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65节

第391章 扶桑的独特资源

  “扶桑未来殖民兴产之路,首在朝鲜半岛,只有在北方大陆据有一块前进基地,才能进而拓展满蒙,实现扶桑帝国中兴之伟业,请诸君多多努力,拜托了!”伊藤博文是坚定的北上派,话里话外都离不开朝鲜半岛。

  在座的一众维新派核心精英人士听了他的话,面容中都浮现出沉重之色,实在是朝鲜半岛的局势太过艰难。

  眼看着楚国在南洋地区和南美洲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简直如同吃饭喝水般简单,心里就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

  扶桑国在内战结束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向朝鲜半岛的强力渗透。

  然而遭遇阻力重重,朝鲜王国的亲华派势力占据朝廷主导地位,其受华夏文化的影响深重,处处看不起倭人。

  若说天朝上国物华天宝,乃礼仪之邦,诗书礼教,无不让人心生敬仰。

  那么扶桑国就是烂杏一筐,好勇斗狠,资源贫瘠,是比之朝鲜尚且不如的扶桑倭寇之流,完全上不得台面。

  如何选择,简直不言而喻。

  朝鲜民间普遍持有的这种看法,这让扶桑国势力渗透的格外艰难,辛苦几年成效不大,恐非一时之功。

  也有人提出用武力解决,这当然是见效最快,也是最得利的方法,可是要做好与北方大国开战的准备。

  当今时代

  朝鲜和越南王国作为北方大国的藩属国,在其境内都有朝廷驻兵,占据着险要的山川地理位置。

  北方有沙俄毛熊虎视眈眈,小小的朝鲜半岛上刀光剑影,简直就是地狱般的开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以现在扶桑国的举国之力,尚未做好与北方大国全面开战的准备,只能容后再议。

  谈及楚国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殖民布局,和室内的众人皆羡慕不已,但也只能隔着远远的流哈喇子。

  “到底曾经是天朝上国培养出来的将军,眼光之毒辣,实非寻常人等可比,我等皆不如也。”伊藤博文无奈的叹气说道。

  扶桑国既没有实力也没有魄力去大举侵占广阔的太平洋岛屿,如今通通都落入楚国的手中,真让人既眼红又眼馋。

  太平洋航线完全被楚国所掌控,那当然好处多多。

  楚国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过太平洋航线,向中美洲和南美洲持续不断的输送华人移民,10年,20年,30年下来,那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

  将北方神州庞大的人口哪怕输送出去百分之一,那也是三四百万人口,足以改变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社会人口构成。

  根据扶桑国的情报显示

  到了今年底

  楚国所属夏威夷群岛人口就将达到百万规模,中美洲约28万,南美洲约40多万华裔人口,这个数量相当之庞大。

  这还不是令扶桑明治维新精英们最担心的事,最担心的是楚国大力发展皇家海军舰队力量,渐渐形成了东亚及南洋地区海上霸权。

  这引发了扶桑国浓重的危机感,向英国订购新式铁甲舰的议案立刻提上了日程。

  只不过受困于财力所限,扶桑国拟议中的三年海军振兴计划中的核心,计划以43.4万英镑的价格,购置三艘英制铁甲巡洋舰,分别是“金刚”号和“比睿”号,另有一艘小型铁甲舰。

  这笔钱相当于178万两白银,价值相当于178万美元,可谓出了血本。

  “金刚”舰属于早期的二等铁甲舰,排水量2250吨,铁胁木壳,外装装甲,主炮为170毫米克虏伯大炮三门,150毫米克虏伯大炮6门,副炮若干,航速13.7节。

  由于受到楚国下水的大型主力铁甲舰刺激,扶桑国比原来历史上提前两年,开始推进扶桑海军振兴计划。

  其核心,就是金刚舰购置案。

  这帮子维新精英在密议过后形成共识:

  扶桑国欲要实现大和民族的中兴,必须推进全面西化战略,即“脱亚入欧”战略。

  若要达成“脱亚入欧”战略,“殖民兴产”是必由之路。

  由于扶桑岛国的先天地理局限,若要推进“殖民兴产”,发展一支强大的地区性海军实属必要,且不可或缺。

  吉田松阴在最后总结发言时,情绪激昂的说道:

  “既然有了决定,走上这条坎坷而荆棘重生的发展之路,那就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至实现大和民族振兴,拜托了!”

