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0节

  高肃抬起头看向李昌仪,李昌仪转过头看着高肃,两人四目相对,皆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几分不舍。

  李昌仪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你记得我跟你说的那句话吗?”

  高肃一怔:“哪句?”

  李昌仪张了张嘴,随后便是摇了摇头,转过头轻声道:“不重要了,你,保重。”

  说着便是转身离去,再没有半点留恋。

  高肃其实知道李昌仪说的是什么,但是他还是看着李昌仪的背影,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该走的人,不管说什么都无法挽留罢………

  在高肃被关在大将军府期间,高洋正在积极的拉拢怀朔贵族和一切能够动用的势力。

第51章 跳大神

  虽然很不情愿,但是高洋还是选择将崔季舒崔暹叔侄流放马城,将宋游道在晋阳下狱,以此来讨好怀朔贵族。

  然而高洋并不认为一味的妥协讨好就能换来尊重。

  高洋从娄昭君宫中回来之后,便是心事重重的将这件事跟他的改朝换代工作小组中的一位重要组员说了。

  这个小组如今由高德政负责,目前就只有算上高德政三个人,其中一个叫徐之才另一个叫做宋景业。

  这个徐之才出身东海徐氏,本是南朝人,后来他祖父被北魏俘虏了,自然也就迁居到北魏了。

  东海徐氏乃是医道世家,与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家族并称八世家传,都是以医术独步天下的家族。

  徐之才本人也是一位当世名医,对中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然而他其实最有造诣的………是妇产科………

  他发明的逐月养胎法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是妇产科大夫们的必修课,在妇科儿科草药的研究上,徐之才可以说是当世华佗一样的存在。

  而另外一位宋景业则是北平的一个守官,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他却十分擅长把握时机,同时他也有一个十分适合加入这个小组的技能星象占卜。

  简而言之就是个跳大神的,而这个跳大神的很敏锐的就嗅到了高洋的心思,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翻身的好时机!

  因此当高洋到达晋阳之后,宋景业主动上书给高德政,神神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周易上的东西:“易稽览图曰:‘《鼎》,五月,圣人君,天与延年齿,东北水中,庶人王,高得之。’”

  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在浩如烟渺的书籍中精准的找到这一句的,但是这一句还真就精准的搔到了高洋痒处,这就是高洋要的东西正统天命的根源!

  宋景业将这句话解释为:“东北方向的水,岂不就是渤海吗?在渤海将要出人主,高就是高氏啊!所以这句话分明就是说大王您马上就要成为天下的主人!”

  对上了………

  高洋很高兴,所以一个小人物宋景业就这样靠着胡说八道成功的加入了高洋的创业小组,成为元老之一。

  高洋需要这样专业对口的人才,更何况他本身就没有高澄那种实力,高澄的团队那是杨崔季舒陈元康这种狠人,而他身边不是妇产科大夫就是跳大神的………

  身份可能不太好听,但是绝对都是技术对口!

  徐之才和宋景业这俩人这段时间在晋阳不断的在高德政的指挥下搞些什么麒麟现世什么鱼肚子里写着或是半夜狐狸叫“大齐兴,高氏王”之类的活儿。

  也因为如此,高洋如果说有谁能够商量的话,除了高德政之外,也就剩下这俩了。

  高洋将娄昭君的态度跟宋景业说了,宋景业却并没有惶恐或是紧张,反而是笑着对高洋道:“诚如太妃所言,恰恰正是大王您应当尽快登基的原因。”

  高洋闻言也是笑道:“孤王也是此意。”

  高洋明白为什么怀朔集团对他称帝的事情态度这么消极,这也恰恰是高洋急着快些登基的原因。

  因为比起乱世枭雄高欢和有父亲扶持同时自身还精于权术的高澄,高洋的根基实在是太浅了。

  对于高洋来说,一抬头面前不是这个叔叔就是那个大伯,几乎各个都能伸出指头指他两下,他还不能有脾气!

