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高肃同样在白羊峪往南方向,沿着滦河向下,终于找到了一片四周山脉环绕中的一片河滩冲击平原。
这里土地开阔且肥沃,最重要的是沿滦河一脉,水流不算湍急,同时环水而设,四周又有山脉环绕,易守难攻。
高肃一眼便是相中了这个地方,于是原本修葺长城的民夫又被他抽调出来来建设县城,本来要偷偷摸摸的干的,只是现在既然已经是自己的封地了,高肃自然也就是放开手来做。
而高洋的土木工程还在继续,他修筑的这段长城工程十分漫长,可以说是自秦汉长城之后最为宏伟壮观的长城了。
于此同时经过朝堂上的激烈争吵以及高洋本人的授意,郭元建的事情已经被翻篇了,高洋派人前往江陵向现在已经登基了的梁元帝萧绎致歉并且表达了和平的美好愿望。
而萧绎自然是欣然接受,同时表达了两国交好的意愿,愿意向北齐纳贡称臣,两国互通使者,保持关系。
高洋当然也是欣然同意了,便是直接派出了使者前往江陵交好,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然而对于此时的萧绎来说,这个消息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得到了高洋的回复之后萧绎十分兴奋的对齐国的使者道:“上国能有如此胸襟,当真是叫我等如沐天恩,上使一路舟车劳顿,想必已经累了吧?快快送上使下去休息!”
使者躬身告退,萧绎便是笑着不时的看着手中的国书,好似狠狠出了口气一般!
第157章 两国交好
萧绎弹了弹手中的梁国齐国交好的国书,哼哼两声笑道:“如今我看黑獭还能奈我何!”
一旁的尚书令王褒闻言也是急忙的送上彩虹屁:“陛下这一计以齐制魏,将两个虎狼之国玩弄于鼓掌之中当真是高明啊!”
萧绎不免得意的哈哈一笑,随后便是对众人冷哼一声:“宇文黑獭,贼子小人,已经占据了朕的川蜀之地,居然犹不知足,还扶持萧那个背祖的逆子叛臣做皇帝!俨然是不把朕放在眼里!朕岂能让他如意!”
萧绎这话说的就跟当初被萧纪兵临城下,吓的急吼吼的派人去给宇文泰发消息:“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的不是他一样………
公子纠和小白争夺齐国国主的位置,后来小白赢了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而支持公子纠的鲁国人又不愿意得罪齐国,就问该怎么处置公子纠。
鲍叔牙就代替齐桓公给他们写信:“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意思就是子纠是我的亲人,不用顾虑他,请直接杀了就是了,管仲是我的仇人,一定要得到他才甘心!
鲍叔牙知道管仲有才华又怕鲁人杀了他,方才这样说。
而当初萧绎向宇文泰求救的时候就直接用的是这句“子纠亲也,请君讨之”,意思不言而喻。
结果宇文泰不仅没帮他解决掉萧纪,反而还白白捞了那么一大块儿地盘,这你叫萧绎心里怎么能舒服的了?
萧绎刚刚扫除了国内外一切的敌人和仇人,几乎将他的所有男性亲人全都送下去陪梁武帝萧衍去了,甚至于他自己的亲儿子都死了跑了不知道多少个!
如果说南梁不是一个偏安政权的话,那么萧绎或许已经完成了一个皇帝全部的文治武功!将生死线上的大梁重新拉了回来,将分裂的国家重新归拢为一个整体,而做到这一切的他甚至于连江陵城半步都没有踏出去!
龙盘江陵镇天下,挥斥方遒定乾坤!
这是何等的功绩,又是怎样的皇帝!他曾经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长于文士,愧于武夫。”
然而现在他却做到了那些武夫没有做到的一切,足不出户便是平定天下正朔乾坤,这是何等的文治武功!
萧绎觉得自己简直称得上是当世第一人,觉得自己的功绩出了老爹萧绎之外简直是无人能比!
而就在这种心态下,刚刚在襄阳登基称帝的萧自然是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而在背后扶持这个伪政权的西魏自然也就成为了萧绎的大敌!
