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军队只能在中部新设置140余公里长的侧翼防线,并且囤积了重兵,以防止平衡被打破。
楚国远征军已经不能退了,再退就将罗马尼亚东北边境完全暴露出来,罗马尼亚就危险了。
为此,罗马尼亚全国进行了紧急动员,又拼凑出了12个师的兵力,投入到东部战线中,与大楚帝国远征军并肩作战。
这些罗马尼亚师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在面临保卫家园的当口,爆发出了高昂的士气,对德军的进攻死战不退。
到了8月中旬
来自帝国本土增援的军队陆续抵达罗马尼亚港口,战机稍纵即逝,德国人看到已经无力在东线取得新的战果,明智的选择放弃了。
大楚帝国第二批的增援兵力数量庞大,总计达到65万余人之多,包含近20万的东非仆从军。
这些新炮灰的到来,迅速补充了被打残的编制,重新变得完整起来。
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手中有了足够的兵力,就开始盘算起反击的战役了。
可问题是
俄国人克伦斯基战役惨败挖了个大坑,在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后撤140公里,将楚国远征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出来。
如今制定反击战役,那么必然要沙俄军队同步行动,力争收复失地。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沙俄军队被打破了胆子,既无力也无心展开反击,沙俄新政府直接就躺平了,反正干不动了。
这样楚-郑汇上将就尴尬了,若是制定反击战役的话,向西对奥匈帝国内部突入的越深,那就与沙俄友军的距离越远。
侧翼没有友军掩护,暴露的弱点就越多。
若是向北攻击前进,需要攻击前进500余公里才能抵达波罗的海沿岸,等于帮着沙俄军队恢复克伦斯基在战役前的防线,妥妥的吃力不讨好。
关键在于,沙俄军队还不配合,这特么就太扯了。
第635章 保加利亚战役
战还是不战?
这个选择题根本不用考虑,大楚帝国远征军在东线战场打的越好,就能越发的凸显重要作用,强化帝国在军事同盟中的话语权,有利于战后利益划分。
至于怎么打,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早已经选定了目标,那就是以德奥为首联盟中的弱鸡~保加利亚王国。
到1917年9月下旬的时候
大楚帝国欧洲远征军东线总兵力已达82万余人,还在以每周3~4万人的速率增长,整个罗马尼亚已经是一个大兵营。
到10月的第一周,总兵力将增长至90万以上,具备了打一次有力战役的一切条件,是应该露出獠牙俐齿了。
还有一个原因
突尼斯国王及一众贵族在9月16日乘船前往法国时,所搭乘的客船遭遇险情沉没,外界怀疑可能是遭到德国潜艇袭击所致。
如今的无限制潜艇战愈演愈烈,谁都不能保证往来商船和邮轮的安全。
大楚帝国为了彻底掌控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北非小国,愣是将其绝大部分的青壮男性编入军队中,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搜罗一口。
补充而来的是帝国本土的华人移民,随着大船队抵达,全面掌控了突尼斯城乡,成为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除了突尼斯以外,克里米亚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潮水般的华人移民抵达这里,代替了这里的原居民。
这些华人移民抵达罗马尼亚港口,然后通过火车输送到奥德萨,然后在这里乘坐客轮抵达克里米亚,就不需要通过奥斯曼帝国掌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克里米亚的白种俄族男人被源源不断的送上战场,计划在年底的大反击中,这些由俄族人组成的义勇兵师将承担尖刀突击任务,冲在战场最危险的第一线。
这个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明智的选择了无视。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决定了大楚帝国远征军必须要有所作为,最后定下的目标就是保加利亚。
先打垮这个最弱的同盟国成员,继而动摇同盟国军事集团决战到底的信念。
保加利亚吗?
