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这是为难臣妾啊!后宫这么大的摊子,想想就头疼了。”
“我知王后辛苦,加上现在身子重,精神越发的倦怠,可以让梅妃和琴妃帮着打理宫内琐事,不必事必躬亲。”
“也只得这样了,臣妾实在顾不过来。”王后郑李氏一边说着,一边悄悄的将自己的手抽出来。
纵然嫁入多年,依然免不了羞涩,更难以接受在众人面前亲密举动。
楚王郑国辉察觉到了王后的小动作,忍不住内心一乐,只是一捉,又将王后白玉般的小手擒在大手中,还有意的挠了一下掌心。
只一瞬间
王后郑李氏的小手就像受惊的小兔子般迅速缩回去了,白皙的脸庞浮现出一抹红云,转过脸来羞恼的瞪了他一眼;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生如此轻浮?
两侧侍立的十几名嫔妃看在眼中,纷纷低下头去,只有站在近处的梅妃丢过来两个白眼。
楚王郑国辉“嘿嘿”干笑两声,直接略过说道;“老太后那里,一直念叨着找个戏班子热闹热闹。以前甘泉宫里不大,地方属实腾挪不开。如今宽敞了,这事儿就由梅妃去办吧。”
梅妃上前一步,敛了个福说道;“怎么个置办?陛下要给个章程啊。”
楚王郑国辉说道;“先应急吧,着内务府呈送挑选出来的戏班子。你们想要听什么戏归拢一下,京戏,越剧还是啥的,梅妃去把个关。”
“那下面呢?”
“合意的就留下,在后宫里唱几天,唱的好了有赏,今后可以常来宫廷唱戏。唱的不合意了,就打发他们回去。”
“然后呢?”
“着内务府挑选一些身段好,嗓音条件好的小女孩子,请一些梨园名怜来教授。今后就算是宫里的戏班子,培养出来,想什么时候听戏都可以。”
听到陛下这样说,一众嫔妃们脸上都露出喜不自胜的神情,梅妃高兴的说道;“陛下,那岂不是说,咱们想听什么戏就能听什么戏?”
“那是当然。”
“哇,太好了。”一众嫔妃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兴奋的神情难以言喻。
这年代没啥娱乐活动,梨园听戏就是最大的消遣了,无论老人孩子都喜欢,痴迷者不在少数。
尤其是这内府家眷,就没有说不爱听戏的。
所谓;众口难调。
老太后爱听京戏,王后郑李氏出生于皖北名门,更爱听当地的黄梅戏,梅妃则是祖籍余杭,自然偏爱越剧。
国王陛下大手一挥,养几个戏班子什么都有,爱听什么就听什么,咱不缺这几小钱。
以前是宫廷实在太狭小,现在地方大了,随便拨几个偏僻的院子养着,这都不是个事儿。
楚王府坐落在龙首原区,距离原本的马尼拉王城只有一河之隔,约莫5公里不到的位置。
站在宫楼高处,可以遥遥看见马尼拉王城大教堂高高的尖顶。
一河之隔的龙首原区不但是王宫所在地,而且权贵云集,王国贵族几乎在龙首原区都有大小不同的宅邸,往来街道上的贵族马车穿梭如云。
在整个王宫建筑中
天阙、天街、天门(应天门)是属于王宫的外部建筑,天阙是高达百余米的七孔三层的殿阁,极其巍峨壮观,隔着老远都能看到。
如今由皇家禁卫师宿卫,天阙内置晨钟暮鼓,清晨七时许,准时鸣钟七响,铜制巨钟声音浑厚,远达全城,预示着一天的开始。
傍晚暮霭时刻,沉闷的鼓声敲响,提醒人们点燃烛火,夜晚降临了。
天街是一左右两道长街,中间被宽阔的御道分开,皆是以3~5层的汉唐楼阁式建筑为主,由皇家内务府负责营建。
不出售,只出租。
租给商家用于经营百货杂项,金银珠宝,文玩头饰,茶叶,瓷器,书画墨玉,锦锻绸布以及其他营生,包括高档茶楼,酒楼,青楼戏院,还有邮局电报局之类,诸般营生全都包括。
到了傍晚时分
这里的灯笼高照,灯火辉煌,楚国的第一条煤油路灯就建设在这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那是相当之热闹。
天街已经开业两年多了,形成了一条商业繁华之街道,尤其到了晚间,更是车马川流不息,繁荣景象尽显其中。
天门就是应天门,距离天街约一百二十多米,到了这里,就有皇家禁卫师的官兵全副武装的警卫,闲杂人等免进。