  这样长此以往,势必要为其裹挟,渐渐的失去权势,成为怀朔集团的应声虫!

  这绝对不是高洋愿意看到的,他虽然选择了退步,将崔暹等人废掉表明自己没有重用汉门打压怀朔的意思,但是他也绝对不能成为怀朔集团的傀儡!

  所以越是如此,高洋越是急需登基,趁早的定下君臣名份,没有威望的他,就更需要帝王的身份来为他加码。

  只有成为了皇帝,确定了君臣的名份,才有资格统帅怀朔,不然,他就是高王的第二个儿子罢了,永远成不了丞相和大将军!

  此时为了登上帝位,高洋已经做出了让步,但是却不能一直让步,所以高洋心中已经有了另外的计划………

  -----------------

  建康城以青砖铺砌,外设竹篱,内外六门,北据长江天险,内环秦淮,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北过蒋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四周固若金汤。

  健康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成为外围防线,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城市规模堪称此时中华乃至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城市。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带来的是物阜人兴的繁荣昌盛,建康城此时人口将近两百万。

  自南齐之后,一直到如今,建康城不断的在向着富贵窝子的方向发展,其豪华称富,莫说世界,就算是同为中华的其余两个国家也是远远不及。

  这座城市的主人,梁武帝萧衍为这半壁江山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和发展,让他如一颗明星一般,照耀世界。

  然而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却信佛已经到了魔怔的地步,史学家给他单独创造了一个十分贴切的词“佞佛”。

  因此梁朝在他的治理下,佛教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生长,他本人不仅精通佛法且参与了佛教理论的很多改革,而且他还鼓励民间信佛,可以说间接的为日后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至少在此时的梁朝内部,光建康城周围,佛寺已经到了数不胜数的地步,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若你走在建康城中,你会看到无数的商船穿行秦淮河上,自天竺东瀛琉球等等世界各地的外国商人们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行走其中,还有遥远的黑人国度过来的黑皮肤的昆仑奴。

  四处都是闲适的路人或是施施然游于秦淮河边,或是乘舟饮茶,或是高士轻挥羽扇谈法论经。

  小贩们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孩童嬉笑着穿行街头巷尾,卖酒的娘子穿着襻膊儿笑着打酒,友人站在街头相互作揖行礼闲谈近况,远处传来阵阵山间佛寺的晨钟暮鼓………

  然而此时出现在萧确眼前的,却是一副人间地狱………

  面黄肌瘦的人躺在尸堆之中,睁着一双饿的昏黄的双眼无神的看着灰蒙蒙的天空,两侧街道破败不堪,沟渠之中黄褐色的尸水如同小溪一样缓缓流淌。

  四处都是黑乎乎灰蒙蒙的烟雾,劈里啪啦尸油燃烧作响,到处都是断壁颓垣,街道上空无一人………不,准确的说,是人都堆在路边!

  偶尔会有一两个行人,也是如骷髅一般的用树杈支撑着身体,面容呆滞蓬头垢面的走着,不知道该走向何处,或许只是还没死,所以不甘的努力逃离身后的坟墓。

  而就在他的身后,同样瘦骨嶙峋的野狗眼睛冒着绿光,口水四流的死死盯着他,只等他倒在地上,便上前享用这顿“新鲜”的美餐。

  “君侯!前面好像是黄四郎的家!”

  紧皱着眉头看着四周的萧确还在努力的将眼前这人间地狱和自己印象中的建康城努力拼合,却听身边的侍卫这样喊了一声。

  黄四郎,建康城最富有的人,当初萧确还没有跟着父亲就藩的时候,他和他父王萧纶就是黄四郎的座上宾。

  因此萧确来了兴致:“走,去看看!”

