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593节

  放松对沙俄的金融禁令,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想都没想过。

  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么有钱,也不舍得为了前线俄军将士填饱肚子,拿出黄金来购买粮食,大楚帝国犯得着去做这个好人吗?

  皇储楚-郑源殿下为人仁善,处事公允,办起事务来也是可圈可点,可就是少了几分狠辣,少了几分无情。

  这让大楚皇帝郑国会大感惋惜,却也无可奈何。

  只能等诸般大事底定后,将一个完完整整的大楚帝国交给皇储,自己才能过上安心的舒适日子,悠游山林。

  指望楚-郑源亲王能够从欧洲那些不讲信义的强盗手中抢下一块利益,弄一块欧洲领土,看来基本不可能,只能大楚帝国皇帝自己来了。

第629章 欧洲决战之年

  大楚帝国众议院在1916年4月6日,通过表决,否决了内阁总理大臣提交《关于解除金融禁令,进一步对沙俄等友好欧洲国家扩大出口》的相关议案,引起了朝野间的一片哗然。

  对大多数工商界人士而言

  这是他们期盼中希望能够得到议会通过的法案,这可以大幅的增加出口,对国内工商业界和产业界而言,不低于一剂强心针。

  谁会嫌钞票多啊?

  至于由此积累起来的金融风险和国家信用风险,九成九处于狂热发展阶段的产业界人士都忽略不计,盘算着先把钱赚到口袋里再说。

  外界传闻沸沸扬扬的沙皇财宝,已经将那些资本家撩拔的五迷三道。

  听闻议会法案没通过,国内上下是一片哀叹之声,更有许多人纷纷撰文,抨击国内议会过于保守的态度。

  民间失望的情绪如此浓烈,却感染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原本就没有对俄贸易的限制,如今瞅准机会,大量美利坚金融家扎堆于对俄贸易领域,为美国产品出口发放了大量金融贷款。

  在1916年第二季度末

  美国资本借给沙俄的各项贷款,就已经超越了英国位居第二,仅次于深陷泥潭的法郎贷款,数字还在继续猛增。

  毕竟沙俄没有钱,愿意提供各项担保向美国资本家借钱,包括铁路,港口,海关税收以及谷物等等,以缓解各项物资急缺的局面。

  俄国人借钱向来大手笔,再高的利息也敢吃,因为压根儿也没准备还钱。

  在欧战爆发前

  法兰西借给沙俄的各种贷款已经超过百亿法郎,这笔钱相当于两倍的普法战争赔款,最高的贷款达到年息5分,这是什么概念?

  可是俄国佬根本不在乎,依然一个劲儿的借钱。

  欧战爆发后

  法国人自己也没钱了,西线战场就在法国的东北部境内,阿尔萨斯、洛林的煤矿和钢厂养活了半个法国。

  战前那里烟囱冒烟,机器轰隆,德国人一来可好,不光占了地盘,临走还把能拆的都拆了,能炸的都炸了。

  努瓦耶勒煤矿被索姆河水灌成了大养鱼塘,阿拉斯城九成建筑都炸成了碎砖烂瓦。原先四百座炼钢炉就剩下十一座孤伶伶的存在,早已经不冒烟了。

  法兰西财政吃紧,自然没有多余的金钱可以支援沙俄,幸好有美国资本填了进来,勉强维持住了局面。

  1916年注定是铭记史册的一个年份,这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决的关键一年,双方不约而同的发起了规模宏大的战役,试图消耗对方,击败对方。

  这一年,被称为决战之年。

  1916年5月31日,英德间在北海爆发了史上最大的日德兰海战,震惊了世人。

  英国派出了151艘舰船,而德国公海舰队则出动了全部主力的99艘舰船,双方在丹麦周边海域爆发激战。

  在短短的两天内,英德双方的交锋交织着历史仇怨与荣耀,大炮的咆哮经久不息,将这片海域渲染成血与火的世界。

  最终,凭借总体规模上的优势,英国海军成功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中,极大限制了其对外的航运能力。

  这使得德国的战斗力,在长期高强度对抗中逐步削弱,海上战略的胜利,为协约国军事集团接下来取得的陆地之战优势,铺平了道路。

  早在1916年2月21日,为了击溃法国,德国把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作为进攻目标,扬言要把该地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率先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凡尔登战役。

  双方展开拉锯战、消耗战,互有胜负,旷日持久,形成了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战”。