萧绎当然知道自己并不是西魏的对手,所以他选择投靠能成为西魏合格对手的人,北齐。
送走了齐国的使者下去休息之后,萧绎便是重新问向了一旁的王褒:“最近朝堂之上关于迁都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定论了?”
王褒急忙的便是低声道:“陛下没有名言,谁敢胡乱议论此事?只是………”
王褒还是犹豫了一下对萧绎道:“臣还是以为陛下应当尽快返回建康,江陵终究太过凶险,面对襄阳和西魏无险可守,一时间又难以调集兵马,如今陆纳之辈仍旧在叛乱,虽王琳去而招降,只怕也将留在湘州,日后若有什么意外,一时间难以以调动,建康方面王僧辩又逆流难上,恐怕………”
当初萧纪出兵吓的萧绎都刻他的草人用钉子扎扎小人想咒死他了,之所以吓的连这招都想出来了,就是因为当时的江陵完全无险可守无兵可用!
当初萧绎派王琳去招降陆纳,结果正和陆纳打的火热的王僧辩也上来轴劲儿了,无论如何都不放王琳过去,执意的要弄死陆纳。
搞的陆纳没办法只能是另立新主,侯景之乱的时候有个叫李洪雅的人趁乱占据了零陵,属于那种平民出身的,就是趁着天下大乱占据了个地盘,也没有官方认可的身份。
见陆纳造反了,便是找到了机会,急忙的向萧绎请求征讨陆纳,而萧绎也是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同意了,册封他为零陵上将(开玩笑,实际上是营州刺史,不过营州在辽东呢所以就是个虚衔)并讨伐陆纳。
然而这个零陵上将和那个零陵上将充分发挥了这个称号的技能,没俩回合就被陆纳给击败了………
当时陆纳本来是要宰了他的,一听说他姓李,当时有方士测算天下未来的王朝将会有那些皇帝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十八子”,就是李字,寓意着未来姓李的将会成为皇帝。
因此陆纳就没杀李洪雅,相反现在出了这么一桩子事儿,干脆直接立李洪雅为新主子了!
王僧辩人都麻了,再加上那边萧绎催的急,无奈之下只能是让王琳过去劝降了,王琳一到,陆纳果然也真的投降了。
然而谁都清楚,王琳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江陵了,他肯定是要在湘州这一片儿称王称霸了,绝对是不可能再回江陵送死去了。
所以实际上虽然目前来说萧绎的确是名义上统一了萧梁,但是实际上各州刺史州将们对萧绎只是名义上的承认,却依旧是各自为政,甚至于包括王琳!
所以王褒不可能没有这样的担忧,若是有朝一日王琳有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再和北面的萧西北的宇文泰一勾搭,那江陵可是四面八方全是敌人啊!
江陵为什么富庶?当然是因为交通便利,可是交通便利同样意味着一个问题谁都能来!完全无险可守!
当然王褒也不全然都是一片为萧绎着想,真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王褒他们都是建康士族,所以他们当然希望皇帝能重新回建康的好。
这也是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黄罗汉等人反对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荆州本地士族,他们当然希望皇帝还能留在荆州。
所以这帮人从当初萧纪杀出益州就在争这个,到现在萧纪挂了,他们还在争这个………
前几天萧绎似乎终于下定决心了,要收拾东西回建康,然而这些人立马就蹦出来哭谏说建康那地方早就王气已尽了,咱们这儿有童谣说“荆州洲数百,当出天子”现如今枝江上又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刚好满一百个,陛下就龙飞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是上天让您留在荆州,这是您的龙兴之地,怎么能随便去建康呢?
王褒这些人看他们开始玩封建迷信这出了,便是讲事实摆道理的说这边无险可守,那边人就说这边无险可守,建康都跟北齐只隔着一条江了就叫有险可守了?我看分明就是你们东人想劝陛下回东面,有利可图!
这一下可把建康士族给惹火了,我们打了这么多年嘴炮了难道还能败给你们这帮荆襄蛮夷?