  于是萧确带着两三个侍卫便是走进了黄四郎府上,敲门半天无人应,萧确察觉到不对,便是叫人将门砸开。

  只见门内依旧是死寂一片,萧确命人呼喊,依旧是久久无人应答,院子内杂草丛生,狐兔奔走,廊檐下蛛丝结网绿蓬糊窗………

  “君侯!快来看!这………”

  萧确还没从失神当中醒过来,便是只听侍卫又是喊了一声,于是萧确急忙的便是跑了过去,随后看着侍卫手指的方向,不由得瞳孔一缩………

  只见一具身体溃烂灰败,已经爬满蛆虫蚊蝇的尸体,穿着金丝织就的锦绣衣裳,身后堆满了金银珠宝,就这样静静的躺在上面,尸水四流………

  “君侯,您应该看看这个。”

  这种精神震撼还没有消退的萧确顺着侍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尸体前面,似乎是散落着不少骨骸………孩童的骨骸。

  侯景围城数月,尸体还远远不到能显露白骨的地步,而这具孩童的尸骨,却如此的………干净。

  萧确猛地便是捂着嘴退了出去,一众侍卫也是面如土色,急忙的退了出去。

  萧确在外面定神了许久,方才是叹息了一声:“生把火,走吧。”

  建康城内一路走来不知道见过多少这样的情形,住的远一点的还好,最起码不用受侯景的兵威威胁。

  而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曾经的那些世家豪族女子,也不得不放下尊贵的身份出去挖野菜,至于建康城内的则是只能自求多福,就像这个黄四郎一样,家财万贯此时却也换不来一个鸡蛋,只能穿着锦绣绢帛生生饿死在家中。

第52章 南梁

  一路上的这种惨不忍睹的景象比比皆是,萧确的心也越发的沉重。

  直到他回到了自己幼年时的那座宏伟豪华的宫殿,见到了自己印象中的那个祖父的时候,萧确终于压制不住内心的悲戚扑倒在地嚎啕大哭了起来!

  那个和蔼可亲红光满面的老人,此时已经恍若风烛残年一般,面如土石,仿佛树木一般粗糙的脸上带着呆滞,微微垂着双眼,高大的身型佝偻干瘦,再也没有了曾经意气风发吞食天地的气魄。

  站在老人身边的一个穿着十分考究,两撇小胡子修剪颇为精致的中年人则是急忙上前:“仲正莫哭,你今前来,可有吃食?”

  萧确这方才是急忙的起身抹了眼泪,却还是忍不住哽咽的急忙解开怀中甲胄,从其中取出了一个大包裹,身后的侍卫们也都是如此。

  萧确打开包裹,急忙的便是膝行几步上前,捧着奉给老人:“孙臣别无他物所持,只能挟些鸡子进献,陛下请用一点罢。”

  一旁的中年人看着萧确手中捧着的鸡蛋,不由得咽了口唾沫,他们已经饿了不知道多久了………

  虽然在侯景围城之前,他们就已经紧急储存下了将近四十万斛米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建康城涌进的大批难民,这些粮食早就所剩无几了,就算是他们此时也不能吃多少东西,要留给守城的将士们。

  梁武帝萧衍看着萧确捧到自己面前的鸡蛋,缓缓的伸出了干枯如树枝一般的手,拿起了一颗,停顿了一下,随后却还是轻轻的敲开,剥开了蛋壳,用极其嘶哑的声音轻声道:“给大家分食了罢。”

  他身边的太子萧纲早就等不及了,闻言先是行礼应了一声,随后便是急忙的从萧确手中接过鸡蛋,给两侧的嫔妃公主王子们尽皆分食了。

  这些曾经连山珍海味都不放在眼里的贵人们,此时却因为一个鸡蛋而泪流满面,狼吞虎咽吃的津津有味………

  萧衍吃斋念佛四十年,在这四十年内,他身为皇帝却从未近过女色,更没有吃过一口荤腥!

