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正规军出身,接受过严苛的持枪及发射训练,处处体现出军人做派,严谨而临危不乱。
另一个纯粹野路子出身,看起来洒脱随意,实则埋藏着很多隐患。
要知道汪海一方提供的短铳火枪,是出产于比利时列日市的短铳击发枪,这类单动燧发枪是欧洲决斗场合的常客,无甚稀奇之处。
枪管是由八棱型的大马士革钢制成,胡桃木枪柄,枪身上配饰精美的黄金和象牙雕刻,两支火铳为一对,篆刻有编号,共同存放于一个精致的木箱内。
这种高档枪械,属于特别定制款。
箱内的配饰一应俱全,包括铅弹,都是方才用枪箱里配置的制弹钳在铅条上夹断下来,现场制作的两枚圆形铅弹。
火药也是来自于黄铜质地的火药壶,给两把枪中装填了同样的火药,表面看似绝无问题。
实际上
熟悉短铳击发枪的老手就知道,这种枪装填火药后,将铅弹用推弹杆捣实,实际上并不牢靠。
因为铅弹直径小于枪筒,装弹后不能随意的来回动作,要一直保持枪口向上,防止枪弹受到震动与火药脱离,那会让枪弹射击威力大打折扣。
这样看来,参与决斗的这个叫做汪海的华人富商。来历很不简单啊。
“八、九、十……”
随着数字念到了“十”,参与决斗的美国人麦凯恩迫不及待的踏出了最后一步,迅即翻身回转,在回转的同时手中的火枪也放平了,准备瞄准击发。
看其动作潇洒飘逸,差点让人大声的喝彩叫“好”,“再来一个”。
反观汪海在同样踏出最后一步的同时,枪口朝上平稳不动的转身,虽然没有麦凯恩速度那么快,可枪身几乎没有一丝的上下起伏。
在转过身来之后,汪海手中的短铳火枪这才迅速放平,瞄准……
“啪”“啪”……
两声清脆的枪声几乎不差先后的响起,现场冒起了一缕淡淡的灰黑色硝烟,持枪的两人宛如木雕般静静肃立,保持了一两秒钟。
然后,麦凯恩颓然的摔倒在地上,旁边传来一串的惊呼声和不可思议的尖叫声。
果然如此
作为公证人的英方代表查尔斯内心暗叹一下,作为曾经历过十几次决斗的老手,他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在决斗现场
麦凯恩颓然的倒在地上,胸口白色丝绸衬衣已经被大片的血迹汩湿,一个显眼的血洞出现在左胸略靠下方的位置,一看就知道没救了。
拎着手枪走过来的汪海似乎想表达关心之意,被麦凯恩一方的三名白人庄园主愤怒的驱赶,便迅速转身离开。
汪海看起来一点事儿都没有,麦凯恩打出的那一发子弹压根没命中,发出枪声也显得破音,并不是那么的清脆响亮。
很大的可能,是麦凯恩先生在急速回旋转身的时候,手中的短铳火枪跟随着大幅摆动,导致压实的枪弹与火药间出现间隙。
这种老式燧发火枪密封不严实,是胎里带的老毛病,在动作潇洒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严重后果。
弹药分离会导致火药压力外泄,发射的子弹得不到足够充分的爆发力推动,发射后软哒哒的就没有准头,天知道飞到哪去了?
几名身着考究的华人庄园主簇拥着汪海走上马车,然后迅速离去。
在决斗的现场
隔着不远的地方有几辆马车,麦凯恩先生的妻女都在马车上,决斗现场禁止女士参与,这是必须遵循的惯例。
她们此时纷纷从马车上下来,隔着远远的便将手捂在嘴上,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悲痛哭声,然后一路奔跑过来。
查尔斯轻叹一声,类似的场景她见过太多太多,已经无法扰动平静的心情。
他抬眼看着远去的两辆华人马车,深邃的眼目中若有所思。
看来,这个华人富商汪海并不简单啊……
这一场决斗,是否公平?