其中有一个叫周弘正的直接蹦出来:“东人劝归东就是有利可图,西人劝留西,就不是有利可图了?”
这一句直接杀死了比赛,也将萧绎给逗笑了,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暂时的搁置了下来。
只是此时见萧绎又提出来,王褒便是急忙的补上一刀,企图劝萧绎尽快回建康。
而萧绎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样一直拖着也确实不是办法,于是他便是对王褒道:“明日朕宴请完齐国和西魏使者之后,你召集群臣五百人,叫他们在殿上等我。”
王褒有些意外有必要召集这么多官员吗?但是却也是只能点头应下了。
次日一早,萧绎便是宴请齐国使者和西魏的使者一同觐见饮宴,席上萧绎对齐国使者频频进酒,口称上使,而对西魏使者,则是眼睛看都不看一下。
西魏使者心中不快,只是看这情形当下便是明白了怎么回事儿了。
果然酒足饭饱之后,萧绎便是对西魏使者道:“我对咱们两国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很满意,请您回去之后跟太师说一声,我希望最好太师能立马派人来跟我交涉,咱们商量出一个合适的边界出来,否则的话………勿谓言之不预!”
西魏使者简直快要气笑了,而一旁齐国的使者见状也是拱火笑道:“所言不错,既然双方对边界都不满,那么就应该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蜀地和荆襄我没记错的话都应该是人家萧梁的地盘吧?当初你们趁着人家内战就夺走了,未免有些太不地道了………”
齐国使者笑呵呵,西魏使者鼻子都快冒烟了,当下便是冷冷的道:“跟阁下有什么关系?莫非齐国也想插手?”
那齐国使者闻言只是笑着摆摆手道:“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罢了,不过………阁下真的想要我齐国插手吗?”
那西魏使者噎了一下,他话说得狠,可也不过是放狠话罢了,实际上他清楚,齐国的国力远不是西魏能比得上的,更不用说再加上个南梁了!
因此那使者十分气愤的便是起身对萧绎拱手道:“既然陛下不欢迎我们西魏,那外臣离去便是了!陛下的请求,外臣也会一字不差的,如实禀报!”
使者一字一顿的说着,随后便是拂袖而去,萧绎确实不屑的撇了撇嘴:“果然关中蛮夷,未通教化………”
说着萧绎便是对齐国使者继续劝酒:“来来来,使者,咱们继续!继续!”
-----------------
“乡亲们!既然家乡已经活不下去了!那何妨换个地方!正好我听说北面有个地方土地平坦肥沃,有江水环绕………”
“对老乡!就是往北走!哎呀!北面虽然冷,但是那地可还没人开拓呢………更何况难道咱这边儿到了冬天就不冷吗?”
“我跟您说啊,我是龙城人,龙城在哪儿?在最北面啦!我那边儿都有人住,你说平州怎么会住不了人呢?”
“这不下雨你有啥法子,不往北走,留下来就是个死………我可听说南面还在打仗呢,难道你想去打仗?”
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坑蒙拐骗,高肃站在龙山上看着下方滦河畔渐渐热闹起来的城市,不由得嘴角微微挑了起来………
不光是从四处骗来的移民,包括修筑长城的民夫,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这里,所以渐渐的原本平静的荒野,逐渐人烟繁盛了起来。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后世在电脑上玩文明6一样的成就感满满,看着原本的不毛之地在自己手中渐渐的成长起来,甚至于富甲一方。
高肃选的这个地方可真是个地方,众人之后才意识到了高肃挑选的有多精准,既辖制了建昌青山等地,又与平州卢龙呈犄角之势。
同时占据濡水最重要最富庶的枢纽,所以迁安县没用多长时间很快便是成为了平州南部一个重要的节点。
迁安县北部的建昌是胡汉交融的重要集市,所以很多货物和商人都需要从迁安县路过,渐渐的迁安县的商业经济也跟着繁荣了起来。
然而高肃此时却也依旧有头疼的地方………
“四郎,找,找遍了,还是没看到。”
燕子回气喘吁吁的走了回来,在他的身边跟着几个人,这些人都是多少年的老矿工和铁匠,基本上都认识铁矿石长啥样,高肃将他们编成了几个小队,由自己手下这几个亲信带着向四周搜寻着矿山。
然而六个月过去了,一无所获………
按照高肃的记忆,矿石并不是全都深埋的,比较丰富的地方地表也是存在一些裸露的矿石和散矿的,所以没道理找了六个月还没找到啊。
其实当初众人也质疑过高肃为什么笃定这里有铁矿,就算是有,咱们怎么找到具体位置啊?
