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约设置19个天文观测台,依据各地的高山地形设立,总计耗费投资1.1万余银洋,仪器2700余银洋,所需编制科研人员210余人,年预算1.92万银洋。
楚王正国会看了大为满意,这才是认真做事的态度。
他提起笔来,在这份奏章上批示;“以皇室名义,着内务府全额拨款支持,公开免费发布气象信息,造福于民。”
这是增加王室声誉的好事,有了较为准确的气象预报,每年可以减少许多的船难,让远航的船队及时避开风暴,实乃行善积德之举。
且长期积累的南洋地区天文气象资料,对于研究该地区气候规律,进一步合理的安排航运班次,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一定要大力支持。
放下手中的毛笔,楚王郑国辉看了看后,心中也觉得满意。
这几年来
楚国各地的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是当今社会投资的热点。全国上下已经有110多座船厂,其中大部分都是建造铁船的船厂,少部分是建造传统渔船的小船厂。
由于旺盛的海运需求,这些大大小小的船厂订单很多,发展起来也很快。
一些大型船厂,已经具备建造生产五千吨级铁质蒸汽货轮的能力。
由此看来
只要是有大把利润可赚的行业,社会资源的投入效率是最高的,发展是最快的,欧洲先进造船技术引进和消化也完全不用担心。
在楚国的政策引导下,大量的南洋华裔商人与楚国本地权贵合营,发展出大大小小数十家航运公司,经营着岛内外及跨国贸易运输业务。
港口航运局交通部联合王国财政部,警政总署等衙门,出台了《楚国航运交通法》,对国内的航运公司资质实施了分类管理,效果相当不错。
航运公司取得不同等级的资质,可以运营不同等级的航线。
最低等级5级的就是内河航线,一般达到审核标准的航运公司,基本都能拿到内河航线的运营资质。
高一等的4级就是海峡航线,主要运营楚国四大本岛间的岛屿运输,例如达沃至三宝颜航线,三宝颜至斯里巴加湾航线,卡加延府至天使港航线,宿雾至八达雁航线等等,类似的海峡航线多达百余条,多用于楚国各地的货物运输业务。
海峡航线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航线长度不得超过300公里,仅用于近海航行,不得用于远海航行。
3级航线就可以跑的远一些,例如周边的巴达维亚,香港,新加坡,西贡,曼谷,琉球王国,扶桑江户港等等,基本上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都囊括了。
2级航线和3级航线的区别,就在于2级航线可以跑北方神州大陆,也就是说,可以从事经营利润极为丰厚的人口移民运输业务,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在楚国国内,现在已经有7家大型航运公司取得2级航线资格,授权可以运营神州大陆移民及后运输业务。
在这7家大型航运公司背后,要么是王室资本,要么就有军政大佬投入的资本,非但政商关系要雄厚,而且资本底子要扎实。
前往北方大陆的移民船,也是当前升级最快的船舶之一。
这7家大型航运公司主力的移民船,普遍已经升级到二至三千吨铁壳蒸汽轮,跑的速度快,运的移民数量多,安全性也更有保证。
最高一个等级的航运资质,属于无限航区资质,至今为止只有三家大型航运公司取得,一家是皇家南洋航运公司,一家是四海航运公司,一家是福顺达航运公司。
这三家航运公司实力极为雄厚,至少也有一百三十多艘各型运输船舶,尤其以中大型远洋船舶为主。
在全国大型船厂投下单艘五千吨以上的铁壳蒸汽轮造船订单,九成以上都是来自于这三家大公司,其中过半来自于皇家南洋航运公司。
正是航运公司的强烈需求,推动了全国各地造船厂兴旺发展,同时推动了以南洋重工为首的钢铁行业高速发展。
目前已经有两位南洋富商,分别联合国内政商家族大举投资钢铁重工业,准备兴建规模不逊色于金沙钢铁厂的大型企业。
相关筹备工作,及建厂审批报告皆已呈送了上来。
楚王郑国辉对这些意欲进军重工业的华人资本,直接御批;“敞开大门,引入竞争,促进工业健康发展。”
重工业并非暴利行业,多以量取胜。
楚国重工业真正下金蛋的鸡是铜冶炼厂,如今的南洋重工和宿雾重工是两大龙头企业,铜冶炼能力节节上升。
如今已达到每年3.8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攀升,为楚国王室和财政带来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
3.8万吨铜产量,价值就高达800余万银洋,是不折不扣的财政支柱。
同样产量的钢铁,价值仅有不到40万银洋,差距大多了,但是钢铁产量可以带动大量的下游产业,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这是铜产业所无法企及的优点,算是各有利弊吧。
第339章 五部重磅级法案
二天后