在马车上
帮着收回武器的范宗杰笑眯眯的将手枪收回枪箱,他的目光短暂留在制弹钳上,随即迅速关上了箱盖。
“老范,你们也太紧张了,我应该与那个麦凯恩公平的决斗,而不是搞这些小动作。”汪海狗上校虽然决斗胜利了,可神情依然有些不满地说道。
范宗杰随手将枪箱放在马车座上,接过坐在对面手下递来的一杯红酒,举起来与汪海狗上校碰了一下,说道;
“祝贺您……汪长官,您的这次行动干掉了让人讨厌的麦凯恩,我们至少又可以过上一段平静日子。”
说完,端起酒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这才看着晃动的酒杯说道;
“汪长官,我只想提醒您一句;
因为您的履历和职务以及肩负的重大使命,您的生命和荣耀归属于王室,而不属于您个人所有。
夏威夷行动不能因为您个人的贸然举动,而蒙受任何一点挫折,那将是我们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
辜负了陛下厚望,辜负了数万将士期盼。
与之相比较
您个人的荣辱得失微不足道,请端正心态,这是合理且可以接受的结局。”
作为夏威夷民团的一方,并没做什么小动作。
只不过是将枪箱中原本配置的制弹钳换了,这导致铅弹也小了点儿,动作过大就会导致弹药分离。
在这种高档的燧发枪箱中,两支燧发火枪都有编号,可是制弹钳只有一个,却没有编号,可以用其他燧发枪的制弹钳代替。
这种手工制作的燧发枪口径略有误差,只有使用原本配置的制弹钳,才能制作出最贴合的铅弹,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否则,铅弹要么大,要么小,那就很影响射击威力了。
汪海狗上校听了,默不作声的喝了一大口红酒,神情很快缓和下来了,闷声的回答说道;“我知道,可惜心里有些不得劲儿。”
“作为一名长官,您必须要有很好调节内心情绪的能力,以最符合行动的方式,做出合理的决定。”
“明白了,谢谢您的开导。”
“不用客气,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今后还有很长一段共事的经历,希望合作愉快。”
“嗯,合作愉快。”
汪海狗上校从方才的别扭心情中,很快的摆脱出来,望着马车窗外不断倒退的椰林风景,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快速行驶在林间道路上,向着城中的居所行去,在马车后方掀起了一阵尘土飞扬。
夏威夷大岛与瓦胡岛是整个群岛的两大主岛,占据了整个夏威夷王国九成以上的人口(注;尼豪岛处于严密封锁消息阶段,外界统计不计算在内),美国白人庄园主和华人庄园主大多在这两个岛上。
这两个主岛,也是双方发生矛盾和摩擦最多的地方。
华商在夏威夷岛处于绝对的劣势,在瓦胡岛勉强能够与美国白人庄园主扯平,大概是三七开的样子。
这都是表面上能看出的实力对比,也让美国白人庄园主肆无忌惮,处处明显的打压华商,显得横行跋扈。
白人掌握的码头,不允许华商的船停靠装卸,不允许华商经营,为此经常发生冲突。
化名汪海的华人富商通过给夏威夷王室捐献三千银洋,获得了独立建设码头的许可,在夏威夷大岛上修建了独立码头栈桥和仓库。
就此,在美国白人的垄断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专门为华商服务,所以招致了更多的针对。
此次决斗过后
并非是双方矛盾的结束,可能是引爆双方矛盾的一个开始,互相间的争斗会变得更加没有底线和直接。
为此,汪海迅速在华埠码头扩建了仓库围墙,并且派驻60名华人枪手,严密防范白人种植园主可能的武装袭击。
在斗争经验方面,华人拥有数千年的传承。
只要是放开手脚,白人的那点小心思几乎藏不住,尽在预料之中。
