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肃老老实实的应了一声,随后便是退了出去,站在宫殿门口许久,高肃方才是回过神来。
随后双眼微眯的看向远处,娄昭君给自己找的这户人家,真的是娄昭君的意思吗………
“陛下,关于先帝的庙号草拟,臣等已经奉于陛下桌前,请陛下查验………”
高殷将面前的奏折缓缓打开,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为先帝上庙号,显祖,上谥号,文宣!”
高殷缓缓点头,祖有功而宗有德,《晋书》有云:“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宁济六合,受命应期。”
我如此功德盖世英明神武的祖先啊,你辅佐世间的功劳遮盖了整个世界,你的泽披苍生,是上天眷顾的人主,就该由你来当皇帝!
聪明睿智曰文,宽宏广大曰宣!文宣,简直是太和高殷的口味了!
如果说按照高洋的口味,这个庙号他应当是十分满意的,但是文宣这个谥号他绝对是打死都不愿意要………
不过这显然也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了,你人都死了,不愿意有个屁用。
于是高殷十分满意的将奏折收起来道:“爱,爱卿等………推举的,自然,自然是极,好的。”
魏收等人闻言便是有些振奋,魏收尽皆这便是将高殷的即位诏书和一些流程都是跟高殷汇报了,高殷也没什么异议。
说过了这些事情之后,魏收便是有些犹豫的上前对高殷轻声道:“另还有一件事需要禀报陛下。”
高殷闻言便是看向魏收:“什,么事?”
魏收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宗庙之中,陛下的位置不知道究竟该………呃,该是怎么个章程,还请陛下示下。”
高殷闻言便是怔住了,随后自己也是陷入了犹豫当中。
高洋对自己的父兄还是很不错的,给高欢上的是太祖,庙号献武皇帝,开创基业者为太祖,献武也绝对是上佳的庙号。
而大哥高澄庙号世宗,谥号文襄,这个也是个美谥,守成中兴者曰世宗,高洋在死后荣光上面并没有对高澄吝惜。
但是现在问题就直接丢给他儿子高殷了,要是按照正常来说,自己是皇帝肯定是给自己爹极尽荣誉了,更何况高洋上的庙号是显祖,而给高澄上的是世宗。
没有祖比宗小的道理,所以此时高氏宗庙当中,摆在最中间的是太祖献武皇帝高欢的灵位,摆在右面的是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灵位,也就是说高洋只能摆在左面的灵位。
可是这样一来,高洋岂不是就低了高澄一头?
古人时代不同对于左右的尊位也不同,而且事情不同,左右尊位也不同。
如果是吉庆的活动的话,那么就是以左为贵,如果是丧葬吊唁,则是以右为尊。
官职上左将军也要大于右将军,左丞相大于右丞相,然而左迁称之为贬谪,右迁则反而是升官。
作为座位排序上,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古人尊东,故座次上以主座来看是左为尊,实际上应当是进门右手为尊,而到了车上,则是以左边的座位为尊者。
还有很多具体的要具体的看待,总而言之十分复杂。
但是在灵位的摆放上,是以吊唁来论的,所以应当是以右为尊,依次应该是最中间的祖,左面两个,右面两个,总共是五个为一庙。
普通人家的话,就在左右两面墙再摆灵位,而天家则是这五个就是一个庙了,需要再在旁边再建一个宗庙来摆放接下来的祖宗灵位。
后世的万寿帝君就因为是兼祧的皇帝,所以不愿意认大伯朱樘为父亲,加封了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也要摆进宗庙。
就是因为宗庙五个已经摆齐了,所以朱厚才将明太宗朱棣,给改成了明成祖,单独又立了一个庙挪出去了,这才把自己父亲给挪进来了………
而高殷此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他爹算是开国之君,可是要给挪出去,就太不像话了,这岂不是相当于自己打自己脸说自己不是顺高欢的位下来的?
但是要是继续留在这个庙里,就一定得比高澄高一头,问题是哪有弟弟比兄长高一头的?这岂不是让人笑话?
可是要是比高澄矮一头………
高殷琢磨了一会儿,随后便是对侍者吩咐道:“兰,兰陵王出,宫了吗?”
侍者回道:“大王如今还在太后宫中回话。”
高殷便是急忙道:“速速………派人请,请王兄过来说话。”
高肃此时刚从太后宫中出来,便是得到了高殷的召见,于是高肃也不敢怠慢,急忙的便是前往了昭阳殿来面见高殷。
第231章 地宫
一进门刚要见礼,高殷已经起身快步的走了下来:“王兄不必多礼!”