从应天门至天津桥,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这个广场就叫应天门广场,一侧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忠烈祠外是巨大的石牌坊。
忠烈祠内,供奉着为国捐躯的英烈壮士牌位,设有高高的祭坛,青色瓦面的祭殿,祭碑,祭亭,由专人负责祭扫。
应天门广场的另一侧,则是高大而恢宏的皇家博物院,珍藏着楚国王室收藏着无数珍玩古董,古画和古籍善本,拥有一整套《四库全书》和大半的《永乐大典》。
应天门广场的北侧,就是楚王王宫。
过了雕栏玉砌的天津桥,才进入楚王王宫的真正范围内。
天枢是一道高大的城门建筑,其作用宛如紫禁城一般,将诺大的楚王宫保护在内。
天宫是三大主殿,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一应殿阁礼仪,皆从唐制。
含元殿是第一重大殿,也是地位最高的宫殿,每三个月一次的大朝会,王国的隆重庆典以及每年一度新春大朝会,都会在含元殿举行。
宣政殿是第二重大殿,地位仅次于含元殿,楚王在这里封赏群臣,召见外国王公贵族,祭祀以及每年封赏为王国做出杰出贡献的爵士等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紫宸殿是第三重大殿,地位次于前两者,这里是内朝殿堂,也是楚王日常起居的宫殿,
宣政殿之后35米有紫宸门,门内60米有紫宸殿,为寝区主殿,是楚王大规模召集群臣议政之所。
内阁总理大臣率领内阁所属每周一觐见楚王陛下,就是在这里奏对,聆听圣训。
楚国大臣能够入紫宸殿朝奏、议事,叫做“入阁”,是极其荣耀的事,所以内阁大臣们也被尊称为“阁臣”,“阁老”,彰显其权柄。
紫宸殿东有御书房,浴堂殿、温室殿。
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楚王日常活动之所,相比较甘泉宫原本屁大点地方,这里可宽敞多了。
宽敞明亮的御书房里
从后宫刚刚返回不久的楚王郑国辉,一副神清气爽的模样,来到御书房一侧的卧榻,背靠着紫檀木雕刻的九龙腾云斜榻躺着,舒适的伸展身体。
三名美貌的贴身女侍走上前来,一个跪在榻前,为他按摩敲击大腿,一个站在身后,为他揉捏双肩后颈。
一个奉上精美的茶点,果盘,将切好的果肉送到嘴边。
楚王郑国辉现在心里除了满意,还是满意。
经过这几年辛苦梳理,王国的内政外交都走上了轨道,国力日益强大。现如今新王宫又落成了,住起来心情舒畅。
可以说楚国的前进道路越过了险滩激流,进入了一段平顺的发展期,未来愈发的光明。
这两年来
王国议会下院开始履行职责,从多方面对政府行为进行制约监督,制定和推动了十几项立法,使得国家行政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王国最高法院,各府法院先后建立,将法治的权利从府县官员手中收回,减少了片面主观臆断,更加符合王国走上法制之路的需求。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建立,是对法治制度的最后完善,形成了对公权力的制约。
从此以后
楚国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权利制衡制度,案犯是否有罪,衡量刑期多少,是否该判处死刑?这一切都归属法院裁决。
所依据的就是王国颁布的律法,楚王今后也不用看那些让人犯堵的卷宗,那种负面的东西,看多了真的会让人心里黑暗。
现在好了,楚王郑国辉愿意了解就了解一番,不愿意过问,自然由法院审讯处理。
楚王拥有最高赦免的权利,但是他到现在一次都没用过。
享受着美貌侍女的伺候,楚王郑国辉现在的心情非常好,没一会儿困倦上来,便闭上眼睛沉沉睡过去了。
侍女见此情景,忙去拿来一个薄被给陛下盖上,手臂肘弯处再放上两个锦垫,然后轻摇团扇,让陛下睡得更舒服。
