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载浮载沉的人头,被打碎的船板和烧焦的风帆,几十艘大船熊熊燃烧成火炬一般,滚滚的浓烟遮蔽了天空。
这令整片海区仿佛都灰暗下来,笼罩在宛如屠戮场的血腥场景中。
英国皇家海军护航舰队来不及追击敌人,他们当前首要的是抢救落水者。
每艘战舰都放下几艘小船,竭尽全力的救助落水者,小船没一会儿就装满了人,然后立马就近送到大船上安顿。
随后小船赶紧划开,在海面上寻找落水的幸存者。
幸好10月的南海,不是冰冷彻骨的大西洋,下午这时候海水的温度还有十几度的样子,多泡一会儿不会造成额外伤害。
除了溺水而亡者,其他落水者大多被救了上来。
这一番忙碌
一直到黄昏的暮霭来临,历经三个半小时的海上紧急救助才告一段落。
大规模的海上救援结束了,可小规模的搜寻依然没停止。
英国人依然在交战海区留下了六条小船,在黄昏的暮色中打着灯笼,四处游戈寻找可能的幸存者。
海面上没有沉没,依然在熊熊燃烧的十多艘货船残骸,照亮了这灰暗的天色,也给英军官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回忆。
许多年以后
曾经历过这一场血战的幸存水兵说道;
“那真是宛如末日般的场景,在我的记忆中;
天空中是灰暗的血色,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烧焦的尸体,吸引来了难以计数的鲨鱼抢食,一股一股的血水上涌。
浓烈的腥臭味道扑面而来,血肉碎末浮块漂在海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层垃圾,简直是地狱般的场景……”
这一战的具体损失语焉不详,各方统计的损失差距很大。
据信,英法联军至少有3700人失踪,5500余人阵亡,另有1435人在海中获救,二千一百余人侥幸逃过一劫。
那些失踪的英法联军士兵,要么是随着燃烧的运兵船沉入海底,要么是溺亡于这片海域,彻底归于大海。
楚国海军方面,则有13人阵亡,71人受伤,两人落水失踪,损失可以说微不足道,赢得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胜。
这次海战,史称“巴拉望海战”,是英法联军遭受到的又一重击,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与此同时
困守新加坡海湾一个半月的楚国海军重甲编队也行动了,共计5艘铁甲战舰在“泰山”号的引领下,于深夜中离开了海湾,直接杀奔百余公里外的槟城。
留守此处的英国皇家海军巡逻战舰发现后,汇报上去后,战舰指挥官不由得大骇,连忙召集游戈于海峡两端的舰队主力,展开疯狂追击。
皇家海军风帆舰队的航速很快,平均航速可以达到15节,于次日上午10时许,终于追赶上了突围出来的楚国铁甲战舰编队。
此时,距离楚国铁甲战舰编队出击已经超过13个小时,南下航行出了270多公里。
由此,在附近海域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海上炮战,双方一边打一边航行。
在此过程中
英国风帆战舰不断的主动上前纠缠,双方发生了断断续续的十多轮炮击作战,互有一定的伤亡。
可无论如何纠缠,都无法拖慢楚国海军重甲舰队一路南下的航速。
英国海军也清楚
楚国海军重甲编队装备的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威力惊人,留守新加坡的风帆战舰以木质战舰为主,只有两艘是覆甲战舰,根本就扛不住揍。
所以虽然是纠缠,可始终保持在900码至1200码之外,用远距离的炮火骚扰,却不敢真的靠近。
这么远的炮火骚扰,对楚国海军重甲编队就像挠痒痒一样,压根儿就不搭理,埋着头一路横冲直撞。
在使用燃煤蒸汽动力和风帆双动力的情况下,4艘铁甲重舰能够跑出每小时11节的最高航速,差不多1小时20余公里左右。
领头的泰山号铁甲舰同样不逊色,在使用风帆和蒸汽双动力的情况下,最高能跑出13级的航速。
新加坡距离槟城总计也不过580余公里,这么一番纠缠下来,到了下临近傍晚时,距离槟城也只剩下二百多公里了。
只要不瞎,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支重甲火力打击编队前往槟城是干什么?
反正不是施粥行善,挡是肯定挡不住的。
无奈之下
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只能派出双桅快帆船,先行一步抵达槟城港口,向当地英方殖民当局通报紧急战况,迅速疏散港内的船只。
可惜时间不够了,英方双桅快船抵达槟城港口时,恰好是深夜3点多钟。
整个槟城港口处于夜色中的梦乡,等找到当地白人殖民官员,在港口区急促的敲响警钟,大声的示警并驱赶船舶离开港口疏散,作这一切已经晚了。
清晨五时许
迟了不到两个小时,“泰山”号领衔的重甲火力打击编队就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正好迎面撞见一艘又一艘从港口向外行驶的各国货船,就像送上门来的肥肉一样。
昨日下午被追打了半天的怒火,这时候全都发泄出来。
“泰山”号领衔的重甲火力打击编队没有使用致命的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也没有使用10英寸线膛炮,这些重型舰炮的威力太大,命中几发就可以击沉货船。
楚国重甲火力打击编队利用甲板上临时搭载的数十门10磅帕洛特线膛炮,对这些货船展开了疯狂的火力炮击。
一时间炮声隆隆,划破了槟城宁静的夜色,带来令人恐惧的战火硝烟。
对于这一切
一路伴航而来的数十艘英国风帆战舰束手无策,打又打不过,挡又挡不住,只能任由着铁甲重舰编队疯狂肆虐。
楚国重甲火力打击编队从清晨开始,对槟城港口实施一轮又一轮火力打击,尤其是悬挂英法国旗的商船,是重点打击目标。
还有岸上的殖民政府建筑,税所海关,统统在重炮的怒吼声中化为废墟瓦砾,引燃了岸上的木屋,导致浓烟滚滚。
槟城在刹那之间,就陷入战争的巨大恐惧中……
在这场空前的浩劫里
十几艘英法商船被击沉,焚毁,岸上被击毁的房屋数百间,由此引发的木屋大火蔓延了两个街区,整个城市上空浓烟滚滚,到处都是惊惶逃避的人群。
当地英国人开办的船务公司,船厂也遭受到炮击焚毁,损失相当巨大,仅此一项约在32万英镑左右。
英国人的大意,没有对上述殖民区城市实施坚壁清野,由此招致了重大损失。
炮火肆虐过后,楚国重甲火力打击编队宣泄了数十吨弹药,终于尝出了一路被揍的恶气。
于下午三时许
在槟城港口浓浓的火光映衬下,楚国一行5艘重甲打击编队鱼贯而出,就像满身重甲的武士一样,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槟城港口,返航新加坡。
这次的出击槟城行动,在傲慢的英国人脸上打了狠狠打了第二记耳光,言外之意很清楚;
你不是超的吗?