  “嗨依,楚国能做到的事情,我大和民族也一样能做到。”

  “天照大神保佑,殖民兴产必定成功。”

  在这次和室密议中,鉴于扶桑岛资源贫瘠的现状,这些明治维新精英做出了大规模向南洋输出女子的做法,成为“南洋女”。

  目的在于为实现工业化积累原始资金,这些明治维新精英脑洞也够大,他们认为楚国从矿山中挖出的是资源,扶桑国的女人也是资源,可以有效利用。

  包括楚国在内的南洋各地城市中,拥有大量的单身男性华工和印度劳工,广泛遍及马尼拉,八打雁,达沃,新加坡,槟城,巴达维亚,曼谷,西贡等重要城镇,在劳累的工作过后,躁动的身体有着发泄的强烈需求。

  明治维新精英正是精准的抓住了这一点,提出大量扶桑青年妇女下南洋策略,以赚取宝贵的银洋,实现扶桑国的工业振兴。

  由此,开启了百万扶桑女下南洋的赚钱大业,轰轰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加里曼丹岛南部原荷占区

  经过大半年的整合,这里形成了“加岛民主联合自治总会”,各重要城镇在联合自治总会的旗帜下统一行动,刻意淡化了华人主导色彩。

  这里虽然名义上属于荷兰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实际上已经脱离自治,处于楚国的间接统治之下。

  由于名不正,言不顺。

  楚国并没有在当地设置府,县这一类的政府机构,却巧换名目,改用民主联合自治总会来代替。

  例如三马林达分会,巴厘巴板分会,马辰分会等等,旗下拥有一应完善的分数机构,兼顾税务,警察,工商管理和工业发展等等名目。

  例如警察,是以分会民兵的形式存在。

  这些肩负警察任务的民兵身穿着楚国士兵的军服,只不过没有帽徽和军衔等级,以代表联合总会的袖章替代,执行日常的警察勤务。

  而这些当地联合自治总会的管理者,则是由楚国殖民地部直接派遣,大多是一些极富经验的殖民官员再加上马尼拉行政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或是军校毕业生,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抽调来的殖民官员,组成年轻且有活力的殖民机构。

  在南部加里曼丹岛地区,全面推行楚国的法律,殖民条例和行政治理方法,这是一套已经被验证非常高效的殖民手段。

  在这里

  到处可以看见修桥建路的苦役犯,城市中大片的窝棚和土房子被推倒,陆续落户的木材厂,水泥厂,米厂,榨油厂和砖窑煤窑相继建成,给城市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很多城镇中开始挖掘并砌筑下水沟渠,这是楚国城镇建设的必要基础设施,由于地处热带多雨地区,这样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

  早先的荷兰殖民时期

  荷兰人从不建设这些城镇基础设施,既不修道路也不修桥梁,更不可能修铁路,码头,一切都是原始农业社会的面貌。

  荷兰人对殖民地只压榨不投入,在这方面欠账太多。

  马来亚总督府接手以后,相继拨出了大笔款项,首先用于沿海重要城镇的建设,少的几万元,多的十几万几十万,这都是必要的投入。

  马来亚总督府手握着皇家光明石油公司百分之十的年度权益,每年分润高达数百万银洋,政府财政宽裕。

  在大力建设马来亚四州的同时,又相继推动了南部沿海重要城镇的开发建设。

  楚国殖民地部,港口航运和交通部,商务和文化部,工业部及农业部都有相应的财政拨款,投入到加里曼丹南部地区,推动相应领域的发展。

  以商务和文化部为例,先后投入十几万银洋财政资金,在该地区设立中小学校共计77所华文学校,并且配备了师范学院毕业生任教,全面推广华文教育。

  以工业部为例

  对沿海南部各城镇必备的工厂,设立了贷款和扶助基金,支持民间资金投入,完善各地的工业配套设施。

  在各方齐努力下,南部地区正在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发展势头。

  每个月都有多少不等的华人移民船队抵达,全都是经过八打雁移民中心系统教育后,分转至此的华人新移民。

  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所有华人移民都剪掉了辫子,男人穿着移民中心配发的浅色唐式宽袍短袖衫,深色劳动布裤子,加上一双凉胶鞋。

  女人则是青花布的唐式式宽袍短袖衫,及青花布的裤子,看起来干练异常。

  每个移民一式两套衣物,凉胶鞋只有一双。

  这整套衣物下来,价值2块2角银洋,记录在移民贷款中,留待以后偿还。

  新抵达的华人移民在港口短暂适应后,便会有序的分散到各乡镇去,形成大大小小的华人村落,开始耕种生活起来。

  日子过得平淡如常,然而改变在每一分每一刻都在发生。

第392章 王室资产有多少?

