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81节

  果不其然

  这是由尼加拉瓜议长卡多左-弗朗西斯与美国佬密谋实施的狠毒围杀计划,旨在除掉华人领袖汪海男爵这个心腹大患,由亲美势力重新掌控尼加拉瓜局势。

  消息传出,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随后骚乱蔓延至马那瓜全城,抢劫杀人及掳掠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持续混乱四到五天,并蔓延到其他的城镇中,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关注。

  直到半个月后

  来自英国加勒比海舰队的“比得林斯”号编队,抵达尼加拉瓜蓬塔戈尔达河边上的拉马城,混乱的局势才得到遏制。

  又过去二十多天后

  来自楚国的“镇远”号铁甲编队抵达北方的莫拉桑港,进一步稳定了当地局势,从极为混乱变得相对安定些许。

  此时,已经是1875年3月间。

  尼加拉瓜国内大大小小十多个城镇,因为“马拉瓜事件”引发的局势动荡,依然没有真正的平静下来,不时有爆发冲突的消息传来。

  到了4月4号,关于尼加拉瓜问题的中美洲会议在巴拿马召开,主持会议的依然是英国,同时有法国,美国,楚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列强国家的外交代表与会,算是规模较大的中美洲区域间国际会议。

  在巴拿马会议上

  美方代表以维护中美洲国家利益的面貌出现,愤怒的指责楚国的移民势力渗透,是造成地区性动荡不安的真正罪魁祸首。

  尼加拉瓜总统弗拉明各-多斯桑托斯与新任议长汪海爵士,在巴拿马国际会议上,拿出了前议长弗朗西斯与美国佬相勾结,一手制造“马那瓜事件”的铁证。

  这包括他们供诉的证言,以及被抓捕的美国白人雇佣兵头目供诉,形成了难以辩驳的铁证。

  坐实了美国人插手尼加拉瓜内政,设下陷阱,阴谋除掉副议长汪海爵士的恶劣行为,得到欧洲列强国家外交代表的认可。

  形式的急转翻盘,令与会的美国外交代表詹姆斯-科内利斯大为错愕,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呆立当场。

  这事儿

  从来就没人给他交过底,也没有美国内的哪一方势力出来认领,直接打的美国外交代表詹姆斯-科内利斯一个冷不妨,当场丢了大人。

  随后几天

  美方外交代表詹姆斯-科内利斯避重就轻,一直在强调“马拉瓜事件”中华人移民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引发了中美洲地区局势动荡。

  据美方统计

  在“马拉瓜事件”爆发后,动荡的局势宛如瘟疫般的传递到国内十多个城镇,甚至影响到了邻国洪都拉斯,造成了大量白人后裔出逃。

  约有六百至七百余名白人后裔及其家眷葬身于动荡中,超过3450名白人及其家眷离开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使得上述地区更多的落入华人势力的掌控中。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动荡局势里,还有更多的华人,印第安人及混血白人死于混乱局势中,估计上下的出入很大。

  有的说有上万人,有的说是两三千人,更有种夸张的说法高达数万人,这显然有些危言耸听了。

  尼加拉瓜总共才多少人?

  只不过由于该地区偏僻,落后且不为人重视,欧洲各国列强在马拉瓜连外交代表都没有,多以在当地经商的各国白人传递的消息为主。

  对于美方的指责,新任议长汪海爵士一概否认,并指出这是美方刻意针对华人族群的阴谋,美方才是最后的幕后黑手,应该引发地区动荡形势负责。

  嘴皮子官司打了十几天,最后终究是不了了之。

  原本主持国际会议的英方代表,应该与楚国站在一条战线上,谴责并限制美国频繁的插手中美洲和南美洲事务。

  可是由于本届伦敦政府对楚国的强硬及不友好态度,英方外交代表就两不相帮,做一个糊涂的和事佬。

  “马拉瓜事件”引发的缘由非常清晰,受到拘押的相关人证,在国际会议各国代表质询中,认可了尼加那瓜提交的关于事件责任的认定。

  总的来说:就是“以一己之私,内外势力勾结”引发的恶劣事件,美方难辞其咎。

  至于深究下去,各国列强代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没有人认真的去追溯。

  美方代表的强烈抗议没有被采纳,楚国方面要求追究真凶的诉求,也打个哈哈被忽略了,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这场国际会议。

  最终的结果

  是美国人输了面子,楚国人赢了里子,最终受损的是尼加拉瓜共和国,可谁又会在意这个弱小的中美洲国家呢?