围绕着帝国本土传来的最高旨意,远征军方面迅速制定了几份可行的作战计划,进入最高军事会议表决。
这场最高军事会议俄军没有参加,因为此时的俄军已经乱套了。
其国内争权夺利日趋白热化,就连至关重要的后勤供应体系都瘫痪了,全线再次出现大规模的俄军溃逃,开小差的俄军不计其数。
参加基辅最高军事会议的是大楚帝国远征军师级以上高级军官,上百名将官积聚一堂,进行了前后三天的会议。
最后决定了可行的作战方案,在将领们纷纷赶回驻地的时候,帝国的战争机器就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1917年10月17日
在总计集结了2100余门火炮猛轰4个多小时后,大楚帝国远征军分为南北两线,同时向保加利亚发起了凶猛进攻。
这就如同两股铁钳,狠狠的夹住保加利亚这颗核桃。
此次大规模的进攻,大楚帝国远征军集结了总计31个步乒师,3个炮兵师,5个坦克团以及11个炮兵营的兵力,出动了两个联队合计370余架两双翼战斗机参与进攻,总兵力超过35.5万人。
在经历半天血战后,从希腊方向进攻者楚国军队率先取得突破,击破了防御线,越过保加利亚防守严密的边境线,如同锋利的锲子般深深的扎了进去。
北线战场的焦灼持续了一天半时间,在火炮与坦克交替冲击之下,拼死抵抗的保加利亚军队终于被击溃了。
潮水般的楚国远征军拥入保加利亚腹地,并且大踏步的攻击前进!
面对如此危局,保加利亚拼命的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友军求援,求援的电报如同雪片般飞去,使得德奥联军迅速行动起来。
在东线战场上
德奥联军连续发起了凶猛的进攻,意在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大楚帝国进攻保加利亚的军队回撤,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可惜,楚国远征军早就料到这一招,凭借着占据优势的战壕与敌对抗,并且大量的杀伤德奥联军的有生力量。
一时间
整个东线战场的中部和南部烽烟遍地,战争进行的空前激烈,敌我双方数百万军队舍生忘死的战斗,战局陷入白热化。
突入保加利亚的楚国远征军以坦克团为尖刀,一路风卷残云般的连下数十城镇,三十多万大军在保加利亚横冲直撞,几乎无可阻挡。
短短的6天时间,南北对进的两路大军汇集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城下,引起了保加利亚王国的一片混乱。
几百架双翼战斗机对于索菲亚的轰炸,更促成了索菲亚城的政变。
保加利亚发生政变,一些强硬的政客和高级军官纷纷被逮捕,连同国王也被软禁起来,迫于压力的议和派政治势力放弃了抵抗,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27日
在战役发起的第十天,大楚帝国远征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索菲亚,保加利亚王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这震惊了整个欧洲。
这一次的重大胜利,是战争爆发4年来里程碑式的胜利,对于未来战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让协约国军事集团欣喜若狂。
消息传出
在东线战场上疯狂进攻的德奥军队似乎被泄了气,很快就停止了无意义的进攻,开始收拾残局起来。
尤其是同盟国军事集团中的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无条件投降后,其与保加利亚接壤的西部边境就成了薄弱点,急需调动大量军队前往防守。
协约国军事集团也看到了这一点,迅速敦促大楚帝国远征军快速休整,在未来的两周之内,发起新的进攻战役。
趁着奥斯曼帝国军队主力屯积于加里波地地区,争取在保加利亚和奥斯曼边境取得突破,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大楚帝国远征军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的交口称赞。
也正因为这个卓越的功勋,大楚帝国本土发来圣旨,擢升远征军总司令楚-郑汇为帝国陆军元帅,节制赴欧作战所有军队,包括地中海分舰队。
此时的大楚帝国皇家海军,派遣了以巡洋舰队和驱逐舰队为主的海上力量,加入到盟军护航舰队力量中,正在对德国潜艇展开全面的围剿,战斗的同样激烈。
