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83节

  首舰“雁荡山”号排水量3220吨,相较于“华山”级增加了900吨,换用了技术改良后的两台卧式蒸汽机,燃煤效率更高,动力更强。

  首批将建设8艘“雁荡山”级铁甲巡洋舰,用于补充当前的铁甲舰队,淘汰旧有的风帆巡洋舰和风帆护卫舰,实现舰队的彻底“铁甲化”,完成华丽的蜕变。

  在主力铁甲舰领域

  经过半年多的沉寂,参考“镇东”号,“镇南”号,“镇西”号,“镇北”号,“镇远”号,“镇威”号这6艘主力铁甲舰的利弊得失,新一轮的铁甲主力舰造舰热潮再次掀起。

  新的“镇海”号主力铁甲舰,顺应当今时代海上列强大舰巨炮的风潮,排水量进一步扩展到八千吨级,达到了8500吨之多。

  该舰已于上个月在马尼拉皇家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造船周期一年半,预定于明年底下水栖装。

  后续姊妹舰“镇江”号,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金沙船厂建造,海军首期建造拨款已经到位,正处于钢铁材料准备,船用蒸汽机以及锅炉等设备的定造中。

  “镇湖”号和“镇河”号铁甲舰,已经列入明年的建造计划,相应的建造资金将会在明年初划拨,陆续投入建造中。

  随着这些新锐铁甲战舰排水量迅速增大,性能更强劲,随之而来的就是制造费用的大幅攀升。

  从最初“镇东”号每艘订造价格107万银洋,急剧攀升到当前“镇海”号铁甲舰的155万银洋,直线飙涨接近50%。

  江、河、湖、海4艘主力舰定造下来,总费用超过620万银洋,即便是楚国王室这样财大气粗的主儿,也觉得有些吃力。

  发展海军果然是吞金兽,半点没有虚言。

  虽付出巨大,但收获也不小。

  马尼拉《世界日报》相继报道了楚国皇家海军新一轮四艘“镇”字号主力铁甲舰的建设新闻,引发了周边各国的高度关注,反响不一。

  号称印度洋霸主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如今面对蒸蒸日上发展的楚国海军,亦表现出了谨慎和表面的礼貌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能够让英国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认真对待,楚国海军足以自傲了。

  等到江河湖海四舰在明后年相继入役,总计拥有了10艘主力铁甲重舰,楚国海军实力将再度飞涨。

  即便面对英国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主力,亦丝毫不怂,双方纸面上实力就在仿佛之间。

  在整个南洋地区

  楚王郑国辉唯一看重的就是英国人的态度,对其他各国列强敷衍了事,他有足够强大的底气说“不”。

  这股强大的底气就来源于一水儿的铁甲舰队,这是楚国重点发展的海军舰队,将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投入,不断建造新锐的铁甲舰。

  有了这些大家伙,英国人说话的态度也和缓了,语气也不再那么盛气凌人,变得有商有量好说话多了。

  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华夏民族性格偏于内敛和保守。

  楚王郑国辉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殖民态度,引起强烈共鸣的并非国人,反而是明治维新的那一波精英人士,听得热血沸腾。

  大久保利通就谦卑的表示道:

  “楚王陛下说的话,每个字都能勾起我们心中的热血沸腾,当真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啊!”

  “不愧是来自华夏宗祖国的君王,胆魄与胸襟都可与西欧列强相媲美,且尤胜之。为扶桑国今后的垦殖发展道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值得细细揣摩领会……”

  “深入拜读陛下的言论,总是能够得到极大的启发。”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果,楚王郑国辉直接无语了。

  这几年来

  在英国资本的大力扶持下,扶桑国的工业化进程急起直追,效果比北方神州的洋务大臣主导兴办的民族工业,那真是强的多。

  但比起楚国来,又落后了一大截。

  归根到底

  发展工业化经济需要有人,有钱,有地盘,有市场才行,扶桑国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资源少的可怜,想要发展起来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必须要有绝大的毅力和恒心才能做到,而且要有部分的国人做出牺牲。

  就如同扶桑的十几万南洋姐,操持皮肉生意换取宝贵的银洋和英镑,一点点积攒起工业发展的起始资金,这里面充满了血和泪。

  楚国没有经历这一阶段,而是凭借着丰富的铜资源和原油资源,直接原地起飞,跨过了最艰难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