  在“马拉瓜事件”后

  当地白人的势力极大的萎缩,亲美势力和亲西班牙势力大幅度的退潮,原本就不多的白人走的走,散的散,再也行不成什么气候。

  当地的警察,法院,议会和行政机构通通落入亲楚势力和华人代表的手中,对尼加拉瓜的华人移民再次大规模提速。

  仅4~6月间,就有不低于8.2万华人移民先后抵达尼加拉瓜,主要聚集于10多座城镇中,华人势力再次猛涨。

  在巴拿马国际会议中,一直配合议长汪海爵士的尼加拉瓜总统弗拉明各-多斯桑托斯,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他的家族获得在中美洲销售楚国烟草和巧克力的权利,这两门生意都收获丰厚,一年能赚取高达十余万美元的高额回报。

  这么多钱,足以让弗拉明戈-多斯桑托斯总统将这个小小的中美洲国家再出卖几次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弗拉明戈-多斯桑托斯总统是源于危地马拉的一个白人混血后裔家庭,祖辈拥有从政的传统。他的妻子和二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危地马拉城,是当地上流社会的著名交际花。

  对于马拉瓜这个穷乡僻壤,总统的妻女表示看不上,更不会跑到这个乡下城镇来受罪。

  正是因为种种因素,弗拉明戈-多斯桑托斯总统早就败在了金元的脚下,成为汪海爵士明面上的政治伙伴,处处为华人势力渗透打掩护。

  有了这么一个内鬼,很多事情就好干多了。

  在尼加拉瓜

  很多华裔商人开办的矿山,砖窑,煤窑石灰窑及种植园里,很多印第安土著遭到近乎虐待的奴役,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而大量的印第安女人和混血白人女子,则成为了华人家庭中的妻妾,是源于华人移民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富有且社会地位更高,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的主流族群。

  一个又一个印第安土著部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华人村镇。

  在这中美洲偏僻之地发生的变化,由于落后且闭塞的环境,大多并不为人所知,也没人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美国势力在尼加拉瓜遭受重创,处处受到排挤,马那瓜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美资商行的没有,基本都被华裔商会掌控。

  中美洲的华裔商会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渗透能力,不但主导了尼加拉瓜,而且在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占据商业主导地位。

  华人优越的经商能力,让当地的西班牙商人和美国商人节节败退,慢慢的退出了中美洲市场。

  美国驻哥斯达黎加国外交代表詹姆斯-科内利斯对这种现象极为忧心,不断的大声疾呼“要警惕东方人”,可是在英国人的淡漠以及法国人的事不关己态度下,连些许的浪花也没翻起来。

  法兰西在欧洲的处境相当不妙,三皇联盟犹如一道锁在法兰西脖子上的枷锁,不但令高傲的高卢人感到窒息,而且国际影响力大为降低。

  无法打破这个困境,就无法专心对外扩张殖民,欧洲本土始终是重中之重。

  英国人的烦心事不单纯是尼加拉瓜,现在玻利维亚和智利为了阿塔卡玛沙漠的鸟类利益又闹了起来。

  智利与英国的关系很好,双方联合组建了阿塔卡玛矿业公司,开采沙漠里的鸟粪和硝石资源,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当。

  阿塔卡马沙漠周边有三个国家,分别是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这三个国家共同瓜分了阿塔卡马沙漠里的资源。

  这其中

  智利一侧的资源比较贫瘠,而玻利维亚和秘鲁一侧的资源比较丰富,智利一看自己吃亏了,连忙拉上英国共同开发沙漠资源。

  这就是矛盾所在,如果沙漠地区的资源不能归我,那么就让丰厚的税收归我,这就是智利人打的小算盘。

  抬出英国这尊大佛,无疑是非常聪明的策略。

  玻利维亚虽占有富饶的鸟粪矿区,但人力有限,生产力落后,不可能全部开采出来。

  英国与智利合资的矿业公司,以私人企业身份前往,开采出的鸟粪出售到国际市场,同时向所在国缴纳税款。

  这本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只要信守合约都能赚到钱。

  但事与愿违,1875年中,一场大雨灾害袭击了玻利维亚,冲毁了很多的城镇及房屋,造成了巨大损失,重建后需要大量资金。

  玻利维亚政府一时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该怎么办呢?