  事实上佛教禁止吃肉的规矩就是从他开始的,萧衍的前半生杀戮太重,以至于后半生当他遁入空门的时候,却连肉食都不肯用了,他认为杀生,是最大的罪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制力如此恐怖的人,此时看着手中的鸡蛋,却是也忍不住缓缓的咽了口唾沫,虽然极力的维持皇帝的威仪,却还是难免微微有些颤抖的张开嘴,轻缓的细嚼慢咽着………

  矜持却又快速的消灭了手中已经有四十年不知其味的鸡蛋,萧衍方才是看向面前泪流满面的萧确,叹息了一声开口道:“今日如何?尔父等既来驰援,缘何隔岸不救?”

  萧衍要是不这样问还好,一开口问,萧确哭的更大声了………

  萧确当下便是哭着一五一十的对祖父哭诉了起来:“自跛贼围建康,父王率先起兵勤王,谁料兵败采石渡,只得退回京口休整以待援军。”

  “正在此时司州刺史柳仲礼和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等人赶到后,不先设法勤王解围,却因为谁来做勤王盟主,先行大打出手!”

  “后衡州刺史韦粲居中说和,方才是将此事说定,由司州刺史柳仲礼任勤王大军盟主,谁料其后不久,衡州刺史韦粲战死,柳仲礼此小人,居然,居然畏战不前,孙臣等多次请战,此人只顾饮酒作乐,全然不把君父安危放于心上,比之跛贼更为可恨!”

  萧确说着便是跪在地上磕头哭喊道:“二十万大军一江之隔,近在咫尺,竟无一人援救,文武大臣宗室子孙无一人敢战,跛贼些许盟誓之意,便是争相贿贼,只求自全,不求勤王,如此作为,江山怎能不亡!”

  不怪萧确怨念这么大,因为他着实是冤啊………

  他爹邵陵王萧纶是萧衍的六子,倒是没跟萧衍其他的子孙一样缺德,对于萧衍的命令最起码还是听的,萧衍一让他攻打侯景,萧纶便是火速起兵进攻侯景驻扎的寿阳。

  只是没料到侯景给萧衍来了一出闪电战,萧纶还没来得及到寿阳脚底下,便是又火急火燎的进京勤王来了。

  如此疲惫之师如何能跟侯景对战?更何况萧纶还采用了他手下一个大坑货赵伯超的计策,想跟侯景来一出奇袭………

  要知道侯景最擅长的战略就是奇袭,靠着奇袭侯景不知道为北魏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更何况人家以逸待劳你疲惫之师如何是人家对手?

  于是萧纶自然而然的就被侯景给击败了,三万多人被侯景八千人追着砍,赶逃回丹阳,就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

  萧纶不敢上前了,便是只能就地等待其他盟友前来,也正因为如此,萧纶错过了和柳仲礼争夺盟主之位的机会。

  等到萧纶带着兵马和柳仲礼汇合之后,柳仲礼对于他们十分傲慢,萧纶因此十分不满。

  讲道理,我一个皇子,还是第一个起兵勤王的,要不是老子在采石渡兵败了,你一个州将有什么资格对我这样吆五喝六的?

  因此本来就各怀鬼胎的勤王盟军因为这些嫌隙变得各自之间更是一盘散沙,比之当初虎牢关外的袁绍等人还要分崩离析。

  就在这个时候,少壮派们不愿意了,宗室当中以邵陵王萧纶之子萧确为首的,湘东王萧绎之子萧方等、鄱阳王萧范之子萧嗣这些年轻一代的主战派对于这个现状十分不满。

  别的不说,别看萧老头这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畜生一个比一个小人,生的这几个儿子却都是个顶个的好汉。

  萧确萧方等萧嗣一看这帮人这个德行的跟着他们混迟早萧老头是个死,于是果断带着各自兵马便是直接脱离队伍,三人去攻东府城。

  三人虽然年纪小,但是的确是精于战略的好手,只要切断了东府城,他侯景就是纯瓮中之鳖!

首节上一节30/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