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43节

  但能表现出最大的敬畏,也是为臣子该有的分寸。

  楚王郑国辉神情和煦的让吴青峰放松一些,这是君王的关怀,吴青峰却丝毫也不敢大意,更不能表现出放松。

  “吴爱卿,尔等皆是王国的柱石之臣,劳苦功高。在本王的面前可以不用拘束,尽可放松一些。”

  “回禀陛下,如此隆恩厚遇,岂是微臣能够承受?微臣只有战战兢兢忠诚于王事,方能求得片刻心安。”

  “言重了,吴爱卿。”楚王郑国辉随意说了一句,抬手举起雪茄烟又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香醇的烟雾玻璃窗上口露出的缝隙被抽离了出去。

  他转变话题问道:

  “殖民地有框算过吗?输送到刚果河殖民地的华人移民所费几何?”

  “回陛下的话,港口航运和交通部对经营西非移民航线的班轮公司,有着优厚的税费减免政策,班轮港务费和各种税费都有减免。且税务总署对回程的货物也有税收减免。总体框算下来,合计约132银洋每人次,实际付出约67银洋每人次。”

  “也就是说,输送1万人就需要耗费67万银洋,输送10万人就需要耗费670万银洋。”

  “大抵是如此,只不过这些钱暂时可由银行殖民贷款垫付,后续移民还本付息即可。”

  “嗯,回去拟一个条陈。将刚果河流域的华人移民年度输送规模,大幅向上调整到40万人次,这里已具备大幅接收华人移民的条件。这个投入少不了,越早投入越好。”

  “微臣遵旨,回去就将拟定妥当方案。”

  “向西非输送的移民船还是小了,今后要研制2万吨甚至3万吨的移民船。一次性移民的数量达到上万人,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实现可观收益。”

  “微臣明白,即可向相关部门传达我王旨意,促成造船业与其他工业部门的紧密合作。进一步研发大运力移民船,以适应长途海运需求,进一步压缩成本。”

  “对,就是这个意思。”楚王满意的点头说道。

  来到大海湾城这几天,他的车队四处跑了跑,感觉到这片广阔的大陆地广人稀,十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没有人烟都是常事儿。

  以大海湾城周边不到20万人的华人规模,实际上加上未满7岁孩童和自由黑人的数量,总计超过了62万人。

  可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牧场,都显得人口稀少,这也于当地以牧场为主的经济密切相关。

  一个牧场动辄数千亩,上万亩,只有寥寥的十几个人。

  牧场和牧场之间还有大片的无人荒地,即便与楚王车队的速度,一个上午也顶天跑两三个牧场,见到区区几十个人。

  一个华人定居点距离另外一个华人定居点动辄数十上百公里,虽然道路修的尚可,可架不住雨水和风沙的侵袭,时间一长难免坑坑洼洼。

  有的地方沉降,有的地方积满水塘就,道路情况一言难尽。

  刚果河公司驱使黑人苦役犯修筑了十几万公里的道路和大大小小几千座桥梁,99%都是土路与沙石路,连续几个雨季过后,道路就每况愈下了。

  在人口多的村镇地带还好些,经常有华人村民进行养护。

  反正在哪个华人村镇的范围内,就由附近的村镇组织人手,定期的养护道路。

  而在偏僻的牧场和边远地区,就无能为力了。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移民力度。

  在大海湾城和黄石城这些牧业区的周边,每隔一段区域布置农庄和村落,保持当地一定的人口规模。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再安排铁路项目落地,有序的推进道路硬化,才是最后根本的解决之道。

  就比如东桑城附近的钢铁厂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相应的又建设了轧钢厂,煤矿,铁矿,焦化厂,砖窑,石灰窑和水泥厂等项目,这与卡宾达地区发展的造船业相呼应,实现了非洲地区首个重工业化区。

  焦化厂生产的煤渣,钢铁厂粉烧的粉煤灰,采石场的碎石和石粉,都是铺砌道路的好材料,可以率先从东桑城开始。

  然后辐射周边的卡宾达,滨海城等地,一步步扩展开来。

  经过十多年沉降和不断夯实的路基已经稳固,再加上粉煤灰,石灰粉和煤渣碎石的铺垫,就能形成较为稳固的干线公路网。

  今后有条件再铺上沥青碎石混凝土,就能彻底固化道路,形成宽敞平整的通衢大道。

  但这要在一定的人口规模基础上,所以沿大西洋区域形成相当规模的华人城镇聚集带,乡村连片地带,是建设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沿着刚果河流域及其支流向上溯,将沿岸的华人定居点和城镇连接起来,形成犹如参天巨树一般的村镇和人口分布,才是理想中的模样。

