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完哈姆达山谷,郑国辉能够带回去的兵力,估计不足500人,大多都要留在当地驻守,并且牢牢的扎下根去。
具体留多少兵力?
是留三百还是四百,那要看清剿哈姆达山谷是否顺利,是否彻底?
这些山里的他加禄人土著部落,比米沙鄢人土著部落更原始,更落后,土枪是绝计没有的,长矛,大刀都不多。
很多都在用骨箭,骨刀,所谓的土著村落也就是茅草窝棚,连个土房子都不是,大多一把火烧干净就行。
所以在哈姆达山谷清剿完毕后,只要集中设立五六个村落就可以了。
这样每个村落的人口较多一些,防御力量也强大一些,在山林中冲下来的土著反叛力量集中攻击下,自保能力也更强些。
今后等到第三批,第四批华人移民抵达,再逐渐扩展华人移民村落,直至充斥整个哈姆达山谷,不留一丝余地。
除非这些土著人进山做野人,否则难逃灭亡和抓捕。
“报告将军大人,前方的道路崎岖难行,骡马大车已经无法通行了,请将军大人示下。”下面的军官跑步前来报告。
郑国辉抬头向前看了一下,此刻在林中行军,蜿蜒的羊肠道路面临着之字形的陡坡,修路也无法通过。
大军从清晨出发,现在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
就是在一路修,一路行,到现在走了也不到30公里,距离哈姆达山谷还有一段路程。
略微思索一下,郑国辉命令道;“今日行军到此为止,就地扎营,立刻开始修整营寨,按照最高标准修建。”
“遵命,将军大人。”
最高标准修建野营,这是从曾国藩传下来的规矩,军中所有人都熟知,无人有任何异议。
这种最高标准的野营,属于半永久式,当初围城金陵的时候,湘军广泛修建的就是这种营寨,有通行的标准,修建起来可不容易。
好在大军携带的工具齐全,一声令下,1900余人齐动手,划分地盘便开始干了起来。
采伐队拿出锯子和斧子,以10人为一组采伐大树,过粗的大树不砍,基本都砍伐腰粗以下直径的树。
有大腿那么粗正好,再细一点也行,主要用于搭建防御木栅栏。
将这些伐倒的树砍去枝杈,统一留下4米多长,顶端削尖后,堆放在一边等待使用。
挖上1米深的深坑道,以未伐倒的大树为基点,在两棵大树之间密密麻麻的排上圆木,钉上加固的横木,叙撑木,就形成了一道坚固的栅栏。
如此类推,仅仅用了一个多时辰。
一个周长九百多米,以很多大树为连续支撑点的坚固栅栏营寨,就呈现出了雏形,速度相当快。
主要是因为这些兵卒和移民都擅长树立营寨,要知道长毛余孽最早起家的本事,就是挖坑道,扎硬寨,这让围剿的朝廷官兵吃了很多苦头,死伤极其惨重。
曾国藩学到了这一点,并且发扬光大,反过来又成为制擎长毛乱匪的决定性武器,并取得最终胜利。
话回正题
树立出营寨的雏形之后,郑国辉手下的兵丁一分为四,各行其是的忙碌起来,显得井井有条。
一部分后勤辎重兵开始搭建营灶,搭建好以后便开始烧火煮水,给其他士兵们提供干净的用水,这是行军条令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不允喝生水,厕厨分离,严防蚊蝇传播疾病,卫生条例任何时候都不打折扣。
郑国辉的殖民大军已经为止没有发生任何大型疫病。这在历朝历代对南方的征服史中都是罕见,已经证明了效果卓著。
兵卒们可不傻,尝到了甜头以后,就更加严格的执行卫生条例了。
后勤辎重兵在营寨的下风口,连续挖掘了12个深坑,每个深坑都要有2米,坑口一圈用石块砌高50公分,泥土覆盖间隙。
然后覆盖木板,上面留一个4~5个洞口,这是坐便位。
洞口大小,正好可以给屁股坐下。
一个深坑就是一个厕所,共计12个深坑,那就是12个厕所,可以提供给五六十名士卒同时如厕,解决卫生问题。
厕所周边按规定撒下石灰,注意清洁。
第二部分的官兵依然是采伐队,总数400余人,每12人为一队,共分成了三十余队,在营寨的外面砍伐树木。
这是无论树木粗细,通通一律伐倒,清除营寨前方120余米范围内,所有的树木,灌木和杂草,只留下空旷的地带。
砍伐下来的树木枝杈,灌木和杂草也没有浪费,通通运回来堆积在木栅栏的内侧,留作柴草之用。
太阳晒上几天,十几天,就是非常好用的柴草,平日里煮饭烧水都用得着。
另一队500余人,沿着营寨外围20米处,开始挖掘深坑,这样的坑道按规定要达到2米2深度,浅一点都不行。
人掉进去爬不出来,野兽掉进去也爬不出来。
每一名士卒分到2米长,1米5宽见方的任务,挥起镐头和铁锹就开始干了起来。
谁先干完手中的活,谁就可以休息,今天没有别的任务了。
干不完就一直干,饭也不用吃了。
第三队约有百余人,他们在壕沟的后面也是挖土,只不过挖的很浅,有50公分那么深就行了。
将一些手臂粗细的削尖木棍,隔上二三十公分插一个,一共三排,都是斜向直刺天空,就位于深壕的后面不到1米的位置。
若是有人想跳过1米5宽的深壕,那么就正好撞上削尖的木棍,直接就插在上面了,野兽同样如此。
深壕里挖出来的土,就斜向堆在壕沟前方,有45的坡度。即便有人想从这里跳过深壕,那么也不好借力。
最后一队的人马约有700余人,同样是12个人一组,负责搭建营寨内的营房。