  玻利维亚政府官员脑海中灵光一现,智利矿业公司不是有钱吗?那就加大对智利矿业公司的税收。

  就这么一个神操作,整个把智利人搞得不会了。

  这刚刚签署了协议,承诺25年税收不提高,才过去一年就撕毁合约,可没这么办事儿的?

  真的需要钱的话,大家好商好量。

  于是智利派人前去协商,一番沟通后,玻利维亚政府表示不再提高税收,这下改为准备没收矿业公司。

  一下子,彻底将智利人整不会了。

  这矛盾由此就引发开来,由于牵涉到英国人的实际利益,让英国加勒比总督相当头疼。

  这玻利维亚人说话不算数,签署的协议朝令夕改,偏偏还是一副蛮横的模样,油盐不进。

  英国人出面调停都没用,这得多大心啊?

  英国在加勒比地区以地区总督的形势,实施有效的殖民统治,且在南美洲各国委派外交使节,行使大不列颠帝国掌控地区局势的权威。

  最早是在17世纪初,英国在百慕大周边地区建立了总督区,以颁发殖民委任状的形式,指定由英国的白人或者公司实施殖民统治。

  数十年后

  英国君主决定对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加强控制,从此后,总督由国王直接任命和派遣,只能由英国白人担任。

  总督指定一个由12人组成的议会,代表不同的选民,维护代表殖民地利益的言论权利,征集地方税,监督殖民地的开支。

  在牙买加,殖民地被分成不同的教区,当地的代表对地方教区管理负责。

  在议会供职,必需拥有一定的财产,而且必须是白人,这也是英国白人的特权。

  英国总督不像西班牙总督那样有权力,能够驱使军队,他必须与议会协商,且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议会。

  总督签署法规,必须得到议会批准。实际上,英国加勒比总督的权力被议会限制,成为表面图章一样的象征性职务,能够施展的权力很有限。

  进入到1875年7月后

  由于南美洲智利矿业公司遭遇到了大麻烦,再次成功的转移了英国加勒比总督府的注意力,尼加拉瓜问题就无人关注了。

  “移民不能停,而且要加大力度,每个月向中美洲移民要增长到3万人规模,只能多不能少。”楚王郑国辉心情极为不错,下令吩咐道。

  “微臣谨遵圣命,将会进一步加大太平洋航线的移民力度。”殖民地部大臣吴青峰恭敬的回答说道。

  楚王郑国辉满意的点点头,他知道属于楚国的好日子又来了。

  南美洲三国争端开始了,近东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如今越发的乱了,沙俄支持的塞尔维亚,黑山及保加利亚起义军烽火遍地,让奥斯曼帝国焦头烂额。

  英国人正在向奥斯曼帝国输送武器,加派军事教官,并给予大额英镑贷款,解决粮食及军火难题,扶持这个摇摇欲坠的西亚腐朽帝国。

  若是奥斯曼帝国轰然坍塌了,那么沙俄向西部大厮扩张就没有任何阻碍之力,英国人绝不允许这样的恶劣情况发生。

  付出再多的代价,哪怕再组织一次英法联军,也要力撑奥斯曼帝国。

  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哪还顾及到南洋的楚国?

第408章 刚果河公司

  殖民地部大臣吴青峰汇报的情况相当喜人,楚国在加里曼丹岛,澳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总督区,移民拓殖一直在稳步推进中。

  截止1875年6月末

  全国人口总数上升到2640余万,相比去年末增长近200万,楚国本土及外岛和各总督区新生年满7岁的儿童人口,就达到了39.22万人,移民约149.73万人。

  这其中

  来自北方大陆和南洋各地自主移民约31.64万人,楚国在北方神州各移民口岸组织的华人移民,总数约118.1万人。

首节上一节38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