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61节

  根据1839年中美洲共和国的人口统计,全国人口约190余万,其中危地马拉70余万,包含45万印地安土著原住民和10余万白人,以及15万麦士蒂索人。

  萨尔瓦多35万人,洪都拉斯30万人,尼加拉瓜35万人,哥斯达黎加15万人,另有联邦特别市(危地马拉)5万余人。

  在这些地区人口中

  尼加拉瓜约有12000余白人,萨尔瓦多7000余白人,洪都拉斯约有4300余白人,绝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土生白人后裔,亦是当地的掌权者和地主阶层,其他的人口都是印地安土著和麦士蒂索人。

  30年后,上述地区人口增加不多,唯一的增量就来自于大量进入的华人移民,显著的改变了当地人口现状。

  尤其在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地区,在华人势力大举进入后,通过金钱和武装力量逼迫的各种手段齐上,购买了大量当地白人的土地。

  卖掉了土地的白人及其家眷纷纷迁居危地马拉,加利福尼亚或者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地,致使当地的白人人口急剧减少。

  到1872年7月间

  尼加拉瓜白人从30年前的1.2万白人减少到已经不足6600白人,华人则急剧增长超过18.2万,距离20万也不远了。

  这让华人移民的人口,在当地已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从城市到乡村都有重大影响力。

  洪都拉斯从30年前的4300余白人,减少到不足千人,华人则急剧增长至7.7万人,接近当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并逐渐掌控了经济命脉。

  这是中美洲华人势力膨胀最迅速的两个国家,另外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亦有多少不一的华人移民进入,在当地定居下来。

  这部分的华人移民数量较少,亦非楚国殖民地部指向性的规模移民范畴,只能算是外溢效应,其地区影响力较弱。

  现在这一阶段

  楚国殖民地部采取的是“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利用迅速膨胀起来的雄厚财力,潜移默化的推进华人殖民势力渗透。

  这一殖民政策的危险性,美国人看的很清楚,曾经多次向中美洲各国政府呼吁重视。

  尤其是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二国,情势更为危急。

  这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区区的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两国,可以看城市两个小小的县府,依照西班牙人后裔那种善于内斗,没有长远战略目光的秉性,只顾着眼面前的好处,哪里会考虑到那么多?

  这两国小小的政府,早已经被华人势力渗透成了筛子,拉拢下水了。

  无非也就是金钱和美人,内政部资深行动长官汪海上校如今常年住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负责腐蚀和拉拢政府上层。

  实在不吃这一套的人,那就干脆利落的除掉。

  在今年初

  尼加拉瓜发布了扫荡土著印第安人部落的征剿命令,吸引来了众多的华人冒险武装团队,参加到这一空前的猎杀狂欢中。

  尼加拉瓜政府做的事儿,与北方的美国大同小异,都是对国内占据主流的土著印第安人痛下杀手,以实现“纯洁的土地”之目的。

  他们却忘了,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土著印第安人是尼加拉瓜社会的基础,尼加拉瓜可没有那么多白人移民。

  仅靠那些麦士蒂索人,可撑不起尼加拉瓜的社会基础。

  所谓的麦士蒂索人,指的是欧洲人与美洲原住民祖先混血而成的中美洲拉丁民族,操着一口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

