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辉便先坐在榻上,手一张开,一个喷香软糯的小身子便投入怀中,一双粉臂紧紧抱住他的虎腰。
这时候
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只要紧紧的抱着巧月的小身子就行。
投身在老爷宽大温暖的怀中,巧月尽情抒发有了身子以来的各种杂乱情绪,幸福,惶恐,焦虑,眷恋全都交织在一起,尽情的用泪水倾诉。
怀了身子初期是不能同房的,所以老爷招幸的都是巧星和苏媚娘,独守空房的巧月并非木头人,何尝不感到心酸无助呢?
但巧月不敢流露出半点,害怕被人说成是妒妇,那少女名声可就毁了。
巧月虽然性格娇憨,但生于深宅大院长于深宅大院,自然知道规矩,清楚自己的身份。
怀着身子被老爷抬举为姨娘,这是天大的幸运。
可姨娘也是奴婢之流,只不过是最高等级的奴婢,比暖床丫头还高一个等级。
奴婢就是奴婢,老爷,夫人吃饭坐着,巧月必须站着伺候。
喝茶休闲时,得在身后轻摇打扇,侍奉茶水,捏肩捶背做一些杂事。
姨娘生下来的孩子,必须过继到夫人的膝下抚育,称呼夫人为“母亲”,称呼她这个生母为“姨娘”。
即便是庶子,那也是主人,乔月不管生下的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必须称呼“少爷”“小姐”,这都是有森严规矩,丝毫也乱不得。
尤其是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那更是规矩森严,一举一动都有规矩,说话不得大声,语调尽量平顺,行路不得跑跳,须得低首小步快行……
在那些嬷嬷闲暇之间扯闲篇时,巧月知道了将军大人要迎娶的夫人是来自皖北名门望族李家,据说是一家两部堂的显赫门第,在朝廷中位高权重。
这位未入门的名门闺秀少夫人,据说是李家的长房长嫡女,出身清贵无比,得到两宫皇太后青睐召入紫禁城中……
光是听听,都让巧月心中就像压上了一座大山似的,生不起半点反抗的心思。
差距之大犹如云泥之别,今后得生活在一个内宅里,巧越感到无所适从也是人之常情。
“呵呵呵……你这个爱哭精啊,可是把我的半边衣衫全都哭潮了,真有那么舍不得老爷吗?”郑国辉略微用了些力,便抬起了巧月哭得有些红肿的双眼。
凭经验他知道
要是任由这小妮子一直哭下去,搞不好能哭上个半天,那哪行啊?
哭一会儿就得了,适可而止。
巧月狠狠的点了一下小脑袋,带着抽泣说道;“巧月舍不得老爷离开,一想到这里心里就难过的慌,就想哭。”
“那你知不知道这样一直哭,对老爷行船可是不吉利的,这一路……”
“不不……老爷您别说了。”巧月害怕的伸出芊芊玉手,捂住了郑国辉的嘴,满脸惶急之色说道;
“巧月不哭了,巧月最爱笑了,笑一个给老爷看好不好?
但愿祖宗保佑,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我家老爷是世上顶好的人,也是有通天本事的人,巧月今后在佛堂日日念经,祈祷佛祖保佑我家老爷万福金安,通达顺遂。”
郑国辉笑了,抓住她的粉嫩小手亲了一下,然后扎在铁硬的胡子上。
这让巧月低声惊呼了下,却没有抽回手,反而眼眸中流露出浓烈不可化开的依恋,痴痴的看着老爷俊朗有型的面庞。
郑国辉再也忍不住,便俯下身去噙住她的小口,深深吮吸起来……
一通深吻,几乎将巧月的身子化成了水一般。
配上粉嫩脸庞的斑驳泪痕,妥妥的就是个小花猫啊。
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羞涩的从将军怀中逃出来,捂着脸匆匆说道;“老爷,贱妾先去洗个脸,实在太羞人了。”
说完,便一溜烟的跑了。
郑国辉笑着抬起手,闻了闻手指上萦绕的乳香余韵,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
很快,郑国辉又想到了什么?
他站起身来走出去,来到门口招手唤来郑富,压低声音吩咐了几句,用手做了一个下切的动作,其意自不待言。
从只言片语中
能听到“钱筱月”三个字儿,郑富虽然脸上震惊,但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了。
没过多久
钱筱月便被人唤至门口,几个壮汉一拥而出将其擒下,毫不怜悯的一记手刀便砸晕了,套进麻袋里迅速抬走……
1866年元月7日
天气晴,湛蓝高空上万里无云
郑国辉在码头上与一众官员挥手道别,踏上了坐船“光明”号大帆船,在“奋勇”号帆船的伴随下,一前一后驶离了达沃海峡。
此行北返,并没有惊动很多人,而是悄悄的离开。
所以码头上屏蔽闲杂人等,只有几个亲信官员送行,并处于严格保守秘密状态,严禁泄露将军大人去向。
只有几位高官知道将军大人北返,对其他人的说辞是前往三宝颜,再往后也没人敢追问,将军大人的行止岂是谁都能过问的事吗?
当一前一后2点白帆消失在湛蓝色的天际尽头,郑守信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道;
“守信乞请列祖列宗保佑,我将军大人一路顺风顺水北返神洲,大吉大利,神鬼辟易!”