由于营寨内还有很多未伐倒的大树,很多营建组就以大树为核心,在2米多高的位置砍出豁口,将横梁置于其中。
很快就搭建出了营房的框架,在房顶上覆盖一层层枝叶,再涂上厚厚的湿泥,房顶就完工了。
在热带地区搭建营房,最大的好处就不用考虑防寒,房顶是最重要的,搭建好房顶就完成了大半。
夜幕降临的时候
一座营寨已经完成七七八八,营地里的士兵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累的气喘吁吁,还被驱赶着到附近的河中洗澡。
洗完了澡,才能享用弥漫着肉汤香味的晚餐。
标准的营寨还要建立望楼,辕门,刁斗,鹿砦等等,一时间完不成,那只有等明天再做了。
郑国辉看了很满意,手下的士卒移民都是老手,不需要过分强调,便能高质量的完成一座最高标准的野营寨。
他计划将骡马大车全都放在这里,留守150人,其余的兵卒和移民背负5日口粮进军,扫荡哈姆达山谷时就地征粮。
有什么吃什么,解决后勤供应的一大痛点。
士兵们主要背负弹药和粮食,再用几十匹骡马背负一些工具,营帐,铁锅等物,杀进哈姆达山谷以后,可以占据土著人村落作为宿营地。
这样一来,后勤辎重的压力就减小许多,不用带那么多,那么全。
这座营寨,就作为连接哈姆达山谷和塔古姆镇的中转基地,今后还可以担负哨卡的作用,遮蔽周边10多公里的范围,封锁住哈姆达山谷出入口。
好处是避免逃入热带丛林中的土著反叛力量互相联络,将其分散为各自孤立的小股力量,无法集中起来对付华人移民村落。
假以时日,再慢慢消灭殆尽,这就是水磨的功夫了。
第89章 土著人也搞夜袭?
营寨里
郑国辉的大帐设置在居中的位置,也是在大树搭建的屋檐下,四面只有框架,用帐篷代替。
建好的营房大多如此,想要完善营房的四面墙壁,尚需很多时日,难以一蹴而就。
营帐中灯火明亮,4面各悬挂着一个马灯,中间的桌上还摆着五头银质烛台,将帐篷里照的透亮。
晚餐的主食是烤羊排,切了很多菠萝丁垫在下面,撒上辣椒与胡椒,还有迷迭香一起烤制,令肥嫩焦香的羊排蕴含着菠萝的特有香味。
郑国辉用小刀吃的满嘴流油,配着酥烧饼一连吃了两大块羊排,足有3磅多份量,才感到到完全饱了。
一天的劳累,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大满足。
军中就杀了一头羊,所得羊肉只够连长以上军官享用,最肥嫩的部位当然是将军大人取用,可以放开来吃。
其他的军官每人一磅左右,士兵们锅里的肉汤,是窜到营地里来的一群野猪,被击杀了三头,平日里可没这么好的伙食。
用罢了晚餐
郑国辉这才净了手,慢慢啜饮着红茶解腻,翻看桌上的公文若有所思。
他的中军大帐灯光明亮,是因为晚间需要批阅各方呈送上来的文件,免得伤了眼睛。
就在这时
营帐门口传来亲兵队长郑福禀报的声音;“禀报将军大人,前出的夜不收队长发现土著异动,特来禀报,请大人示下。”
“哦……”郑国辉闻言抬起了头,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沉声下令说道;“传……”
“遵命,将军大人。”
没过多长时间,这名夜不收队长就被带到了账前,立马单膝下跪,双手抱拳禀报说道;“启禀将军大人,卑职夜不收队长董三柱,有新的军情禀报将军大人。”
“说……什么情况?”
这名队长抱拳回答道;“回禀将军大人,卑职率领夜不收小队前出约六公里,从山头上居高临下,监视哈姆达山谷异动。
暮色将临之时
观察到三谷中的土著人部落有聚集现象,为防敌人有诈,特遣数人抵进观察。
果然不出所料
周边的土著部落陆续有土著武士汇聚,多则两三百人,少则七八十人,持续半个多时辰后,已经汇聚千人以上。
卑职等不敢怠慢,立刻返回禀报,请将军大人示下。”
“嗯,做的不错,若是证实敌军来袭,当记尔等一大功。继续严密监视,不可惊动敌人,随时来报。”
“遵命,将军大人。”
夜不收队长董三柱满脸血色的抱拳应道,然后迅速转身返回,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夜袭吗?
郑国辉若有所思的走回桌子旁边,心中对这些他加禄人土著部落又高看了一眼。
这个年代缺衣少吃,普通底层民众普遍营养匮乏,患有夜盲者症众多,在晚上就和瞎子一样看不清东西。
这种条件下,何谈夜袭?
当然也有条件很好的军队,就比如郑国辉手上的这支军队,训练虽然严格,但伙食可不差。
在崇明岛期间就吃的饱,穿的暖,经常还有飞禽,芦苇荡中的野物和肥鱼打打牙祭,营养能跟得上。
所以士兵们身强体壮,基本没有夜盲症。
他加禄人土著部落既然能搞夜袭,那么必然没有夜盲症的困扰,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一方,看来土著部落也有能人啊!
略微感叹了下
郑国辉就果断的传达了命令;
“命令今夜加双班岗哨,多准备柴草堆,所有士卒合衣而卧,武器不离身,随时准备战斗。”
“发出夜袭警报,加强望。”
“命令在丛林中设置响铃绊索,设置陷坑,半个时辰后全部返回营寨,紧闭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