  到了6月末,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军事集团为了减轻凡尔登战场压力,从侧翼打破僵局,又主动发起了索姆河战役。

  从6月24日起,英法联军进行了持续7天的高强度炮击,消耗了数百万发炮弹。

  1916年7月1日凌晨,在空中轰炸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向索姆河两岸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德军在整个索姆河地区工事极为坚固,前期炮击中,德国守军并未受到重大伤亡,实力尚存。

  英军进攻部队装备笨重,进政队形密集、行动缓慢,受到严重伤亡,第一天就在德军重机枪疯狂扫射下死亡近6万人,遭受当头一棒。

  而在东线战场,数百万俄军与德军,奥匈帝国军队血战经月,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战场打着那一锅粥。

  楚、美两国迎来了雪片般飞来的大额订单,连同北方神州,扶桑,广南王国,暹罗王国及南美各国,在这一时期都进入蒸蒸日上的黄金发展期。

  大楚帝国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工厂拔地而起,车间日夜不停的生产,新建里的钢铁厂一座又一座相继投产,造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大。

  欧洲战场吞噬了太多太多的物资,强劲的需求拉动市场起飞。

  楚国当然是大赢家了,1916年这决战之年,整个欧洲上亿的人口卷入了战火,需求的物资简直是天量。

  这不但将楚、美两国喂饱,还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被动的拖入了经济景气时代,这也包括北方的民国政府。

  大楚帝国军事领域唯一的动向,是将剩下的七艘装备343亳米主炮的“昆仑山”级战列舰,分别配置给海外的红海舰队,西非舰队和新成立的地中海舰队。

  新成立的地中海舰队得到两艘“昆仑山”级三期改进型战列舰,这是总计13艘装备343毫米主炮的“昆仑山”级战列舰中最新型号,在二十世纪初才相继列装大楚皇家海军。

  掐指算下来,入列服役的时间还不足十年,已经全部沦为二线战舰。

  大楚帝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主力,已经逐渐被装备381毫米巨炮的公爵级战列舰替代,而今已有两艘服役,三艘下水栖装,正在建造中的还有三艘四万三千吨巨舰,预计在明年全部下水栖装。

  遵循着“一边建造一边改进”的原则,每一艘公爵级战舰都有所不同,呈现出小幅改进的特征,这正是大楚帝国皇家海军主力装备发展的特征。

  新的地中海舰队母港设置在海法,这是地中海沿岸新建的一座港口,属于新的约旦王国境内。

  在这个王国里,大楚帝国驻有半岛联军七成的兵力,不惜耗费重金修建了海法港口,以及海军战,海军仓库,海军船厂等一系列设施,更是新设立了地中海舰队。

  顾名思义,其任务区域包含整个地中海,而这正是欧洲列强扎堆的地方。

  苦于当前的情况特殊,英法等拥有地中海霸权的列强国家,对楚国的举动只保持了关注,而没有下文。

  这绝非代表认可,而是现在根本腾不出手来处理楚国地中海舰队这件事儿。

  换个时间地点,英国人老早就一蹦三丈高了,联合法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势力,无论如何也要将楚国的地中海舰队排挤出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地中海虽然广袤,可也容不下更多一个列强插足进来,这还是个远东的列强。

  楚国贸然设置地中海分舰队的举动,让英国人感受到了极大的冒犯。

  在1916年7月22日

  欧洲西线战场与东线战场进入白日化的时间,英国赫德中将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经西班牙至希腊爱琴海域,继续往南抵达北非海岸,堵在了海法港的门口。

  是在用赤裸裸的强权宣布,这里是我的地盘。

  就如同黑社会老大带着一群小弟堵上了门,告诉海法港的新住户:“这里是我照的,要按照我的规矩来”。

  当前两国间属于亲密友邦,大楚帝国驻守海法港的“泰山”号战列舰率领编队出迎,将赫德海军中将率领的浩浩荡荡战舰编队按照海军礼仪,接到海法港内驻泊修整。

  在此前,英国皇家海军甚至没打招呼,凸显于傲慢无礼和挑衅的态度。

  大楚帝国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发了些牢骚,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楚皇帝郑国辉在小本子上给英国佬又记了一笔,别看英国人现在蹦的欢,好日子也没多久了。