  然而在金钱的诱惑下,没人顾及这些。

  将当地的土著印第安男人卖给华人矿山,视年龄与强壮不同,能得到80至150美元左右的报酬。

  将土著印第安女人卖给华人,视年龄和情况不同,能得到120美元至300美元左右的报酬。

  这让当地白人和麦士蒂索人全都参与了进来,与华人武装冒险团队一起,对当地的土著印第安部落展开围捕杀戮,这是响彻北美洲的悲歌传到了中美洲。

  这样下去

  用不了一两年时间,当地的土著印第安部落人口就会被围捕一空,至少十多万土著印第安妇女卖入华人家庭,其中大部分都是华人武装冒险团队所为。

  楚王郑国辉略微思考一会儿,觉得中美洲如今已具备了大规模接纳华人移民的能力。

  下一步,将增加向中美洲地区的华人移民,尽快成为当地社会的主流民族,实现掌控该区域的最终目的。

  至于是否保留中美洲国家政府,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眼下不急,先看看再说。

  在南美洲南部的齐埃洛岛,内格罗河地区进行的远征冒险行动,至今已持续两年多了,取得了极大的收获。

  在南美洲南部荒原上,已经定居及正在进行冒险征伐的华人总计33万余人,业已有近30万华人家庭,绝大部分都是华人男性家族和印第安女人的结合,也有少部分是白种女人。

  隶属于华人的庄园遍地开花,广泛分布于内格罗河及以南地区,多以牧场为主,而且大牧场特别多。

  6月21日

  楚国与智利政府经过多轮谈判,确定了双方最后边界,双方以齐埃诺岛北方637公里的阿劳科镇划分为边界线,边界以北属于智利,边界以南属于楚国。

  在楚国的强硬要求下,位于太平洋东岸的阿劳科镇属于楚国所有,边界线在镇外以北的3公里处,双方立碑为纪,并签订通商和互不侵犯条约。

  至此,楚国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边界线正式确立,史称《阿劳科条约》

第387章万平方公里领土的畅想

  通过《阿劳科条约》,楚国一家伙从智利原本狭长的国土上,将南部的五分之二切下来了,向南端一直抵达火地岛。

  楚国通过签订这一条约,将阿劳科以南共计1810公里长的漫长太平洋沿岸,划入楚国海外殖民地范围内。

  这一长条形疆域范围,面积总计达31.67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1.66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127平方公里,东西最窄的地区仅为96.8公里。

  翻过安第斯山脉,位于阿根廷南部更广阔的潘帕斯大平原还没有计算在内,其大部分已经被华人移民所掌控。

  这个年代

  阿根廷还没有发起向南的“荒漠远征”,智利也没有因为阿根廷的征服行动,而匆匆忙忙的发动向南方的远征,把疆域一直延伸到南部火地岛。

  双方签署了边界划分条约,智利虽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考虑到楚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硬抗英法联军可不是玩儿的。

  算了……摸摸鼻子,吃点亏。

  在智利掌权的军政府眼中,曾击败过英法联军楚国实力强劲,军队武器装备先进,士兵战斗力较强,不是好惹的角色。

  再加上现在为了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鸟粪和硝石资源,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两国闹得很不愉快,三国关系相当之紧绷。

  玻利维亚政府已经几次放出了狠话,不惜以战争解决争端。

  这让智利政府也紧张起来,基于解决南部的边界划分争端,集中力量投入到北方重要的阿塔卡马沙漠资源的争夺中,而不能分心他顾。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智利军政府当然不能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诸多考量后

  智利军政府在南部条约划界中后退了一百七十多公里,使得态度强硬的楚国谈判使者得逞,把最后的边界定在阿劳科镇以北3公里的地方。

  智利人不知道,这一条约的签订,断送了原本历史上高达五分之二的南部疆域及1810多公里长的太平洋沿岸领土。

  好在智利人原本就没有占据这一地区,也谈不上什么损失。

  阿根廷的情况同样如此,但是让阿根廷人不爽的是,有很多华人移民已经进入内格罗河南部地区,那里有许多白人牧场。

  为了这一问题,阿根廷人与楚国华人移民产生了许多矛盾,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冲突,但很快就被制止了。

  这让阿根廷意识到,应该与楚国方面签订双边边界条约,以免类似的外交事端经常发生,反而招引来了域外强敌。

  4年前与英法一战,楚国的威名远扬,即便远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都有所知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潜在红利。

  在阿根廷国内

  对楚国的怨言明显就多了许多,大意无非是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大平原,应该是白人的牧场,那是一片天选之地,却生生被楚国人占据了。

  阿根廷人没有占据,不代表就愿意看到楚国的华人移民势力大举迁入,这让他们的心头别有一种“自家孩子被别人抱走”的荒诞感觉。

  在原本历史上

  阿根廷于1878年发起了荒漠远征,向南征服土著印第安部落拥有的巴塔哥尼亚大平原,最南一直抵达麦哲伦海峡。

  这片广阔而丰腴的牧场,号称从北到南二千公里没有一块石头,全都是广阔的平原,丘陵和湖泊,是世界级的优良牧场。

  如今这一切都没发生,巴塔哥尼亚大平原属于当地土著印第安部落所有,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的地方,与阿根廷没关系。

