔出了自己手中的环首刀,高高的举起,悬在那冷汗涔涔的掌印郎头上………

  “写!一字不差的,写!”

首节上一节311/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