当时高肃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能用一个土办法………翻!
就是给我把这方圆百里翻个遍也要给我找出来!
说起来容易,然而高肃命人粗略的探访之后方才知道,这附近有将近大大小小四十多个山!最矮的也有个一百米左右!
矿山矿山,高肃觉得铁矿肯定是在山里的,所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一步一步的将这四十多个山全都翻个遍!
于是高肃以迁安县为中心向四周派出这种小队一步一步的走着搜寻,这些人全都是老手了,只要有铁矿石肯定能发现!
第一步就是距离最近的这几座山,黄台山晒甲山次君山,结果找了大半年,连他娘的黄帝留下来的石器时代的文物都翻出来了,愣是没找到铁矿!
高肃看着燕子回等人兴致勃勃的带回来一堆石盆石碗之类一眼看上去就十分原始的东西以及一个看起来就没进化完全的头骨,一个石斧上面刻着有熊氏验证了他的身份………高肃头疼的让他们埋回去给后代的考古学家制造迷案去了。
而这一次高肃亲自带人来搜这个靠近滦河对岸的龙山,当地的村民山民将之成为龙山,因为这座山像一条龙一样盘桓在濡水旁边,甚至连四爪都清晰可见。
而在龙山的龙头前面则是一个长的像棒槌一样的山,就有人传说是有仙人当初制服了这濡水中的龙将他晒死在这濡水旁,又丢下了这个棒槌,每逢二月二的时候,当地人都会来这龙山上祭拜仙人,好让他想起来该用棒槌砸龙的脑袋了………
据说,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
而且这座山上还有一座伯夷叔齐的庙宇,当地人传说伯夷叔齐当初不食周粟就是走到这里被活活饿死了,所以当地人在山上修了庙宇纪念他们。
高肃在这个残破的不能称之为庙的地方上了炷香,便是静静的等待着他们探访回来。
然而即使是如此好的兆头,可惜的是等到众人陆陆续续的回来之后,却都是气喘吁吁的表示翻遍了整座山,没找到一块铁矿石。
高肃见状叹息了一声,众人也都是有些颓丧,窦泰便是对高肃道:“要不………发动全县的人一块儿,咱们挖得了!”
高肃闻言便是摆摆手:“那动静闹得就太大了,更何况如今县民们比咱们还要忙,哪里能用这种事就征召他们?”
众人闻言无奈,高肃也只能是起身笑道:“罢了,就当看看风景了,也还不错,咱们就直接去下一个地方吧。”
可是或许是一语成谶,高肃接下来几天都是只能观光旅游了………
“这里啊,这里叫将军坟,说是古时候有个将军被派来修长城,修完才发现修错地方了,所就被砍了脑袋了,就埋在这儿,久而久之的,就成山了………”
高肃后脖颈有点儿发凉,决定明天回白羊峪去看看长城的进度怎么样了。
向北继续走,还有一座无名山脉,高肃等人刚准备进山,却是见草丛中一阵动静,似乎是有一抹黄色掠过,当下众人皆是抄起武器,花木兰更是直接拉弓引箭的指向那边。
一阵草丛涌动,却见一个披着虎皮的人缓缓走了出来,见到众人便是一怔,急忙的举起手,手上草绳提着三只兔子,北上背着个猎弓。
第158章 屠龙!
众人见状这方才是松了口气的各自放下了武器。
高肃见状这方才是上前问道:“老乡,这山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