  目前谈判并不顺利,楚国使者主张内格罗河地区以南划界,将原本历史上阿根廷的内格罗河省完全划入楚国疆域,并且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的一小块划入。

  这是因为楚国占据了布兰卡港,这里也是楚国最北方的重要城镇,如今迅速发展为十几万人口的华人大城,今后至少要设置一府之地。

  如此的划分,将阿根廷南部约92万平方公里(注:双方争端的区域只有一两万平方公里)的南美洲最南部土地全部鲸吞,其中有部分是白人牧场区域,这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

  阿根廷人对南部的荒原无所谓,既然从没有属于过自己,那么划分给楚国虽然别扭,倒不至于兵戈相见。

  问题就在于这部分争议地区和布兰卡港,早先是白人的地盘,阿根廷人就默认属于已征服地区,只是没有清晰的划界,当然就不肯相让了。

  尤其是布兰卡港,其位于阿根廷核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虽然所占区域不大,可这里是几个大型内陆河的交汇入海口,具备建设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的优越地理条件。

  阿根廷人可不傻,自然不愿拱手相让。

  可是在具体勘察后,发现这里已经成为十几万华人云集的重镇,每天出入高达数十个武装华人团队,就这么骑马跨枪的昂然而出,浑身凌冽的杀气不加掩饰。

  在回程中

  经常可以看见华人武装冒险团队骑着马,押送着长长的印第安俘虏队伍,驱赶着牛羊返回城镇,身上带着浓浓的杀戮气息。

  实地勘察后,参与谈判的阿根廷外交部高级官员意识到,布兰卡地区已经彻底沦为华人势力的掌控中,绝对不可能吐出来。

  如果非要执着于这一点,那么划界谈判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双方迟早有一战。

  虽然双边划界条约尚未签署,依然在焦灼的谈判中,可能还会拉锯个一两年,也可能很快就取得突破。

  这取决于阿根廷政府的决策,但大体已经定下来了。

  总体而言

  阿根廷人并不希望因此而爆发战争,也在划界谈判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和柔软身段,可激烈的讨价还价依然难以避免。

  楚国方面的态度更强硬,坚持要将边界划到拉潘帕省,坚持要将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部以布兰卡港为首的一小块划下来。

  唯一退让的地方,是可以做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换取布兰卡港及其周边的数千平方公里土地。

  以阿根廷区区150余万人口的国力,又刚刚进行过劳民伤财的5年巴拉圭战争,完全不具备武力解决争端的实力。

  即便巴西帝国站在阿根廷一边,以其千万人口的体量,也远远不够看。

  再有几个月,到1872年年底,楚国人口的总数就将超过二千万大关,约为法国人口的一半多。

  其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入,经济实力飞速增长,透过漫长的奇埃诺岛远洋航线和跨越安第斯山脉的公路,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南美洲输入华人移民。

  这一点,是南美洲战败国巴拉圭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优势。

  据说,战后的巴拉圭只剩下二万多男人,而且老的老,小的小,那是被揍的相当惨。

  楚王郑国辉心头浮现出一个主意,可以把部分华人移民送入巴拉圭,到那儿基本上就不用烦了。

  有吃,有住,有女人,华人社会的影响力不就来了吗?

  至于巴拉圭那一小块地方,楚王郑国辉现在的眼界高了,也不大看得上。

  若能够顺利的和阿根廷签订划界谈判,入账至少92万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从智利拿到手的31.7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就是123万平方公里以上。

  加上加里曼丹岛南部荷占区47万平方公里,若是顺利融入的话,加上楚国现有的183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疆域将达到354万平方公里左右,已经超过后世印度298万平方公里,妥妥的大国基础。

  一想到这儿,心里就美滋滋。

  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域,楚国至少15年不需要殖民扩张,慢慢的将这广阔的领土消化掉,转变为自身强大的实力。

  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没有计算在内,这些零打碎敲的小地方,关键是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不是地盘儿有多大。

  只要移民安置个一两百万人口,今后就不用烦神了。

首节上一节36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