  楚王郑国辉眼睁睁的看着扶桑国从内战废墟中爬起来,付出远超常人想象的艰辛,咬着牙一步一步的走上工业化的艰难道路,却毫无办法。

  一个数千万人口的地区大国崛起,非人力可以阻挡,若不自量力的横加干涉,往往得不偿失。

  仅仅几年时间

  扶桑国就已经展露出急不可待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态度,在朝鲜半岛咄咄逼人,尤其眼馋半岛丰富的煤铁资源,那正是扶桑工业化急需的养料。

第410章 康宁总督

  现在是1875年8月7日,距离8月中旬也就一周时间了。

  楚王郑国辉对东非公司的筹备关心了下,是因为这属于楚国对外殖民的新方向,正在探索一条不同的道路。

  老牌的荷兰与英国殖民者,更善于使用殖民公司的方式,用于推进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统治,避免给政府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经过二百多年的探索,这个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拓荒和殖民非洲,楚王郑国辉至今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将其作为本土一样的由政府参与高强度治理。

  在关岛,夏威夷,巴塔哥尼亚总督区乃至中美洲地区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加里曼丹岛原南部荷占区,上述这些海外地盘,全都是已经明确作为楚王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投入大量的华人移民和建设资金,由政府直接主导上述地区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

  类似于法国在法属阿尔及尼亚,法属西贡总督府所做的那样,一切由法兰西政府亲力亲为,并派驻法国殖民官员统治。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法国白人殖民者在上述地区只是少数的存在,在这些海外殖民地中,当地土著始终是占据社会主流族群的存在。

  楚国从来不承认被征服的殖民地土著居民拥有合法平等权益,这些殖民地被征服者,不允许拥有土地,不能够合法的结婚,拥有财产和经商置业,不能够迁徙,不能够传播宗教信仰,被剥夺了绝大部分平民权利,只能作为附庸者存在。

  如此严厉的举措,在当今世界的殖民地并不鲜见。

  与英法荷等国不同的是,楚国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华人移民,能够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里,实现对殖民地“腾笼换鸟”式的改变,使得华裔族群成为唯一且主流的居民。

  少数源自欧洲白人国家的居民,只作为补充的少数存在,在相关条约的保证下,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这些取之不竭的华人移民,才是楚王郑国辉对外殖民开拓真正利器,能够保证将遥远的海外属地,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楚国对外殖民统治所依赖的强大海上武装力量,就是不断发展壮大的皇家海军,这一点和英国类同。

  但是对于开荒非洲和殖民非洲,楚王郑国辉依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那就是

  是否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开荒非洲和殖民非洲,是否去直接统治非洲殖民地,这是一个难以决断的重大问题。

  在举棋不定时

  先通过刚果河公司以及东非公司这样持有牌照的殖民公司,循序渐进的推行开荒非洲的殖民统治,积攒一些经验再说。

  现在最主要的是动作快,先把地盘圈下来,其他慢慢再谈。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

  欧美及南亚列强国家进入了最后的疯狂,几乎不约而同将目标对准了最后的晚餐,那就是处于较为原始而蛮荒状态的非洲大陆。

  一场酝酿瓜分非洲的殖民盛宴,即将徐徐的拉开帷幕。

  楚国现在的行动就是先跑过去圈占地盘,等到殖民盛宴的帷幕缓缓拉开,欧洲各国列强就会惊讶的发现

  不知啥时候,楚国已经在非洲圈占了老大一块地盘,老神在在的坐在瓜分非洲的舞台中央,谁也赶不走。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心仪的刚果河流域广大黑非洲,早已经名花有主。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刚果河流域是非洲中西部的热带丛林地区,这里拥有大片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和充沛的河流水系,土地广袤而肥沃,被称为“非洲的绿肺”,自然是个绝好的所在。

  但这里情况极其复杂,拥有数百个土著黑人部落,阿拉伯贩奴者和河流水系割裂的热带森林地区。

  据估计,该地区黑人总数超过千万,具体有多少,并没有详尽的统计数字。

  这对致力于殖民该地区的刚果河公司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而东非公司的目标,是殖民东非之角地区,包括后世的索马里,吉不提,红海沿岸的厄里特立亚等地区,不是沙漠漫漫,环境恶劣就是红海沿岸的高原。