说完,深深的一拜到地,他身边的官员们也纷纷一拜到地,祝福将军大人此行顺遂。
读者按;
今天是星期天,首先感谢热情的读者朋友们追读,投出宝贵的月票和推荐票支持。
首先汇报一下成绩,这本书上架订阅1460,章节均定286,随着近期的连续更新,章节均定涨到了385,每日订阅超过一千,在1100至1200左右。
这样的新书成绩,说实话已经非常不错了。
所以做的葡萄君计划展开了写,字数最少在300万以上,请大家尽管放心的订阅就是,这本书量大,管饱。还会尽量追求质量。
从周一开始。
葡萄君准备再度爆发,日更万字目标,只要每日得到的月票达到30章以上,就会一直保持万字更新。
不管是一个星期还是10天,20天,一直保持,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给读者朋友们回馈,还有希望将成绩冲一下,成绩好些自然就能够多得到推荐,多涨些订阅。
从星期一开始,给自已加油努力吧!
第108章 香江
“光明”号大帆船一路迎风破浪,疾驰在无边无际的蔚蓝海面上,风帆兜满了强劲的海风,将牵引的绳索绷的笔直。
迎风调帆的时候,发出一连串“嘎嘣嘎嘣”宛如铁索弹奏般的声响,就如抚动海面上巨大的七弦琴,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长长航迹。
这样畅快的落下满帆全速行驶,航行速度能达到15节以上,约等于陆地二十七八公里时速。
按照这样的高速疾驰,一日一夜就能抵达宿雾,两日两夜就能抵达马尼拉,三天到香港没什么压力。
以往押着船队走,要考虑到那些装满人和货平底福船的航速,“光明”号基本上都是悬挂前三角帆和前后副帆,主帆都不用放下的。
如今脱离了羁绊,就像出笼的野兽一样疾驰开来。
郑国辉站在后艉楼上向远方眺望,强劲的风压刮的脸上皮肉颤动,至少也要有五级的风力。
他转身看了一下身后
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和天空,但在郑国辉的眼中,
仿佛能看到棉兰老岛这片巨大的陆地,看到在这片陆地上幸福生活着的近十万华人移民,那是十万个华人家族在繁衍存续,这都源于持续不断推动下南洋事业的累累硕果。
他感到由衷的满足,自豪的心绪充斥胸膛,这是他重生以来创造的奇迹。
海风强劲的吹动郑国辉的头发飘舞,他站在艉舱上面,看着甲板上的士兵和水手忙碌,站了一会儿便返回了舱室。
“光明”号大帆船的载员共计379人,除了郑国辉的150名亲兵及数名幕僚随员以外,其他的全都是船上水手和炮手。
除了在第三层乘员仓休息的人,甲板上也非常热闹。
很多士兵和水手聚集在船头或船舷边上,就那么坐在大捆的绳索上面,情绪高涨的谈天说地,聊着女人和一些琐事。
到了晚间
由于床铺不够,很多士兵和水手得在桅杆和转轮之间挂起吊床,几乎就是见缝插针,密密麻麻的像蚕蛹一般。
“光明”号大帆船与“奋勇”号一前一后离开达沃海峡后,伴随的“奋勇”号呜响三声礼炮,便径直向西驶去,目的地港是三宝颜。
“奋”字头4艘炮舰都不会离开棉兰老岛,这是岛上的海上护卫力量。
“光明”号大帆船独自向东南方向航行一会儿,绕过棉兰老岛最东南部的岬湾。便立刻掉头北上,目的地便是香港。
此行的返程中
原本郑国辉是希望到新加坡实地去看一看,深入考察一番当今英吉利人对新加坡,槟榔屿及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了解当地的社会,人文及地理情况,做一个调查。
但由于时间实在来不及,只能惋惜的放弃。
转而取其次,顺道经停香港一天,便马不停蹄的北上返回金陵,中途在澎湖列岛也不停留。
光明号大帆船一路北上,两天后,便顺利的越过巴拉望岛与吕宋群岛之间的海峡,调转前往西北的航向。
再经过一日一夜的航行,于第4天上午抵达香港岛外海。
当风帆大船驶入维多利亚海湾,展现在郑国辉面前的是一个繁华的港口,星星点点的停泊着四五十艘西洋风帆大船。
而在靠近码头边的泊地,则有密密麻麻的数百艘小木船挤靠在一起,这就是南方人所说的胥家船吧?
在海湾里
还有很多小船往来与港岛两岸,操控光明号大帆船的船长霍海生急促的下达一连串命令,指挥水手忙碌起来。
帆缆手就像灵活的猴子一样爬上桅杆高处,将绳索收束上来的主帆一一捆扎牢靠,仰头看着都觉得极危险。
若是掉下来,摔在甲板上肯定必死无疑,侥幸摔入海中,运气好能留下一条命。
先后收了主帆和后帆,风帆大船速度骤降,缓缓的驶向码头区域。
停好了船
一个叫做黄连胜的中年人连忙迎了上来,此人是安插在香港的头目,用行商做掩护,刺探情报。
不但香港有,在新加坡,钦奈,曼谷,巴达维亚和马尼拉,如今都发展出了这些坐探,用于汇集当地信息情报。
郑国辉便轻车简从的带了十几个人,留下船长霍海生与码头的收税官交涉,乘坐两辆四轮大马车前往市区。
这个年代的香港铜锣湾是造船厂和军营,附近还有个小村子,散发出渔产品的腥咸味道,还有一些臭。
家家户户都晾晒着咸鱼,高高低低的网绳木架上挂的像万国旗一样。
进入城区后
郑国辉注意到道路两边都在建房,形制非常类似于广州城盛行的“唐楼”,高2~3层,宽15(约4.5米),多以青砖砌成。
唐楼屋顶是木结构及瓦片筑起的斜顶,用木楼梯连接上下,很适合南方多雨的天气,居住舒适度比贫民的寮屋高了不止一层。
这种多层楼房,在棉兰老岛也大量的建设中,所不同的就是一层连廊互通,更类似于海口与厦门的骑楼。
骑楼最早源于英属殖民地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据说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也使用这种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闽南话称为“五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