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恭亲王府,这里早有人在门口等候。见郑国辉赶到,便引领着一路来到正大殿一侧的偏殿中,这里早已经有十几位朝廷官员神情凝重的等在这里。
郑国辉轻步的走进偏殿,站在上首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朝廷官员看了他一眼,目光一亮,微微颌首示意。
此人身穿一品文官仙鹤官袍,目光深邃,举止沉稳有度,正是郑国辉未来的岳叔父两广总督李鸿章。
一直计划着前往拜见,谁知道在这里遇上了。
两广总督是正二品文官,按朝廷惯例;
作为封疆大臣,总督一般赏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督察院右督察使等从一品加衔,督抚地方官员。
简单扫视一圈
偏殿中就有五位身穿一品文官仙鹤官服的朝廷重臣,郑国辉根据面相大致能猜出是谁,但一个都不熟。
抵京两周有余,倒是结识了六部的一些官员,3~6品各色都有,在向上的重量级官员就少了。
毕竟时间尚短,底蕴不足啊!
偏殿中都是朝廷一二品大员,军机大臣都有两位,个个都是神情凝重甚至悲伤的模样,气氛极为压抑,感觉让人头皮发麻。
郑国辉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但明显的这不是寒暄的时候。
他面带尊敬的回了一礼,然后老实的就站在一众大臣后面,装起了缩头乌龟。
没等多一会儿,陆陆续续又来了七八位朝廷官员,很多人进殿以后还在整理朝服,显然非常匆忙。
偏殿传来脚步声,一位身穿蟒袍的总管太监身后带着4个小太监,走进偏殿看了一下,便扬声说道。
“诸位大人,该来的也差不多都来了,没来的就不等了。各位请跟着咱家进银安殿觐见王驾,走吧。”
“呵呵……有劳吴总管了。”
恭亲王府乃是满清朝规制最高的亲王府,有银安正殿七间,后殿五间,配殿七间及若干辅殿,琉璃瓦铺设的大殿巍峨壮观,飞檐挑斗,充满了皇家气派。
文武两班官员依次进入,各踞一侧。
银安殿上方金碧辉煌的龙座下,丹阶两侧各站着一位身着蟒袍的首领太监,面无表情的看着两列官员。
若有失仪之处,必会招致申诉。
紧接着,宣礼太监大声唱礼说道;“众臣肃静,钦命辅政王爷,和硕恭亲王千岁驾到!恭迎王驾!”
“微臣参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赐座。”
恭亲王奕走到上首王座边,勉强挤出一丝和煦的笑容,但眉头深锁的沉痛怎么也挥之不去。
“恭谢王爷千岁赐座。”众臣施礼道,随即分两列在锦凳上坐下。
银安殿议事不同于紫禁城上朝,前来的又都是文武大员,所以银安殿下首两侧早已经排好了两排锦凳,各自落座即可。
若要发言,须得站起来拱手行礼后,获得允准才能说话。
恭亲王奕站在王座之前环顾重臣,迟疑了下后,沉重的一叹,用满怀悲痛的语气说道;
“京师中刚接到600里加急军报,率领满蒙精骑围剿捻匪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泌误中敌酋奸计,于曹州(今菏泽市)高楼寨,陷入重围。
5月18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突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重伤坠马,不幸战死沙场。
悲乎……天地同泣,朝廷又失柱石重臣。
军报又闻
赴京奔丧的江南提督福珠洪阿船队,行经淄博期间,遭到捻匪群起而攻,亦不幸遇难,令朝廷又失一重臣。
当此艰难时刻,众臣务必戮力同心,力挽狂澜于既倒。
稳定朝纲,安抚百姓,共克时艰。
如今时局动荡,此乃我朝入关二百余年来未有之挑战……”
恭亲王奕话没有说完,一众文武大臣满脸震惊之色,已经在下面嗡嗡的议论起来,几位满族大臣已经是泪流满面,哭着大喊道;
“怎会如此……天亡我大清啊!”
“完了,全完了,我卓索图一族精英尽殁于此战,从此老的老,小的小,后继无人矣!”
“这可怎生是好,僧王率领的是京城最后的满蒙精锐之士。此番战败,再现乾隆朝大小和卓之战后家家白幡,举城哀悼之惨景啊,何其苦哉!”
银安大殿上瞬间就乱了,可见这个消息之震撼,令朝廷重臣全都hold不住了。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何许人也?
此人道光年间,便是朝廷的柱石之臣,因赫赫军功得赏三眼花翎,圣眷优渥。
自朝廷入关以来
到如今同治年间,已经历十世皇朝,但能够被赏赐下三眼花翎的朝廷重臣不过7位,每一位都是功勋彪炳之臣。
迄今为止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与南方镇压长毛乱匪闻名的曾国藩齐名,并称为“南曾北僧”。
满蒙大臣中有僧格林沁,汉人大臣中有曾国藩,这是朝廷公认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同为朝廷之柱石。
长毛军北伐期间,僧格林沁整军血战太平军,破东连镇木城,太平军冒死冲突,僧格林沁尽歼之,生擒北伐军统帅林凤祥。
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剿灭毛匪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
林凤祥、李开芳都是长毛乱匪的悍将,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在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部殄灭,无一漏网,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此后1860年,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军与入侵者,英法联军血战大沽口,八里桥,虽不幸落败,但西洋炮火之犀利,非人力可挽回。
大沽之战
同治元年(1862年),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和五省兵力多次打败捻军,在鄂东霍山黑石渡收降捻军十几万人,并打散十几万人,此役大军也损失惨重。
第70章 满城尽缟素
僧格林沁死了?