  德意志就是英法列强难以摆脱的世界噩梦,如今刚刚起个头,后面日子还长着呢,大楚帝国用不着冲到前面去硬杠。

  没好处的事儿,他可不做。

  先把地中海分舰队硬挤进去再说,只要落下脚,扎下根来,英国人想要挤兑可不容易,毕竟大楚帝国也不是软柿子。

  翻开账本看看,英国人可欠着大楚帝国不少钱,如今的各种债务都接近百亿银洋了,大楚帝国也收紧了发货的口子。

  想要货,那得拿现钱来。

  仅在1916年前两个季度,英国各殖民地送往大楚帝国的黄金总量就达到272吨之多,白银1390余吨。还有数量惊人的棉花,黄麻以及各种矿产品,英国本土很多港口城市资产被华裔资本收购,包括伦敦也难以幸免。

  为了维持欧洲战场的进攻态势,英国真的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630章 突尼斯

  “怕什么?只有收紧了物资供应,才能够让协约国军事集团感受到帝国方面的重要性。难道买货不给钱吗?任何时候都要防范风险的积累。”

  “以欧洲当前白热化的战争形势来看,任何一方击败对手,都将陷入长期的空虚中,贷款资金的风险就会迅速推高。”

  “不要把英国人法国人和或者其他的欧洲人看的有多遵守规则,要防止他们赖账,要防止金融风险,这是帝国政府当前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命题。”

  “你们要记住,没人不想赖账,核心问题就在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传朕御令,在本年度末,半岛联军规模再扩大一倍,总数达到16万规模,并配备精锐的重火力和坦克等兵器,超量储备弹药,以应对不时之需。”

  “与此同时,厄立特里亚州,马达加斯加州及西非七州,同步进行军备扩张,每个州一个整编师2万机动兵力,要保证随时拿出不少于18万的机动兵力,就按照这个规模整兵备战。”

  “哼,我看谁想赖帝国的账。”

  大楚皇帝郑国辉一声令下,帝国皇家陆军再次进行了扩编,兵力总员额从原本的73万迅速膨胀到百万规模,以应对当前世界的乱局。

  在下加利福尼亚州,中洲,哥斯达黎加州及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四州,也同步进行了军事扩张,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

  这保证了大楚帝国只要一声令下,从海外各州就可以抽掉高达46万的总兵力,加上本土增援的兵力,这一数字超过65万。

  以大楚帝国位列世界第一的海运强国地位,有能力在4~5个月时间内,将如此规模的兵力运输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这本身就是强大威慑力的体现。

  没有人能够忽视这一点,包括英,法,德,美,俄等世界列强。

  须知一点,世界列强的军队除了规模以外,更重视的是质量。

  德军在东线布置的军队总数,高峰时期达到接近80万人,可由于西线战场吃紧,德军不得不从东线抽调兵力增援。

  尤其是现在的当口,陆续抽掉了23个德军师填入西线战场,使得东线德军总数大为减少,仅为50万出头一点。

  即便如此,依然给沙俄军队不断的造成重创,毙俘,击溃俄军总数达到四五百万人之众。

  这就是德军强大的战斗力,为世人所公认。

  大楚帝国军队的实力与英法相若,要高于俄军,更远高于美军,这是世界各国默认的事实。

  在任何一个方向投入65万大楚帝国军队,都将引起天崩地塌般的效果。楚国强化军备的行动,引发交战中的两大欧洲军事集团的高度关注。

  这包括小动作频频的英国和快要被逼疯的法国,沙俄倒不在意。这是因为东线战场烂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腐朽统治也摇摇欲坠,压根没心思关心这些。

  沙俄在1914年开战之初,就在这东线堆了700万军队,沙皇军队只想着越多越好,却没想到如此惊人的军队规模会造成后勤上的何等灾难?

  依照沙俄军需部门严重滞后的能力,给这么多军队吃一顿饱饭都是困难,更不要提武器装备了。

  东部前线的俄军3~4人共用一支枪,甚至十几岁的少年手里塞个木棍就上了战场,战斗过后还要饿肚子,这都是常事儿。

  前线俄军饿死人那是常事儿,被德军俘虏兴许还有一条活路。

  可俄军的实力再不济,击败奥匈帝国军队那是手拿把掐,胜率当在七成以上,打的东线奥匈军队哭爹喊娘。

  奥匈军队在东线受了欺负,在南线意大利战场又找回了场子。

  号称欧战最弱鸡的意大利军队,在南线频频吃了败仗,逼着英法各国不得不抽调增援部队,去给意大利人擦屁股。

  到了1916年10月份

首节上一节593/6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