  刚果河就是这颗参天巨树,其众多的内河支流就是巨树上的枝杈,而分布在该区域的华人城镇和定居点可以看成大树展开的枝叶和果实,愈加的繁茂兴盛。

  沿着大西洋沿岸一字排开的七个港口城市和连片的华人乡镇定居点,就是刚果河大树能够不断汲取营养的大地。

  站稳在其上,根基无比牢固。

  自从巡视刚果河流域以来,经过大海湾城(注:喀麦隆之杜阿拉),黄石城(赤道几内亚之马坎达),滨海城(加蓬之利伯维尔),抵达东桑城(卡卡莫埃卡),楚王郑国辉心中规划的这片宏伟图景就越发的清晰了。

  启动大规模华人移民潮,从该区域的年均8~9万人移民规模,陡然上升至年均40万人移民规模,计划持续10年之久,引进华人移民400余万,耗资约二亿五千万银洋。

  那么至本世纪末

  该区域华人移民人口再叠加上本地出生人口,总量将会增至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三百万左右,若包含未满7岁的华人儿童,总数超过二千万规模。

  这一宏伟远景计划,纵然以楚王郑国辉的诺大胸襟,都为之动容不已。

  而殖民地部的最新一个报告,让他愈发的坚定了推进这一宏大计划的决心。

  根据殖民地部最新的测绘报告,楚国所占据刚果河殖民地范围北至大滨海城(注:喀麦隆之杜阿拉),南至安哥拉地区的海安(注:原所属即罗安达城),向东与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其范围远不止230余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精确测绘表明,其范围广达348.9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

  楚国的疆域少算了118.9万平方公里,闹了一个大乌龙。

  经过反复核准

  刚果河流域的范围确实是348.9万平方公里,好在是柏林会议召开之前,准确的测绘并落实了这一结论,否则要吃个大亏。

  楚王在大海湾城刚刚提出的635万平方公里王国疆域,时间才过去三周,就演变成了755万平方公里疆域,真是闹了个不小的乌龙。

  好在知错能改,楚王一道旨意下去,从王国本土到边疆其他的数字都不提了,统一口径是755万平方公里疆域,在报纸媒体上都是同样如此。

  对刚果河流域的提法,原本的230平方公里疆域不再提了,而是按照最新的350万平方公里进行宣传。

  至于审计出来的348.9万平方公里精确数字,则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区区1.1万平方公里,在哪个边边角角抠不出来?

  只有多,不会少。

  一个多月后

  1884年9月11日

  刚果河下游的金沙萨

  这里位于浩瀚的刚果河下游,距离卡宾达约507公里,是刚果河盆地西南部,位于扎伊尔河和马莱伯湖边上,这边拥有广阔的肥沃土地,是刚果河总督府建立的最大内河城市。

  这里的农耕条件非常优越,降雨和阳光充足,周边的大河航运便利,非常适合于建立灌溉水渠系统,用于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蔬菜和水果,是集中的大片农业耕作区。