但要清楚,仅凭籍着现在留守在新加坡附近海域的皇家海军力量,根本束缚不住楚国海军重甲打击编队这只猛虎。
在这种情况下
英法联军竟然还敢浩浩荡荡的千里出征,你这是看不起谁呢?
老虎不发威,你真当我是病猫撒!
此前后二次惨败的影响极为重大,令英属印度总督府震动,伦敦政府震动,直接导致八打雁海湾中试图汇聚全力的英法联军图谋彻底失败,整整数日没有发动任何进攻。
从巴拉望海战后,第六日清晨开始
英法联军在小渔村码头开始搬运物资,陆续的撤回船上,这样的行动持续了整整四天,然后英法联军的剩余官兵相继撤回。
在联军舰队庞大的战舰保护下,总计达到百余艘运兵船和运输船的大船队,终于撤离了八打雁海湾,结束了第一次征伐楚国本土之战。
面对英法联军撤退,楚王郑国辉按耐住了追击的心思,没有轻举妄动。
经过审慎分析
英法联军虽然大举撤退了,可是撤退过程中犹如绷紧力量的非洲鬣狗,随时保留反扑的余力,这是发自骨子里的凶残本色啊。
对这种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即便发动全力猛攻,效果也不会好。
可能会遭到靠近海岸边的英法联军风帆舰队大量火力杀伤,落入敌人的陷阱中,反而被狠狠咬一口。
所以,不如放任其离去吧。
楚王郑国辉的谨慎,真的让英法联军总司令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恨到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鱼儿不上钩,有什么办法呢?
第318章 政策改变
11月17日
英国伦敦下议院
“我知道格莱斯顿爵士,汇报到伦敦的消息没那么糟糕,从纸面上看,我们已经损失了超过3770人。实际损失的数字是它的10倍甚至更多……”
“至少军费开支不会说谎话,为了维持远征楚国的军事行动,目前的军费开支超过了437万英磅,接下来我们还要为此花费数百万英镑。”
“若是进一步扩大战争,那还需要多少战争开支?”
“我需要明确的回答,大不列颠财政不可能凭空的掏出一大笔钱,这要接受议会财政小组的审议,列入政府预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需要一千万还是二千万英镑?”
“大不列颠财政开支就那么多,战争吞噬了大量军费,那么分给皇家海军的经费就少了,这将会对维持帝国至关重要的海上霸权产生严重影响,这个责任由谁承担?”
“我不关心印度土著死伤多少,可东南亚地区必须尽快恢复稳定商业秩序,战争导致所有人的利益都严重受损,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维护地区利益?”
“请给我一个时间期限,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或者更长时间?”
“议会觉得应该派出外交代表,尝试着战争以外的手段解决争端,当然了,必要的武力威慑依然要有。”
“亲爱的外交大臣先生,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回新加坡?消除楚国舰队对槟城和吉隆坡的威胁。”
“皇家海军舰队短时间内没有派遣铁甲舰的计划,真见鬼!计划超过二万英里漫长航程不是嘴皮子动动,这需要上百万英镑的经费和浩大的筹备工作,沿途具备足够能力的补给港口就是个大难题。”
“绕经好望角的航线,需要经历长达半年的航行,与其如此大费周折,不如等到明年10月份以后苏伊士运河开通。”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东印度公司,航运商会及鸦片商会等数10个组织在抗议,他们的利益在战争中受到严重侵蚀,为此表达强烈不满。”
“客观的说,混乱的南洋地区就是一个灾难,而联军的糟糕表现更加重了这一灾难,这让帝国公民们议论纷纷,给政府极大的压力,请问您该如何解决?”
议会下院前座议员们的尖锐提问,让一力主张战争的外交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应接不暇,表现得颇为狼狈,额头上浮现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不停的拿出袖子蕾丝边的手帕擦拭,回答议员关于这场战争的质询,显得左支右拙。
首相爱德华-斯坦利-德比伯爵这个老狐狸,以身体的原因缺席了议会质询,这让议员们的火力纷纷对准外交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刁钻的问题层出不穷,将他喷成了筛子。
代表本届内阁政府
英国外交大臣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硬扛着议会压力,答应在三个月内收回新加坡,在半年内解决战争,彻底恢复南洋地区的和平。
议员们纷纷表示不满,这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
最终确定
英国政府授权驻楚国外交公使卡尔-菲利普斯爵士进行接触,寻求政治解决战争的途径,试探可否妥协?摸一摸楚国王室的底线。
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
英法远征军连遭惨败的消息传回巴黎,在巴黎市民中引发了热议,各种嘲讽政府的言论层出不穷,还被编成了段子流传。