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57节

  原本的第二师军官分拆到了新组建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师,经过多年的轮换任职,如今的第二师全都是陌生面孔。

  原第二师军官退役的退役,转入政界的转入政界,只留下忠诚老实的那一帮人。

  忠诚于国王,忠诚于国家,而不是忠诚于某个师长,第二远征师编号依然在,可早已经物是人非。

  听到陛下夸奖,何汝霖中将腰弯的像个煮熟的大虾,脸上带着谄媚的微笑回答说道:

  “陛下爱兵如子,从来不会亏待将士们。这是给小的们又一次立功发财的机会,哪能不偷着乐呢?”何汝霖中将心中满是苦涩,依然强颜欢笑的说道。

  楚王郑国辉了他一眼,见何汝霖中将的腰弯的更低了。

  当下脚步未停的继续向前走去,边走边说道:“不能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呀!他们是楚国开疆辟土的有功之臣,应该得到最丰厚的奖赏。吾之美食,汝之砒霜也。”

  这最后突然的一句,让何汝霖中将吓出了一身冷汗,神情讪讪的回答不上来。

  这是楚王又在敲打他了,自从新加坡战役胜利以来,封赏为伯爵的何汝霖中将确实飘了,行止做派都跋扈了起来。

  国内外的新闻媒体一致吹捧其为“楚国头号功勋大将军”“江山社稷之功”“足以媲美封狼居胥之古代名将”“青史留名”云云。

  这家伙,感觉自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式的牛逼人物,在楚王面前奏对时,也仅仅是敷衍的恭了下手。

  当初把新加坡远征军丢在那个四面环海的绝地,心中多少有些不满。

  这也是古今中外功勋将领的通病,在无数人的追捧中,就有些忘乎所以了,把平台的能力当成了自己能力。

  于是乎,何汝霖中将就悲剧了,被放逐远离权力中心13年,浑身的棱角全都磨的光光。

  这也是楚王郑国辉爱惜名声,不愿意沾上“卸磨杀驴”的嫌疑,否则一刀解决最干脆。

  这次远征马达加斯加的军方统帅,是皇家陆军副参谋总长潘天寿中将,这是一个老黄牛般踏实的人。

  能力不出众,胜在忠诚可靠。

  此次应该是潘天寿中将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表演,演的漂亮,那么就为其晋升参谋总长奠定坚实基础。

  演砸了,那就啥也别说。

  在楚王船队返程的时候,潘天寿中将在定海港就下船了,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中高级官员,用于搭建马达加斯加总督府的班子。

  这个时间段

  估计潘天寿中将正在各个训练营中巡视,当地招募的武装民兵已经训练了二个多月,将要辅助远征军作战,从上到下士气高昂。

  楚国无数次的对外殖民扩张战争,最后都演变成了军队官兵实现暴富梦想,阶层跃迁的梦幻般现实,这有无数活生生的事例可以佐证。

  在国内报纸舆论的连篇累牍宣传下,楚国民众充满了对殖民开拓的渴望。

  这种对外殖民的热潮,促成了楚国本土对现实不满的中低层人士,为了改变命运,大举自费移民香格里拉岛,澳洲,夏威夷,中美洲和南美洲哥斯塔尼亚等偏远殖民区。

  还有些人选择了东非和刚果河殖民地,促成了华裔移民的二次流动浪潮,对楚国建设边疆殖民地的政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凡事有利必有弊。