郑国辉也为之震动,他这段时间忙于自身事务,结交朝臣,秘密筹划与万国宝通洋行的大交易,还定下了自己的亲事,忙的顾头不顾尾。
还真的就忽略了这件大事儿,没想到自己的座师福珠洪阿这么倒霉,被卷进了这场大战中,轻易丢了性命。
这事儿整的……让他一时间无语了。
如此震动京畿道的大事儿,整个京师都要为之抖三抖,当此风云突变之际,自己该当何处?
此事必须慎而重之,方能在危机中窥得机遇……
身负重任的僧格林沁统辖鲁豫军务,授权调遣直隶、晋、徽及江南省的蒙、毫、徐、宿等地防兵,四省督抚提镇以下官员,统归节制。
郑国辉所属绿营兵力,亦归属僧王统辖,是其的直属下官。
僧格林沁若是一人死了倒是罢了,关键还有他率领的近5万步骑精锐,尤其是万余满蒙骑兵或死或逃,折损大半。
这真叫屋漏偏逢连阴雨,麻绳细处专挑苦命人。
朝廷经历长毛匪乱,英法联军入侵和捻军肆虐三重侵袭,原本就不多的满蒙精壮人口一减再减,当真是满嘴苦涩。
“肃静,肃静,各位大人还请镇定,如此慌乱,成何体统?”监礼太监看见下面一片慌乱,大声的斥责道。
站在上首的恭亲王奕轻轻一叹,心事重重的坐了下来,也没有苛责这些朝臣。
想当初
他惊闻这个噩耗的时候,那一颗心真的凉了半截,也没有比这些朝臣表现好上多少,心中的悲痛更是难以言喻。
国事日艰,唯有勉励维持而已。
朝臣遭到这顿训斥后,很快也强行掩饰内心的悲痛,坐下来开始商议善后之事。
相关的朝议很快获得通过,朝廷为之缀朝三日,百姓罢市,巷哭野祭。
待到灵柩棺椁抵京后,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率领文武百官亲临祭奠,当配享太庙,图形于紫光阁中,以亲王规格下葬,商赐溢号云云。
朝廷拨款在直隶、鲁、豫、盛京等地建“昭忠祠”,在科左后旗吉尔嘎朗博王府东建祠堂一座供奉僧王图像,赏其子孙云云。
商议这一众后事,很快就到了日暮时分。
朝议结束,众臣纷纷离开。
郑国辉被小太监带到了偏殿中,见到了恭亲王奕落寞萧瑟的身影,他连忙上前拜见。
“不必多礼,本王召你前来长话短说。”恭亲王奕语气中透着深深的疲惫,略微挥了一下手,让郑国辉起来说话。
然后直接吩咐道;
“僧王这一死,朝廷又乱了,刚刚有些好转的局面再度崩坏,本王真的心累呀!
本王知你在京师中的事情尚未了清,可匪情猖獗,时不我待,你必须即刻归返江南省,稳定住当地局面。
并且重兵布防北部数府,坚固城防,防止捻匪大举南下,扰我腹心之地。
若如此,可就雪上加霜了。”
“微臣遵命,即刻了结在京首尾后,便迅速返程南下。”
“嗯,不要带多少东西。从津门乘坐英吉利国火轮船南下,也就四五日就可抵达金陵,可免福珠洪阿身死命消的覆辙。”
“微臣谨遵王命,即刻从津门乘坐火轮船南下。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我金陵城防军只得六七千余众,以长江之天险,固守江宁数府尚可。
若要协防北部数府之地,恐力有未逮。臣死事小,若误了王爷的军机大事,百死难赎其罪也。”
“嗯,这倒是个大问题。”恭亲王奕点点头说道。
郑国辉的副将也只得指挥一部兵力,在五至八千人之间,若再喝点兵血,确实兵力微薄。
想到这里
恭亲王奕果断说道;
“本王以领军机大臣之衔,授命尔等江南招讨使之职,辖江南各府一应兵力,招募各府绿营壮勇一至二千人,悉归调度。
另授予防守尉空白官牌告身六副,允许你酌情提拔,上报兵部核准即可。
此绿营壮勇皆为各府守兵,非重大事项不得调动。
简而言之
若捻匪祸乱江南,本王唯你是问,皆严惩不贷。”
“谨遵中堂大人号令,若有稍许闪失,本将提头来见。”郑国辉难掩心中的狂喜,双手抱拳深深的一揖到地。
“嗯,你回吧,速速南下就是。”恭亲王奕此时没有心思寒暄,挥了下手,直接转身向后殿行去。
出了恭亲王府,郑国辉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谁能想到僧格林沁之死,竟然意外的成全了自己,这上哪说理去?
加衔江南招讨使不过是正三品,关键是权力的增强,让郑国辉可以统辖各府兵力,而不仅限于江宁府一地。
另授予六张防守尉空白的官牌告身,这个官儿本身是正四品,是正三品城守尉的属官,给予了郑国辉大肆安插亲信的机会。
每一个防守尉,都可以独立率兵一两千人,防守一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