第367章 欧洲需求
王室秘书长李经会带着几份重要奏章,脚步轻巧的走向紫宸门,在与门口执行警卫的禁卫军官照面后,循例拿出腰牌点验,然后才得以通过。
李经会是皖北李家杰出子弟之一,原本是金陵总兵府西署长官,后就任王家内务府总管,于一年前转任王室秘书长要职,可谓备受重用。
王家内务府总管一职,转由董宝山男爵接任,此人原系副幕僚长,曾前往南洋重工任职三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
董宝山男爵表现勤勉有加,为人清廉中直,踏实肯干,备受赞誉,就任王家内务府总管那是提拔重用了。
前行数十米进入紫宸殿,问了一下门边伺候的宫廷女侍,知道陛下现在御书房里,便一路走了过去。
刚来到御书房前,便被一名英气飒爽年约19的女侍卫官拦住了,这名肩膀上带着二星中尉军衔女侍卫官悄声说道:
“请长官止步,陛下正在午睡中,且等一会再行觐见。”
“哦,那好,我等一会儿。”
纵然以秘书长身份之贵重,李经会在御前也不敢拿大,乖乖的听从女中尉军官的吩咐,转到一边偏殿里坐下等待。
这一等,就是40多分钟。
楚国王宫里没有太监的设置,殿内及后宫里,就是由一只由女子组成的禁卫军官团守护。
这支禁卫军官团都是从慈济会救助的女孩中选拔,经历了5~7年不等的长期忠诚教育,念书习武,刀马无不娴熟。
皇家禁卫军男性军官只负责殿外值宿,紫宸殿内及后宫都是由女子禁卫团军官值守,且全部都是未婚女军官。
一旦成婚,则调离禁卫岗位。
就在李经会等的无聊之际,听到御书房里传来了动静,连忙站起身来看去。
只见那位中尉女军官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轻声说了句:“陛下正在洗漱,请大人稍等片刻。”
“请回禀一声,多有麻烦。”李经会神情客气的说道。
这些英姿飒爽的女军官个个身材高大,皮肤白净,穿着禁卫军官的服装别有一番魅力,是很多男性禁卫军官仰慕的意中之人。
可是整个女子禁卫团860余人,至今未曾听说有哪一个婚配下嫁。
这些原本孤苦的女孩子,经受慈济会女子学校的多年忠诚教育,也可以说是洗脑教育,对陛下的狂热崇拜尤胜于男人,很多人都立誓终身不嫁。
万一陛下看上哪个收入房中,那今后可就是王家嫔妃的身份了。
所以对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军官,李经会从不以军衔看人,而是礼敬有加。
“传秘书长李长官觐见。”
“哦,来了。”
李经会听到女军官清脆的嗓音,匆忙应了一声,然后整理了下衣服,这才举步进入御书房内。
在御书房内
陛下正放松的站在博物架前,手上拿着一个青瓷小汤碗在喝羹汤,见李经会走了进来,便笑着指向一边的案几说道;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啊,这里还有些,正好一起吃了,免得浪费。”
“臣叩谢陛下隆恩。”李经会神情郑重的双手抱拳,一揖到地。
“免礼,本王说你是不是闻着味儿过来的?这可是王后亲手炖的养生汤,算是你小子有福了。”楚王郑国辉笑着说道。
李经会情不自禁的心头一热,感激莫名的说道;“微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厚遇,实在是……”
“哎,打住……勤于王事即可。”楚王郑国辉直接叫停,用手指指说道;“快喝吧!算你运气好。”
自有宫廷侍女盛上了一碗,李经会双手恭敬的接住,这小小的一碗羹汤喝的内心温暖,凭空生出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由衷心愿。
按照皖北李氏一门辈分排列,李经会是王后郑李氏的叔伯哥哥,他的父亲是李瀚章的堂弟,这个关系很亲近,标准的王室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