  在不断讲述冒险开拓和财富故事时,国内的氛围显得浮躁起来,很多工人的流失让资本家和商行老板叫苦不迭。

  一夜醒来

  厂里的工人呼朋唤友竟然流失了一半还多,问了后才清楚,原来携家带口前往刚果河殖民地去了。

  如今的刚果河殖民地再次扩大了优惠华裔移民的政策,只要抵达就送每人300亩地,这比原来的承诺又多了50%,且不论男女老少,就连肚子里的孩子都算数。

  前提是必须是华裔移民,包括家庭中的异族妻妾,但不包含异族仆佣。

  这是为了配合殖民地部重点向刚果河流域移民的政策,要达到年均40万人规模,就必须给出难以拒绝的移民优惠。

  楚国众多的偏远殖民地中

  刚果河公司给出的优惠政策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其他地方无人能及。

  楚国本土五岛早已经停止了免费获得土地的优惠政策,就连周边的香格里拉,关岛,塞班岛和夏威夷岛都相继取消了优惠政策。

  只有中美洲(注:包含哥伦比亚)和南美洲的哥斯塔尼亚总督区,还有多少不一的免费土地赠送政策。

  刚果河公司这样的超级优惠新政策出台,那可真是扰动的很多本土居民心痒难耐。

  算算账后,很多人手都抖了,心动了,辗转反复睡不着觉了,索性一咬牙,一狠心举家搬迁。

  建国至今二十余年

  很多早期华裔移民的家中人口大大小小十几个,多的二十几个,三十多个都有,混的不如意的大有人在。

  尤其是底层工人家庭,整日里忙忙碌碌,还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

  若是心一横,索性移民刚果河殖民区再图发展,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一家十几口人就是四五千亩的土地,二十几口人就是七八千亩的土地,种不完也吃不完,妥妥的地主家庭啊!

  种地是融入到华裔移民骨髓中的本能,而土地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由此吸引了大量本土居民二次移民,踏上了前往万里迢迢之外的西非的旅程。

  比如一些工厂的工人,马夫,黄包车夫,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涌入刚果河公司征募机构去报名。

  在核清没有负债和银行贷款,没有犯罪记录的情况下,通通放行。

  这样的举措虽然造成了社会的一定动荡,可随后从北方大陆而来的华裔新移民,迅速就填补了这些空缺。

  这些华人新移民由于背负着船票贷款,在清偿完毕之前,什么地方都去不了。

  只能去安置的目的地安顿下来,踏踏实实干几年再说。

  这些华人新移民一旦脱离安置地,超过三个月不返回者,便被判明为脱逃者,这可是重罪。

  一旦被抓获,那就要在苦役营里度过余生。

  妻子儿女通通丢入人口市场,由官方统一发卖,或卖为侍妾,或卖为仆佣,反正不愁去处。

  这样不遵守法纪,心存侥幸的华裔移民并不少,每年都有五六千人不等,基本很快就落网了。

  因为楚国实行严格的身份纸制度,落户在当地的华裔居民,没有偿还完移民贷款和其他贷款之前,身身份纸是白色,俗称“白纸”。

  这样的身份纸,只能供华裔移民在本县范围内移动,在耕种农田或工厂务工的主业之外,从事扛活儿,苦力,赶车,拉黄包车,摆摊儿和其他一些营生,用于补充收入。

  出了本县地盘儿,一查就露馅儿。

  身份纸上清晰的登记此人抵达的时间,至少得4年以上才能清偿背负的移民贷款,时间不到肯定是脱逃者。

  只有清偿了移民贷款,拿着银行凭证前往当地的警署,才能够办理正式的蓝色身份纸,这才叫“正式身份纸”,民间也叫做“蓝纸”,拥有畅游全国甚至出境经商置业的权利。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完全不受拘束。

  根据1885年最新的楚王御令

  “蓝纸”还要贴上照片,照片一式3份,在户籍所在地的警署留档,管理更加严格规范了。

  当然了

  补充照片和领发新式“蓝纸”,楚国政府给出了6年的时间,直到1891年3月1日,以前的旧式“蓝纸”才会彻底作废,不具有任何用途。

  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拍一张黑白身份照片,如今所费不菲,需要整整1.2银洋,加上置换新式“蓝纸”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合计二块银洋,这不是一笔小钱。

  政府不会承担这笔费用,而是完全由居民承担。

  若是嫌贵,那不换也行。

  就用最初的“白纸”也能验明身份,在本县范围内依然管用,二次移民就甭想了。

  旧式蓝纸到1891年3月日效力截止,没有更换的人,就是没有身份,后果可想而知了。

  好在6年的时间足够长,绝大部分国民有能力筹措到两块银洋,新政策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倒是促进了照相馆遍地开花。