第352章 一脚踏入陷阱
富商汪海的货运码头不大,修建了一条长74米的木质栈桥深入海湾中,可同时停靠两艘货船,可供吃水不超过4.5米的货船停靠装卸货物,也就是1500吨以下。
在夏威夷大岛
可供建设码头的小海湾多不胜数,这座码头偏居一隅,临近汪海名下的大蔗糖种植园,相距不过4公里多一些,有一条山谷土路可以相通。
附近的华人蔗糖种植园,大都位于这一范围内。
在提供自身种植园产出蔗糖装运货的同时,也能为广大华人种植园主服务,是修建这一码头仓库的初衷。
码头上的仓库修建了七间平方,门口就是土质夯实的小广场,大概有不到三千平方米的样子,差不多就是农村大院子那么大。
这里原本没有围墙,在决斗过后,立刻发动了220余名华人劳力迅速搭建了一座土围,将仓库区包裹在内。
就地取材混入茅草,摔打成泥坯,等到稍微成型些便砌进土坯墙中,这样施工的速度非常快。
下午黄昏时分
一条长达1300余米的围墙便大致成型,高约3.2米,宽约80余公分,已然迅速的呈现出来。
这个土垒围墙将码头仓库门口小半部分的土广场囊括在内,留下了一左一右两个宽阔的大门。
大门用环抱粗的大树剥掉树皮,一头插入土中4米多,另一头高出地面4米多,今后计划修建一个华夏式的飞檐门楣。
由于时间仓促,两个大门的门销都没来得及制作,就这么先将拼接起来的木质大门关闭。大门后面先用木质撑架钉死,等到明日再完善细节。
60名华人枪手入住其中,主要是为了保护仓库里装满的70万磅蔗糖,重量约为330余吨,价值十几万银洋。
这是周边十几个华人蔗糖种植园本月的产量,还没来得及运输出去,需要妥贴的保护好。
1860年时,夏威夷群岛的蔗糖出口产量不到150万磅,在此后的日子里,随着大规模的蔗糖种植园陆续开拓,该地区的蔗糖产量飞速攀升。
至1868年时,夏威夷群岛的蔗糖产量已经飞速蹿升至3200万磅,增长的势头依然很迅猛,销售前景一片看好。
只有在美利坚南北战争时期
蔗糖价格出现大幅的波动,这是因为美利坚内战对糖价格的严重影响,在战后便迅速恢复正常,且一路走高。
这样的大好钱景,引发了美国白人资本纷纷涌入,白人蔗糖种植园主数量迅速增长,也就是这几年时间。
华裔蔗糖种植主大部分来自楚国,尤其是这三年来,蔗糖产量和种植园数量都大幅攀升,从而引发了与白人种植园主间的难以调和尖锐矛盾。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利益惹的祸。
如今无论是北美市场还是欧洲市场,对大宗产品的蔗糖需求量极大,而蔗糖的主要产地位于古巴,夏威夷,巴西和香格里拉岛这四大地区,都是热带多雨潮湿气候。
甘蔗是典型的热带作物,对气候和雨水的要求非常高。
在北美和欧洲的温带地区,蔗糖生长较为艰难,即便勉强种植一些,甘蔗也不甜,出糖率还不及前者的1/5。
而欧洲人向来饮食嗜甜,有条件的家庭购买白糖,不是1磅2磅的买,而是10磅,30磅,50磅的买,就像购买面粉那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当生活条件好了些时,蔗糖价格就会平稳上升,销量一步步走高。
残阳西落,暮霭笼罩了大地。
当夜色来临
这片喧嚣了一天的码头仓库区,重新回归了平静,在静谧中似乎蕴藏着难言的悸动,令夜色里夹藏着危险氛围。
“董长官,您觉得那些美国佬今天晚上会来吗?”范宗杰在半山腰的密林处,目光看向山脚下的仓库区,开口问道。
在这密林中
潜藏着600多名华人枪手,全都安静的抱着枪坐在林地间,这片林地的灌木已经被清除干净,显然早有准备。
董家生副团长直接调动了半个民兵团的兵力,在这里设伏,准备给美国佬来个迎头痛击,狠狠的教训他们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