高殷笑着上前将高肃给扶了起来,随后便是对高肃笑道:“传召,王,王兄前来,也,也是有要事………相商。”
高肃闻言便是看了一眼旁边默不作声的魏收等人,对高殷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高殷笑着摆摆手:“吩咐,谈不上………”
高殷对身后的魏收等人道:“你,你们们先,在这儿侍候着,等寡人,寡人………与王兄商量之后,再再作计较。”
魏收等人急忙的应了一声,随后彼此对视间,皆是从彼此眼神中看出来了,陛下如此敬重依仗这位,想必这位兰陵王在新朝必定是一方新贵啊………
高殷带着高肃去了偏殿之中说话,高殷坐下之后见高肃依旧侍立,便是笑着对高肃道:“王兄………不必拘礼,坐!坐下说话!”
高肃谢过了,方才是坐下,高殷这才是对高肃道:“特,特召王兄,前前来,是有,有要事相商。”
高肃闻言便是肃容道:“有什么事情,陛下吩咐就是。”
高殷便是笑着对高肃摆手道:“你,你我,兄弟,不用,用多言,兄,兄长不必客,客气………”
高殷紧接着便是将事情对高肃说了,随后便是看着高肃严肃道:“我,我的意思思是,长,长幼有序,还是,还是以兄长为尊,伯,伯伯父,不动,兄长之意,如,如何?”
高肃当即便是道:“先帝乃开创之主,万不可居于人下,虽长幼有序,然文襄早逝,论功不及先帝,应当居于先帝之下才是。”
高肃面不改色的说着,心中却是对高澄一阵道歉,您先忍一忍,大不了等以后儿成事了再给您挪回去………
高殷闻言却是摆手道:“不,不可如此,此说,文襄有功,先帝,先帝终,终究为文襄之弟,我,我心意已决,召王兄前来,也,也不过是高肃王兄一,一声,王兄万万,不可以我,我父子为念!”
高肃又是请辞,然而高殷却是心意已决,高肃反而是有些不理解了,难道高殷跟自己说这些,是真的要保留高澄的灵位在高洋上面,而不是给自己个面子,让自己体面的主动提出来?
高殷见高肃犹豫,便是笑着道:“我,我就知道,王兄………当是有所,有所顾虑,实不必如此,一切………一切依长幼统序,便是!”
高肃见高殷诚恳,如此方才是犹豫了一下,对高殷拱手抱拳道:“如此,多谢陛下了。”
高殷笑着摆手:“我,我还不是,陛下,王兄,忒多礼!”
高肃闻言便是笑着对高殷道:“也不过是眼前之事了。”
高殷便是对高肃道:“王,王兄,留在邺城,邺城,等我,我的登基仪式结束………再行回幽州吧!”
高肃点头称是,随后高肃便是犹豫了一下,对高殷道:“提起来这个,实在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跟陛下说。”
高殷见高肃似乎有难言之隐一般,便是大手一挥:“王兄,但说无妨!”
高肃便是对高殷叹息了一声道:“臣知道,父死三年子不改其政的道理,只是………”
高肃说着,便是将高浚和高涣的事情说了,高殷闻言也是放才想起来他二人。
高肃便是对高殷道:“三叔七叔终究是长辈,无论如何………也是上辈子人的事情了,死者为大,如今陛下已经去了,是否该………给三叔和七叔一个入土为安?”
高殷叹息了一声:“早,早该,如此!多亏了王………兄提点!不使我,我,落得无仁无义,之境地!”
高殷叹息一声:“虽,虽王兄所言,父死三年子不改其政有,有理,然,然先帝,先帝所为多,多有不该之之处,当初,当初我未能劝阻,如今,如今自当………拨乱反正!”
高殷是个纯孝之人,所以如果当着外人的面,他是绝对不会说这些的,但是当着高肃这个心腹的面,他方才是敢说高洋做的一些事情太荒唐过份了。
事实上他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并且他也的确早就想到等自己上位了,就该将这些全部都安排重新回到正轨上去。
因此高殷便是对高肃道:“只,只是,我最近,忙于登基,这件事,事,就交给,交给王兄您,您来处置吧!”