  根据殖民规划

  刚果河盆地以金沙萨为核心的区域十年中期规划安置280~300万华人移民,远景安置华人移民超过千万。

  楚王郑国辉来到这里有4天了,看了周边十几个华人定居点和两个城镇,所留下的印象就是荒野版的江南。

  这里的荒原和树林中不时的就蹦出野兽,有狮子,长颈鹿和白犀牛,还有大片的角马群和野牛群,自由生活在这片草木丰美的荒原之上。

  华人定居点和城市难免遭受到野兽的袭击,正处于人类和野兽反复拉锯的阶段。

  经常可以见到华人骑兵队全副武装的越过原野,不时的听到枪声,那是在猎杀野兽,扫除对农田和庄稼的威胁。

  所经之处

  经常会看见大片大片烧荒过后的焦黑土地,只需要十多日的时间,就会有新的嫩苗从焦黑的土地上萌发。

  根据当地人介绍,基本上烧荒过后一个多月,原有的焦黑土地上就是一片葱绿,两场雨下过后,就看不出多少烧荒的痕迹了。

  这个地方的土地肥美,每亩水稻的产量能达到240余斤,相比楚国本土的产量要高三成左右,同样是一年三熟。

  若是勤快的话,还可以套种一茬油菜。

  可惜这里同样是地广人稀,金沙萨周边地区开发至今不超过5年历史,安置的华人移民也只有十几万,大多聚集在城镇和郊野定居点中。

  要将周边的野兽消除殆尽,至少要深入数百公里远,因为很多的野兽都有迁徙的习性,包括狮子和非洲鬣狗这些猛兽,都会随着食草动物的角马群和鹿群迁徙。

  消灭了一波又一波,反复的拉锯中。

  人类肯定会占据最后的胜利,这毫无疑问,如今的野兽已经大为稀少,这就是多年来反复围剿的战绩。在野外耕种的安全性大大增强了。

  这些荒原上的非洲野兽似乎也知道了两脚兽的厉害。即便狮子,鬣狗这些猛兽,遇见三五成群的两角兽也会躲开,不敢贸然的发动袭击。

  该地区的烧荒也在反复进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每年到旱季的末尾,村镇和定居点就会组织对周边的荒原进行烧荒,烧的浓烟遮天蔽日,将大量的野兽驱赶,各种热带蚊蝇毒虫毒蛇焚烧干净。

  实际探查这些地区

  楚王一行的要员们对大规模的移民更有信心,这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40多天来的巡查,让即将上任的刚果河总督郑守绪如今更有信心。

  尤其是看到刚果河公司账上还躺着1322万银洋的大额盈余,还有1007万的未收账款,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有了钱,啥事儿不好办啊?

  皇家南洋银行,皇家拓殖银行,楚国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在刚果河总督府辖下开辟了分行和营业部,还有南风堂百货公司,皇家邮政总局,皇家南洋电报局,各大邮轮公司及皇家基金下属大型机构,都在这里设立了分局和营业机构,具备了大发展的基础。

  从南美洲的布兰卡港至西非卡宾达,每周都有一期客货班轮往来,航线终点港位于刚果内河中游的金沙萨,这是今年才延伸的航线。

  由此,形成了南美洲殖民地与西非殖民地间的定期往来,人员和货物运输量日渐增长,这是非常好的互动。

  预计在年底

  始发港源于科隆的定期班轮,将会经哥伦比亚的乌里维亚港和巴西福塔雷萨港中转,跨越大西洋直接抵达大海湾城,沿途经过滨海,东桑,卡宾达,最终抵达金沙萨终点港。

  在最开始阶段,计划每月一艘班轮往来这一条跨大西洋航线上。

  后续视往来的货物和人流多寡,酌情添加班轮和货轮,连接两地贸易,实现中南美洲与西非的殖民地贸易互通。

第479章 金沙萨是个好地方

  位于金沙萨的楚王行宫,是一座极具葡萄牙建筑特色的庄园,规模不大,却相当富有异国情调。

  楚王穿着宽松的麻衣对襟,坐在藤边的摇椅上,手上端着一杯法国香槟酒惬意的喝了两口,笑着说道:

  “郑爱卿,集中力量打造金沙萨内陆大城市的想法不错,正好与沿海地区的卡宾达形成互相的呼应。成为引领内陆城镇发展的龙头,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做。”

  “微臣叩谢陛下,此事需得到殖民地部大力协助,方能有所成就。”

  “放心吧,殖民地部对刚果河公司辖下区域的大规模移民计划,在本土已经初步得到通过。从第四季度开始,就将得到财政拨款和银行资金的支持,你这边早做规划即可。”

  “微臣省得,大规模的移民,需要更多有经验的殖民官员和行政学院毕业生。臣叩请陛下给予扶持,殖民地万千臣民当感佩五内,唯有拜伏于地也。”

  “这个早有考虑,殖民地部会从各地抽调220名富有经验的殖民官员,全力增援边疆殖民地。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宿雾行政学院新毕业生,大概是七成左右,前往边疆殖民地历练。你这里,还有巴塔哥尼亚,哥伦比亚和东非,都会得到重点照顾。”

  “多谢陛下,微臣这就更有信心了。”郑守绪总督大喜过望的说道。

  他的正式任命已经下来,目前正在与前任总督潘天寿中将交接,两人过往甚密,常常一待就是半天。

  楚王此行的随员中,有皇家陆军遴选的170多名富有经验的军官,用于充实到干果河流域的各城镇和定居点中,担任中高层军事长官和安全负责人。

  还有一些内政部的内控人员,秘密的布置在行政和各个衙门中,用于加强对殖民地的掌控。

  兴许在加强的殖民官员中,也有内政部的暗子。

  这些明面和私底下的举措,就不用一一详尽列举,在楚国各地的殖民地中都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443/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