距离1869年5月1日阅兵大游行还有一周时间,楚国议会通过了内阁呈递的《全民义务教育法草案》《楚国兵役法》《国家矿产资源法》《楚国刑法》《楚国选举法》等五部重磅级法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
《全民教育法案》规定;
楚国少年儿童举凡年满7岁,皆应接受5年制小学义务教育,鼓励继续接受三年制初中教育和三年制高中教育,这是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干预。
违反本法案者,将视情节轻重处于训诫,教育,罚款乃至拘禁15日以下之惩罚。
情节严重者,可并处鞭笞三至九下,以维护法纪。
按照楚国当前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幼儿夭折常见,7岁以下的孩童不登记入册,年满7岁方才登记入户籍册页。
至1869年4月下旬
楚国全境内登记人口661.72万人,共计431万户华人家庭,意味着有431万男性户主,还有230余万妻女家眷,包含华人女子,土著和白人女子等在内,但不包含7岁以下的儿童。
自1865年3月中旬下南洋以来,如今进入了第5个年头,历年下来,早期很多华人移民家庭中都有了两三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更多。
根据政府方面的估算
新出生到4岁的儿童,这一数字应该在270万至280万之间,还有大量后期华人移民家庭也怀了孩子,今年就将迎来一轮婴儿潮。
今年到年底,预计出生的新生儿会达到130余万,这一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半年前掳掠的东马来亚30余万土著妇女,在市场上被搜罗一空后,如今至少有22万余人怀上了身孕,由此可见一斑。
华人移民深藏在骨子里面的除了深厚的土地情节之外,还有难以磨灭的为家族开枝散叶情怀,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占据楚国人口大半的华人移民,多是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对平稳安宁的日子充满憧憬。
当吃得饱,穿得暖的梦想实现后,这些华人移民骨子里面渴望多挣钱,偿还贷款后买田置产,为家族开枝散叶的念头越发汹涌起来,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愈发壮大的婴儿潮。
这一特点
在早期移民占多数的通州群岛尤其鲜明,根据皇家南洋银行财报显示
目前,移民通州群岛的华人中,已经有29.2%彻底清偿完了船票及定居等各项贷款和利息,约占1/3弱一点。
这部分华人移民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购买力强,购买欲望相当之旺盛,无论购买田产,商铺,宅院或女人,花起银子来眉头都不皱。
通州群岛的“南风堂”各商号生意兴隆,店里几乎什么产品都畅销,也是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大马尼拉周边地区。
这些早期富起来的华人移民,多有一两项技艺傍身,或是木匠铁匠,或是篾匠漆匠,或是经营地方特色的吃食面点,醋园酱铺,抑或茶楼,酒馆之类,要么就是饲养或者种田大户,都有些额外来钱的手段。
楚国政府推行的是鼓励经商,鼓励农民种植果树,饲养鸡鸭牲畜,有本事尽管使出来,反正按章纳税即可。
对民众的政策较为宽松,一般农户饲养一二十只鸡,七八只鸭或者一两头羊,基本不征收额外的税收。
除非养的多了,到集市上售卖时,那才需要按章纳税。
如此这般
就给广大华人移民农户放松了紧箍咒,几乎家家户户养鸡,养鸭,在改善生活之余,多余的也能到集市上出售,换些银钱来买急需的东西。
这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户,在还清了银行欠款之后,便有余力开始购置属于自己的私田,成为村镇中人人艳羡的富户。
楚国政府对民众购买私田没有限制,私田是按照“十税三”的税率征收田亩税,比原本租用公田要少交一半税。
那些有私田的人家,多生产出来的粮食,瓜果,蔬菜,各种香料及烟草,都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收入自然比普通的移民丰厚不少。
日子过得宽松了,能吃饱喝足了,穿的体面了,自然就开始想着买个女人回家生孩子,做家务,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就导致通州群岛上的人口市场,价格节节攀升。
有很多南洋周边地区商人,包括英国人,法国人与荷兰人敏感的嗅到了商机,往往会用大船向楚国本土各岛屿贩卖年轻女子,从中抽取厚利。
楚国官方对此并不禁止,只不过进入市场的人口,需要按章纳税,人头税是按照交易比例的“十抽三”。