不光是高殷最近很忙,最主要的还是高殷还没有登基,而且由他直接接触的话,多少会有些打高洋脸的意思。
所以高殷还是准备大规模的反正翻案等到自己真的上位再说,现在这些事情,就先交给高肃来做。
高肃当下领命,他还巴不得如此,他不光是真的为高浚和高涣伤心惋惜,主要的这件事由他提出来又由他完成,宗室内部他自然是会赢得一些关注的。
于是高肃当下便是召集了宫中宿卫,高道豁很快便是带着人来了,看到高肃的时候颇为的有些不自在。
高肃倒是没搭理他,这小子马上就要高升了,据说是要外派去做刺史了,不过他就是做都督,都跟高肃不是一个位面的人了,此时自然是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上前:“大王。”
高肃点了点头:“我点几个人。”
高道豁也不敢问是干什么,只是老老实实的应下了,随后高肃便是上前,人群中一扫………
大多数都已经不是当初自己熟悉的人了。
的确,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他们当中有的也早就攒够资历外派出去升官了,要不就是因为上次自己仅凭三言两语就将高道豁给架空了,这件事肯定是叫高道豁警铃大作,大换血是肯定的。
不过高肃还是从人群中找到了熟悉的面孔,笑着招了招手将那人叫到面前。
那人也是笑着上前躬身:“大王!”
高肃笑着道:“叫什么名字?”
那人拱手道:“属下成休宁!”
高肃闻言便是笑着看着成休宁道:“知道为什么叫你出来吗?”
成休宁笑着道:“知道!属下武定七年曾追随大王在宫中平叛!那一年………大王七岁!”
高肃闻言便是感叹道:“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啊………”
成休宁便是十分高兴的对高肃道:“但是大王还记得属下!”
高肃闻言便是笑着看向他,随后便是道:“我这儿有个差事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一趟?”
成休宁当下便是肃容对高肃抱拳道:“王但有所命,岂敢不从!臣从未忘记大王当初对我们说的话,效死高氏!责无旁贷!”
高肃闻言便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便是让他点了他的部下,当下也没和高道豁打招呼,便是带着他们去了天牢。
现在的天牢已经完全被填平了,高肃便是命他们沿着天牢的轮廓挖掘,一直挖到了深夜,地下方才是传来声音:“挖到了!”
高肃急忙的便是接过火炬:“速速带上来!”
随后便见士兵们抬着两个担架走了上来,众人簇拥着落到了一旁的平地上。
成休宁举着火把上前照着:“大王,请。”
高肃上前,两个士兵便是将白布揭开,只见两句丝状极其恐怖的尸体趴在担架上。
由于烈火的焚烧,两人还保持着死前的肢体动作,只能依稀的看出些许体型的差别,而两人浑身上下已经完全是漆黑的焦炭状了,脸上则是大张着口,瞪着眼睛,实则已经变成了骷髅。
高肃叹息了一声,摆摆手示意他们退后不要用火炬照着尸体了,便是上前跪在地上磕头:“三叔,七叔,侄儿来接你们,入土为安!”
高殷的登基仪式是和高洋的出殡一起举行的,文武群臣以杨和斛律金为首,众人送高洋一起出了邺城。
高肃自然也是在队伍当中的,甚至于他的位置还不是特别靠后,而在邺城内甚至还是由高孝瑜和高肃搀扶着泣不成声的高殷走着。
到了邺城城门口,高殷其余的兄弟们倒是还能送,但是高殷就不行了,因为他是嗣君,不能随便出邺城,而且他马上就是人间至尊了,送殡这种事情即使是送的他爹,他也不能去做!
于是杨领头,众人到了邺城外早就修建好的武宁陵,文武群臣于陵外跪哭送,而高氏兄弟并杨斛律金等重臣,则是哭着上前亲自抬着高洋的梓宫,缓缓的走进了地宫。
两扇极其厚重的青石大门内,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地宫甬道,甬道两侧东面画青龙,西面画白虎,再往下则是一百零八人的仪仗队壁画,上面则是四十八种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走过了漫长而空幽的甬道,正中间是方兴的地宫宫室,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棺床。
高肃等人哭着将高洋梓宫摆放到巨大的方形棺床上,倒退几步,跪地再拜。
宫室的头顶上,画满了星宿,以及一条由星宿组成的巨蟒,缓缓的盘绕着圆形的地宫顶棚………
第232章 元可儿?
众人祭祀一番之后,便是倒退着缓缓走出了高洋的地宫,等到所有人都倒退着走出来跪在地上之后,便是缓缓的关上了陵园的大门!
两道浑然一体的青石大门缓缓关闭,高肃心中不由得便是升起了些许的历史沧桑厚重之感。
这两扇门一关,高洋再次重见天日,就要在一千两百年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