  该地区干旱的沙漠和戈壁滩完全不具备没有农耕和放牧的条件,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空有几乎无尽的黄沙荒漠。

  在厄立特里亚地区,其位于红海以南的狭长高原地区,属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沿海边缘地带,仅有少数地区适合农耕及牧业生产。

  这里最关键的是地理位置,也是楚王郑国辉最重视的地方。

  从厄立特里亚至吉不提,都处于红海东南端沿岸地区,狭窄而重要的曼德海峡就位于这里,与对岸的也门地区隔海相望。

  这片东非之地,因为日益繁忙的欧亚航线变得逐渐重要起来。

  来自楚国万里迢迢的大型货轮和油轮从东非之角的阿拉伯海,穿越曼德海峡进入红海,沿着红海航道向西北方航行1900余公里,就抵达了苏伊士城。

  苏伊士城是英国势力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红海一侧入口,货船通过苏伊士运河,便来到了地中海一侧的赛德港,从这里可以畅通无阻的抵达欧洲各国。

  东非之角之所以重要,就源于扼守着欧亚航线的要道。

  最让人开心的是,这里尚是一片无主之地。

  “火车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楚王郑国辉笑着打了个比喻,继续说道:“东非公司要挑一个得力之人,方能打开局面,不知吴爱卿瞩意谁人?”

  “启禀陛下,臣拟推荐甲米地府同知康宁大人,为东非公司首任总督,恭请陛下圣裁。”吴青峰神情恭敬的回答说道。

  他的目光有些紧张的看着陛下的脸色,举凡看到有任何不满意的迹象,吴青峰还有后备的人员。

  担任重要职务的举荐大臣,那是在国王陛下面前挂了号,做的好,做的坏都要承担责任,这是不消说的事儿。

  若是康宁在东非公司总督的任上,做的极其出彩,那么殖民地部大臣吴青峰亦有一份举荐之功,脸上格外有光彩。

  若然反之,则难免受到牵连吃瓜落。

  执掌东非公司的大员并非是经理或是掌柜,而是总督,这是自15世纪未以来葡,西,荷,英,法等欧洲老牌殖民强国通常的做法,拥有半官方的莫大权利。

  最著名的是英属东印度公司,何属东印度公司,荷属西印度公司等等,都是拥有国王颁发的殖民许可牌照,以公司股东形式组织起来的大型对外殖民公司。

  这些殖民公司可以制定税率,颁布地方法规,建设移民城镇和据点收取赋税,建立公司武装和雇佣兵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发动武装征服行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生产经营公司。

  所以,其长官是总督职衔,这是当今世界上约定俗成的做法。

  楚王郑国辉采纳这一新颖的方式,自然有他的考虑。

  开荒非洲和殖民非洲并非易事,远比南美洲的荒漠远征挑战更为艰巨,收益微薄却容易担负骂名,让半官方性质的殖民公司先去试试水也好。

  首先在刚果河流域,当地的黑人土著人口高达千万以上,有一说约二千余万,这都是大略的估计数字,算不得准。

  当地拥有数百个黑人土著部落,强大的拥有数十万人,弱小的恐怕只有数百人,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刚果河流域各处。

  若要一一的征服,难度可想而知。

  这么多的黑人土著人口,不可能采用“腾笼换鸟”的策略,也难以同化,这已是开荒黑非洲的最大难点。

  若等到半个世纪后

  席卷世界的民族意识觉醒运动吹到了非洲大陆,治下的这片刚果河流域殖民地就是个大难题,继续维持高压统治,很容易为国际社会所诟病。

  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南非,在坚持了一百多年后,最终不得不放弃。

  综合考虑下来

  楚王郑国辉对刚果河公司和东非公司的态度是不同的,前者具有浓厚的试验性质,而后者则是坚定实施“腾笼换鸟”政策,营造出独属于楚国的海外飞地。

  东非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八成以上都是无边无垠的荒漠,戈壁和光秃秃的群山,不适宜人类居住。

首节上一节383/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