此外还有船舶靠港征税,按照英法等商船享有的优惠税率,贩运人口的商船基本上是“十抽一”。
再加上其他打点官员和各种船员和运输费用,这门生意的利润可以达到四成,已经相当丰厚了。
楚国内,七家拥有2级航运资质的大型运输公司,在从北方神州移民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华裔女子,同样可以从中牟取暴利。
在这个时代
人口买卖是正当的生意,北方神州灾害不断,在当地一二十块银洋,就可以买到一个落难少女,长的漂亮些,好些的农家女孩也只需六七十块银洋。
若是运到楚国本土四岛,价格至少150块银洋起,多的五六百,七八百,上千银洋的都有,相当有诱惑力。
有的公司看到其中的厚利,将落难女子买下来后,用好吃好喝的将养几个月或者一两年,让原本瘦骨嶙峋的女孩子迅速丰满,变得玲珑有致起来。
甚至还教授诗文,琴曲,只不过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由此甚至演绎出一整套生态链,在神州有专门寻找这些长相标志的难民少女,有运输的,有负责圈养的,有教授文采琴曲的,有教授各项技艺的,林林总总,难以赘述。
楚国政府对此一概不问,对于这些能够踏上楚国的落难少女而言,虽然个人尊严有所折辱,又何尝不是一个逃脱苦海的机会呢?
民间自发的逐利运作,可以极大的减少北方神州因为各种灾害倒闭于途的难民人口,让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难民,多出一个选择。
现实如此残酷,限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灾害频仍,粮食供应不足,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入关的时候,由于多年战乱,人口已经降低到五千万左右,到了康熙时代,人口也不过七千万左右。
康雍乾三朝,是朝廷的巅峰时代,由于全力推广摊丁入亩的一条鞭税法,征税以田亩记,而不以家庭人口计。
那么在广大农村,有条件的家庭自然是生的越多越好,没条件的也硬着头皮跟上,人口多不受欺负嘛。
到乾隆末期,人口就发展到3亿多规模,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
从嘉庆,道光至咸丰朝,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了,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列强入侵,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可人口没有下降,反而在小幅增长。
如今的同治年间,北方神州的总人口已经超过3.8亿,向着四亿大关逼近。
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家庭变故走投无路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楚国能够接纳的华人移民在其中,所占据的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以当前的祖国情况来看,年幼的儿童尚未到启蒙阶段,城市中的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在抢占这个空白。
楚国政府的全民教育法此时出现,规定每个儿童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必须接受5年基本教育,可以说恰到好处。
在政府的财政安排中
已经开始拨款,在各地府县陆续建造公立学校,绝大多数以小学为主,并且组织学者编写教材,计划推广全民教育。
王室内务府也拨出专款,用于建设属于皇家系列的慈善学校,以皇家仁济学校和皇家仁慈学校为主,同样是在各府县遍地开花。
在上述学校中
普通公立学校的条件较为简陋,以普及教育为主,公立学校的运营收取学费,王国政府财政做适当补贴,以减轻学生家长的压力。
王室内务府旗下的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昂贵的贵族私立学校,即皇家仁济学校,能够上这类学校的都是城市中产以上家庭。
皇家仁济学校条件非常好,有体面的校服和餐点,教室环境雅致安静,各方面都是最优。
在学校里,除了教授中文,数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科目外,还会教授各种乐器,舞蹈,体育和军训,教授英语,法语等外国语言,师资优越,自然比一般的公立学校强的多。
这类贵族私校,除了贵没其他毛病。
皇家仁慈学校则属于另一类,多以接纳贫困户子女入学为主,实施全封闭教育,军事化管理,全力灌输忠诚于国王的传统观念,并实施普通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