  几个月后

  时间已经是1873年元月未,正值新春佳节之际,马尼拉这个百万人口的新兴大都市到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马尼拉东北方向的拉古娜湖畔,有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建筑,依山傍湖,海天一片澄碧之色,景色美不胜收。

  这里是楚国王室休闲游园的夏宫,坐落在起伏的山峦下,后方大片的山林被划为皇家禁宛,严禁普通民众进入。

  顺着山峦拾阶而上,有古典式凉亭,有钟楼,有山峰顶端的七层宝塔,沐浴着日升日落的光辉,别有一番皇家园林的威严。

  在半山腰的亭阁里

  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如春,亭阁里更是凉风习习,吹来的山风带着野花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是绝佳的休闲之所。

  楚王郑国辉一身浅色长衣,下颌留着胡须,头发只是简单的束起,却格外有一种狂放不羁的出尘气质。

  他闲散的坐在榻上,听着站在一边的皇家内务府总管董宝山男爵呈禀一应事宜,随口吩咐一两句,董宝山便态度谨慎地记下来。

  内务府一应人等皆是王室奴婢,并非臣子,虽然关系更亲近,地位也要低下许多。

  皇家内务府总管回禀事宜,也必须恭敬的双手垂立,这是规矩。

  “回禀陛下,南方州坤甸和夏威夷的行宫正在修建中,东港和塞班岛行宫业已进入收尾阶段,再有数月即可竣工。

  新立项的行宫有六处,分别是三马林达,马辰,尼加拉瓜,奇埃诺岛,火地岛和布兰卡,内务府拨款在一季度将陆续发放,开始筹建起来。

  这其中

  三马林达和布兰卡是按照一级行宫标准修建的,各自投资都在百万银洋规模,修了亭台楼阁和园子,其他都是按照2级行宫标准修建。

  这六处行宫,拟投入416万银洋开支,调用苦役犯约2.2万人,最终结算不会超过5%,大致上还是准的。”

  楚王郑国辉听了后,略一沉吟吩咐说道:“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行宫标准要提一下,就定在一级吧,此处位置紧要,今后东巡宜长期居住才是。”

  “微臣明白,回去立刻调整建设方案,不惜工本,将尼加拉瓜行宫作为重点建设。”

  “嗯,可以。”

  虽然尼加拉瓜如今是中美洲独立国家,可君臣二人言语中丝毫也没有提及,很自然的就安排下去,倒也是颇多考究之处。

  能够看出楚国对中美洲野心的不仅仅是美国,英,法,德,俄,荷,西,日全都能看出来,可那又怎样呢?

  英国佬跟在后面撑腰打气,试图在中美洲引入第三方势力的目的根本就不加掩饰,让美国人气的牙痒痒,却又毫无办法。

  当中南美洲的任何国家,试图将美利坚对外政策核心“门罗主义”置若罔闻,美国佬都不介意出手敲打一下,就像前几年派遣两艘美制巡洋舰敲打哥斯达黎加政府一样。

  但如果是英国,咳咳……那啥,没啥事儿了,希望英方能够尊重美利坚在中美洲的传统利益关切,“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楚国肆无忌惮的向美洲组织华人移民输入,将会有极大的改变势力平衡,美方表示强烈反对,并严正抗议这一做法。

  然而,说了一切白说。

  英国人一如既往的向中美洲掺沙子,在背后暗中支持楚国的移民扩张,按照英国内阁殖民地部长官张伯伦直白的话说:

  “作为一支建设中美洲的新生力量,楚国的加入值得期待。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美利坚的后花园”,你能想像手指甲黑乎乎的美国牛仔,幻想拥有一个美丽庭院的荒诞场景吗?”

  “楚国现在是,将来也会是英国密切的地区伙伴,希望他们在加勒比地区发挥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设性作用。”

  正是仗着英国人的虎皮,楚国在中美洲的殖民扩张没有遭遇到实质性的阻碍,美国佬捏着鼻子忍了。

首节上一节36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