就在当前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从沙俄传来一个颠覆性的消息。
11月7日,原沙俄资本主义-临-时政府被颠覆了,新的工-人-政-权建立,欧洲形势再次出现巨大反转,协约国军事集团的欢呼声戛然而止。
正在计划向奥斯曼帝国发起新的进攻的大楚帝国远征军,立刻接到帝国本土原地待命的新命****中的新战役无疾而终。
英法等国犹如当头一棒,几乎被打蒙了。
很快从圣彼得堡传来新的不幸消息,沙俄的工人政权决定退出当前的欧战,并且单方面与德国方面洽谈停战事宜,说什么也不打了。
欧洲各国驻俄使节全都急坏了,纷纷施加压力。甚至不惜武力威胁,绝不允许沙俄单方面篝和,否则将视为背叛。
眼见胜利的曙光刚刚浮现,这下子又被沙俄的举动拖入深渊。
这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气的直接掀了桌子,大骂沙俄“都是一群不讲信誉的野蛮人,简直混账透了。”
他的忿怒事出有因
法兰西为了拉拢沙俄为盟友,付出了无与伦比的沉重代价,仅法郎贷款就高达160多亿,硬生生的用法郎贷款为沙俄打造了工业基础。
这么多钱,新生的工人政府竟然不承认了,这可把法国佬气疯了。
沙俄的退出,让德国有可能从东线战场抽调至少25~30个师,加入到西线战场中去,那对英,法等国简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整个东线战场长达930余公里,大楚帝国防守的只有406公里,剩下的还需要沙俄军队去防守,吸引德军片刻也不敢放松。
若真的如同沙俄工人政府那样,即便把全部九十几万大楚帝国远征军全填入东线战场,也不能阻止德国人调动兵力增援西线。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军事联盟,是处于内线作战的环境,从东线往西线调动军队非常便利,几乎都在德国境内。
利用畅通无阻的铁路线,德军能够很便利的在东、西两线战场调动兵力。
现在即便让大楚帝国接管东线战场的剩余部分,那也不现实。
因为东线战场的中部至波罗的海沿岸,主要都在波兰境内,若沙俄单方面篝和,进入上述地区的楚国军队可能面临前有德军,后有俄军的极为不利态势。
搞个不好,就被夹击了。
在没有得到沙俄允许的情况下,楚国军队不能够进入上述地区,也不可能接管俄军防务,沙俄可不是哪一个欧洲小国。
从帝国本土传来的最高旨意;
即刻进入全军防御态势,巩固并占有包括保加利亚在内的现有地区,等待后续增援抵达,再做处置。
当前的形势必须观望一下再说,实在是风云莫测。
在11月中旬的时候
大楚帝国进入欧洲的军队已经达到107万,此次保加利亚战役伤亡了十数万人,尤其以义勇兵师和黑人仆从师为主,主要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疯狂进攻造成的损失。
华人主力师伤亡也接近2万,这主要是进攻保加利亚战役造成的伤亡,好在战绩同样显赫。
当前阶段稳一稳,等待后续帝国本土的援军抵达,至少还有10来个师的部队,以及一批通过海运的双翼飞机和野战火炮。
这个当口,美军也陆续抵达了欧洲,第一批约8万余人的部队在法国登陆,很快将送往前线战场。
美国前后动员了300多万军队,将在明年3~4月份之间,向欧洲输送不少于70万军队,形成兵力上的明显优势。
这原本是计划好的,1918年也是决战之年。
如今英,法,俄三大支柱突然倒了一个,这就迫使协约国最高统帅部紧急向楚、美两国求援,那就是继续增援兵力。
英,法等国希望楚国至少再派遣100万军队,在1918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到位。
希望美国再派遣不少于80万军队,使得赴欧的美军总数达到150万,从而在兵力规模上重新占据优势。
谁也不能否认沙俄的重要作用,其前后动员了1600余万军队,在东线战场上拖住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保加利亚超过113个师,极大的减轻了西线战场压力。
截止到目前的战争中
沙俄军队的伤亡已经超过870万,这还是统计数字,没统计的肯定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如今沙俄单方面与德国篝和,由此东线出现巨大缺口,凭借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这些欧洲小国实力,无论如何也填不了这多大的兵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