  视察过后

  楚王又分别接见了远征军所有校级以上军官,并且逐一与上校级别以上的军官单独谈话,耗费了不少时间。

  独自面圣奏对,那可是高级军官们莫大的荣耀。

  见面亲切的慰问几句,点出早期存在哪里任职,最后再鼓励几句就完事儿,见一名军官前后也就是五六分钟。

  这五六分钟,足够铭记一生。

  这些得到国王接见的高级军官们,基本上都是踩着云团出来的,脸上神情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恨不得立刻为陛下去赴汤蹈火。

  两天后

  楚王郑国辉一行便乘坐火车专列,连夜返回了首都马尼拉王宫,因为快到农历新年了。

  皇宫嫔妃子女一大家子人,冷落了哪个都不好。

  这一次访欧之行去了大半年,回宫之后,后宫皇后和嫔妃们哭的是稀里哗啦,须得好好安慰一番才是。

  回到了马尼拉

  看到女人们依赖的眼神,楚王郑国辉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感觉。看到大大小小的儿女们,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的锚点,触动了内心的柔软之处。

第492章 一众王子们

  紫宸正殿大堂

  “儿臣拜见父王,恭祝父王洪福齐天,国运昌隆,我楚国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父王恩泽满人间,天下共欢庆。”

  年方十八岁的王储楚-郑源长身玉立,率领一众王子们拜竭,恭恭敬敬的跪地磕头。

  二王子楚-郑源是1868年1月末生人,如今虚岁十八,身高接近一米九,脸庞俊逸非凡,身上更是充斥着贵不可言的儒雅气质。

  他身边的几排王兄王弟们,连大带小共计二十一位,除了尚在哺乳中和走路都不稳的八位幼年王子,全都齐齐的跪伏于大殿之上,恭请父王母后圣安。

  大殿之上

  楚王郑国辉和王后郑李氏并肩坐在九龙金銮宝座上,偌大的宝座通体由黄金铸成,每一条盘龙都栩栩如生,龙眼利爪镶嵌宝石,贵气非凡。

  两侧的嫔妃侍妾按照位分一字排开,分列左右,还有16位大大小小尚未出阁的公主,每一人都衣着华贵,彰显出了楚国王室的兴盛。

  楚王郑国辉神情宽慰的一笑,没有急于让一众王子起身,而是转过头去,对于王后郑李氏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后,操持这么大的家业,让本王能够心无旁骛处理国政,真是辛苦你了。”

  “陛下过誉了,这都是臣妾应当应分的事儿,又谈何辛苦?”郑李氏神情温婉地回答说道。

  楚王郑国辉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王子们,有几个个头比自己都高了,长得更是一表人才,看在眼中莫名的欢喜。

  无它,这些王室子弟都没有什么大的恶习,这都是王后管教有方啊。

  于是楚王郑国辉说道:“王后,我楚国王室能有今日之兴盛景象。子弟们个个都是璞玉之才,王后功莫大焉。”

  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戳中了王后郑李氏内心的柔软,她的眼眶一红,内心感受到暖流涌动。

  只是浅浅的点了一下头,感觉这些年来的付出都值得了。

  楚国王室的教育,囊括了明清两代皇朝子弟教育的精华之处,又融合了西学部分,有所删改。

  所有的王室子弟一概5岁启蒙,每天清晨6点起床,梳洗完毕后,统一前往王太后寝宫请安。

  再至王后所居的贤宁宫请安,在这里诵读早课,由王后郑李氏和梅妃,墨妃轮流督导,温习前一天的功课。

  至7:30左右,集体用过早膳,众王子返回各自居所更衣,短暂休息一会儿。

  至8:30,前往御书院进学,由饱学之士教授国文,论语,经史,地理,英文,化学等课程,一并教授中外经典战史,王朝兴亡史,科学与发明,音乐,生物等带有很大趣味的课程。

  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共计进学6个小时,分别教授各门课程,且主课有留堂作业。

  论语,经史,英文以背诵为多,国文,地理,化学以理解为多,其他的副课当做小故事来听,增加趣味性和阅历,课后要写出150字的听后感小文。

  从11岁起,还增加了拳术,剑术,骑术,游泳,法语,德语,拉丁语,古琴,古筝,绘画等多项选修科目,由众王子按照兴趣选学。

首节上一节45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